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南网 > 职场故事 >

职场晨会小故事5篇精选

时间: 芷晴2 职场故事

职场小故事蕴含大道理,读别人的故事,可以让我们吸取更多的经验教训。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职场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事一:豪斯的教训

豪斯是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助理。有一天,威尔逊总统单独召见他,同他商量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恰恰是豪斯早已深思熟虑过的。简单地寒暄了几句之后,豪斯便开始了滔滔不绝的长篇游说,讲得慷慨激昂、眉飞色舞。他为自己能酝酿出如此高明的计划而感到格外得意,并不断地对威尔逊总统强调:“这可是我精心研究过的,你采纳我的建议绝对不会有错!”

但他没有注意到,不太善于接受别人意见的威尔逊总统苦笑着说:“在我愿意听废话的时候,我会再次请你来的。”这一句话使豪斯立刻没电了,安静了。他认为威尔逊总统根本不赞成这个建议,只好悻悻地离开了。

几天以后,在白宫的一次宴会上,豪斯惊讶地听到,威尔逊总统把他数天前的建议作为自己的见解公布于众了!

有了这次教训,豪斯以后变得明智多了。他认识到,参谋助手不是决策者,也无法取代决策者的作用。当然,一般的决策者都喜欢这样的参谋助手:既会出谋划策,又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维护上司的颜面。对自己所作的建议和贡献能守口如瓶,做到自己知、上司知,绝不对第三人炫耀。参谋助手在决策者面前趾高气扬、盛气凌人和居功自傲,无疑是很难收到好效果的。

吃一堑,长一智。1914年春天,豪斯奉命赴法国在外交上进行斡旋。出发前,威尔逊总统原则上同意了豪斯的计划,但态度相当谨慎,留有余地。

豪斯到达巴黎不久,就寄回他与法国外长的谈话记录。谈话记录中,豪斯把自己建议的、经威尔逊总统初步同意的方案,说成是“威尔逊总统的创建”,并热烈赞扬威尔逊总统的“天才勇气和先见之明”。看了谈话记录后,威尔逊总统毫不犹豫地正式批准了该方案。该方案的实施,给法、美两国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豪斯在晚年总结与威尔逊沟通交流的经验时,深有体会地说:“从根本上说,我不愿意称那些方案是我提出来的建议。这不是为了讨威尔逊总统的喜欢,不是为了照顾他的情绪。我的建议充其量是一粒树种,要长成参天大树,必须有土壤、水分、空气和阳光。公平地说,只有威尔逊总统才有这些条件,才能将树种变成参天大树。我只不过把种子移植到了威尔逊总统的心中。”

故事二:别和老板耍心眼儿

南朝齐梁时的沈约,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加大才子。唐后主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句,沈约的腰就成了瘦腰的代名词。沈约不光人长得漂亮,才华更是没得说。他是文学史上有名的“永明诗体”的创始人之一,曾主持编撰《宋书》、《晋书》等数百卷。人若有了才,做什么事都爱动脑筋,甚至耍点小聪明,他的尚书职位就是这么来的。

当初萧衍起兵诛杀残暴的东昏侯,拥立南康王萧宝融为帝,实际上掌握了国家的军政大权。沈约看透形势,以萧衍名字中的“衍”字说事,说谶语有云“行中水。作天子”,你是上应“天心”、下符“人情”,当作天子。萧衍动了心,就让沈约与另一知己范云第二天上午进府来谋划。沈约找到范云,与他约定好时间一起晋见,说好不见不散。结果沈约耍了个心眼儿,晚上就把登基的诏书写好了,又把主要的人事安排都拟了草案,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向萧衍作了汇报。萧衍很高兴,对他的安排也没提出异议。等一切妥当了,沈约出得门来,看见范云正呆呆地站在府门口,已经等了他老半天了。沈约因为拥立萧衍登上皇帝宝座的功劳最大,被授予吏部尚书,封“建昌县侯”。

转眼间尚书当了十几年,沈约觉得官还是小了点,对三公之位有了垂涎之意,无奈不管是本人提,还是旁人劝,粱武帝萧衍就是不同意。沈约有些郁闷。也有些不满。这文人爱犯一个通病,就是容易怀才不遇,一怀才不遇就难免做出点出格的事来。

有一天,有地方进贡给武帝一些栗子,萧衍也是个有才情的人,一时高兴就招沈约进殿,相约各自写出关于栗子的典故。写文章自然是沈约的强项,但他下笔时耍了点心眼儿,故意少写了三点。文章挥就,由群臣品评,都说武帝的见识广,武帝很开心。出得宫门。沈约忍不住对别人说:“此公自护其所短,忌讳别人比他强,否则会羞死的!”不料皇帝的耳目甚多,这话很快就传到了他的耳朵里,武帝听了十分生气。

