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南网 > 职场故事 > 职场励志小故事(通用)

职场励志小故事(通用)

时间: 芷晴2 职场故事

职场励志小故事(通用7篇)

职场中最不缺的就是正能量,职场中最需要的也是正能量。通过阅读正能量的故事,提高自己的积极性,调整工作心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职场励志小故事(通用),希望大家喜欢!

职场励志小故事(通用)

职场励志小故事(通用)篇1

提着现实追梦才会成功

表弟大学毕业后,找了几份工作都不满意,每次都是做不到一个星期就离了职。

半年后,他干脆做了宅男,每天鼓捣电脑,从此不问工作的事,专心啃老。如有好心人介绍工作给他,他便拒绝道:我有个软件工程师的梦,我想专心考这个证,上班,会影响我的计划!

一边上班一边备考也没有问题呀,提着现实追梦,也是可行的方案。再说,找个对口的工作还能促进学习呢。可无论怎么劝,表弟都听不进去。

结果,这一宅就是三年。由于基础不扎实,不仅软件工程师证没有拿到,而且陆续交往的几个女友,都觉得他好吃懒做与他分了手。

更让人难过的是,舅舅积劳成疾,得了很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再也干不动重活了,表弟不得不去上班,这才发现自己与社会脱节了,与人相处都成了问题。

看到原先和他一起共过事的同事,提着现实追梦,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虽然累点苦点,但他们现在都过得不错,而且大部分也都实现了梦想,后悔莫及的表弟现在总是感慨,说他不该为了所谓的梦想把现实抛一边,给自己也给家庭造成了伤害。

想起不久前看到一个电视短片,说的是一个烤红薯的农村妇女的故事。四十多岁的她有个作家梦,虽然初中都没毕业,但她一边烤红薯一边看书写作,通过自己不懈努力,就在去年底,她终于出版了自己的小说。

有人问她,这下成名了,你不会全职写作吧?

她却笑着回答,我的条件不允许全职去追梦,以后不管怎么样,我都还会卖烤红薯。我只有将烤红薯卖好了,维持好家庭生活,才能去追求我的梦想。这个烤红薯摊边上的梦想因为最接近地气,激励了很多人。我看了也深受感动。

仔细想想,哪一个成功的人不是提着现实追梦?很多成功的商家都是从最小的市场做起,很多著名演员都是从跑龙套开始,马云最初和朋友们创办的海博翻译社没有生意,他背着麻袋去义乌小市场批发鲜花、袜子、工艺品,挨家挨户上门推销;梁家辉在事业低谷摆过地摊;没戏拍,刘恺威做起股票交易员;出不了唱片,徐怀钰就先给别人当助理……

许许多多成功的人,都是提着现实追梦的。赖以生存的工作和梦想中的工作相差十万八千里,但他能维持生存下去的基本条件。好高骛远不可取,啃老更不可取,一手提着现实,一手提着梦想,这才是热爱生活的完美表现。

职场励志小故事(通用)篇2

在这个世界上,职业并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不管你干什么,只要你真心付出,并努力去做,你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在饭店端盘子,大概是许多年轻人都瞧不起、也不屑于干的职业吧?但有一个年轻人却喜欢上了它,并把它干得有声有色。

这个年轻人叫大鹏,因为家境贫困,高中还未毕业他就从老家到北京打工。由于学历低,又没有任何特长,他一直没找到工作。后来,一个老乡帮他在餐厅里找了份工作。一听说去饭店端盘子,大鹏还有些不情愿,但为了糊口,他只能勉强答应。

果然,干了一个星期之后,大鹏便打起了退堂鼓。苦点累点倒没什么,可客人们颐指气使的态度和嘲讽的语气让他受不了。得知他要走,厨师长劈头骂道:“你连端盘子这么个小事都做不了,还能干什么?”

厨师长的话激怒了血气方刚的大鹏,一向不服输的他暗自发誓:好,我非干出点成绩来给你们瞧瞧!

