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职场故事五篇分享
身处职场,我们有时候需要一些励志的小故事来激励我们前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职场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事一:聘用失败者
好友李正哲在德国柏林市,与人合伙开一家电子销售公司。由于缺乏经验,渐渐被同行挤下阵来,弄得血本无归。失望之际,性格倔强的他决心东山再起,并计划先找个工作进行资金积累,再杀回商场。
他通过网络、招聘会,应聘了几家大公司。当人们得知他曾有过失败的经历时,都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天,他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决心最后一搏。再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马上预订回国的机票。这时,有家公司一张醒目的招聘启事,顿时让他眼睛一亮。这家公司专门招聘生意场上的破产人员,其待遇相当丰厚。他好生奇怪,莫非这是家傻子公司?但他转念一想,说不定这是个转机。
他找到这家公司的高层主管,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那位主管满腹经纶,意味深长地说道:“在你们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失势的凤凰不如鸡’,但这些失败者身上都有闪光的东西啊。”
李正哲一听,仿佛遇到知音。两人侃侃而谈,他毫不隐瞒地谈起了当初自己的雄心壮志,这些年打拼的艰辛及失败教训,说着说着全然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不由自主地大发感慨:“难道说我这颗夜明珠就不会闪光了吗……”最后,那位主管紧紧地握着他的手:“祝贺你,你已经被我们录用了。”
上班后,李正哲细心观察着这家公司的管理技巧。他惊奇地发现,管理后勤的竟是一位年龄较大的老太太,抓生产的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跑市场销售的年龄参差不齐,而且这家公司的生意特别红火。
终于,在一起吃饭时,主管给他道出他用人的秘诀。他说,职场上的成功人士,往往都有一种盲目的自信,他们的那些经验常常是感性的,说什么成功是一种信心和机会的结果。而作为一个失败者,是一个退场的人,才能认识庐山真面目,总有过太多不堪回首的往事,因此做事情最富于理性,切合实际。这样,我因人而异,合理利用,每一个失败者都可以发挥惊人的特长啊。
尊重失败者,比给成功者喝彩更加重要。
故事二:大学生成为普通劳动者的四大困难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
在今天,自诩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也许只有少数“自恋者”——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处处可闻“天之骄子”的口号,今天,面对校友卖猪肉、卖冰糖葫芦的故事,听闻大学生起薪1000元不及民工兄弟的“传说”,目睹每年100万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残酷事实,大学生想自诩为社会精英也难。
也许确实有少数大学生对未来的期望值过高,把就业的目光锁定在大城市、少数行业少数岗位,以致于他们“有业不就”、不去艰苦的基层、不干“普通的”活,但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局面的,更多不是大学生的原因,而是教育的原因、社会的原因。大学生,想成为普通劳动者也难。
想成为普通劳动者,家庭的教育投入不允许。子女的教育花费,是许多家庭的头号开支,为供一位大学生,全家致贫的现象屡见不鲜。家庭如此供养一位大学生,我们能要求家庭不要对子女找一份好工作回报家庭抱任何希望吗?——正是为了这份希望,我们有的大学生才因未来的茫然心生无限的压力:1000元一个月,养活自己都困难,怎样为家庭还债?如果没有这一希望,可以想象,农村有多少家庭会放弃送孩子上大学。当然,根据家庭情况选择教育投资,尤其是高等教育投资,被有关学者认为是家庭和学生理性的表现,上大学并非唯一的成才之路。但是,我们的教育模式和社会用人观念,并没有给大学之外的人才留下多大空间。
想成为普通劳动者,教育的精英模式不允许。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在短短4年时间中完成的——如此短的时间中,高校还来不及作出应对策略,基础教育也根本没有任何转变。事实上,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扩招任务大多由过去承担精英教育的学校完成,因此,对大学生的教育,一直沿用精英模式,人才培养的目标,大多瞄准“精英岗位”。而众多大学对办学层次由专科升为本科、校名由学院改为大学,人才层次获批硕士点、博士点的追逐,反映大学根本就没有甘心培养“普通劳动者”的念头。我们的基础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灌输“赢在起点”的理念,把家庭和学生“劫持”到好幼儿园、好小学、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好工作的教育模式中,为成为社会精英,付出大量的心血和金钱。在这样的教育中耳濡目染多年的家庭和学生,怎会理政府在高考关头和就业关头“做回普通人”的呼吁呢?
