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小故事大道理合集
阅读职场故事也是吸取经验的一种方式,工作中感到迷茫了拿出来看一看,也会有很大收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职场小故事大道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事一:好习惯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我有一个朋友,大学毕业后背井离乡去了深圳,他决定不闯荡出点名堂来就不回家乡。但激烈的竞争让他到达深圳后屡屡碰壁,终于有一天,他在层层筛选后和另外两人进入一家公司试用。
试用期中,他尽显自己的聪慧、勤奋、热情、友好,但他的另外两名竞争对手做的和他一样出色。一天夜里,我已经睡着了,突然被他的电话吵醒,能听得出来,他喝醉了,边哭边对我说,下班的时候老板告诉他进行工作交接,三天后他将结束试用期,被淘汰出局。他告诉我,那个职位虽然很一般,但他很喜欢,并且也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了,他以为他会成为最后的留用者,看来他又要开始新一轮的漂泊了……我语塞,不知道什么样的安慰能够给他带去温暖。
接下来的两天,每天傍晚时我都会给他打一个电话,想给他一份安慰和鼓励。当我询问他一天来都做了什么的时候,他告诉我,除了对交接工作进行准备,还是像以前一样,认真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工作之余一如既往代替不是很尽职的清洁工打扫办公室,和同事们说笑话……我好奇地询问他,另外两名竞争对手谁可能留用,他告诉我,另外两名竞争对手也在做善后事宜,他们颓丧的表情和慵懒的态度感觉,似乎也都没有被留用。我不由得脱口说道:“都要走了,还这么认真做什么!”朋友却淡然:“习惯了,做事情总要善始善终吧。”
第三天傍晚,当我再次给朋友打电话时,他却兴奋地告诉我,他成为最后的留用者了!
原来,他和他的另外两名竞争对手同时接到了“被淘汰”的通知,这是公司对他们进行的最后一次测试。他留用的理由很简单:“一个能够一如既往、善始善终的人一定是一个对事情和自己都有很强责任心的人。”别忽视好习惯作用,也许它会成为你事业成功的基石。
故事二:提前开始打造自己的罗马
罗娜凭扎实的功底和温婉的举止进入了某知名企业。上班前一天,家人教导说:“职场险恶,该说就说,不该说的一句话不说。”罗娜记住了。
新人中,除了罗娜还有艾小萌分在人事部,两人受训期间就已是朋友,彼此承诺互相照顾。开始也顺利,罗娜负责社会保险,艾小萌负责员工培训,办公室多是女子,一到中午,两人就拿出小零食给大家,把一向单调的气氛搞得相当融洽。工作也都卖力,试用期一过两人都转正了。
时日渐长,两人的风格却看出分晓。性格内向的罗娜做事谨慎,自己的分内事总是尽善尽美,旁人的事从不插手,怕的是惹上是非。艾小萌有点粗心,但是热情,常捎带手帮他人做事。为此罗娜提醒过几次,说职场如战场,人事关系复杂,万一处理不好会得罪了谁。艾小萌却有自己的想法:“都是一个部门的,能有什么事?”
很典型的一个例子。某日,一个休医疗期的员工上门,说自己的劳动合同到期,可医疗期协议还没到期,要求续签合同。劳动合同那部分由人事经理兼管,恰巧经理那天去医院急诊,罗娜叫员工过几天再来。员工很为难:“我明天就要去外地看病,不能拖延了。”罗娜却坚持说:“事关合同大事,我做不了主。”
正僵持间,艾小萌从外面办事回来,听说这件事,马上对一筹莫展的员工说:“你等会儿,我想想办法。”她查看了公司的劳动合同细则,该员工这种情况,应将劳动合同顺延到医疗期为止。于是二话不说,艾小萌就把那份劳动合同给顺延了。
罗娜认为那属于越权,可是艾小萌认为,特殊情况不能不管。事后经理对艾小萌进行肯定的同时,也委婉地说:“以后再有这种事,给我打个电话好了。”罗娜更加肯定自己的观点,做人做事,什么时候都要小心。
转年,公司进行调整,人事部新分出一个合同事业部,专管员工劳动合同,新主管首先在人事部员工里挑选。方案一出,宛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事部的气氛开始紧张。罗娜更是谨言慎行,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调理得有声有色,其他事更是一概不管,生怕惹上半点是非。
对于这次主管任命,罗娜觉得自己的晋升系数很大。一个月后新主管名单下来,却是艾小萌。罗娜很郁闷,自己一直循规蹈矩,工作从未出过差错,在人事部也是有目共睹,能力和艾小萌不相上下,甚至很多工作要比艾小萌做得好,凭什么是她而不是自己?