从此,大鹏就踏踏实实地端起了盘子。渐渐地,他发现,其实端盘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怎样报菜名、与顾客交流、向客人推荐新菜式等都非常讲究方法和技巧。

不久,饭店新推出了一种特色菜。这种菜,光盛菜的铁板就有40多斤重,需要一名有力气、而且稳重的服务员来负责。因为大鹏平时的出色表现,经理就把这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交给了他。

端铁板很考验人的体力和耐力。第一天,十几趟铁板端下来,大鹏累得腰酸背痛,两只手臂软得跟面条似的。

晚上,躺在床上,大鹏在脑海里琢磨:平时端铁板都是用双手将铁板平放在胸口,不仅姿势不好看,人也容易累着,而且速度也不快,等端到客人面前时,早已没有了那种“噼里啪啦”、烟雾缭绕的效果,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一下呢?

经过反复的观察和思考,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像溜冰运动员一样从餐厅光滑的地板上滑到顾客的餐桌前。这样,不仅上菜的速度快了,而且借助滑行时向前的惯性,也不用费太大的力,姿势也优雅多了。

办法想到了,大鹏就开始在下班后端着空铁板偷偷地练习,效果还不错。可因为技术还不是很娴熟,实际操作中,他也闯出了不少祸。有一次,他滑行时不小心摔倒了,脸一下子碰到了滚烫的铁板,顿时起了好几个水泡;还有一次,因为重心不稳,铁板斜了,油水溅到了一位顾客的名贵外套上,他不得不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掏钱送到干洗店去洗。为此,经理没少批评他。有同事也好心地劝慰他:“好好工作,不要成天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难道端盘子还能端出什么花样来?”可大鹏不气馁,他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去做,就一定会成功。

终于有一天,当大鹏端着滚烫的铁板,以一个漂亮的滑行动作,一下子滑出了一丈多远,并帅气地在客人餐桌前定格时,全场的顾客都惊呆了,情不自禁地为他鼓起掌来。

后来,他又在滑行中增加了倒滑、旋转等花式动作,使整个滑行过程看起来更加完美和精彩。

渐渐地,大鹏的这一独特的“滑行上菜”方式成了餐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很多人慕名前来餐厅吃饭,就是为了能亲眼看一看他的“滑行”表演。许多顾客看完大鹏的表演后,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说就像享受了一道美妙的“精神大餐”。

如今,大鹏已成为餐厅的“金字招牌”,他的工资也从最初的几百元涨到了现在的3000多元,在北京、甚至全国所有端盘子的服务员中,他都堪称是NO。1。

在这个世界上,职业并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不管你干什么,只要你真心付出,并努力去做,你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哪怕只是餐厅里一个小小的端盘子的服务员,只要你把它做到了极致,这就是成功!

职场励志小故事(通用)篇3

为了梦想,我辞去了原单位的工作,来到了南方这座著名的城市。

原本以为凭着我的大专学历和发表的论文,还有几张教学比武的获奖证书,在这座城市找个小学老师的职位肯定是不成问题的。可是我想错了。我几乎跑遍了城里所有的小学,就是没有一家肯收留我。

快开学了,再找不到工作我只得打道回府了。

终于,一所民办小学暂时收留了我。原因是他们小学有一位老师休产假,三个月后才能来上班,校长让我代课。有工作总比失业要好,说不定这三个月中会有机会呢,我答应了下来。

尽管是代课,但我做得一丝不苟。我把课上得精彩纷呈,我和学生打成一片。三个月来,校长曾多次来听我的课,我甚至为教研组开了公开课。老师们对我的评价是“年轻的教学能手”。可惜,我只是个代课老师,我多想留下来啊!

三个月的时间转眼就到了。那天下午校长把我叫了去,他说尽管我的工作做得很好,但是那位休产假的老师明天就要回来上班了。他向我表示了歉意之后,让我去总务处领工资。

第二天早上,我整理好行李后又来到办公室,把学生的作业都批改完,把备课本、教学资料都整理好,准备移交给那位休产假回来的老师。可是,到上课铃响,那位老师还没有来。怎么办?走还是不走?看着那些可爱的孩子,我决定迟一天离开。

我像往常一样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下午放学,我把学生一个个送出校门。全部工作都做完了,我也打算离校了。正在这时,校长派人把我叫了去。

我走进校长室,校长递给我一张合同,说是欢迎我加盟他们的学校。我有点不知所措,我不是被辞退了吗?这是怎么回事?