又一天,武帝心情不错,来到尚书省与沈约聊天,不觉聊到张稷的事。沈约回答说:“这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何足再加议论!”话里的情绪色彩很浓,原来张稷是沈约的亲家,曾经想升官却没能如愿,死在刺史任上。此言一出,武帝觉得沈约有意袒护张稷,气愤地说:“你说出这样的话,是忠臣吗?”起身拂袖而去。

这一句是不是忠臣的反问,沈约是能够听出它的分量的。他吓坏了,以至武帝走了都没有觉察,还像原来那样一动不动地坐着。下班回家,满脑子都是武帝的这一句问话,神情恍惚,本来想走到胡床跟前坐下,结果一下子坐空了,脑袋着地倒在了窗户下面,晚上就发起了高烧。睡梦中沈约梦见南齐和帝用剑割断了他的舌头,他惊恐万状。醒来后沈约悄悄命人召来巫师,用赤色奏章向天神祈祷,说:“禅代的事情,不是我的主意。”

武帝派遣主书黄穆之来探视沈约的病情,得知了沈约让巫师用赤章祈天之事。不禁勃然大怒。几次派人去谴责沈约。沈约越发害怕了,没过几天,就在忧惧中死去了。

聪明不是坏事,可用错了地方就成了坏事。沈约不恰当地把大聪明变成了小聪明,跟同事,甚至跟老板耍心眼儿,明显低估老板的智商。身在职场的人都知道,老板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沈约因此而误了卿卿性命。一代才子的故事,今天读来还不禁令人惋惜。

故事三:征询而不是告诉

我的至交好友汤姆森刚刚荣升为一家世界级大旅游公司的副总裁。在此之前的5年间,他曾在3家旅游公司供过职,他以敏锐的眼光、睿智的头脑、独特的市场推广策略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然而,在新的岗位上,他曾经辉煌的成就并没有助他继续开创新的业绩。大公司所特有的唯我独尊的做派、员工们身上时时闪现的优越感、部门之间的自我中心和官僚作风让初来乍到的汤姆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更让汤姆森感到后心彻凉的是,他明显地觉察到,人们对他这个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旅游公司的市场主管一跃成为本公司副总裁的“幸运”家伙充满了不服气、不信任、抵触和对立。

每个周末,他都会找到我大吐苦水。在汤姆森进入大公司短短的数月时间里,他已经敏锐地发现了公司在市场开拓方面的缺陷,并提出了数项改进计划。每一次,他将计划告诉老板、同僚以及下属,并将计划的每一个细节、要求、实施措施、预期目的完完整整地告诉每一位有关人员,但最终得到的都是拖延和抵制,以致没有一项计划得到过真正的实施。“如果再这样下去,”汤姆森悲哀地对我说道,“即使他们不解聘我,我也该卷铺盖走人了。”怎么会这样?我对于汤姆森的能力毫不怀疑,他先前的成就足以证明他的确是旅游市场开拓领域的佼佼者。“你是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专家,又是我最好的朋友,这一次,你一定要帮帮我。”汤姆森恳求道。

经过反复思考,我觉得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又一个周末,在汤姆森倒完苦水之后,我对他说道:“你别总是以副总裁的口吻指导、敦促、命令下属怎么做,而不妨以征询的口吻告诉他们你的想法。”

“但是,很多情况下,我都明确地知道他们最应该怎样做。向下属征询做法,不是让他们觉得我是一个无能的领导者吗?尤其是在现在他们都不信任我的情况下!”汤姆森充满担忧地说道。

“让你的计划得以推行、实施,难道不是你最重要的目的吗?”

汤姆森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最近,汤姆森又推出了一份详细的计划:将账单直接开给顾客。他估算,如果这项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公司每年将能增收数百万美元。然而,当执行这一计划最关键的财务部看到计划书后,他们并没有因为可能预增的数百万美元而积极行动起来;相反,他们的反应非常消极,充满了抵触:“对不起,汤姆森先生,你计划中涉及到的诸多环节在眼下还不具备实施的条件。比如将账单直接开给顾客所带来的大量工作量,是财务部无法消化的。”

