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南网 > 职场文库 > 制度 >

2024校本培训制度

时间: 新华 制度

制度是社会、政治和经济机制的基础,对于解决现代社会中复杂的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接下来给大家分享2024校本培训制度,希望对大家写2024校本培训制度有所帮助。

2024校本培训制度篇1

一、永嘉县罗东小学校本培训考勤制度

为了严肃校本培训的学习纪律,确保校本培训的学习成效,使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能有条不紊地开展,特制定《校本培训考勤制度》。

1、公假:凡因公事(含产假)请假,培训内容自行后补。公假不记入奖惩范围。

2、事假:凡因事请假者,须具备请假条,并经校本培训领导组组长同意后,记事假一次。

3、病假:凡因病不能参加培训学习,须持医院证明并出具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后,记病假一次。特殊情况(如急诊等)除外。

4、迟到:培训学习两次点名后未到者,记迟到一次。

5、早退:学习中提前退场者,记早退一次。

6、缺席:无故缺席不参加培训学习者,缺席一次按旷课论处。

7、签到:培训不签到者按旷课论处。

以上请假奖惩按罗东小学绩效考核方案中考勤相关条例进行处理,每学期期末汇总一次,纳入绩效考核。

二、永嘉县罗东小学校本培训学习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及提高业务能力,特制订教师校本培训学习制度。

1、根据上级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统一安排学习内容。

2、采用集中学习、分组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由校长室、教导处组织带领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或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分组学习。

3、充分发挥网络学习优势,以教研组集中学习为主,采用自主与统一安排学习内容。

4、参加学习时不得迟到早退,学习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要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学校不定期进行检查。

5、学用结合,积极将所学内容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提倡把经验总结写出论文。

6、每学期看一本教育教学著作,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读后感。

三、永嘉县罗东小学教师校本培训考核制度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教师校本培训不断取得新成果,特制订教师校本培训考核制度。

1、严格教师校本培训的各种培训的考勤。教师按时参加上级及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活动,每迟到或旷会一次,学校将按教师日常考勤办法规定进行处理。

2、严格教师校本培训学习情况的检查。学校不定期检查教师的校本培训情况,教师要有校本培训学习目标计划、学习笔记、学习心得、学习阶段性总结等,每缺一项酌情扣除教师的绩效考核量化分。

3、严格教师的上岗培训。新毕业分配的教师,无论其是否已经实习过或培训过,都必须由学校派遣再次参加教师上岗前的培训,并获得岗前培训证,否则不予岗。

4、教师必须修满最低教育学分。达不到学分者,年终绩效量化考核要酌情扣分。

5、严格教师的校本培训完成情况。教师在校本培训中,不能达到培训要求,将在年终量化时视为不合格教师,不能参加各级各类评优评先、晋升职务。

四、永嘉县罗东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奖惩制度

为了激励教师更好地参加校本培训活动,促进自身往纵深方向发展,提高教师的各方面的能力,特制定教师校本培训奖惩制度。

奖:

1、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育教学培训,对于成绩突出者,期末绩效考核加分。

2、能够主动参加除上级及学校组织的培训之外的各种教育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学校根据证书级别加期末绩效考核量化分。

3、取得各级各部门颁发的教师能力方面的荣誉证书,如各级教学新秀、骨干、教学能手等等,学校根据证书级别给予加期末绩效考核量化分。

4、在学期末教研组评比中,优秀教研组组长在教育教学绩效中加5分,组员加3分,良好教研组加3分,组员加1分。

惩:

1、在校本培训工作中,态度不端正,表现消极懈怠,学校将根据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及期末绩效考核量化分的处罚。

2、在学校校本培训工作中,发布不利于工作开展的舆论,做阻碍校本培训工作正常进行的行为,学校根据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及期末绩效考核量化分的处罚。

3、对于不能按时参加校本培训的教师,学校除扣除其考勤分之外,将根据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及扣工资和期末绩效考核量化分等处罚。

4、没有做好校本培训工作的,如缺少计划、总结、心得、反思、笔记等,学校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扣除期末绩效考核量化分。

5、对于不能按要求完成校本培训任务的教师,学校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罚。

2024校本培训制度篇2

一、培训目标

1.逐步完善校本培训制度,形成有利于教师岗位成长的“培养、培训、管理”一体化的有效运行机制,构建学习化组织。

2.继续进行新课程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具有现代理念,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3.继续进行骨干教师的培养,使我校各级骨干教师数量增加。做到学科、年龄、知识结构分布合理,使他们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科研教改的学科带头人。

4.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使每位教师真正树立课程开发意识,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开发者。

5.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指导教师学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促进教师自主成长和提高。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实现学科教学创新、德育工作创新和管理工作创新,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

1.结合学校实际,较系统地进行学习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的培训。

2.及时进行实践新课程的经验和反思交流会,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3.进行教科研基本知识、方法培训。

三、培训方式

1.以学代培大力倡导和鼓励全校教师以自主学习为主,通过自学不断更新观念,强化内在,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自觉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将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学校要广泛地通过教师自学、学历达标培训学习以及其他有专业特长培训学习等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

2.以课代培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让学校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锻炼和提高自身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抓好新老教师的同上一节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年级教研课、校级教研课、课题汇报课、各类选拔竞赛课并及时进行评课,促使教师快速成长。

3.以结对代培充分发挥新老教师的特点,达到老带新、新促老、互帮互学、各得其所的目的。对教师新老结对,学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要监督结对培训的过程,年终进行检查评估验收和奖励。

4.以研代培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促使教师不断提高反思、学习、研究的自觉性。要求教师自主自立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人人有奋斗的目标。

5.以会代培要有计划有层次地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教学观摩展示会等,促进教师继续学习。在校内要组织教师教学经验交流、课堂教育教学技术展示会等,让教师在交流实践经验、探索方法、交流成果、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6.以考察代培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使教师们眼界开阔、思想解放、观念转变。通过学习、比较,在各个方面为教师提供可借鉴的东西,激发教师自觉学习、研究及实践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结合本人的实际,提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建议、思路和方法。

四、校本培训管理办法

1.为使校本培训逐渐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按照县教育局的要求,规定每学年每位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将学时数分解到每个培训项目上,根据出勤率、考核成绩等实际情况评定最终成绩。

2.加强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有专人负责管理教师参训的考勤、记录、考核、总结等,促进学习和研究的良性互动。(由教科室专门负责)

3.建立健全校本培训教师个人档案,内容涵盖学校集体培训、学科培训、情况记录、个人反思、自学笔记、有关材料、听课记录、优秀教案、参与课题研究情况、论文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4.建立健全校本培训考核制度。学期末校本培训考核小组对教师进行考核。

五、校本培训的保障措施

(一)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包括考勤、考核、奖惩等。各学科要管理到位,保证校本培训的学习研究有序而高效地开展,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

(二)校本培训工作在“学校领导、各处室主任、教研组长”指导下开展。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各级部、各学科要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学科实际,制定计划和实施意见,认真抓好学科典型,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成员要帮助各教研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并指导组织实施。通过培养校本培训的骨干力量,发挥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骨干、带头和辐射作用。

(四)要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评估检查和督导力度,校本培训实行单独考核。学校要把此项工作列入教师教学工作专项考核。期末在所有学科、教研组、教师中,评选出先进教研组、教研积极分子。并在期末予以表彰、奖励。

(五)对校本培训工作要做到人人重视,尤其是分管领导要做到层层管理,确保实效性。学校为校本培训专设培训经费投入项目,每年投资2万多元,确保校本培训年度经费的落实。

德胜实验小学教师听评课制度

为了解和掌握学科课堂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解决教学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特制定教师听评课制度。

1.听课类型:

我校听课类型分为:观摩课、展示课、汇报课和领导推门听课等类型。

2.参与听课人员的听课节数要求:

各类人员听课节数规定:校长不少于40节,分管教学领导30节以上,中层领导20节,教师不少于12节。

3.听课的具体要求:

(1)各听课教师应认真填写听课记录的各项要求:教学过程、环节简评、总评以及授课教师、科目、课题、时间等。

(2)听课人员对授课教师的讲授内容、授课方式、手段、授课态度,学生听课情况、课堂纪律等应作出记录和评价。

(3)听课过程中要虚心学习,尊重他人,遵守课堂规则,不做与听课无关的事。

(4)分管领导和教研组长对参与听课人员做好记录。

(5)本组教师有讲课活动时,教研组长要组织本组教师按时听课,为评课、教研活动作好准备,对无故不参加者,教研组长要作好记录。

(6)听课教师的听课记录要作到真实,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按薛窑中学考核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4.评课的具体要求:

(1)教师教研组长和行政分管领导必须组织评课。

(2)教研组长每月检查一次本组教师的听课记录,并作好记录向分管主任报告。

(3)要严格按评课的程序进行,不能流于形式,各教师要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展开讨论,并认真作好评课记录。

德胜实验小学教学反思制度

我校在新课程实施中特别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为了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顺利进行,特制订本制度:

1.反思教学中的成功点。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抓住教学中哪怕是稍纵即逝的成功点,及时记录下来,坚持不懈,就能串起教学的闪光珠链。

2.反思教学中的失误点。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善教者难避其失。如实记下失误点,然后进行分析研究,就能使教学:“长善而教其失”。

3.反思教学中的疑惑点。教学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学生当堂提出的与课外知识相关的问题,老师未必能当堂一一作答,出现“卡壳”现象势必难免,这种“教然后知困”值得一记,以便钻研。

4.反思教学中的思维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赖于主导作用的引导和激发,注重记录各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思维反映,教师就能置身于教学的动态系统中,从而不断调整教学,努力激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5.反思教学中的感悟点。通过追踪教学过程,审视教学环节,总结教学得失,从而会发现许多感悟,及时捕捉住,于教于学都大有裨益。

具体实施办法:

1.教师要加强对平时工作的反思,采取:“案例点评式”、“经验总结式”、“失误反思式”等形式,每学期的教学反思不少于总课时的40%。

2.学校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检查,检查后返至教师个人手中,把优秀的教学反思推荐给全体教师。

3.教师要运用新课程理念,开动脑筋,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提炼经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高自身反思水平。

4.教师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反思的类型,如:“课后思”、“单元思”、“月后思”、“期中思”等。

5.坚持教学前、中、后反思,教学前反思重在教学预测,教学中反思重在随机应变,教学后反思重在教学批判。

2024校本培训制度篇3

为了加强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有效地推动我校教学常规管理,根据我校“学生为本,教师强校,品牌立校”的办学理念,努力让每个教师树立忠于职守,热爱教育工作的敬业意识,忠实履行岗位职责,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建立合作与竞争机制,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特制订以下管理制度与考核办法:

一、关于校本培训的档案建设

1、校本培训档案包括学校综合档案和教师个人档案两部分。

(1)学校培训综合档案包括文件、制度、计划、总结、音像、图片、大型教学教研活动记载(含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考勤登记),教师教研课题目录、骨干教师分层培训名单等。

(2)教师个人参训档案内容包括根据学校培训计划拟定的个人学期培训计划、总结,参加学校集中组织的校培训活动情况记录,自学笔记,听课笔记,教育教学手记,示范课、研讨课、观摩课及公开课的教案,个人参与课题研究情况,自制教具及教学软件,发表的论文等。

2.学校综合档案和教师个人参训档案的建档工作由教务处组织实施。

二、关于教师自培的具体操作

(一)制定计划,撰写总结

教师在学期初制定《自培计划》(一式二份),报经学校审批,期末及时撰写总结。计划、总结,每缺一项,从《州温八中初中(高中)教师考核暂行办法(草案)》(下学年度考核)之“进修培训(含继续教育)情况(10分)”栏目中扣2分。

(二)参加校集体性活动

教师每次参加校集体性活动必须及时完成《校本培训记录》,并由教务处及时集中归档。

每缺少一次,从年度考核之“进修培训(含继续教育)情况(10分)”栏目中扣2分,扣完本项为止。

(三)发展性的情况

(1):完成每学期读书任务加2分,未完成0分(至少阅读1本教育教学专着并上交读书体会;参加读书体会交流活动)

(2)听课:完成每学期听课任务加1分,未完成0分(教龄一年内30节,三年内20节,其他10节)

(3)公开课:完成每学期开课任务加1分,未完成0分(教龄五年内一学期一节,其他教师每学年一节)

(4)教师专业素质测试:优秀加3分,合格加2分,不合格0分(具体标准根据当年学生成绩而定)

(5)专题培训:参加教科研、信息技术等专题培训活动(生涯沙龙、专家讲座等)每次加1分,

(6)课题:校市省立项分别加1、2、5分;获奖分别加2、5、10分。论文、案例、课例等获奖或发表(此项只限于高级以上职称老师),市直、市、省分别加1、5、10分。

三、考核办法

1、成立管理考核工作小组:由校教务处根据工作需要聘请专家评审组为考核组成员。

2.学校采取积极措施,在进修培训、课改实践、科研立项、学术活动等方面考虑。考核本着“区别层次、便于操作、重在业绩”的原则进行

3.考核内容包括:校本培训分三大块:校本培训的档案建设制定计划、撰写总结,参加校集体性活动,发展性的情况。

4.考核方式:有教师个人考核和团队捆绑考核,以个人考核为主。考核结果分总分满分60分统计。本办法力求简单、实用、有效、可量化。

5.学校考评领导小组进行审议,确定考核等级,(45分以上为优秀,30分为合格,30分以下待合格)。

2024校本培训制度篇4

一、校本教研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校本教研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

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要负总责,科导处、教科室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三、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骨干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汇报课、优质课比赛等教学观摩活动,集体备课活动,以及课题研究尤其是小课题研究等,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的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已见。以教师或教学生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形成我校优势专家群体。

四、校本教研具体制度

(一)校级领导管理

1、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身体力行者。校长负责抓校本教研,制定校本教研制度,指导学校教导处与教科室制定校本教研计划,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教研。

2、校级领导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向教师介绍教学研究方法,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真诚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校级领导要有研究课题或子课题,亲自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及时了解研究动态,发现问题修订研究计划。

4、校级领导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教科室、教务处等机构的校本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5、学校按计划确保校本教研经费到位,供购买资料、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请专家讲课及其它校本教研活动,保证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

(二)教研职能部门管理

1、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确定学校核心课题,以核心课题统领学校课程改革。

2、学校教科室负责校本教研具体策划,组织学科组组长,定期学习理论,举办科研沙龙,交流研讨,举行信息交流会或读书汇报会。

3、学校教务处负责校本教研职能部门的常规管理工作,组织教研组组长开展理论学习及实践指导。

4、部门负责人的主要任务为:

①自觉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②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开展好好的校本论坛、课改沙龙等教研活动。

③组织好骨干教师评审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④实施青蓝工程,组织好师徒结对,切实开展帮扶工作。

⑤根据教研组或课题组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⑥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

⑦做好宣传工作,及时向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报道校本教研情况。

(三)教研组管理

1、教研组是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教材、教法研究,探索教学规律,进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的业务组织单位。

2、教研组长由教科室和教导处聘请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教师担任。各教研组长要配合教研室和教导处抓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3、教研组组长的主要任务为:

①按照学校要求,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开学初制定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强的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常规系列活动:理论学习、观看录像、钻研教材、集体备课、评价研讨。正确把握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以理论学习与实践观摩相结合,使全体成员领会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及内在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使学生的素质提高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④全组每月组织两次教师开展相关主题的研讨会,围绕三维目标的落实,制定本学科教改实施计划,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学习和推广本校和外地经验,结合日常教学开展连续性研讨,以此改进教学。

⑤组织组内每位教师每个月至少向校园网教研组栏目上传1篇教学研究信息。

⑥带领本组教师申报教育研究课题,每学年每个教研组都要有课题研究,有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四)课题组管理

1、课题组是教师根据教育科研需要自行组织的业务组织单位。课题立项后,学校承认课题组成立,一般设课题组长1人,成员3人以上。

2、课题组成立后,隶属学校教科室,按照课题计划组织开展科研工作,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3、课题组组长的主要任务为:

①组织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工作方向。

②组织集体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

③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包括理论研讨、课堂实践、测试统计、分析总结等,做到每次活动有计划、有总结,及时向校教科室推荐组内教师的科研论文、经验总结。

④每学期至少组织成员召开3次相关主题的研讨会。

⑤定期向学校教科室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有阶段性总结并认真做好课题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

⑥科学、规范地建立课题研究管理档案。

(五)教师队伍管理

1、认真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教研培训学习、讲座等活动,形成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外出学习的教师应做好学习笔记,回校后在相应范围内及时传达,或者上移植课。

2、每次校本教研活动,相关教师要按时参加并积极发言,与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3、教师参加校本教研必须完成以下常规工作:

①按时参加教研组或课题组的校本教研活动,并把研究贯彻落实到课堂以及其它教育活动中。

②在开学初制定本学期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

③每两周至少参加一次全校性或教研组、课题组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并认真完成相关任务。

④每学期至少上交一篇研究性论文、教学案例或有质量的教学反思或经验总结。

⑤每学期教师听课10节以上。

⑥每学期力争提供一节展示课、研讨课等。

五、校本教研活动要求

(一)校本教研活动设计要求

1、营造严谨、求实、民主、宽松的校本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2、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

3、力争得到专业人员的有力支持与指导,专业人员可以是院校的研究人员、教育研究部门的专业人员、有丰富研究经验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

4、加强学科沟通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定期组织不同教研组或课题组分别交流。

2024校本培训制度篇5

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年青教师,我们将以教学环节为切入点,规范课堂教学,使教学管理精细化、制度化,从而推动学校整体工作,进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校本教研的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局的精神,加强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以教师为主体,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注重教研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以教学常规为着眼点,把教师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以及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实现教师间的合作研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校本教研的形式:

教研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大教研:即学科教研,指全校同学科所有教师集中教研。

2.中教研:即年级教研,指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间集中教研。

3.小教研:即个人钻研教材、教法和课程标准等。

三、校本教研的内容:

1、加强“五个研究”。

即课标、教材、考纲、课堂环节、学生五个环节。

2、加强对“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四、校本教研的准则:

从工作中的小问题入手,解决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小问题。

五、校本教研的环节:

1.调研:教研组长了解情况收集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小”问题。

2.计划:根据收集内容教研组长确定每次教研的主题。

3.备题:各位教师根据教研主题准备材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研讨:集中研讨,各抒已见,交流想法,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决议。

5.执行:教师将决议付诸于实际教学,检验其合理性。

6.反馈:教研组长收集执行结果,形成总结性材料。

六、校本教研的分工细责:

(一)教导处:

1.制定学校教研制度。

2.指导管理教师的教研,检查教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和交流情况。

3.组织好各教研组教研成果的汇总、统计工作。

4.向校长、副校长提供教学导向性意见、总结,推广好的教法与经验。

(二)教研组长:

1.根据教学实际确定好本组教研任务,做好组内职责分工、任务布置工作,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

2.及时总结、反思、交流、推广教研成果与教学经验。

3.组织每次教研都要有依据、有主题、有记录、有措施、有成果。

(三)教师:

1.反思自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敢于提出共同研讨。

2.认真参加教研组活动,态度端正,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3.积极实践教研成果,并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

七、校本教研的保障措施

1.每次教研活动时,教导处负责检查教研情况,包括参加人数、活动内容、主持人、起止时间等。

2.检查实行点面结合的方式,教导处负责全面检查记录,学校领导深入到各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

3.无故不参加教研活动者,按旷课一节处理。

4.成立教研活动评比小组,评选优秀教研组。

5.学期末展示各教研组研究成果,优秀材料及时推荐,先进方法及时推广。

6.对优秀的教师个人,派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

7.成功事例上传博客,资源共享。

2024校本培训制度篇6

1、建立专家引领的合作机制,定期邀请省市县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为校本教研导向并提供可靠的专业与智力支持。

2、建立“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并对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策划、部署,对各教研组的校本教研工作进行具体督促、导向,对教师教研工作进行评估与指导。

3、每学年举行一次校本教研听证会,把校本教研的项目、活动方式、预期成果在校内公开。

4、坚持“一期一评估”,由教科室组织实施。

5、制定校本教研评价量化方案,做到评价与学校发展相结合,评价与教育教学效果相结合,评价与教师师德修养、业务素质提高三者相结合。

6、学校每学年在公用经费中提取15%作为校本教研专项经费,并由学校工会、教代会监督实施。

7、将校本教研的绩效纳入教研组工作考核、教师年度考核、教师评优、选模、晋级、评职考核、骨干教师考考核。

8、在校本教研中取得重大成果的,给予奖励。

2024校本培训制度篇7

从20__秋期起,我县批准为宜宾市第二批课改实验县,我校的教师校本培训工作就要抓住这一机遇,认真落实《高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在搞好常规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抓好对课改实验的管理和教师校本培训工作,以研促教,以研促训,使课改实验能稳步向前推进。本着"共同协商,互相学习"的原则,本期我校教师培训如下:

一、加强领导、注重宣传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以分管校长为组长的“课改实验工作小组”,负责全镇的课改实验组织、管理、服务、教学、教研、科研资料积累等项工作。要健全各类人员职责,明确分工,把课改实验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校本部作为重点实验学校,要率先开展课改实验的各项工作,工作要有创造性、示范性。参加县学科指导组的教师要积极对各校进行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使用指导;研制新的评课标准,新教材在使用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研究,并提出修改意见;要深入各校调研、了解教师观念的转变情况,指导教研、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负责开展“五个一”活动。

3、学校科研室要把课改实验作为中心工作,为课改实验服好务,要同县的中、小学专家指导组,学科指导组成员一道,形成相关的教学管理机制,负责全镇教师学科培训、教研、科研组织管理工作,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指导课改实验,反馈学校、教师在课改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对策,提出改进办法;要办好《教科信息》,及时搜集、总结、报道、推广学校、教师在课改中的经验,积累、整理全镇各样校课改实验相关资料。

4、积极发挥片区教研联组的作用,搞好片区四个学校课改合作、交流工作,组织好优秀计划、教案评选等项活动。

5、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课改,学校要向镇党委、政府及时汇报课改工作,让课改工作能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让社会、家长、学生了解课改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努力争取社会、家长、学生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6、学校将配合县形成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对课改中涌现的有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课改过程中的优秀成果进行及时推广。

二、转变观念,落实措施

(一)、努力转变观念树立“五个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观念指导课改。要搞好课改,学校领导和教师首先就必须认真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师生观、教育观、质量观。课改,困难多、任务重,农村学校更是如此,所以,我们要增强使命感,强化课改责任意识,逐步树立“五个意识”,努力完成课改实验任务。

要树立课程意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创造性地变被动地使用教材为主动地挖掘教材,成为课程的开发设计者。

要树立开放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拉近与社会、生活的距离,让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空间,教学策略等呈现开放性,注重科学和生活的有机整合。

要树立综合意识,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育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让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成为学生发展的双翼,在广泛的学科渗透、熏陶、体验和积累是增长知识。

要树立评价意识,让每个学生能体验到成功和快乐。评价既要关注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又发现和发展了学生的潜能;既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使评价从单纯的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主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转变为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变化与进步。

要树立情感意识,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尊重学主的人格,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重视情感、意志、动机、信念等人格因素的价值。教师要从心灵深处抠除优、良、中、差的等级烙印,与学生情感互动,心灵沟通,共同发展。

(二)认真开展活动落实各项措施

1、按规定开齐必修课,根据各校实际开设选修课。按教育部的规定使好实验教材,教者要深入理解教材,把握编者意图,体会教材特点,灵活运用教材。在课改教学新理念指导下,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基础性的学习能力。在实验年级启动地方与校本课程,各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在尊重学生的特点、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开设各一门或多门选修课。