校长说,一名好老师光有教学水平还不够,还得有责任心。三个月来,我对你的教学能力做了全面的考察,你很优秀。今天是对你的最后一次考核,就是考你的责任心。恭喜你顺利通过了。

我高兴极了,马上签下了10年的工作合同。我非常珍惜这份工作,我决心一定要干出点成绩来。

5年后,我终于成为特级教师。

职场励志小故事(通用)篇4

9年前,一个19岁的山区打工妹在中山市一家乡镇企业打工。一天,打工妹从报上得知《中山电视报》招广告业务员。尽管她身高只有1.55米,初中毕业,而且学不会说粤语,但她想,在城里打工肯定比在镇里有前途,她决定去应聘。

打工妹的自信帮她闯过了两关。

紧接着,她要“闯”报社老总这第三关了。打工妹敲门,然后微笑着走进老总办公室,老总抬头看了她一眼后,便礼貌地请她出去。同样出于礼貌,打工妹张了张嘴,但没说话,然后懵懵懂懂地走出办公室。

走出报社大楼,打工妹就后悔了:从镇里坐了4个小时车才来到这里,难道机会就这样跟自己擦肩而过吗?尽管她不甘心,想再找老总,但想起老总不屑的眼神,又不由倒吸了口凉气。为了平衡心理,她只好给自己找台阶:“自己长得又瘦又矮,一看就是外来妹,而拉广告关系和形象都很重要,老板‘轰’我出来理所当然,你想想,哪个老板会养一个根本不可能带来业务的业务员呢?但如果我能说上一句话,给老总信心,老总就没理由不要我!”

想到这儿,打工妹心平气和了许多,于是她第二次敲开了老总的门,老总一见又是她,便没好气地说:“如果我没有看错,你一定是个外来妹,抱歉,外来妹我这里统统不要!”打工妹从没见过这种阵势,几乎是本能地反应:“你不给我机会,怎么知道我完不成任务?”

可老总根本不想听她解释:“对不起,我现在很忙,请你出去。如果你还知道尊重人,请你随手关上门。”

老总的拒绝没有回旋余地,打工妹第二次走出老总的办公室。坐在报社大楼门前的台阶上,打工妹一边懊悔自己的惊慌失措,一边自我安慰:“如果只表决心,而不能用事实证明你能行,凭什么要别人相信你!”

因为这个小小的“台阶”,打工妹的心情又变得豁然开朗。

为了壮胆,打工妹在报社门口的小店里买了瓶矿泉水,“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了个底朝天。然后想好了台词,第三次敲开了老总办公室的门。这次没等老总说话,她首先开口:“你们这份报纸办得很好,我原来的单位每年都订,可以说我经常看,我之所以来应聘,是因为只有好报纸的广告业务,才能给我发挥才能的空间,同时,这也是我放弃稳定的工作,来你们这里应聘的原因。”没想到打工妹“傲慢”的恭维,一下子刺到了老总的神经,老总反问道:“那你说说看,你原来是干什么的?凭什么让我相信你?”

打工妹说:“我当过保姆、干过流水线、还做过保险,而且都非常出色。”说完,打工妹将两年前得到的“县保险十朵金花”荣誉证书递给了老总。

看着打工妹的证书和不屈的眼神,老总终于被她的执著打动了,他拨通了人事部的电话:“请你给这个小姑娘安排住宿和晚饭!”

因为打工妹自己给自己一个个小小的“台阶”,她有了三次敲开老总办公室大门的勇气,也同样敲开了成功之门。

这个打工妹叫廖海琼。9年后,她成为资产过千万的连邦正版软件区域销售商,跻身硕士博士云集、男人一统天下的“全国优秀行业领头人”之列,被全国妇联授予“中华杰出女性”、“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创业带头人”的称号。而包揽三项殊荣的,她是第一人。

回首往事,她说:“正是自己‘制造’出的小台阶,给了我一个个宝贵的机会!”或许,廖海琼正是踏着这一个又一个的小台阶,一步一步地走向了事业的顶峰!