汤姆森费尽心血、精心制订出来的有着诱人前景的计划,遭到了财务部的坚决抵制。汤姆森不由怒火中烧,依照他以往的工作风格,他会立即召来财务部相关人员,训诫他们一通后,然后打开幻灯机,一步一步告诉他们怎样来实施这个计划。但是这一次,他听从了我的意见,将命令、指导、吩咐变成了咨询。他只是给CFO(首席财务官)发了一封言辞恳切的电子邮件:“尊敬的CFO先生,您也知道,如果我的计划得以实施,一定能够为我们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我知道,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遭遇诸多困难。您是财务领域的专家,有着丰富的经验,我很想得到您对顺利实施这一计划的妙计良策。”

第二天,汤姆森就收到了CFO的回电:“尊敬的副总裁先生,您的计划确实是一个能为公司带来丰厚盈利的好计划。为了尽快实施您的这一计划,我建议您为财务部增调两名会计师。”

“哈哈,CFO的建议和我的想法完全相同,只是我原本打算给他们增加3名会计师的。”汤姆森心情愉悦地对我说道。

“这么说,你的计划得到实施了?”我明知故问。

“当然了,而且出奇地顺利。”汤姆森真诚地对我说:“感谢你给我出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

故事四:1/4世纪的经验

一个男人在一个公司工作了25年。25年里,他每天用同样的方法做着同样的工作,每个月都领着同样的薪水。一天,愤愤不平的男人决定要求老板给他加薪及晋升。在和老板谈话时,他向老板概述了他提出这样一个要求的理由。“毕竟,”他总结道,“我已经有了1/4世纪的经验。”

“我亲爱的员工,”老板叹着气说道,“你没有1/4世纪的经验,你是一个经验用了1/4世纪。”

不知这种说法是否也在指我们当中的某些人?“你没有1/4世纪的经验,但是在1/4的世纪里,你用的都是同一个经验。”我们总是满足于某种经验,动不动就拿过去的成绩来夸耀自己。我们满足于一次的成功,而不是不断拓展自己的才干、增加经验。

可是,人生不是一时的成功。人生的定义是在不断成长中收获成功。就像巨大的橡树,你看不到它的生长,但是播下种子的时候、树枝上长出新芽的时候,你就可以给它下定义,因为生长每天每时每刻都在看不见中进行着。我们的经验也在不断的追求与创新中一天天丰富起来。

不要只生活在过去的经验里,寻找一个能拓展你自己的方向,只有你自己可以决定你事业拓展的远度和触及的高度。

你的事业是否因为你没有拓展自己而停滞不前?你是否为你和你的团队所取得的成果而沾沾自喜?有什么妙方可以挽救你走出目前的困境?

我的答案是:今天就花几分钟写下至少一种能够拓展自己才干的方法,然后承诺自己会抓住每一个提升自身能力、丰富经验的机会。

这样,又一个25年之后,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拥有1/4世纪的经验。

故事五:速度是这样降下来的

在英国东部有一个叫斯塔斯顿的小镇,镇上的居民每天都是在悲伤和恐惧中度过的。原来,几年前当地政府修建的一条公路从小镇的旁边经过,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给人们的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每年有数十人因车祸死亡或致残,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里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率呈上升趋势。

无奈的居民只好在公路两旁增设了许多警示标志,有“限速5英里”、“连续弯道”、“危险地段请慢行”、“村庄注意安全”等。可是,尽管这里的警示标志比其他路段多一倍以上,但是过往的车辆仍然没有减速的意思,交通事故依然威胁着居民们的人身安全。

居民们就向当时英国最著名的0理专家史蒂文先生求助,史蒂文带着助手在这里认真地考察了两天后,给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吃惊的方案:取消这里所有的警示标志,就连道路中间的隔离带也一并取消。人们有些困惑:史蒂文的做法也太不认真了,简直是在拿生命开玩笑。最后,没办法的人们还是决定试一试史蒂文的建议。就取消了所有的警示标志。然而奇迹就这样产生了,所有经过村镇的汽车都把速度降了下来,这里发生的交通事故也明显减少了。

有好奇的人打电话问史蒂文怎么会这样,史蒂文说:“特别情况要特别对待,公路上的警示标志是常识性的东西,驾驶员见得多了,多设几个效果不大。如果全部取消了就会让驾驶员心中产生疑问:怎么会有这样的道路?这样在行驶中他们就会提高警惕了。还有道路中间的隔离带会让驾驶员像在一个轨道上行驶,能明显看到自己的行车范围,如果取消了,他们也会产生疑问,就会谨慎驾驶,生怕和对面的车相撞,这样汽车的行驶速度就降下来了,也就减少了事故。”

是的,特殊情况下我们就要特别对待。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在对待事物上史蒂文有“认真”和“不认真”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史蒂文这种克服思维惯性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面对困扰你的难题,当你用常规的方法得不到解决时,可以开阔视野,用一些克服思维惯性的做法或许可以找到解决的途径。

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