2、上好社会实践课,搞好校本课程开发,增强课程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学校以教师为主体,争取家长、社区人士的参与,结合本校传统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运用校本课程。要在积累延伸或开发性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收集学生开发性阅读材料。

3、认真开展课改实验教师参加以专题讲座、讨论、案例分析、经验交流、教学观摩等形式为主,以解决观念转变问题的通识性培训;以《课程标准》解读为主要内容,结合教材,以教师实施新课程,操作新课程为目标,主要解决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为主的学科性培训。要本着"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精神,让教师"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鼓励本校进入县学科组的教师参加培训者培训;认真组织实验年级教师和学校行政、骨干教师,待教师获得"上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落实好平时的分散培训,在实验过程中为广大教师提供示范、跟踪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充分发挥学校远程教育设备的作用,尽可能地刻录教学光盘下发各校组织教师观看,以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要特别注意薄弱村完小教师的培训工作,并兼顾非实验年级教师的培训。实验小学校的骨干教师定时到县或片区进行集体备课,开展示范演练课,经验交流,调查分析,教学研讨实验活动。

4、大力开展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建立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

(1)、要发挥好学校和片区两级教研网络的作用,认真要研究课程。要做好学生入学和学年末的情况调查,确立教学的起点和重点,了解学生学年内的变化;要把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提升为学校、教师的科研课题;要在实施过程中例出实据,为《课程标准》的修订提供依据和经验;要开发课程资源,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形成互动教研,教学反思,札记,课后案例分析的习惯。

(2)、各校要认真组织实验教师根据本校实际开展好“八个一”活动:每周写一次教学反思,个人形成教学反思集;每周提供一个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每月向学校提供一个典型教学案例分析;每学期上一节研讨课;每期写一篇学习《课标》或运用教材的心得体会;每期至少写一篇课改实验研究论文;每人建一个班级学生成长记录袋;每学期订好学科实验计划,计划内容的制定,可从学情分析、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进度五个方面入手,计划要简明实用。

(3)、学校要形成课改例会制度,搞好集体备课工作。要把县提出的“五个一”活动落到实处,体现实效性,搞好相关资料积累。集体备课时间要保证,要人人参与,讲究实效。集体备课主要解决老师们在钻研教材中的困惑和疑问,交流处理教材的方法,探讨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及时解决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点滴问题。

(4)、大力开展“说课-上课-评课”的教研活动,研讨时要谈理念、谈观点、找问题、讲困惑、提建议。要加强专项研究,把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区域性的或普遍性的问题形成专题,通过学习、研讨予以解决。

5、改革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观念转变的载体,是新课程实验的关键环节。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又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1)、要认真备课。写教案时要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学生学习障碍及解决途径、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入手。突出:教学指导思想(面向全体,促进发展的理念);教学背景分析(学情、课程资源运用);教师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活动;师生互动;课后反思等六个方面内容。(2)、要整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落实到每一课时。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体验性目标的表述要规范。

(3)、教学过程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围绕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开展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以学生的兴趣是教学的起点,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和理解。

6、走“科研兴校”之路,教师要强化搞课改就是搞科研的意识,紧紧围绕课改深入研究实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要通过科研提升教师的认识水平与研究能力,使教师在实践与理论的对接中逐渐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学校要通过调研,将课改的关键点,困难点纳入教育科研内容。在课改实验过程中解决教师面临的具体问题。要校校有课题,人人有科研任务。教师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写出经验论文。积极向县组织的《课改论文》、《课改教学案例》专辑投稿。

7、评价要突出“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的课改基本理念。在按照县教育局评价体系对学校、教师、学生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根据本校的实际积极有本校特色的评价方法,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校本部对各校的评价主要看发展,注重在实际考察过程中;对教师的评价重在看发展、看变化,不把教学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教师要积极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记录下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各种变化、发展和进步。

2024校本培训制度篇8

1、建立校本培训考勤制度。

在开展校本教研和培训过程中,将设置考勤册,对全体参与教师进行严格考勤。

2、建立校本培训过程管理制度。

加强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有专人负责管理教师参训的考勤、记录、考核、总结等,促进学习和研究的良性互动。每次培训均有活动记录,而且相对有固定时问。

3、建立校本培训资料建档制度。

校本培训档案资料包括“各级领导职责、各项、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培训教材(录像、软件等)、培训记录、考核成绩、科研成果、培训总结等有关材料。教师教育档案管理资料齐全,分类明晰,内容规范。

4、建立校本培训教师个人档案。

内容涵盖学校集体培训、学科培训、情况记录、个人反思、自学笔记、有关材料、听课记录、优秀教案、参与课题研究情况、论文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5、建立健全校本培训考核制度。

考评结果将与评优、年度考核、职称评聘等挂钩。

2024校本培训制度篇9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校实际,从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深化课改,探求高效优质课堂,以进一步增强校本培训工作的实效性,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二、培训目标

面向全体教师,以师德培训为首,以教学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以青年教师培训的业务培训为重点,以打造一支思想素质优良、教学技能过硬的适应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发展要求的、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师资队伍。具体目标包括:

1.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价值观、质量观。

2.进一步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进一步提升掌握电脑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教学辅助技能,以适应新形势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4.进一步提高学习意识与习惯,总结推广教学教育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从而形成自身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5.进一步深化课改,提高新课程理念及与课程实施相对接的课程开发能力。

三、培训内容与形式

1、培训内容: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定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各校教师都要按要求参加培训。本学年的培训内容包括师德培训、现代教育理论培训、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学基本功及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新课程等。

2、培训形式:

学校层面:以专题培训讲座、集体交流讨论、实践活动等为主要形式。

教研组层面: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教研活动、教学研讨交流活动等形式为主。

个人层面:新老教师间师徒结对、青年教师读书活动、以及个人的自我研修、教学反思等为主要形式。

四、培训措施

1.成立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管理。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成立由任组长,教研组长等参与的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各项校本培训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认真落实校本培训工作相关制度。

(1)校本培训记载制度。校本培训活动组织者要及时做好校本培训情况记载,包括:参训教师、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授课教师、培训结果、教师发言、交流反馈等情况,作为教师培训考核的第一依据。

(2)校本培训的资料整理制度。组织者要重视培训过程资料的积累,包括:文件、制度、计划、总结、培训讲稿、培训活动情况记载、考勤登记、教师个人培训档案的建立等等。

(3)校本培训的考核的考核制度。在校本培训的考核中,把教师平时的学习笔记、听课记录、学习体会、研究论文等材料和教师参加培训的考勤情况,作为教师考核并获得校本培训学分的重要依据。

(4)校本培训的奖惩制度。对于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在校本培训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的教师,学校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不认真参加校本培训活动,一学年未能获得继续教育规定学分的教师,不得晋职、评先,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级。

(5)校本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学校建立教师业务培训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袋,将教师的参加继续学习的获奖证书及学历进修证明复印件、教学教研工作手册等整理归档,使教师们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继续教育学习过程与成果。

2024校本培训制度篇10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课改为导向,改进和加强学校教研工作,建立以教师研究为主体,课堂为主阵地,课改中面临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的成长,并使学校逐渐成为勇立潮头,与时俱进的学习型学校。

二、教学研究理念

围绕“学生发展”这一中心,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

三、遵循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要针对课改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实施“面对面”的研讨。有的放矢地解决教师课改中的疑虑和困惑。

2、实效性原则

以“问题”为中心,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注重实效,力求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现实的教学效益。

3、实践性原则

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原则,注重给教师反复实践的机会,使理念学习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产生1+1>2的效能。

四、分组形式

1、全校分三个教研大组,分别为语文组、数学组和综合组。

2、备课组:语、数按年级进行分组,其余音、体、美、常(科)、生活与劳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电脑、英语等以学科为单位进行分组。

五、教研活动时间

1、统筹时间

下午2:00—5:00语文组:星期二数学组:星期三综合组:星期四

2、分散时间

以备课组为单位,在教学闲余时间进行教学研究探讨(每周时间不少于1小时)。

六、教研活动任务

深入了解并及时探讨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交流教学心得、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促进教师的教学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七、教研形式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开展互动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