职场励志小故事(通用)篇5

上高中时,因为我文科与理科的严重失衡,高考落榜了。在家沮丧了一阵子后,我开始用文学来发泄心中的郁闷。没想到几年的舞文弄墨,竟搞出点名堂来,变成了时下较热门的所谓“自由撰稿人”。

我以为凭着几年来发表的几十万方块字,在上海某杂志或大公司做个编辑或文秘还是不成问题的。

然而,无情的事实最终把我的如意算盘打乱了。先前我第一求职意向是去杂志社做编辑,可我跑遍了上海滩所有的报刊社,却都被拒之门外,因为我没有大学毕业证书,只是凭着几篇文章的复印件,根本不可能证明我曾是一名优秀的自由撰稿人。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12天,我仍在各家杂志社的大门口“徘徊”,可囊中已感羞涩,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生存的威胁。先前那股乐观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对生存的恐慌。

想着口袋里的钱只能支撑我两天的生活费用,我决定降低求职要求,到小公司去试试。

第二天,我做出了一项对于我来说无异于破釜沉舟的举动:用50元钱中的40元钱打印了我的简历。

我又一家一家地奔波于藏在写字楼的公司,可大多以我的条件不符合要求拒绝了,有的甚至出言相讥:“凭着一张打印的简历就想出来混饭吃,真是痴心妄想。”此时,我真想出言相驳,可先前的那股锐气却不知怎么就丢失了,这使我想起一个打工者曾经说过的:“出外打工就是要先丢掉自尊,然后再把它一点点地重建起来。”

再次冒着被赶出去的风险,硬下心肠敲门跨进了另一家公司。

我看见一个打扮入时的白领小姐正在写着什么。“对不起,打扰了!”我有气无力地说。她一惊,抬头看着我那疲惫不堪的身影,大概是我身上散发出的汗味使她皱了眉头,使我有点无地自容。不过她随即笑容满面地说:“请问有什么事吗?”几乎已经丧失信心的我问:“你们需要人吗?”那位小姐这才意识到我是一个求职者,忙起身给我倒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这是我求职以来首次受到的礼遇,两手握着热茶,我的心绪陡然激动起来,眼泪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但凭着那仅有的一丝丝面子,我把它给压了下去,原来上海并不全都是冷漠。

此时那位小姐问:“你有简历吗?”“有。”我拿出了那份打印简历,小姐看了后又问:“毕业证书呢?”这是我求职时最怕过的一关,我说:“能力,难道是要一张毕业文凭来证明吗?”那位小姐笑了笑,但笑里却没有一丝讽刺的意味,这使饱受了诸多嘲笑的我略感安慰。小姐说:“不错,毕业文凭不能代表什么,但是它却是可以证明你曾经受过高等教育,它的重要性在求职过程中,就像身份证在日常生活中一样重要。”

我无言以对,小姐的那句话无疑是验证了我这么多天的求职经历。

第二天,我空着肚皮继续奔波在求职路上,不同的是,这一次我不是往那些杂志社或者藏在写字楼里的公司跑,而是往工地上跑。

我来到了一个黑龙江人在上海开办的建筑公司。

在公司工棚式的办公室里,我把找事做的意向,向那位被称为王主任的一讲,他抬头看了看我,然后问我:“你身体承受得住高强度的劳动吗?”我竟然开了我求职以来的第一个玩笑:“您别看我瘦,可我骨子里全是肉,有的是力气。”王主任被我逗笑了,在看了我的身份证后,他说:“你留下吧。”

闻听此言,我激动得无言以对,虽然只是做一个较苦的建筑工人,但对于已在生存线上挣扎的我来说,无疑是一根救命草。

在王主任把我送往工地的途中,他突然问我:“你读过书吗?”我说:“高中毕业。”王主任闻听此言,回过头来看了看我,沉思了一下说:“公司缺少一个文化水平较高的保管,你先试试吧。”求之不得的我当然点头答应。我到材料库做材料领发,这是一项烦琐的工种,要求你对仓库的每一件物品都要熟记于心。

