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南网 > 职场故事 >

正能量职场小故事分享

时间: 芷晴2 职场故事

职场中最不缺的就是正能量,职场中最需要的也是正能量。充满正能量的话能够让人充满激情!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正能量职场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故事一:无悔的求职之路

上高中时,因为我文科与理科的严重失衡,高考落榜了。在家沮丧了一阵子后,我开始用文学来发泄心中的郁闷。没想到几年的舞文弄墨,竟搞出点名堂来,变成了时下较热门的所谓“自由撰稿人”。

我以为凭着几年来发表的几十万方块字,在上海某杂志或大公司做个编辑或文秘还是不成问题的。

然而,无情的事实最终把我的如意算盘打乱了。先前我第一求职意向是去杂志社做编辑,可我跑遍了上海滩所有的报刊社,却都被拒之门外,因为我没有大学毕业证书,只是凭着几篇文章的复印件,根本不可能证明我曾是一名优秀的自由撰稿人。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12天,我仍在各家杂志社的大门口“徘徊”,可囊中已感羞涩,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生存的威胁。先前那股乐观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对生存的恐慌。

想着口袋里的钱只能支撑我两天的生活费用,我决定降低求职要求,到小公司去试试。

第二天,我做出了一项对于我来说无异于破釜沉舟的举动:用50元钱中的40元钱打印了我的简历。

我又一家一家地奔波于藏在写字楼的公司,可大多以我的条件不符合要求拒绝了,有的甚至出言相讥:“凭着一张打印的简历就想出来混饭吃,真是痴心妄想。”此时,我真想出言相驳,可先前的那股锐气却不知怎么就丢失了,这使我想起一个打工者曾经说过的:“出外打工就是要先丢掉自尊,然后再把它一点点地重建起来。”

再次冒着被赶出去的风险,硬下心肠敲门跨进了另一家公司。

我看见一个打扮入时的白领小姐正在写着什么。“对不起,打扰了!”我有气无力地说。她一惊,抬头看着我那疲惫不堪的身影,大概是我身上散发出的汗味使她皱了眉头,使我有点无地自容。不过她随即笑容满面地说:“请问有什么事吗?”几乎已经丧失信心的我问:“你们需要人吗?”那位小姐这才意识到我是一个求职者,忙起身给我倒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这是我求职以来首次受到的礼遇,两手握着热茶,我的心绪陡然激动起来,眼泪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但凭着那仅有的一丝丝面子,我把它给压了下去,原来上海并不全都是冷漠。

此时那位小姐问:“你有简历吗?”“有。”我拿出了那份打印简历,小姐看了后又问:“毕业证书呢?”这是我求职时最怕过的一关,我说:“能力,难道是要一张毕业文凭来证明吗?”那位小姐笑了笑,但笑里却没有一丝讽刺的意味,这使饱受了诸多嘲笑的我略感安慰。小姐说:“不错,毕业文凭不能代表什么,但是它却是可以证明你曾经受过高等教育,它的重要性在求职过程中,就像身份证在日常生活中一样重要。”

我无言以对,小姐的那句话无疑是验证了我这么多天的求职经历。

第二天,我空着肚皮继续奔波在求职路上,不同的是,这一次我不是往那些杂志社或者藏在写字楼里的公司跑,而是往工地上跑。

我来到了一个黑龙江人在上海开办的建筑公司。

在公司工棚式的办公室里,我把找事做的意向,向那位被称为王主任的一讲,他抬头看了看我,然后问我:“你身体承受得住高强度的劳动吗?”我竟然开了我求职以来的第一个玩笑:“您别看我瘦,可我骨子里全是肉,有的是力气。”王主任被我逗笑了,在看了我的身份证后,他说:“你留下吧。”

闻听此言,我激动得无言以对,虽然只是做一个较苦的建筑工人,但对于已在生存线上挣扎的我来说,无疑是一根救命草。

在王主任把我送往工地的途中,他突然问我:“你读过书吗?”我说:“高中毕业。”王主任闻听此言,回过头来看了看我,沉思了一下说:“公司缺少一个文化水平较高的保管,你先试试吧。”求之不得的我当然点头答应。我到材料库做材料领发,这是一项烦琐的工种,要求你对仓库的每一件物品都要熟记于心。

故事二:只要一次成功就够了

有一个人,一生中经历了1009次失败。但他却说:“一次成功就够了。”

