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南网 > 职场励志 >

经典的职场励志小故事2020

时间: 芷晴2 职场励志

职场小故事蕴含大道理,工作中感到迷茫了拿出来看一看,也会有很大收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经典的职场励志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精彩的是心灵

毕业那年,五位同学受学校推荐去报社应聘,结果唯有他落选。

那四位同学进了报社后,彼此默默地展开了竞争,每个人的发稿量均在报社中名列前茅,且有些颇具影响力的佳作。

这时,在某中学教学的他,落寞地连连感叹——没有给自己那样的机遇,否则,凭自己的文学功底,丝毫不会逊色于那四位同学的。而现在他只能呆在校园这方天地里,难以接触到大千世界里的那些丰富多彩的人生了。

一日,他陪记者去大山深处采访一位剪纸老人。他惊讶于那位一生未曾走出大山又不识字的老人高超娴熟的技艺——只见他随便地拿过一张纸。折叠几下,剪刀如笔走龙蛇,眨眼功夫。便魔术般地变成了一幅精致的作品。轻巧的构图、顺畅的线条、形态万千,那样自然、巧妙,又那样美观、大方,让他和记者看得都呆了。

他禁不住问老人:“你几乎足不出户,怎么能够剪出这么漂亮的图案?”

老人笑了:“因为我心里有啊,心里有个精彩的世界,才能在手上表现出来呀。”

他怦然心动:原来,自己总以为只有面对精彩的世界,才能有精彩的创造。孰不知如果暗淡了心灵,即使面对再精彩的生活,也会熟视无睹的。

此后,他怀着一腔热情边教书、边写作、他的精美的文章频频地出现在各类报刊杂志上,他利用寒暑假采写的纪实作品也连连获奖。

数年后,他又考取了研究生,成为一所高校里颇受同学敬佩的副教授,还是国内颇有名气的自由撰稿人,其名气早已远远超出那四位当初让他羡慕不已的同学。

那个秋天,我和我的许多同学正为大学毕业后工作无着落或不理想而苦恼,他给我们讲完了自己的这段经历,整个教室里掀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大家真正读懂了黑板上的6个大字——精彩的是心灵。

2、聘人有玄机

有个酒店需要招聘一位厨师长。这个酒店的湖蟹很有名,每天都能卖出许多。湖蟹在进蒸笼之前需要用麻绳捆绑起来,这是个很繁琐的工序。而且一不小心还会让湖蟹夹住手,几乎所有的厨房员工都不喜欢这个工序。所以,每次绑湖蟹都是由厨师长亲自带头绑,其他的员工才会陆续加入进来。

有两位厨师同时来应聘,按常规,两人将各自上岗试工3天,等6天后才决定聘用谁。第一位试工的厨师很勤快也很有管理头脑,他除了自己带头外,还经常与其他厨师来一场“绑湖蟹比赛”。比赛的时候,大家都尽量地加快手脚,但是,无论其他厨师如何加快手脚,也比不上他来得快,包括酒店老板在内的所有人都为他娴熟的技术所折服——他5分钟绑20只湖蟹,其他厨师最多绑12只!让老板更加满意的是,他懂得用比赛来提高大家的做事效率——之前他们5分钟最多只能绑10只。

接下来的3天是另一位应聘者。他也是一位非常有管理经验的厨师。而且他与前面那位厨师一样,也懂得“竞争”的道理,所以每天一开始绑湖蟹,他就号召大家来比赛,但是他不用手表掐时间,光是手脚比画、数个数什么的。

几乎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厨师的手脚并不快,虽然他的喊声最大,但是每次一开赛,别的厨师一认真起来就很容易超过他,于是,这几乎成为大家的笑料。

尽管如此,那位厨师却并没有觉得羞愧,他反而用更大的声音喊着一定要追上其他厨师,他拼命加快速度追,其他的员工自然也就拼命地不让他追上。直到第6天试工结束,他绑湖蟹的效率依旧落在那些厨师的后面。

很快到了决定聘用谁的时候。第一位厨师认为老板聘用的一定是他,酒店其他员工也都这样认为。但是当老板做出决定的时候,所有人都怀疑自己是否听错了——他录用了第二位厨师!作为一名厨师长,干活儿的效率竟然比手下的员工还慢,那怎么服众啊?