想成为普通劳动者,社会的传统道德不允许。这几年的社会舆论,对北大毕业生卖肉、卖糖葫芦,复旦大学毕业生卖鸡蛋,给予高度关注。卖肉的、卖糖葫芦的北大学子,经过媒体报道,终于不再做“普通劳动者”,而走进政府、走进企业,做起了公务员、小白领。我们的社会似乎还不能“容忍”大学生干“普通人干的活”。
想成为普通劳动者,社会保障的厚薄不均也不允许。与劳动有尊卑贵贱相同,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完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性质的组织之间,享受的社会保障很不均衡——劳动者越是“普通”,享受的社会保障越是“低廉”。任何一个就业者,不得不考虑这些与民生紧密相联的就业要素,不想成为难有保障的“普通”一员。
因此,降低家庭的教育投入,改变精英教育模式,重塑社会劳动价值观念,改革社会保障体系,是比呼吁大学生“心怀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更迫切、更有意义的事。
故事三:两瓶酒毁掉一位部长
2010年2月5日,新西兰房屋部长希特利约好了几个同事和朋友到自己家共进晚餐。希特利下班后,路过一家超市,想到家里的酒没有了,便进去买酒。
他掏钱包时,发现钱包没有带在身边,犹豫了一下,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信用卡。这是一张政府专用的信用卡,主要用于公务招待。希特利手里拿着信用卡,仿佛在做贼。他用眼睛向四周一瞟,迅速地将这张卡递给超市收银员,刷了约1000新西兰元,购买了两瓶酒。
当收银员将这张卡递还给希特利时,不经意地发现他好像有点最古怪,手在微微发抖,脸涨得通红,额头还渗出丝丝汗珠,眼睛不敢正视别人。看着希特利拎着两瓶酒匆匆离去的背影,收银员心里直犯嘀咕,这人怎么啦,慌慌张张的,像做贼似的。
第二天,希特利回到部里,在去报销前,他拿着账单思前想后了好一番,才来到财务部门。对这两瓶酒的用处,他谎称是上次参加会议的餐费,是用于公务接待的。
出了财务办公室,希特利长长吐了一口气,掏出手绢,不停地擦拭着额角。有人从旁边走过,发现希特利脸色苍白,虚汗直冒,就关切地询问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希特利连忙摆手说没事,然后匆匆离开。
过了一个多星期,政府的审计员对希特利的报销账单作审计,发现那张购买两瓶酒的账单好像有些问题。于是,审计员立刻把这一重大发现向审计长作了汇报。
审计长听了,感到事态严重。心想,如果这是公款私用,将是一起十分严重的腐败事件,直接影响到政府的信用。他立刻成立7以自己为组长的调查组,对希特利购酒的事立案调查。 很快,调查组就掌握了希特利购酒的整个过程和用途。于是,立刻向内阁会议作7报告。
事情很快被媒体获知,被连篇累牍地报道出来。
一下子被推到舆论风口浪尖的希特利,马上退还了两瓶酒的钱,还通过媒体向公众做出深刻的道歉和反省,并向总理递交了辞呈,总理约翰·基随即接受了他的辞职请求。
随后,检察机关向法院提出诉讼,追究希特利的法律责任。根据新西兰的法律,希特利的行径,很有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新西兰老百姓看来,两瓶酒的腐败就是天大的腐败,如果不依法追究政府的渎职和监管责任,这件事就没完。
故事四:幸运儿
她被视为幸运儿。
工作三年,已在一家大公司有了像样的职位,又因一个机缘,和朋友相约创业。起初是玩票,谁知不到一年,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被业内喻为传奇,她干脆辞去工作,全职投入。
我认识她时,在她的店堂,游人如织,顾客如云。
人们围着货架上的创意商品,如设计趣怪的台灯,又如勾起年少回忆的铁皮小火车,频频发出叹息、惊笑声。
她那么年轻,所以说起创业历程,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总结:“你的运气真好。”
她又介绍顾客的年龄定位,“都是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我灵机一动,“那就抓住文艺青年的心吧,做些名著、名剧里的经典玩意儿——林黛玉的帕子,冯程程的雨伞,或者顾曼桢的戒指……”
她沉吟:“帕子、雨伞、戒指?”