1、自我反思

是指教师自我对话,是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思考、省视、分析。教师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和校本教研活动计划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1—2节能给人带来思考和问题的教研课,撰写教学行为叙事案例2篇,研究性论文(或课题)1篇。

2、同伴互助

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互动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营造教研活动中民主轻松的氛围,使活动中有不同的呼声,群体有不同思想,鼓励老师坚持已见、百家争鸣。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带到活动中,以促使老师们不断学习,共同提高。隔周开展备课组教研活动,学校每学期组织2~3次校本教研活动,为老师们提供展示的舞台,要求教师每学期听课10节以上,教研组长听课30节以上,教导主任和主管教学副校长听课40节以上。

3、专业引领

一方面学校组织教师加强对课程理念的学习,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专业教育报刊和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的教育思想。另外,学校实施“走出去”战略,组织教师到外省市学习,引进教研专家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思想,促进本校教师专业成长。

八、具体措施

1、完善学校三级校本教研制度

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研大组、备课组三级校本教研制度。规定教研组和备课组教研活动每周进行,校级教研活动一学期开展2—3次,校级教研活动以统一的新课程理念、课标、教育思想学习和案例分析,课例评析、典型课观看、讨论为主:教研大组活动则以学科的针对性业务学习,案例分析,好课评析,课例研讨、备课为主;备课组教研活动除固定双周活动时间外,因其不受时空的限制,可随时随地开展备课,教学研讨,案例分析,问题探讨解决等活动。

2、开展“十个一”创优活动

“十个一”创优活动指的是教好一门学科,当好一名班主任,培养一批特长生,转化一个双差生,上好一堂教研课,设计一份最佳案例,出好一份优秀试卷,搞好一个实验课题,写好一篇实验论文,开出一次教学讲座。要求每位教师必须积极参与,学校定期对其考查,学期末还将对教师活动参与情况进行评选表彰。

3、推进教师教学展示活动

继续开展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使这一活动在要求每位老师都参予的基础上,从单纯的上课向上探讨课、精品课转化。对青年教师每学期中必须开2节这样的课,其所在的教研大组的成员必须参予,另外必须邀请教导处、校长室等有关领导参予。每次课后,对自己的上课情况做好反思,并以此为例上交案例一份。

4、开展两项评比,启动教师论坛

学校每学期精心组织的一次论文和案例的评比活动,对评比的结果给予导向性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归入教师的业务档案。对教师撰写的`论文要求从教育实际出发,针对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要避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理论一大套,却没有一点实际东西。另利用每周教师例会的前20分钟,组织两个教师,每人10分钟,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现实问题进行论坛。

5、继续开展教学开放展示活动

利用学校组织安排的教学展示周活动时间,精心组织活动,推出学校的骨干教师、名教师。同时向外校、家长和社会开放、促进家长和社会对课改的认识和关注。

6、强化新课程按月反馈的研究制度

学校每月按不同主题举行一次课改研讨会,重点探讨课改中碰到的问题,学校亦将相关成立课改教师教研组,以年级和学科为依据,两种形式,每月中一次以年级中各科教师研讨为计,另一次以各科教师组合研讨为主。

7、深入开展课程研究与实验

一方面要做好新课程的各种立项课程,尤其要围绕课堂教学重建,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和学校课程开发这一重点,深入进行实验和研究,以推进新课程实验。

8、逐步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估制度。

九、教研活动的要求

(一)教研活动管理要求

1、落实组织,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研组长为副组长,备课组长为成员的领导班子。并对语文、数学、综合三大教研组设立以教研大组长和备课组长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

2、各组长要作好教研活动计划,做到教研活动记录和总结反思。

3、班子成员要按要求每月下年级或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两次。

4、教研活动要有主题,要精心组织开展、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5、参加活动情况与期末评估直接挂钩

(二)教研活动设计要求

1、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地开展教师间交流与合作研究。

2、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形成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

3、积极主动争取专业人员的支持和指导。

4、加强学科的沟通整合,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十、校本教研的奖励制度

1、每学期开展优秀教研组和备课组评比。

2、对参与教研活动积极的教师,多提供外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把学习和培训作为福利进行奖励。

3、与奖惩细则的有关条款挂钩,在精神奖励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4、与教师期终的考核评估及各类评优评先挂钩。

2024校本培训制度篇11

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为形式的教研活动。为了加强我校教师的教研意识及能力,真正做到教研兴校、教研促教,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改进和完善我校教研工作,丰富教育教学理念。根据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教研制度。

一、理论学习制度

(一)、原则:本着以校为本、针对性、开放性的原则,采用集中辅导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

(二)、内容:从基础知识到前沿理论进行全面学习,主要内容有: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现代信息技术、师德教育、教育学、心理学、政策法规、学科专业知识、各科的课程标准、报刊等有关资料。

(三)、时间:每月至少集中学习二——三次。

(四)、形式:闲暇时间主动学、组内交流学、困惑专题学,组内相互学、全员集中学、外出拜师学。

(五)、要求:

1、全体教师坚持自学,看书读报,学理论书籍,并有重点地摘记,每学期所记笔记按常规教学要求。

2、集中辅导时,按时到场,虚心听,认真记录,并及时复习,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并用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二、课(专)题生成制度

(一)、目标:改进教育教学实践,解决自身面临的具体问题。

(二)、选题原则:校本教研课(专)题本着:“实、准、小、新”的选题原则,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

(三)、核心工作:学科定位,选准课(专)题和切入点,拟出近、中、远期规划,科学组织并实施。

(四)、各教研组每学年至少确定一个课(专)题作为组内共有课题,全体组员都是研究员,研究形式:“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

(五)、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注意材料的积累。

(六)、全体教师全员参与,教师即研究员。

(七)、充分发挥教师个体,教师集体和专业人员的作用,合理有效地利用一切资源。

(八)、教师要形成读书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分析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

三、研究制度

(一)、教研组(年级组)在每学期初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本组教研计划。

(二)、落实教学教研常规,特别是集体备课活动(每月至少一次)。

(三)、每位教师每学期要上1—2次研讨课,认真听取同行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四)、各教师要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每月写一篇教学案例或教育故事,一学期一篇教学经验和论文,写一份详实的试卷分析。

(五)、学校要组织举行“学科论坛”“说评课”等活动,中心发言人必须印发提纲,通过交流研讨,达成共识,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六)、开展骨干教师带动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互相听课,互相观摩,开展教学指导活动。

(七)、学科教师应准时参加区、校教研,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外出学习的教师应做好学习笔记,回校后再上一节公开课。

(八)、骨干教师每学年至少承担一次观摩教学。

(九)、做到五勤:勤听(勤听课,要倾听同事的意见,倾听领导的评价)、勤思(勤于思考,勤于反思)、勤写(写反思、个案、随笔)、勤说(教研要说,备课要说,评课要说,交流要说)、勤评(师与生、生与生间的评价)。

四、教学评估(评价)制度

(一)、学校成立校本教研评价工作小组。

(二)、评估工作小组调查了解本校各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并及时收集、整理信息资料。

(三)、评价办法:通过资料查阅分析、课堂观察、谈话和问卷、能力测试等方法进行评估。

(四)、对教学理念情况评估有三条:

(1)一线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2)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情况;

(3)开展教学研究和经验交流情况。

(五)、关于教学过程的转变,重点评估八条:

(1)是否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2)多渠道选择课程资源情况;

(3)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情况:

(4)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与教学活动方式是否灵活多样;

(5)能否给学生讨论、思考和探究的机会;

(6)有没有形成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

(7)学生是否对学习有兴趣,充满自信;

(8)学生的学习结果(知识、能力、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如何?