在我渐渐对这个行业熟悉之后,我就不甘心永远留在库房里,我在寻求今后的发展。

偶然地,我找到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并得到了老总的赏识。

那天,我到设在工棚里的经理办公室办事,见到了一份已签好的合同,那份合同是公司与一所学校关于建造校园喷泉的,合同内容写得很明白,但后面却又加了两条:一、学校如对建筑方所建的工程不满可要求重做;二、如造成学校喷泉工程的延期,承包工程方将无条件地每天支付给学校方500元钱。

见此合同,我连忙向经理提出:“如果学校故意指出我公司的建筑不合格怎么办?如在建筑时遇恶劣天气或其不为人能控制的特殊原因,造成工程延期,是否也无条件地每天向学校支付500元钱?”

我的话使经理大惊失色,他把业务经理叫来狂训了一顿,然后把合同扔给他,要求必须去重签,删除不平等条款。

业务经理拿着合同出去后,经理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想不到你脑瓜蛮灵活的,做仓库保管真是委屈了你。今后,你来做我的助理,协助我处理公司的事。”

如今,我在这家建筑公司干得很好,但我那一颗不安分的心使我不敢肯定会永远在这家已渐渐发展壮大的公司继续干下去,说不定哪一天我也会像当初那样放弃自由撰稿人的工作,去寻找更有刺激性或挑战性的工作。但那个不知名的白领小姐的话在我的心目中将永远驻留下去:学历就像身份证在日常生活中一样重要。所以我现在正苦苦参加自学考试,期望拿到大学文凭,以便我往更高的层次走去,包括我日思夜想的编辑工作。

职场励志小故事(通用)篇7

《天下无贼》是去年贺岁片市场中当之无愧的大赢家!这部电影会聚了刘德华、刘若英、葛优等众多明星,而导演冯小刚说,电影的真正赢家是扮演“傻根”的王宝强。

1985年,王宝强出生在河北省南和县大会塔村,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1992年6月的一天晚上,村里一户有钱人家办喜事,在打谷场上放电影《少林寺》。就是这部电影让只有7岁的小宝强突然产生了一个梦想:去少林寺当和尚、练武功,将来像李连杰那样拍电影。

“一开始,我爸妈以为我开玩笑,并没有当真,还对我说电影里的东西都是假的。可我就是想去,哭啊,闹啊,最后他们没办法了,只能同意了。”

那年9月,父亲带着小宝强来到河南嵩山少林寺门口,7岁的宝强突然紧拽住从身边经过的一位师傅的衣袖大声地说:“我要像李连杰一样拍电影,我要练功夫。”看着眼前这个充满梦想的孩子,师傅答应留下他。

从此,宝强每天凌晨3点就要被师傅喊起来练武,一直要练到晚上10点多。那段时间,宝强剃光头,吃素。每天练功结束都感觉浑身酸痛,有时疼得受不了,连喝水吃饭都非常困难。但宝强一想到自己的电影梦就觉得什么都不苦了。

1999年年初的一天,在郑州开往北京的火车上,一个身穿西装、有些发福的中年人指着14岁的王宝强呵斥着:“小破孩子,别挡道。”因为没买到坐票,王宝强只能蹲在车厢过道里。他心想:“将来出了名,我一定要买个卧铺票。”

为了接近梦想,苦练6年功夫后,王宝强拜别师傅来到北京。王宝强和在北京漂着的5个师兄弟在北沙滩租了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破瓦棚。他身上带的钱很快就花光了,只好去当民工——搬砖头。“这个活儿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们是以天计算工钱的,除了中午吃饭的时间,你都得干活。我就这样一次抱着12块砖头从这头搬到那头,一天里搬的砖头、走的趟数数也数不清。工地上的伙食差得没法说,也亏得我是少林俗家弟子,吃素而且也吃得少,才没感觉饿着。”后来,他又在招工的地方找了一份粉刷匠的工作,这个活以月计工资,包吃不包住,只有100元钱。一年时间很快过去了,王宝强觉得自己像只迷途的羔羊。“我经常在晚上边揉着胳膊边想,我来北京不就是为了拍电影吗?可现在我在做什么啊?”