5岁时,他的父亲突然病逝,没有留下任何财产。母亲外出做工。年幼的他在家照顾弟妹,并学会自己做饭。

12岁时,母亲改嫁,继父对他十分严厉,常在母亲外出时痛打他。

14岁时,他辍学离校,开始了流浪生活。

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加了远征军。因航行途中晕船厉害,被提前遣送回乡。

18岁时,他娶了个媳妇。但只过了几个月,媳妇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回娘家。

20岁时,他当电工、开轮渡,后来又当铁路工人,没有一样工作顺利。

30岁时,他在保险公司从事推销工作,后因奖金问题与老板闹翻而辞职。

31岁时,他自学法律,并在朋友的鼓动下干起了律师行当。一次审案时,竟在法庭上与当事人大打出手。

32岁时,他失业了,生活非常艰难。

35岁时,不幸又一次降临到他的头上。当他开车路过一座大桥时,大桥钢绳断裂。他连人带车跌到河中,身受重伤,无法再干轮胎推销员工作。

40岁时,他在一个镇上开了一家加油站,因挂广告牌把竞争对手打伤,引来一场纠纷。

47岁时,他与第二任妻子离婚,三个孩子深受打击。

61岁时,他竞选参议员,但最后落败。

65岁时,政府修路拆了他刚刚红火的快餐馆,他不得不低价出售了所有设备。

66岁时,为了维持生活,他到各地的小餐馆推销自己掌握的炸鸡技术。

75岁时,他感到力不从心,因此转让了自己创立的品牌和专利。新主人提议给他1万股,作为购买价的一部分,他拒绝了。后来公司股票大涨,他因此失去了成为亿万富翁的机会。

83岁时,他又开了一家快餐店,却因商标专利与人打起了官司。

88岁时,他终于大获成功,全世界都知道了他的名字。

他,就是肯德基的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他说:“人们经常抱怨天气不好,实际上并不是天气不好。只要自己有乐观自信的心情,天天都是好天气。”

故事三:终究会有一粒种子适合她

有一个女孩,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被安排在本村的小学教书。结果,不到一星期就回了家。

母亲安慰她:满肚子的东西,有的人倒得出来,有的人倒不出来,你不会教书不要紧,也许有更合适的事情等着你去做。

后来,这女孩先后当过纺织工,干过市场管理员,做过会计,但是无一例外都半途而废了。

然而,每次女儿失败回来,母亲总是安慰她,从来没有抱怨的话。

30岁的时候,女儿做了聋哑学校的一位辅导员,后来又开办了一家自己的残障学校,并且在许多城市开办了残障人用品连锁店,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女儿问母亲:那些年我连连失败,自己都觉得前途非常渺茫,可你为什么总对我那么有信心呢?

母亲的回答朴素而简单:“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豆子也种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瓜果也种不好的话,也许能种荞麦。终归会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总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

故事四:胜任才是硬道理

他出生在四川,是穷孩子出身,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

1997年7月,他应聘一家房地产代理公司的发单员,底薪300元,不包吃住,发出的单做成生意,才有一点提成。

上班第一天,老板讲了很多鼓励大家的话,其中一句"不找借口找方法,胜任才是硬道理"让他印象深刻。

上班后,他劲头十足,每天早晨6时就出门,晚上12时还在路边发宣传单。他连续拼命干了3个月,发出去的单子最多,反馈的信息也最多,却没做成一单生意。为了给自己打气,他把老板告诉他的那句“不找借口找方法,胜任才是硬道理”写在卡片上,随时提醒自己。

他的业务渐渐多起来,公司把他从发单员提拔为业务员。当时,公司销售的楼盘是位于北京市西三环的高档写字楼,每平方米价值2000美元。这种高档房,每卖出一套,提成丰厚。他暗自高兴,以为马上就能做出成绩。然而,两个月过去,他一套房都没卖出去。

终于有一天,有一名客户来找他。他喜忧参半,喜的是终于有客户,忧的是不知该如何跟客户谈。他脸憋得通红,手心直冒汗。但是,除了简单地介绍楼盘的情况外,他不知道再讲些什么,只能傻傻地看着对方。结果,客户失望地走了。

“不找借口找方法,胜任才是硬道理。”他不断地给自己鼓劲,开始苦练沟通技巧,主动跟街上的行人说话,介绍楼盘。两个月后,说话能力提高许多。

有一天,一个抱着箱子的人向他打听三里屯的一家酒吧在哪里。他热情地告诉对方,但对方还是没有听明白,他干脆领对方去,还帮对方抱箱子。告别时,他顺手发一张宣传单给对方。那个人很感兴趣,第二天就找到他购买两套房,并说:“我平时很烦别人向我推销东西,但你不同,值得信赖。”这一单让他赚到一万元。更让他激动的是,他相信自己能胜任这份工作。

但他的成绩并不好,每个月只能卖出一两套房,在业务员里属于比较差的。

1998年8月,公司组建成5个销售组,采取末位淘汰制,他处在被淘汰的边缘。这时他对“胜任才是硬道理”有了深刻认识,要胜任就必须找到好方法。因此,当经验丰富的业务员跟客户交流时,他就坐在旁边认真地听,看他们如何介绍楼盘,如何拉近与客户的距离。他还买了很多关于营销技巧的书来学习,他学会把握客户的心理,判断客户的需求、实力,每次与客户交谈时都有针对性。他的业绩开始稳步上升。