我兴冲冲地说:“对!尤其是戒指。张爱玲的《十八春》里,世钧送给曼桢的戒指,曼桢在指环上紧紧缠上红毛线。后来曼璐将戒指还给世钧,他没发现,红毛线上还留着曼桢的血。”
她点点头,很快,我们热切交谈的话题又换了。我忘了帕子、雨伞或戒指,直至许多日子后,她联系我。
我收到她的快递,那天是我的生日。
拆开包装,礼盒里是手工做的艺术盆景—一株向日葵,盆景旁还有个小小首饰盒。
我愣住了。
那是一枚戒指,戒面上刻着向日葵,与盆景相呼应。然而戒面下的指环紧紧缠着红毛线,一如我当初形容的缠法,《十八春》里顾曼桢的缠法。
我那天说,世钧万念俱灰,最后把戒指扔到江里了,所以我建议她开发新产品,“戒指有一天漂到你的店里,流落到某人手中。经过许多波折,戒指面目全非,但紧紧缠着的红毛线是它的标志。”
她当时一边听一边笑,我一边胡说一边笑。可现在紧紧缠着红毛线的指环就放在我面前,除了感动,还有些别的。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她是幸运儿了。
她幸运不在于运气。
她幸运在于她如此用心,用心捕捉每一个有用的信息;又不止用心,比痴人说梦者,有太多执行力。
故事五:一个藏了三十多年的秘密
佳比公司是美国一个有名的老品牌,有着200多年优良的传统。风风雨雨,起起落落,佳比就这样劈风斩浪,扬帆冲潮,勇往直前。在公司内部的发展史上,曾记录着30多年前,佳比一次面临破产的严峻考验时所发生的起死回生的商业故事,那真是一个奇迹。
顾客里奇在佳比公司订购了一台电脑,付了400美元的订金,要求送货。就在里奇从佳比回去的路上,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里奇所乘坐的那辆出租车与一辆大客车在转弯处迎面意外相撞,出租车司机当场死亡,里奇也撞成重伤……
经医院抢救,里奇的命虽然保住了,却一直昏迷不醒。医生对他的家人说,要想他醒过来,除非有什么奇迹发生……里奇就这样变成了植物人。
在当天,佳比的送货员把电脑送到里奇家中,没想到里奇的家人却说,他们根本就没订购电脑。这就奇了,送货单清清楚楚地写着这个地址,收货人居然拒收……经了解,送货员才知道,这个家庭并没有一个名叫里奇的人。
那么里奇是谁?他又为什么要求把电脑送到这个地址?既然这个叫里奇的顾客,交了400美元的订金,他就一定会回来找的……
实际上,现在的里奇躺在医院里,而且成了植物人,根本就不会回去找。后来,为这件事,佳比公司也曾在报纸上登过寻买主的告示,公司急切地等待里奇联系,但仍旧没有人来找。这宗奇怪的买卖就这样成了佳比公司一个难以解开的谜……
诚信是一个公司的立业之本,特别是像佳比公司这样以信誉求生存的企业。
佳比公司对这张送货单的处理意见是,不论什么时候,只要里奇打电话来要货,他们就会信守商业承诺。在佳比公司里,这件事就这样被搁了起来。时境变迁,公司人员改变,他们还是一任一任地把订货单传递下来,没有因为改变而放弃商业承诺……
奇迹终于发生了。
5年后的一天,植物人里奇居然苏醒了过来。
这是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许多记者争相报道。睡了5年多,里奇对以前发生的许多事都没有记忆了。但是,他出事的那天,最后发生的一件事他却仍然记得。就这样,里奇的家人与佳比公司取得了联系。
原来,里奇当年订购这台电脑时,把地址写错了,把西南1栋301室写成了西南7栋301室,难怪送货员当年找不到呢!
佳比公司把电脑给里奇送过去,作为里奇苏醒来的第一件礼物。这件事因为媒体的大力报道,在当地引起了极大轰动。也因此令即将面临破产的佳比获得良好的商誉,公司当月销量直线上蹿,扭转了乾坤……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多年,没想到有一天,报社接到一个垂危的老人从医院打来的电话,老人说他要揭露一件鲜为人知的事。作为一条很好的新闻线索,记者马上奔往医院。
老人说,他是佳比公司的一个退休员工,曾经负责佳比公司发展史的撰写。老人问记者,不知你知道不知道,20多年前佳比公司与一订货顾客发生的离奇故事?说着,老人拿一张泛黄的报纸给记者看。记者已年近中年,碰巧的是当年他们的报社对这事也曾有过报道……因为是他负责排版,所以有一些印象。
老人说,那一个骗局!
接着,老人说起了当年董事长曾经在公司内部悬赏,求点子炒作,以提高公司声誉促进销量。奖金不菲,有50万美元之高。许多人趋之若骛,他也为此大伤脑筋。碰巧的是他从医院的朋友那儿得知有一植物人沉睡了5年多,居然苏醒了过来。于是,他灵机一动,与董事长一同去找那个植物人,商量一起编造这个离奇的商业故事,并许诺给他100万美元的报酬,只要他保守秘密……
原来,当年的奇迹居然是一次商业炒作!记者听了,心里真有些不是滋味。没想到那么多的顾客居然被佳比公司这种丑陋的伎俩所欺骗……
说到这里,老人终于松了一口气说,这“奇迹”我已背了20多年了,也该让世人知道了……说着,老人就这样面带微笑,一身轻松地睡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