就在这时,王宝强听说,北影厂门口经常会贴出一些招群众演员的告示,他当天下午就直奔北京电影制片厂。那天正好是电视剧《银鼠》的导演挑群众演员,导演问他:“会打吗?”“会,我在少林寺学过6年。”就这样,王宝强被选中了。导演让他做替身刺客。这场戏拍了整整一夜,他一下拿到100元钱。王宝强说,之前他再怎么想家,生活再怎么难,他都没有哭,但这次他哭了。此后,王宝强接连找了几个替身的活儿。穿越火场被烧伤,从高空摔下摔得鼻青脸肿,为了能在镜头前多露几秒钟的脸,王宝强不知吃了多少苦。

2002年年初的一天,王宝强蹲在北影厂门口等戏时,从朋友那里得知一部叫《盲井》的戏正在选演员。“那天导演让我们每个人录了一段自我介绍。”第二天,让王宝强没想到的是,有人打电话给他,让他去试镜,王宝强打动导演的正是他憨厚朴实的笑脸。

这部《盲井》不仅让王宝强拿到了一笔可观的片酬,而且让他获得了台湾金马奖最佳新人奖。终于演了电影!还获了奖!王宝强激动极了。

但由于种种原因,《盲井》并没有在国内公映,所以王宝强很快便再次陷入了为生活的奔波中。回到北京后,他再次给一些影片做武打演员,做替身。不过,这个时候,他觉得自己的心态更乐观了:“起码我得奖了,大家迟早会注意到我。”

2004年,冯小刚的新片《天下无贼》在决定选用刘德华、刘若英等明星大腕出演时,一直没有找到适合剧中另一主角“傻根”的演员。直到冯小刚偶然看到电影《盲井》,他才在片中那个憨厚淳朴的王宝强身上找到了“傻根”的影子。

王宝强一直不相信自己会有机会与大名鼎鼎的冯导演一起拍戏。他听说被冯小刚选上时狠狠地咬了自己胳膊一下,钻心的痛让宝强知道这一切是真的。而听说要和刘德华、葛优演对手戏,王宝强更是激动得好几天没睡着觉。

当时几个在北京建筑工地打工的家乡兄弟把登有王宝强消息的报纸寄给了王宝强的父母,二老很快给儿子打来电话,他们告诉王宝强一定要努力,不能给农民丢脸。王宝强听着父母的祝福,心里仿佛有千斤重,对他而言,这一切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自己不能让家乡的父老乡亲失望。

2004年6月24日,《天下无贼》拍摄结束。冯小刚总结说:“宝强这个孩子非常质朴,眼睛里流露出来的都是淳朴的东西,这些都是科班出身的演员所不能达到的。”刘若英说:“宝强流露的眼神非常自然,让我觉得我就是他姐姐,他能马上带动我的情绪投入到角色中。”

当笔者问王宝强:“这部戏带给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他脱口而出两个字:“经济。”也许他没有多想,也来不及多想。也许在这样的公众场合,很多公众人物都会感觉这样的回答羞于启齿,但王宝强这样回答了。

2004年7月,王宝强正式同冯小刚工作室签约,他开始频频接戏。公司正在积极地联系中国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让他去充电。

也许有人会说,王宝强太幸运了,遇到了好导演,好影片。可笔者却觉得,正是王宝强身上那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他对梦想的执着才使他在娱乐圈里格外醒目。王宝强深有感触地想对所有给予他支持的人说:“无论何时,都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每行动一次都会接近梦想一步。”