酒店老板说出了其中的奥秘:第一位应聘厨师虽然手脚很快,但是正因为他的速度没有人可以超过,所以尽管开展了比赛,大家却缺乏自信和动力,也就是说,尽管大家都响应了比赛,但实际上大家都觉得这是场不可能赢的比赛,反正都是输,哪里还能拿出真正的动力和积极性来呢?

而第二位厨师做事手脚虽然慢,但他的“步步紧追”逼迫着大家既兴奋又紧张地拼命加快速度,不让他追上,就在这追与赶之间,每个人都在无意识中提高了劳动效率。接着,老板让所有员工再绑一次湖蟹做试验,这次几乎让所有员工都意外——他们竟然每5分钟可以绑18只湖蟹了。

员工们没有想到的是,刚才在老板的办公室里,第二位厨师已经当着老板的面绑过一次湖蟹,他的效率是每5分钟可以绑25只湖蟹。

“我是故意让别人赢的!只有赢才会给人自信和动力!”他说,“我一个人少绑10只湖蟹,但是其余10个人由此有了积极性,每个人多绑了6只,也就是说,我一个人少了10只,其余的人却由此而增加了60只。60只减去10只,那么总效率就相当于每5分钟提高了50只!”

作为一个管理人员,他的价值不光在于个人创造的效益如何,而是在于他管理之下的整体效益如何!输给下属,这是一个管理者的智慧和胸襟。

3、你必须走人

我毕业于一所部属重点财经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很顺利。但让我懊丧的是,由于我的自负、自大,使得我亲手把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给搞丢了。

今年“五一”过后,学校允许我们即将毕业的学生到外地求职。由于我对沿海城市心向往之,便选择了南下广州。

我在报纸上看到,当地一家大型企业正在招聘,便精心设计了一番前去应聘。人事部经理仔细翻阅了我的应聘材料,很是满意,让我第二天到财务部找经理面试,如果通过了,就可以留下试用。

第二天,我准时来到财务部。财务部经理是位40岁左右的女士,她先是问了一下我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接下来,又考了我几个会计专业方面的问题。问题都很简单,我回答起来毫不费力。也许是问题答得比较顺的缘故吧,我竟有些自得起来,连连说:“你问吧,你问吧,再难一点儿也可以!”

看着我充满自信的样子,经理笑了笑。接下来,她又问了几个稍有些难度的问题,我不但对答如流,还旁征博引,并援引财政部最新颁布的有关条款,加以佐证或补充。我想用自己的学识赢得她的欣赏。在她对我进行多方面考核后,我被留用了。

初战告捷,求职竟是如此容易。于是,骄傲的情绪在我心里潜滋暗长。

第三天,我便上班了。经理交给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据凭证录入原材料明细账。这在会计日常工作中,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说白了就是转抄一下数字。1000多张凭证录入的活儿,不到两天,我便完成了。

第一项任务如此简单,我心里不免有些嘀咕,觉得自己一个堂堂财经大学本科生,做这些事情不免有些大材小用,于是,言语之间便有些微词。

到了第六天,经理让我把录入的明细账与总账认真核对一遍。在核对过程中,我意外发现有一笔款项竟对不上账,心里有些急,便根据我所抄录的明细金额,反复核对。哪知,对来对去,与总账怎么也对不上。接着,我又仔细耐心地反复核对了几次,却仍与总账对不上。至此,我开始怀疑总账有误。

没有多想,我再一次自信地站到了经理面前,用极其肯定的语气告诉她我没有错,应该是总账错了。经理笑笑说:“小姑娘,先别那么急着下结论,世上没有绝对的事情,你还是再核对核对吧!”我不以为然。看我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她笑了笑,让我将所录入的明细账拿过来,她细细地复核起来,结果,不到20分钟就查出了一处错误:我录入一组数据时漏了个数字,这一漏不当紧,两个数据差了整整10倍!

