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职场故事最新合集(2)
故事四:你母亲的生日是哪天?
这不仅仅是一次面试的失败,而且包括我们做人的诚实,尤其是对自己母亲最起码的了解和尊重。
大学毕业那年,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去一家大公司应聘,明知道僧多粥少,希望不大,可经不住张小雨的劝说,我们还是决定去试试运气。
等到应聘那天,人事部的走廊里早已是人山人海,被围得水泄不通。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筛选,出乎我们的预料,我和张小雨包括其他3个外校的学生,竟一路过关斩将,有幸拼到了最后。
我们5人不相上下,很难分出高低。可公司只招3人,也就是说,必须淘汰两名出局。
见我们5人都是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最后,人事部长清了清嗓子说“你们5人都很优秀,我们很想全部留用,但根据公司的业务需要,只能留用三名,你们先回去,等我们研究—下,再给你们电话通知。”说完,人事部长和副总就走出了屋子。
正当我们5人欲起身离坐时,留在座位上的总经理助理忽然对我们说:“请大家留一步,我这儿还有一个不是关于面试的问题。”等我们重新在座位上坐定后,他接着说“我想问的是,你们母亲的生日是哪天?”
“母亲的生日?”我顿时紧张起来,我只隐约记得我母亲的生日在六月份,具体是哪一天,真记不准。大家显然也和我一样,都不知道自己母亲的生日,大家一脸茫然,可又不知道这位助理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只好一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见我们无人回答,总经理助理指着一位打扮入时的男生说“你先说,你母亲的生日是哪天?”
这位男生没有回答,低下了头,羞得满脸通红。总经理助理又指着我身边的一位男生问:“说说看,你母亲的生日是哪天?”
这位男生又和那位男生一样。嗫嚅了半天,还是没有说出自己母亲的生日。刚刚面试时,面对主考官接连不断的提问,我们还滔滔不绝,对答如流,不料现在,我们5个大学生都被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难住了。我不禁想,这个主考官虽然说这个问题不关面试,可他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倘若我们5人中谁能先说出自己母亲的生日,就一定可以胜出。于是我想,反正这个总经理助理也不知道我母亲的生日,我信口开河随便糊弄—下,不就可以了吗?这样想着,我赶紧和张小雨耳语了两句。这时,总经理助理显然已不耐烦了,抬高声调说“谁知道的话,说说看!”
见总经理助理不耐烦的样子,我冲动举起了手。张小雨也憋不住了,和我一样,他也编造了他母亲的生日!
总经理助理对我们的回答非常满意,他笑着说,他以为他的提问,没有人会回答出来,想不到,竟然有两人能记得自己母亲的生日。说完,他给我们讲了他自己的母亲。他说,他母亲一个月前去世了,那天当他去医院给母亲出具死亡证明,需要填写母亲的出生日期时,他—下呆住了。那一刻,他悔恨交加,母亲都去世了,他竟连她的出生日期都记不住,他说,他对不起生他养他的母亲。说完,他的眼角泛起了泪花。
面试结束,当我们步出会议室时,我和张小雨脸上挂着笑意,而那3个应聘的大学生,却是一脸的沮丧。
为了庆祝我和张小雨的成功,那晚,我和他一起到一个小酒吧里喝酒庆祝。此后我们就等着那个公司的电话,左等右等,却一直不见录用的通知。后来一打听,公司竟录用了那3个人。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个总经理助理回去后,又通过其他途径查证了我和张小雨母亲的生日。
张小雨对我说,我们连自己母亲的生日都能胡说,这样的人,他们能要吗?为此,我和张小雨都悔疚万分,不仅仅是为这次应聘的失败,而且还包括我们做人的诚实,尤其是对自己母亲最起码的了解和尊重。
故事五:所罗门王的折中智慧
德鲁克究竟教给了我们什么?现在很多人都在学习德鲁克著作,而且学到了“无限的智慧”。德鲁克一生最大的贡献,如他所说:“有无数的人、无数的企业、无数的非营利组织、无数的政府部门的生命或命运因此而变得不平凡,变得更伟大,而且还可以延续下去,直到永远。”,这是第一本以本土文化、思维及价值观来传播彼得·德鲁克的管理理念、管理思维和管理方法的财经管理类著作,书中我和大家分享近年来自己修炼的一点点心得与实际有效的做法,总结出“德鲁克黄金笔记”,有七点改变了我的人生,更改变了我们的家。
人总有采取折中办法的倾向,能为人所接受,乃是皆大欢喜的事,可是无法分辨“适当的折中和错误的折中”的话,最终不免走到错误的妥协方向上去。
德鲁克于一九四四年承接一件当时最大的管理咨询案时,年仅三十五岁,他从通用汽车总裁史隆先生的一段话中学到真正的功课,这门功课德鲁克认为可以作为所有领导者的座右铭。他的记忆中史隆是这样说的:
“我不知道我们要你研究什么,要你写什么,也不知道该得到什么结果,这些都是你的任务。我唯一的要求,只是希望你把你认为是正确的部分写下来。你不必顾虑我们的反应,也不必顾虑我们不同意。尤其重要的是,你不必为了使你的建议易为我们接受而想到折中。在我们的公司里,谈到折中,人人都会,不必劳驾你来指出。你当然可以折中,只不过你必须先告诉我们‘正确’的是什么,我们才能有‘正确的折中’。”
所罗门王的智慧
有位上班族刚下班回到家,就看见两个儿子抢着要吃一块面包,两兄弟争闹不休。
这人于是要哥哥先将面包切为两半,怎么切都没关系,但条件就是让弟弟先选。
兄弟抢面包最终能获得解决,是因面包只能用来吃,纵然切成两半,还是面包,而且“半片面包总比没有面包好”,这是“正确的折中”,仍符合决策的边界条件。
可是,《旧约圣经·列王记》里,所罗门王审判两位妇人争夺婴儿的故事,就与切面包不同了。
所罗门当以色列王时,只有二十岁。他向神求赐智慧,好让他能辨别是非,判断讼案,治理国家。
有一天,两位妇人各抱着一个婴儿来见所罗门王,其中一个婴儿已经死亡。两位妇人都声称那个活着的婴儿是她生的,为此争吵不休。
她们要所罗门王主持公道,究竟这个婴儿是属于谁的。所罗门王想了想,就叫部下拿一把大刀,要将活着的婴儿劈成两半,一人给一半。
当他提出这个建议时,有一位妇人立即哭着恳求不要动手,她愿意把孩子让给对方。但另一位则认为很公平,因为这样谁都不能拥有孩子。所罗门王于是下令将孩子交还给哭着恳求的妇人,并说:
“那个不愿意看到婴儿被杀的母亲,孩子是她的。”
众人都被所罗门王的智慧折服。
后来“所罗门王的智慧”就成为一个对事理辨析清楚,充满智慧的象征。例如:
“这件案子十分麻烦,当事双方各持一理,真亏他有所罗门王的智慧,竟能如此轻松地让双方都知理屈,退让一步。”
在这个案例里,婴儿是一条命,劈成两半,只是半块尸体了,完全不符合决策的边界条件,无法满足婴儿的活命条件,这是一个“错误的折中”。
所以,所罗门王明白此道理,为了保全婴儿的性命,必须要果断地做决策,解决双方的争执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