周五,罗娜鼓起勇气,向经理提出了疑问。经理说:“你俩成绩都很优秀,可那是在分内工作上。至于有没有领导能力,还得看综合表现。你平时并没表现出来,公司怎么知道你能胜任主管职位呢?”
罗娜说:“如果给我主管的权力,我就能干好的。不是主管,我怎么能表现得像个主管呢?”经理笑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罗马的开始不叫罗马。同样,做领导的人一开始也不是领导,你想想,艾小萌平日表现得像个主管吗?”
罗马的开始不叫罗马,忽然之间,罗娜有点想通了。
其实还是那句老话,成功只给有准备的人。罗娜这次的晋升失败,就输在没有准备上。虽然职场险恶,新人在工作上是该谨慎,可谨慎并不意味着只扫自家门前雪,一定范围内,也应该兼顾全局。工作要做好,眼力也要练好,这样你的能力才能有目共睹。一句话,打造自己的罗马,需提前开始。
故事三:用细心赢来职场生涯美好光景
年初,我辞去做了三年之久的出纳工作,欲跳槽到另一家各方面条件相对都更优越的台企。我在大学期间学的是会计专业,因此,我希望能在新公司找到一份与之相关的工作。
但大家知道,这个专业近几年来人才是远远供大于求的,每个职位都有许多人在“抢”。所以,要想“美梦”成真也并非易事,至少要通过三层选拔,最终能从第三轮面试中突出重围者才会被幸运录用,而这名额仅有一个。招聘现场热火朝天,各方神仙云集台前,尽显神通。第一环节,招聘方看求职者的硬件,包括学历、相关经验以及工作成绩等等有形的东西。第二环节和第三环节则采用灵活的主观测试,以考察求职者的无形能力。
我轻松过了第一关,和19名求职者同时进入下轮决战。而第二回合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进行,招聘方却始终只字未提,我们都很焦急地等待着通知。期间,招聘方有人找过我,并给了我100元钱,说让我去他们指定的商店购买一副专业耳线,以备参加第二轮考试使用。然而,我一眼就发现,对方给我的这张百元大钞是假的,出于以前养成的职业习惯,我当即指了出来,并予以拒收。对方见我认真的样子,讳莫如深地笑了笑,没再说什么,转身离去了。
几天后,主考官打来电话,让我去公司参加最后面试,我纳闷,对方说你已成功地通过了第二轮选拔。原来,那次的“假币事件”竟是蓄意安排,更没想到这小小一着棋,刷掉了14人。他们或没有发现是假币,或发现得太晚,公司方面不甚满意。这样戏剧性地进入了第三回合,我还真有点儿后怕,担心还有什么“陷阱”等着我去踩。
接到最后面试的通知后,我蛮紧张的。面试地点在一间封闭的房子里,我们仅剩的六个人排队列于屋外,叫到自己的名字了才进去接受“拷问”。 很快,结果就出来了,没有多少意外,我被录用了。惊讶的是,一同参加面试的六人中,竟只有我一人答对了全部钞票后的风景名称,这不能不算是个意外。主考官说,对于会计职业而言,细心就是最好的能力。
我成功了,我用细心为自己赢来了职场生涯里的一道美好风景。
故事四:你改变不了现实 那就改变目标
一场骤然而至的金融危机让本已严峻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雪上加霜,目前已是毕业生找工作的关键时期,有的已幸运地找到了“婆家”,有的还在苦苦寻觅。3位毕业生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求职经历,有汗水有泪水,有艰辛也有收获。
医学院毕业生准备去当工头
从去年10月起,广州某医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小李开始将精心制作的简历寄去他心仪的用人单位。