我羞愧满面,无言以对。经理也没有过多责怪我,却用很淡但不容置疑的口气,让我结账走人。为这点儿小事儿就让我走人?我心有不甘,便拉下脸面,恳求她网开一面,原谅我的这次过错。而她依然是一副言出必行的态度,我只好走人了。

临行前,经理放下手头工作,来和我谈心:“小姑娘,通过这几天的交往,看得出你很聪明也很自信,但自信过了头就是自负、自大。一开始你就很傲气。我看你很有才气,刚出校门,才没有在意。交给你抄录明细账这样的任务,我是想用最简单的工作,考查你是否认真细致。结果你完成得怎么样?照抄你都能抄错,你的能力何在?因为你这一错,公司就有可能损失几十万元,这个责任是你负还是我负?本来我可以原谅你,但我今天不得不辞退你。我的年龄足以做你的母亲了,正因为如此,我想如果今天不给你一次沉重的打击,你就不能吸取教训。你不能怪我,要怪只能怪你自己没有迈好第一步。”

当我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出那家企业时,耳畔还响着她言辞中肯的话语:“要怪,只能怪你自己没有迈好第一步。”

现在,我把这段经历写出来,是想提醒和我一样走在求职路上的朋友们:在职场中,第一步,真的很重要。

4、一字之差

有个律师朋友也在学校里兼课,他常会找一些学生来做研究助理。

有几个年轻助理,跟着他两三年,我们也就认识了。其中有个叫阿雅的女孩儿,我头一次见到她,她捧着好多档案匣,从楼梯上下来,一脸都是笑,嘴又甜,律师朋友对我说:“阿雅人很乖的。”

我一直以为他对阿雅很满意,也以为阿雅毕业后会留在事务所,没想到,有一天竟在计算机展览会的叫卖摊位上,看见了吆喝着“最后机会,割喉价!不买你会后悔”的阿雅。

“什么时候离开事务所的?”我在拥挤的人潮中扯着嗓子问阿雅。

她的眼圈忽然有些红:“离开三个月了。老师说我不是干这一行的,我只好走了……”

我听了觉得心酸,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她,扯开嗓门问:“在这里还好吗?”

“反正就是工作嘛。没差别!”她努力地笑着,给自己打气。

过了一段时间,我遇见律师朋友,他身边的助理变少了,也没有那种像阿雅一样笑脸迎人的助理了。

“缩编啦?”我笑着问,“都看不见甜美的笑脸了。”

朋友微笑着说:“你说的是阿雅吧,我让她离开了。她不适合做这个工作。”

“是吗?我倒觉得她挺卖力的。”

“卖力有什么用?我需要的是人才,不是人力。”

我有点儿震撼。

关于人才与人力,确实是我以前没想过的问题,我一直以为只要够投入,就能把事情做好,却忽略了专业性与准确性,人才才是最重要的。

“你可以培养她,让她变成人才啊。”我还在挣扎。

朋友疲倦地看了我一眼:“有些人已经设定了自己是人才,有些人无所谓,要怎么培养啊?他自己都无所谓了。”

我忽然想到阿雅在卖场说的那句话:“反正就是工作嘛。没差别!”

也许就是因为都没差别,才失去了竞争力吧。

我终于沉默了。

你是人才还是人力呢?

5、破格之路不漫长

做的永远比承诺的更好

大学毕业的时候,余红先后经历过几次应聘,但是都失败了。终于有一家公司通知她面试,面试完后,老总说:“你家在通州,你来我们亚运村上班,就是坐地铁,你还得倒两次公交车,每天也得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公司8点半上班,你能保证不迟到吗?”余红立刻回答:“我保证每天都能准时到达!”

为了保证自己每天能准时起床,每天晚上临睡前,她给自己定三个闹钟。每天早晨5点,铃声大作的时候,余红赶忙起床,洗漱完毕后,她5点半准时从家里出来。这样,基本上她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公司。

余红在公司里是销售助理,最重要的工作是做标书,把各种产品的技术参数、报价、资质等都写上,经常是几十甚至是上百页。一套标书,一个人往往需要做三个工作日。

一天,销售经理临时知道了两个单位购买竞标,一个在成都,一个在重庆,还是通过种种关系打听到的。得到这个消息后,离竞标的日子还有两天,要做两套标书,可销售人员都出去跑业务了,另一个销售助理因为家中有事情回老家了。销售经理在返回的列车上打电话,一再问:“小余,你觉得两套标书两天有困难吗?”“困难肯定有,不过,我保证能准时交给你!”

