求职指南网 > 职场故事 >

职场正能量的故事(2)

时间: 芷晴2 职场故事

故事四:座位


机关是很讲求秩序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讲,机关工作就是关于排座位的学问。在各种公开场合,当大家坐在一起的时候,身份地位、职务高低、权力大小就一目了然了。

在我们单位,我是局长。开会时我总是坐在主席台的中间位置,周围坐的都是我的助手。排座位的学问大着呢,特别开会,其排座位有着严格规则。开会时,我坐在中间,那是没有什么疑问的,谁都懂。问题主要是我的副手们的座位排列,常被人弄错。按要求,坐在我的左边的人是二把手,坐在我右边的人是三把手,以此类推。秘书们都精于此,从来在这方面不含糊。如果座位上有了变化,那就说明人事上做了变动,人们会很关注的。一次,服务员在收拾桌子时,把我的左右座位的标示牌给变动了。结果是,没待我们班子成员进入会场,先来到会场上人开始窃窃私语,乱哄哄成一团。我和我的几位副手进入会场后,感到气氛有些不对劲,一看,发现是主席台上座位标示牌惹的祸,那标示牌上写着我们的名字,大家以为局里把二把手降为三把手,把三把手提为二把手。秘书发现这种失误,吓得汗都冒出来了。会后,我狠狠地批评了秘书,让他写了检讨。我说,你这种疏忽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很可能造成混乱,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能出错呢。

吃饭的座位也有说道。我们局对于赴宴有严格的要求,主陪坐中间,右边是第一主宾,左边是第二主宾,以此类推。我常对我的手下人说,座位问题是机关工作的常识问题,如果连这起码的道理都不懂,那么就不要在机关里混了。我们局每当招录大学生时,人事部门上的第一课就是关于排座位的问题,座位会排了,也就算迈进机关的门坎了。

我坐在中间位置坐惯了,有时不坐在中间位置就感到很不习惯。我没有当上局长的时候,经常去影剧院看看电影和戏剧。自当上局长以后,我就不愿意去了。因为,到了影剧院,得按票号入座,我的局长地位就难以分辨出来。最让我生气的是,我的左右常常坐着一些档次非常低的人,比如,满身汗臭味的民工,满身葱花味的厨师,满身汽油味的修车工,满身药味的售药员,和这些人坐一起,我觉得跌份呀。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有人还大言不惭地称我为老弟。我和他们坐在一起,他们哪知道我是局长呀。我和我们单位的人在一起就不同了,就是大家一同去卫生间方便,也得把中间的那个便池留给我,因为他们知道尊重我。而我这个人,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一旦没有人尊重我、重视我,我心里就感到不舒服。

我的办公室有一把牛皮转椅,是名牌产品,质量极佳。它是我们这个城市里最好的椅子了,大家都说这是局长椅。我知道,想坐这把椅子的人太多了。所以,我时刻不敢怠慢,千方百计保住这个座位。这把椅子是谁给我的呢,那不是明摆着吗,是上级给的。所以,我最尊敬、最崇拜、最爱戴的就是我的上级了。所以,上级来了人,不管他的官职有多大,我都会把中心的座位让给他,体现我对上级的尊敬。对这一细节,上级对我十分满意,说我看得起他们,没有摆一方诸侯的臭架子。我清楚,在座位上,千万不能含糊,含糊了就会招来麻烦。我的一位同僚,接待上级一位年轻的领导,竟然找不准位置,以为自己是天王老子,开会时还是大大咧咧地坐在中间,让上级领导坐在自己旁边。结果,惹得上级很不高兴,不久,上级就以他年龄大为借口,让他退居二线了。当然,有人不认为这是座位问题造成的后果。但根据我的经验判断,这事与座位有关。