1999年8月,北京另一家公司到他所在公司挖人,许诺给两倍于现在的待遇,请他过去。他仔细分析形势,发现那家公司精英众多,自己难以出人头地,谢绝了对方的邀请。

“挖人事件”给公司造成很大影响,留下来的人马上都成了公司顶梁柱,已有两年经验的他很快脱颖而出。他的一个客户想买写字楼台,拿不定主意。他知道后,给这个客户做了一个报告,详细分析各楼盘的特点,同时告诉客户,他的楼盘的性价比优势在哪里。客户最终决定在他的楼盘里买下一个大面积的写字楼。这一单,卖出了2000万元。

后来,他一个赛季的销售额达到6000万元,在公司排名第一。按照公司规定,销售业绩进入前五名者可以竞选销售副总监,他决定试试。结果,他成功了。没想到,第一个赛季结束时,他带领的销售组排在最后一名。他在副总监“宝座”上还没坐热,就被撤了。以往被撤销副总监职位的人,大多选择离开,因为他们觉得再也没有颜面当一名普通销售员。他却想,自己被淘汰,完全是因为自己还不胜任,从哪里跌倒,我偏要从哪里爬起来。

重做业务员后,他调整心态,和从前一样拼命工作。2003年最后一个赛季,他又拿到全公司第一,再次竞选当上销售副总监。这一次,他一上任就开始精心培训手下的员工,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他说:“只有大家都好了,我的境遇才会更好。”结果,这个赛季结束,他的组取得很好的成绩,销售额达到八千多万元,租赁也达五千多万元。

故事五:别做过期求职者

据统计,目前沪上超过七成的应届生已经找到工作,并开始融入职场,展开全新的生活篇章。但与此同时,另一些应届生却不得不被戴上“过期求职者”的帽子,继续在寻寻觅觅中等待下一次求职高峰的来临。人力资源专家表示,没有工作经验的非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可能将会遭遇更大的困难。“用人单位会质疑他们的能力,令他们的求职之路雪上加霜。”

寻觅中步入“剩”时代

看到身边的同学都开始正式工作,应届生小王很无奈。“我在班上的成绩算是中游水平,虽然没有什么实习经验,但是去年下半年开始投简历找工作时,老师、同学都觉得我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没想到最终却成了‘剩男’!”小王表示现在的心理压力很大,身在外地的父母根本不知道自己如今的状况,还以为他已在上海站稳脚跟,而毕业离校后他不得不选择群租,并花费大量的时间四处求职。“开销挺大,但是成效不大。”

小王的辅导员易老师表示,如果不是在挑选职位上浪费了多次机会,他应该已经找到工作。“他的性格比较开朗,其实很适合做销售一类的工作。但在多次交流的过程中,他都吐露出一些看轻销售职位的想法,认为这是‘低层次’的工作。”易老师透露,与小王同班的好几名同学都去做了销售工作,有几名因为见习期表现突出,还提前转正了。

人力资源专家高先生认为,如今步入“剩”时代的应届生,是求职竞争中整体实力较弱的群体。“有不少大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接受了高等教育,就能够找到理想、满意的工作,对人才市场缺乏必要的了解。”他表示,当应届毕业生遭遇这样的困境时,适时调整求职目标是非常必要的。高先生透露,多份劳动部门的统计分析都证明,一个人失业时间越长,再就业的难度越大。在同届毕业生中竞争落败的大学生们,很可能会在即将来临的新一轮招聘高峰中,遭遇类似的打击。“用人单位多少会对非应届毕业生有些偏见,因此尚未就业的毕业生们可要抓紧最后的求职机会了。”

“啃老”一年从底做起

2014年夏天毕业的小霍在前不久刚成为职场新人,摆脱了脑袋上“啃老族”的紧箍咒。“我是上海人,家境也不错,因此在毕业那段时间,也没好好找工作,心想着总会挑到一份最合适的。”谈到过去一年“啃老”的经历,小霍有些追悔莫及,“谁晓得后来会遭遇经济危机啊?”原本笃悠悠求职的她,一下子着急起来,可是每次在面试中,她都因为不是应届毕业生而遭遇考官的考问,最终才在今年4月被一家对其没有偏见的公司录取,从事公司最底层的销售工作。“再折腾下去,找到工作的希望越来越小,不如先做起来再说。”小霍表示,目前很多企业的确有招聘需求,但是却主要针对具有工作经验的在职人群,只有部分岗位对毕业生敞开大门,而且明显与学生的定位不相匹配。

小霍的师妹李瑞下半年即将开始求职,6月底她参加了几场大型招聘会,转了一圈后,对求职形势并不太乐观。“招聘会上有几十家单位,招聘的大多都是技术人员和工程师,还有销售人员,适合我专业的岗位很少。”小李表示,文秘、助理、档案管理等行政文职类岗位,因为专业要求不高,因而竞争很是激烈,应聘时经常被告知招聘人数已满。而在她看来,这种情况在下半年的人才市场上可能仍会继续。

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