职场励志小故事(通用)篇8

李明强高考落榜后,老师和同学都劝他再复读一年。可那个时候李明强家里经济非常困难,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哥哥和姐姐都还没有成家,家里的几间破瓦房急需修葺。说实在的,他确实想考大学,可是当李明强看到父母忧郁的目光和疲惫的身影时,一种强烈的家庭责任感使他心一横,跟同村的年轻人一起来到了广东。他和同村的5个伙伴同时进入东莞新皮革有限公司打工。这家公司是个私营企业,规模不大,才刚刚起步,全公司只有300余名工人,主要生产地板胶和人造皮革。公司的老板是个五十来岁的男子,人很实诚,也很讲义气。然而公司正处于创业阶段,利润不高,工人的工资相比之下也比较低。不到半年,跟李明强一起进来的几个同乡便相继跳槽,另攀高枝去了。

可李明强始终没走,他跟伙伴们说他要等等看。等什么看什么呢?同乡们都不理解他的举动,谁出来打工不是为了多挣钱呢?守着这么一个刚成立的公司哪会有大的发展。但李明强不这么认为,他是一个很聪明很有责任感的年轻人。通过仔细观察,他看出公司的老板是一个很有事业心、很有能力、能干大事的人。李明强看到,老板平时只要不外出跑业务,就跟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干活,重活、脏活老板总是抢着干;另外老板很讲诚信,不管公司经营多么困难,也从不拖欠工人工资,每月都按时给工人发放。于是,工人们换了一茬又一茬,李明强却坚持留了下来。

李明强相信老板的能力,看到了公司的希望,而老板也看中了勤劳肯干的李明强。一天晚上,老板请李明强吃快餐时问他:“我这里工资低,你的同乡都走了,你为什么不走?”李明强回答:“如果我没看错的话,公司不出3年肯定会发展壮大。”老板说:“你这么肯定?”李明强说:“因为我相信你,也相信我自己。”老板爽朗地大笑起来,他拍着李明强的肩说:“好小子,从明天起你就调到生产部学技术,我相信你,你我是朋友了,我们一起好好干!”

从这天起,李明强带着强烈的责任感更加积极地工作,认真地学习。在李明强的心里,他感谢老板对自己的信任和栽培,同时他也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真正掌握技术,才能够帮助公司取得新的发展,才能摆脱传统意义上城里人对“农民工”的定位。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李明强每天白天跟着生产部的工程师们一起苦学技术,亲自操作机器;晚上和节假日,他就用休息的时间给自己“充电”。这个只有高中学历、没有真正学过一天技术的青年不仅把来打工时带的高中课本重新翻出来学了一遍,又到新华书店买来大学英语和化学教材。渐渐地,原来在公司里只能干些体力活的李明强竟成了公司的技术骨干,有几次,生产中遇到技术上的难题,由李明强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都被公司采纳。

果不其然,公司凭着良好的经营管理,凭着过硬的产品质量迅速壮大起来。而李明强也成为公司里学历最低技术却最好的总工程师。公司里大多数的技术人员和工人都对这个曾经落榜的农村青年刮目相看,老板也更加看中李明强。

两年后,公司开始向外发展,先后在国内的武汉、唐山等地设立了4个分厂。同时,公司又把发展的目标指向国外,他们首先选定在非洲中部的尼日利亚投资建厂。

此时的李明强通过自学,已经熟悉了各种操作,他全程参与了公司在尼日利亚投资建厂的工作。工厂建成后,信任李明强的老板把他留在那里任经理助理,负责工厂的原料采购和生产管理。面对肩头的重任,李明强再次明显地感觉到自己掌握的知识太少,于是他又开始拼命地学习,仅一年时间,他已经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以及当地的叶鲁巴语,还结交了许多非洲朋友。

如今,李明强已是公司一名高层管理者。他的侃侃而谈、博学多才使很多非洲的合作伙伴钦佩不已。但李明强仍保持着中国农村青年的勤劳与朴实。他谈到今天的工作时会很平静地说:“我从来没有感觉自己现在与别人有什么不同,我仍然跟工人们工作在一起、吃在一起、住在一起,这对我来说将是一个新的学习的过程。我想告诉所有的年轻人,只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就能不断成功。”

小有成绩后的李明强时刻不忘乡邻,打工8年,他先后介绍 300多名家乡青年到国内分厂工作,并把自己的成功经验告诉他们,如今有许多人也像李明强一样,成为公司里的技术骨干和中层管理人员。

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