座位是最容易变化的东西。比如,当年,我来到局机关工作的时候,看到那些神态严肃、威风八面的局长、科长、主任,尊敬而又害怕。我想,这些领导水平肯定不比一般,值得自己学习。十几年过去了,这些局长、科长、主任,其中有一些退出了工作岗位,其余的都成了我的手下。你说说,这是多么有趣的事情呀。想当年,在外出的时候,我给很多人拎过包,现在,他们中有很多人为我拎包。一开始,当他们为我拎包的时候,我还真的有些不习惯,不由自主地把包抢回来。时间长了,就习惯了。我发现,为了自己的座位,我的手下人对我都非常好,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拍我的马屁,我说什么,大家就异口同声地赞同什么。有一次,我一疏忽把兢兢业业写成了克克业业。不久,在我们单位的材料中,克克业业一词就流行起来了。当我发现问题想更正的时候,却发现不好办了。因为,如果你写了兢兢业业,也会被别人"更正"为克克业业。我想,词句嘛,就是约定俗成了事。只要大家都认可,那就是正确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

我发现,当我调整大家的座位的时候,那是最为热闹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大家都会把看家本事使出来。能力强不强,品德好不好,关系硬不硬,脸皮厚不厚,都能充分地表现出来。大家如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弄得我常常不得安宁。我的手机常常被打暴,我的家门坎经常被踢破。特别是大家把我心爱的地毯都给踏坏了,损失很大。我想,为单位做出点牺牲是应该的。大家都说,在我们单位,调整座位是最大的政治,此话说得十分准确。现在,很多领导干部都出了书,我也计划写一本,书名叫《座位学》,就不定能一鸣惊人。

故事五:用人有“道”

我所在的这家公司是本市一流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老总姓陈,在用人上自有他的一套。那天,他拉开人事部的门,对着屋里喊,谁跟我去招聘?我刚好手里没什么事情,就跟着陈总前往。

陈总带着我去了本市的一所大学,他决定在应届毕业生中招聘一名总经理助理,对于陈总的举动,我不大敢认同,就算这些学生真的是黑马,也是没有经验的黑马,他也太敢冒险了!

原以为这些天之骄子,对于这样一个职位,不会太感兴趣,想不到报名的人却很多,主考官当然就是我们陈总,他考试的方式很特别,题目自然也很刁钻。

他让那些参加招聘的学生站成一排,然后他出了第一个问题,家住在本市的学生站出来。结果那些家住在本市的同学,脸上带着洋洋得意的优越感站了出来。一般情况下,招聘单位不愿意解决新人的食宿问题,所以都会就地取材。想不到陈总却说,你们可以走了。家住外市的同学,你们也可以走了。

那些衣着光鲜,来自城市的同学,一下子都走了,剩下的是一些来自农村和山区的同学。陈总说,每个月生活费在400块以上的同学站出来。呼啦一下,大部分同学都站出来,只剩下3个同学还站在原地。我以为这3个灰头土脸的同学必走无疑,谁知陈总却对那些每月生活费在400块以上的同学说,你们也可以走了。

剩下的3个同学,一看就知道生活条件不怎么好,脸有菜色,我搞不懂陈总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其中一个同学来自本市郊区,木讷少言,站在那里,垂着头,一言不发。另外一个同学来自陕北,自卑胆怯,站在那里,目光游移不定。而最后一个同学来自贵州,他叫林小北,站在那里,目光明亮地盯着陈总。

陈总逐一地问他们生活费的来源,本市郊区的那个同学说,他的生活费和学费都来自父亲,父亲下岗后,靠碰海供他上学,运气好的时候碰海能碰到海参之类,所以他的生活费时多时少。来自陕北的那个同学,他的父母都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他的生活费和学费多半来自社会助学,少半来自贷款,生活得谨小慎微。唯有林小北,他的生活费和学费全部都是自给自足。

陈总问林小北是怎样挣到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的,林小北不卑不亢地说,课余打工和写作。我在学生食堂里洗过碗,做过家教,派发过广告,给期刊杂志写过稿,供自己读书绰绰有余,而且还可以每年还上当初上学时借的钱的一部分。

陈总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站起来说,小伙子,你是好样的,就是你了,你还欠多少钱没还上?

林小北想了一下说,一万块吧!陈总顺手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银行卡递给林小北,这里有一万块,你去把欠款还上,准备一下,然后安心到公司里来上班。

我发现林小北攥着银行卡的那只手有些抖,他不敢相信地看着陈总,我也是第一次发现威严的陈总还蛮有人情味的,而且,他用人的确有“道”!

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