(六)、课堂观察评估主要有六条:

(1)教学活动组织方式(讲述、提问、讨论、演示、学生活动等);教材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呈现方式(内容的难度、数量和现实背景等);

(2)能否选择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学具、录音机、实物标本、照片、图片等);

(3)能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给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活动的机会,能否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愤;

(4)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方法的掌握情况,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程度、学习兴趣与态度有什么变化等。

五、教研工作制度

加强和改进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是促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全面落实的重要保证。学校教研在校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建立起校长、教导处、教研组以及教师组成的三级教研网络。各级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工作制度,学习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现代教育理论,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培养目标,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各级工作制度如下:

一级——(校长、教导处)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教研工作规划与多项规章制度,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教研队伍。根据上级有关方针政策制定本校长期和近期教研工作目标,并负责监督实施。

1、积极鼓励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校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努力做好培训工作,包括学校自己组织的业务培训和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

2、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申报并按计划具体实施学校教科研课题。

3、发动全校教师从本校、本职工作出发,学习教育理论,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对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

4、加强业务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身作则,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全校师生形成实事求是、崇尚学术、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校本教研风气。

二级——(教研组、年级组)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研组、年级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成之一。教研组长应在校长、教导处的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组织领导全组教师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年级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科研计划和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并严格执行。

2、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组织公开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撰写经验论文。

3、大力抓好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组织本学科教师,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教材、探索教法和学法,认真备课,写好规范化教案,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4、组织好每周一次的教学研究活动。

主要内容有: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征求学生意见;学习教学经验,教改经验、总结工作、讨论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教研组活动要有出勤和活动记录。

5、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改,确定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全组成员学习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推广教学新经验。

6、每学期组内开展一次观摩评议活动,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交流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活动要有总结材料。

7、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要落实到人,加速培养新教师和青年教师。

8、注意积累资料和总结经验。每学期要向学校和上级教研部门提交一定数量的经验论文或教学改革实验报告。

9、教研组长、年级组长要保证上述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开学时定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级——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质量影响到全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必须主动、认真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1、积极参加教研组、年级组组织的各项教科研活动,态度端正。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年级组交给自己的任务。

2、每位教师认真完成备课任务,在教研组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3、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活动。

4、要熟悉新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

5、能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实际;既备知识能力点,又备德育心理渗透点;既备有效教法,又备学法指导。

六、校本教研措施

(一)、将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情况与对教师的年终考核相挂钩。

(二)、对于优秀的教师个人,派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

(三)、引进竞争机制,把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成绩突出的教师,评选优秀教师或学科带头人。

(四)、学校后勤工作人员树立为教学服务,为校本教研服务的意识。

(五)、积极创造条件为校本教研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六)、学校后勤应创造性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七)、保证经费投入,确保校本教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2024校本培训制度篇12

为了进一步规范校本培训工作,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培养造就一支品德高尚、观念新颖、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并且参加校本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全体教师必须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培训任务。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校本培训工作的通知》及县有关文件、会议精神,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以下培训制度:

一、培训目标:

1、不断更新全校教师的教育观念,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际教育教学能力。

2、进一步发展教师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创造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特色。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提高教师对新课改的研究,探索能力,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水平。

二、培训组织:

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组织实施校本培训方案和年度培训计划。计划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培训管理:

学校对校本教研和培训工作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定期或随机等形式,对全体教师的校本教研和培训工作进行过程督查。强化六种工作态度:积极参与的态度;一切为了学生的态度;团队合作的态度;勤于研究学习的态度;善于反思的态度;合理应用业余时间的态度。坚持做到勤学习,勤钻研,勤反思。

四、培训方式:

教师培训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切实可行,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可与校本教研相结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但都应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使教师逐步实现由初任向胜任转化,由胜任向骨干转化,由骨干向知名转化,由知名向专家转化的奋斗目标。

五、培训考核:

校本培训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根据校本培训方案规定的内容组织培训活动,并记好笔记,每次有出勤统计,有过程记载。每学年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要坚持严格、全面的原则;考核结果分合格、不合格两个等次,无故不参加校本集中培训三次以上视作不合格。校本培训的考核情况将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

六、培训总结:

总结中要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对培训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培训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七、资料建档:

学校对开展的校本教研和培训活动以及教师参加该活动的各种资料,做好建档工作,将课程理念、教学观、学生观方面的认识和变化、收获与感悟等记录下来,做好教师成长过程中的资料积累。

八、经费保障:

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为顺利开展校本培训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九、后勤支持:

后勤为培训服务,要主动、及时提供物质保障。

2024校本培训制度篇13

一、校长

朱景多校长是永嘉体育运动学校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负责召开校务会专题研究校本培训工作,设立校本培训机构,制定校本培训的管理制度,监督校本培训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二、校本培训组织机构

组长:朱景多(校长)

副组长:刘惠望(教学副校长)

专人负责人:戴晓红(教务处副主任)

成员:

语文组:

数学组:

英语组:

科学组:

综合组:

备课组长:

备注:

语文组成员:

数学组成员:

英语组成员:

科学组成员:

综合组成员:

三、专人负责人

草拟校本培训计划总结,做好校本培训考勤、记录、考核工作,建立校本培训档案。倡导教师每人每年至少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体会或心得。组织先进教师经验交流、教学技能培训或展示活动及信息技术专题培训等。

建议制定实施校本的特色内容、项目和模式。

校本培训的学时由校本培训专人负责。从上年7月1日至当年6月30日完成的教师教育学时统计,并做好公示工作。

向校本培训第一负责人报告学年内参加学习培训累计不足48学时,其中校本培训不足24学时的名单。

四、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制定校本培训学期计划并及时总结学期教研活动。向学校推荐在校本工作中具有先进教学经验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师并向学校推荐在评价研究方面有贡献的教师。

做好每学期的集体备课活动,第二学期由各教组组织的开放周的评课工作,每学期期中期末的备课本作业及听课记录的检查工作,并为绩效的奖励工资中的“校本活动”等项目提供公平合理的数据。

做好各梯队教师的成长工作,促使骨干教师快速成长,组织整组教师认真全身心投入教研活动中。

及时总结做好记录。

五、教师

积极参加由学校及教研组备课组组织的教研活动,且做好记录反思及签到工作。

六、奖惩措施

据我校绩效考核中的规定,对每缺席活动1次或没完成任务1次都扣2分绩效分,扣完绩效的25分为止。

据我校《制度汇编》校优质课一等奖奖60元,二等奖奖40元,三等奖30元,学年评奖一次。第二学期只开设校公开课,每节50元。

2024校本培训制度篇14

为加强教师教育理论学习,提高全体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及课堂教学水平,学校坚持开展师德学习、业务学习、课题研究、集体备课、师徒结对等校本培训工作,为保证校本培训有效落实,特制定本制度。

1.参加校本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全体教师必须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培训内容。

2.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组织实施校本和年度培训计划。计划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3.校本培训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按校本培训方案规定的内容组织培训活动,并作好记载,每次有出勤统计,有过程记载。每学年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合格、不合格两个等次,无故不参加校本集中培训三次以上视作不合格。

4.校本培训的考核情况将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

5.教师培训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切实可行,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对不同层次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但都应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使教师逐步实现由初任向胜任转化,由胜任向骨干转化,由骨干向知名转化,由知名向专家转化的奋斗目标。

6.做好校本培训的考核与总结工作。考核要坚持严格、全面的原则;总结中要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对培训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培训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7.经费保障。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为顺利开展校本培训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8.后勤支持:后勤为培训服务,主动、及时提供物质保障。

2024校本培训制度篇15

校本培训档案建设包括两个部类:

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校本培训综合档案:

1、国家、省、市、县教师继续教育文件;

2、学校校本培训的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

3、学校校本培训的文件、师资库、外聘专家等相关资料;

4、校本培训各项管理制度;

5、校本培训实施情况记载(包括集中培训、专题培训、学术交流、教师论坛、课题研究、听课评课、教师问卷、外出培训、考核考试成绩);

6、校本培训资源(文本、音像、网络);

7、校本培训的科研成果(承担国家、省、市课题情况、教师获奖情况等);

8、校本培训估材料(包括过程评估材料、年度评估材料、经验材料和总结等)。

(二)校本培训教师个人档案(或教师素质提高评估手册)

应包括下列内容:

1、教师个人校本培训申报计划及所选课程菜单;

2、培训的过程记录(教师参加培训的内容、听评课、主讲研究课等情况记载);