余红当晚没有回家,就在单位里加班,直到早晨的时候,她趴在桌子上迷糊了一会儿,然后继续做。熬了两夜,终于把两套标书做完,按照销售经理的需要时间,整整提前了大半天。早晨来上班的销售经理看着这标书,特别兴奋,脱口而出给她起了个外号:“标王。”

这唯一的工作需要我加倍珍惜

平时,余红自备了一个小笔记本,顶头上司有什么安排,或者老总开会的时候有什么新的指示,余红都会迅速地把这些记在小笔记本上。每天下班前,她都会认真地对照自己笔记本上的记录,检查自己当天的工作是不是干得很好很彻底。

一天下午,快下班了,忙乎了一天的余红翻开自己的记录本。这一翻,她立即发现问题了,懊悔地拍了下自己的脑袋。

下星期一,单位参加一个会展,但是,展台还没做好。虽然前几天销售部开会的时候,经理在会议上讲了这个事情,但只是泛泛地说说,根本没具体点名让谁负责。这算是经理的失误,余红完全可以推卸责任。

但是,余红觉得自己既然在这儿工作,就应该珍惜这份工作,领导已经说了这个事情,虽然没具体说谁负责,但是,都不负责互相踢皮球,这个事情不就麻烦了吗?

于是,余红从公司储藏室找出展板,把公司的详细资料张贴上去。

在余红张罗这些的时候,部门的几个同事都直起腰,从各自的工作隔断里露出脑袋,大家又是摇头又是撇嘴的,用肢体语言互相表达了“余红真傻”的信息。终于有个关系比较好的同事忍不住了,走过来悄悄劝她:“经理出差去了,大家都乐得悠闲自在,你怎么这么不开窍啊?不就是一份工作吗?值得人前人后这么卖命吗?‘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余红笑了笑,直起身问:“你觉得我这展板怎么弄才更醒目?”这个同事气得差点吐血:“懒得管你,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然后气呼呼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继续上开心网找开心去了。

余红贴完资料后,还用美术字设计了一些煽情的宣传标语,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出来,贴在展板的明显处。做好这一切后,余红觉得还不满意,就上网找一些卡通图案打印出来,在展板的边沿做些点缀。经过这么一通忙活,展板一扫以前的古板保守,弄得轻松鲜活,很是吸引眼球。

星期一早晨,出差刚回来的经理在去单位的路上,猛然想起当天参加会展的展台没有具体落实到人,心里暗暗叫苦!他太了解自己的那些下属了,都是会踢皮球的主!

到了公司,他惊喜交加,四个大展板立在墙边。他站在展板前,越看越满意。他很是欣慰,没想到自己在会议上就那么简单地一说,就有下属这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

在展会上,余红公司的展台很吸引人,本来是为了宣传的,没想到,因为展板做得吸引人,引起了很多商家的重视,居然当场签订了几笔业务。老总知道情况后,很惊喜,当得知是余红做的后,老总立即乐开了花,当即吩咐财务:这个月给余红发1000元的奖金。

余红得到奖励,很是高兴。当晚,她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我要继续把自己的工作当成自己唯一的工作来珍惜,如果总觉得‘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总觉得自己有很多退路,那么,终会有一天在职场上无路可退。”

不给老总添堵是员工的义务

余红所在的公司是个三百多人的中型企业,光女员工就有二百人左右,“三个女人一台戏”,单位经常有女员工之间发生矛盾,哭哭啼啼地到老总办公室里请求老总主持公道,甚至还有几次在公司大会议室开会的时候,两个或者数个女员工竟当众吵起来,弄得老总烦不胜烦。

让老总感到奇怪的是,余红居然没有那么多的事情。有一次,好奇之下,老总让余红到他办公室里谈话,问她平时是怎么与大家把关系搞融洽的。余红笑眯眯地说:“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为的就是把咱们的事业发展得更大更强,任何的内耗对事业都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平时与个别同事有分歧有矛盾的时候,我一般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团结同事为重!”老总听后,愣了愣,然后感慨道:“你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女生,能有如此的气度,真是不容易啊!”

走出老总的办公室,余红心里暗暗发笑,其实,她讲出了心中的一部分话,另几句她没说:老总不是居委会主任,不是整天忙着调解纠纷的,更不是裁判,裁判谁对谁错的!让老总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事业发展上,是员工的义务,也是责任。

一年后,余红被提拔为销售部副经理,一个入职才一年的浅资历员工得到这样的破格任用,大家都心服口服。

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