2024校本培训制度篇16

为加强和改进学校教研工作,提高全体教师课改实验的能力,发挥教科研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促进学校基础教育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进一步搞好课堂转型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市教育局印发的《合肥市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实施规划》的精神,以新课程理论为导向,改进和加强教科研工作。立足学校,建立以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有效的教研机制,把学校建成学习型组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理念

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三、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开展及教师素质的提高。因此,校本教研的重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开展。

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总体负责,教研室全面管理,建立层层负责、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四、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论坛、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以教师或学生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形成我校“优势专家群体”。

五、教研制度

(一)校长、主任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1.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校本教研。

2.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校长每月坚持深入课堂,中层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并坚持参加学科组的教研活动,成为教师的真诚的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定期举办科研沙龙,开展理论学习和信息交流。

4.支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制定学校的培训方案,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及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

5.根据新课程要求及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学校的教科研课题,并逐级落实。

6.指导全体教师从本校、本职工作出发学习教育理论,作好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工作。按时编辑学校的教科研论文集

7.负责全校的教研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指导和管理,组织校、市、省、国家级课题的论证、申报工作。

8.按时检查各项教研工作的落实情况,督促各本部门对教研工作及时总结。

9.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各部门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二)教研组教研工作制度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教研组长应在教研室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主要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各年级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研组计划。组织领导各备课组制定学期教科研计划和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并严格执行。

2.组织开展教学常规活动,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教科研课题确定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每学期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理论学习、组织教学研讨课活动,及时总结教学成果,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反思及案例分析等。

4.组织管理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协助备课组长组织本学科教师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探索教法和学法,按备课制度要求认真备课。

5.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落实师徒结对工作,加速新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求有计划、有总结,定期听课指导。

6.协助主管部门做好本学科教辅资料的选定工作,提高练习、测试的质量。定期向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提交教辅资料分析评价材料。

7.教研组长要保证上述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开学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期中要协助教研室检查落实情况,期末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汇报工作,创建严谨活泼、刻苦钻研、文明和谐的教研组。

(三)备课组长教研工作制度

备课组长在教研组长领导下,负责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级学科的教学质量。主要工作: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研究教和学的法发,贯彻执行教研组计划。

2.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拟定本年级学期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

3.组织备课组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

4.组织指导本年级教师参加听课、评课等各项教科研活动。

5.做好学科的复习、拟题、考试、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

6.认真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教师教研工作制度

教师是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1.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学资料,积极参加本年级备课活动。

3.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等教科研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

4.积极开展学科成长记录评价活动,要求有计划、有总结。

5.在教学实践的同时,每学期要坚持完成“四个一”工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专题;上一堂教学研讨课;拟一份优秀课案、写一篇教育教学反思(案例、论文)。

六、实施计划

总目标:

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实现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一)依托校本培训,开展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过去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二)转变观念,抓好教研组同伴互助合作工作,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教研组的互助合作是教学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同组教师之间共同总结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教师之间的合作不是简单以继承为特征的“传、帮、带”,而是以“反思”为基础的组织创新,基本形式有:

1.交流:各教研组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围绕教学中存在具体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有效探讨中,收获教师个人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知识。教师、组长必须做好记录。教研室定期检查评价。

2.协作: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为此各组可以开展组内合作研讨课活动,即由一个备课组共同承担一节课,大家共同研究、探讨,发挥集体的智慧齐心协力,推出一堂高水平、高质量的研讨课。课后,主讲教师要有教案、反思,参与者评出这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如何克服不足之处。

3.帮助: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通过他们对新教师的帮助指导,使新教师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在指导的基础上,每学期推选出一节新教师优质课,进行观摩研讨,全面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工作。

4.论坛:通过教师论坛推进反思性教学和新课改精神的落实。每学期学校组织两次规模较大的教师论坛。一次课改论坛、一次中考论坛。

(三)立足校本培训,发挥专家引领作用

1.学习管理

1)学习形式:每月一次全校教育理论讲座、一次教研组学习、一次网上学习、一次个人自学。

2)学习内容:必须是与教学相关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育理论。

3)学习管理:学习内容要有记录体会,每月教研室检查一次,年终进行考核。

2.专家引领

校本研究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事实和问题进行的,它不完全局限于校内的力量,没有专业人员的参与,校本研究会形成同水平重复、迈不开实质性步伐,甚至会停滞不前从而导致形式化、平庸化。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利用假期培训时间,聘请专家来我校讲座或播放专家讲座录像。

(四)发挥教指委成员的作用,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

教指委成员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师一起总结、提炼教育教学中的闪光点和成功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在课改中面临的困惑和疑难。指导工作以点带面,从个别教师的课堂教学抓起,深入学科组的活动,集体备课,与教师一起分析、探讨、反思,使教研工作更加扎实、深入,从而推动整个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

(五)尝试案例分析、自学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1.在全校范围内征集教师撰写的案例,展开论坛,形成资源共享。每学期每人须写1—2篇教学案例分析。

2.开展学习新课标,实践新理念的自学研讨活动。每学期每人开展一次研讨交流活动。

3.强化教师的业务培训,拓宽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每学期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两次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学习;备课组进行每月开展一次教学反思活动;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势采集前沿性信息,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4.继续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鼓励年轻教师使用多媒体上课。

(六)加强备课管理,改革教学设计方案,减轻教师负担,促进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

1.备课

备课要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要根据我校实际的情况、所教班级学生的情况和教师本人的特点,在学科组共同研究的前提下进行备课。不搞形式主义,不要为了应付检查把时间、精力浪费在“抄录”、“摘编”上。教案应该是教师经过高度浓缩的一篇非常实用的“课堂活动计划”。

2.教案设计基本步骤:

1)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

2)学生分析:分析学生现状,指出有利和不利因素。

3)设计理念:根据具体情况所采用的教学策略。

4)教学目标:知识、实践、能力、情感

5)教学资源:教学设备、网络资源、社会自然资源等。

6)教学流程:导入——点拨——实践——评价

7)研究性、体验性作业

8)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要共同探究、合作完成,每学期末开展一次教学案例设计评比活动。

(六)实施课题牵动,以教研促教学质量的提高。

每个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教学重点、教学疑点、教学难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拟定教研课题,写出实施方案。教研室组织人员对实验人员进行跟踪调查。

(七)开发校本课程,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1.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个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每学年开发1门校本课程,并写出实施方案,由教研室负责审批,予以实施。

2.传统的兴趣活动和活动课也可提升为正规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学校课程。每位教师每月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开设1—2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写出教学设计,期末进行交流评比。

总之,新一轮的基础教学课程改革,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认真完成各项计划,提高校本教研质量,使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2024校本培训制度篇17

我校按照省、市、区主管部门的要求,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各项工作,为了更好的使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让每位教师都够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和设施,切实搞好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校本培训工作,特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一、现代教育技术技术骨干人员应有一人参加区以上组织的培训,版权所有!回校后必须培训-名学校内的技术骨干。

二、骨干教师在培训学校普通教师之前必须认真写好或做好讲稿,充分准备,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完成每一次的培训任务。

三、学校男岁以下、女以下的教师必须参加现代教育技术技术培训,其它的自愿参加,每次要有记录和考勤,还要每期考试一次以检验学习情况。

四、学校规定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为培训时间,年龄版权所有!范围内的教师必须参加学习。如遇特殊事件不能按时举行培训,时间另行通知。无故不来者,视为旷课处理。

五、每期末给予在现代教育技术及学科整合方面做得较好的教师一定的奖励,以鼓励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资

2024校本培训制度篇18

一、教研活动概况。

教研主题:尊循民主教学原则下,提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

活动时间:

组织负责:夏正仁

课例: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介绍我自己》

课例执教:温海娜

活动成员:夏正仁、温海娜、金阳召(信息技术学科备课组全体成员)

活动目标:

1、增进课堂中师生之间平等、融洽的教学关系。

2、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进而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3、提高备课组成员的互助能力,实现新老教师共同成长。

二、教研具体流程与评析。

步骤一:明确教学问题、确立教研主题。

时间:2005年10月10日

地点:学生机房

对象:全体参与主题教研的老师

召集全体备课组成员讨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下例教学问题:

①部分学生在课堂的教学中不理会教师的教学指令,偷偷地玩游戏、聊天或下载安装一些软件。教师发现学生的这些行为后,往往通过教学控制软件去控制学生的计算机、断开网络甚至呵斥学生;另有部分学生由于其它原因不能及时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拖延了教学的时间,影响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进程。为了追赶进程,教师强制性地去控制学生的计算机,并追发出新的教学指令,从而引起这部分学生的抗议,并由此引发了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

②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学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学指令发布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教学指令被动接收者。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合谐的教学关系。

讨论的结果整理如下:通过此次的讨论,我们备课组成员认识到:师生之间紧张的教学关系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指令的有效性,又不影响师生之间融洽的教学关系?这一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为此我们确立了本次教研的主题:“在遵循教学民主原则下,提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要求备课组成员共同探讨问题产生的本质及在课堂教学中解决此问题的方案。

对解决的方案我们提出了以下的初步设想:

产生问题的因素及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1、教材因素。

教学的内容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良好的学习兴趣能提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

(1)对于重复、雷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压缩课时的方法。(因为信息技术学科的课时本身就不足。)

(2)对单调、乏味的教学内容,通过改进教学手段或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率。

2、环境因素。

网络中有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资源(如在线小游戏),学生对它们的兴趣程度超过了对教师指令的兴趣,这大大地降低教学指令的有效性。

通过技术手段对学生的上网加以限制,并加以适当的引导。

3、学生因素。

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基础对教学指令的有效性提高有影响。

(1)通过课堂教学评价等环节,激励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习惯。

(2)利用小组合作,实现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4、教师因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综合素质影响到教学指令有效性的。

共同备课、相互听课、评课共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步骤二:科学调查,寻找理论依据,合理设计教学。

时间:2005年10月12日~10月19日

地点:学生机房

对象:全体参与主题教研的老师

为了对解决教学问题的设想提供依据,了解本次校本主题研究的可行性,我们备课组分别做了如下的课堂观察与学生调查。

1、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见附1)

①调查的班级:七年(2)班、七年(9)班、八年(1)班、八年(8)班,共计196位学生。

②调查的角度:学生看学生(学生对自我学习行为的期望);学生看教师(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期望)。

③调查的结果:

④调查的结果说明:

(1)第一题中选AB的学生占多数,这说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期待值很高,他们在主观上是愿意配合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提高教学指令有效性的。

(2)第二道中说明有1/3的学生跟不上教学的进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机器控制的频率还要降底些。

(3)第三道中选B的学生占了绝大多数,证明在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指令有效性的必要性。

(4)第四题中选CD的学生很多,说明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及时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并适当降底教学指令的密度。

(5)学生选择的结果说明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对提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有较大的作用。

2、对随堂课教学的观察。

①观察的班级:七年(2)班、七年(9)班、八年(1)班、八年(8)班。

②观察的角度:听课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听课教师观察开课教师指令发布的密度。

③观察的结果:

④观察的结果说明:

从学生的情况来看,遵守指令情况随上课的时间延长呈递减的趋势。说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的兴趣随时间的增长在下降,不遵守教学指令情况主要集中在教学的后半部时间。

教师的课堂教学指令在教学前面的时间居多些,这也是学生注意最集中的时间段。这说明在设计教学指令时,有必要就指令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查找资料,加强理论学习。

为提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也要从设计教学指令方面入手。为此,我们备课组查找了如下的资料进行学习,并结合我们学科的特点进行讨论。结果整理如下:

(1)查找的资料: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方面: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时如何避免出现

“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现象》

课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方面:

《美专家介绍如何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

(2)讨论的要点:

a、教学的内容与选择的题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得指令的内容吸引学生。

b、指令发布的语言要简练、清晰,不要重复发布。

c、设计指令时目的性要明确,避免出现无教学目的指令。

d、设计评价指令时,要以考虑对学生执行指令的过程进行评价,同时在技术上支持学生参与评价,以提高评价指令的有效性。

e、指令的发布次序要考虑到学生在不同时段的学习状态。

4、分析教材、提出教学设想。

在获得理论知识支持之后,我们备课组对七年级上册的《介绍我自己》一课,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的讨论结果整理如下:

①《介绍我自己》这课主要以介绍智能ABC输入法为主,教学的内容较为单调。教学的设计若按教材的叙述展开,则很难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利用学生对网络交流的兴趣,用局域网的留言板来替代教材中的记事本,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以提高汉字输入的速度为目标,引出了汉字的词组输入法;以设计一幅笑脸,引出了特殊符号的输入法。

③以备份网络中的信息为由,引出事本的保存操作。

④指令控制方面,用控制软件广播一位学生的演示操作,其余学生共同参与讨论的形式展开新课教学。最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练习,教师评价来完成教学任务。

详情见附2《教案设计》。

步骤三:课堂观察记录

时间:20__年11月2日

地点:敖江五中

人员:全体备课组成员及县教研员等

简要说明:本节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详情请见附件4中的《视频》光盘或《课堂实录》。

步骤四:课后调查、研讨分析。

(课堂观察结束后)

让参与案例研讨的老师积极地与执教老师和上课学生进行探讨性对话,对学生进行了访问,调查当堂的教学实效。对课堂的定性观察来概括、透视课堂教学特点,探讨普遍存在的问题。

简要地整理如下:

①教师探讨:

(1)教学的形式及内容的呈现方式由于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所以对学生比较有吸引力。

(2)控制学生机器时所进行的到计时宣布太仓促些(只有让学生准备10秒的时间),引起了少数学生的抗议。是否可适当的延长时间如有3分钟的准备时间。

(3)在教学中有部分的教学指令发布时表达不清,当学生接受后在进行练习时又进行追加指令,这时多数的学生由于忙于操作而没有接收指令。教学中应禁忌追补指令的情况发生,实在要进行追补,也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

②学生访问要点记录:

A、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感兴趣,教学的内容贴近学生自己的生活。

B、希望教师以后的教学就象这一课样,在教学过程中多增加操作的机会,少控制同学的机器。

C、教师在演示操作过程中稍快了些。

③课例执教者进行课后反思:

先说教学的总体设计思路,利用留言板来替代教材中的记事本,通过让学生完成一份个人简介来进行智能ABC输入法的教学,学生总体完成的情况是不错的,证明教学设计是成功的。谈教学心得时,认为本节课在具体的细节地方仍需要改进,比如语言的表达、对一些突发问题的处理及小组合作的细化等等。详情见附件3《教后反思》。

三.对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反思。

通过本次的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我们确实感受到提高教学指令有效性带来的好处,课堂上无论是学生学习配合的默契程度还是教学的质量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我们同时也感受到课堂教学指令有效性的提高不是通过一两节公开课,或是一两次的教研活动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它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的实践下去。因为,无论是学生还是我们教师都需要成长的空间与时间,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摸索、总结。同时,在本次的教研活动中,我们仍然有许多困惑的地方。比如,在每周只有一课时的情况下,如何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行为?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单靠我们教师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中,通过一两句激励的语言就想要改变部分学生的原有的学习习惯,可能性太小了。显然,我们需要一种长期、持续的激励来作用于这一部分学生,但作为一门次要学科的教师能做到吗?

2024校本培训制度篇19

我校校本培训从本校实际出发,制订了符合学校实际,操作性强的校本培训实施制度。

一、学校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包括考勤、考核、奖惩等。各学科要管理到位,保证校本培训的学习研究有序而高效地开展,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

二、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成员要帮助各教研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并指导组织实施。通过培养校本培训的骨干力量,发挥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骨干、带头和辐射作用。

三、全面制订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并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也为教师搭建一定的舞台。

四、充分挖掘校内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校内各级教研力量,形成教学、教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五、对校本培训工作要做到人人重视,尤其是分管领导要做到层层管理,确保实效性。学校为校本培训专设培训经费,确保校本培训年度经费的落实。

108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