当时他还在粤西一家县城医院实习,院方曾邀请他毕业后留下来工作,但被他婉言谢绝了。因为那时他志存高远,把就业目标都定在大城市的大医院。他有自己的理由:大医院工资高,他需要钱还助学贷款。往年,他的师哥师姐们就业并不困难,所以他对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然而寄出去的简历却都石沉大海。从去年11月起,他开始参加针对医学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本以为不会像综合性招聘会那样有很多人,没想到第一次参加在南方医科大学举行的专场招聘会,他就发现自己变成了人海中的“一滴水”。
刚开始,他还以为是那些非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前来凑热闹,于是他偷偷看了看别人手上的求职表,让他感到沮丧的是:那些表格上不但都填着医学类专业,而且不少人的学历都是研究生甚至博士生!作为本科毕业生,他开始有些气馁。
但他还是安慰自己:本科生同样也有竞争力。于是,他还是在他想去的一家医院的招聘摊位前排起了队,排了3个小时,他才将一份求职资料交给用人单位,他早就准备好应对招聘单位的提问了,可是招聘人员只是收下简历并简单问了一下他的实习情况后,便轮到下一位了,3个小时的排队换来的是不过3分钟的交流。他很快得出结论:那家单位根本没有招人的诚意。
“后来,我又参加了几场招聘会,情况都差不多。”李同学说。他和他的同学们都得出一个结论:有些招聘单位是来招聘会上打广告或凑数的,并不是真的要招人。
目前,小李班上有近一半的同学通过各种关系已经签下了工作单位,而他仍然在到处投简历。看到就业竞争的残酷之后,他已经放弃之前“去大城市大医院”的就业目标,县、镇小医院他也愿意去,然而这也并非易事。一次他经人介绍去顺德一家小医院应聘,却看到在这家只招两名毕业生的镇级医院,已有不少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在等待面试。
小李开始为自己当初拒绝了实习医院的邀请感到后悔,而当他找到之前实习的医院想要应聘时,这家广东偏远县城的医院也已经招满了人。
小李也想回粤东老家工作,但是老家的医院也不好进,虽然动用了亲戚朋友的力量,到现在也还没有结果。小李有些自嘲地说:“我爷爷问我,我那正在上高三的弟弟是否还需要参加高考?我说肯定要考,读书总是有用的。但我爷爷说,借了那么多债读书,毕业了找工作还要花钱托人情,还不如不读呢。”
现在,小李已决定放弃花钱托关系找工作的道路。“我是贷款上大学,未出校门就背上了债务,如果再花钱找工作,今后我还要供房,这样我可能要拼命工作到50岁才能还清债务,这样的人生太累了。”小李说。
小李告诉记者,他正在考虑放弃医学专业,去小企业做个工头,因为假期中他到企业做过工,有一定经验,而且他出身农家,了解农民工,去应聘当个工头应该没问题,工资还可以拿到2000元以上。小李说,如果这一想法成为现实,他不会告诉家里人,因为在长辈眼中,他大学毕业就该做医生,否则就是白交了几万元学费。他怕长辈们替他担心,更担心会因此影响弟弟升学。
在实习单位苦干终获聘用
广州某大学运输专业毕业生小秦自称是一个幸运儿,因为他在3月初就与实习的公司签下了用人合同。
故事五:职场人情:施受需谨慎
职场人情,相信没有人不知道,但很少有人能完全想明白:对于送人情的,该如何送才能恰到好处,既贴心又不显得“巴结”;对于受人情的,目的性太强的,礼太重的又该如何拒绝?受了人情,日后一定要归还吗……
职场新丁困惑:投资人情是门大学问
曾针对职场人情做过一项调查显示:81%的人越来越重视人情投资,他们认为这是拓宽人际、增强人脉的有效手段,“在特殊事件送礼,请客吃饭”成为常用的手段,与此同时,有16%的职场人从心里抗拒这件事,但还是纠结地进行着。虽然大家都知道人情投资的重要性,可真正怎么做才能恰到好处,很多人比较困惑,尤其是职场新丁。前程无忧网的一项调查显示:有50%的人认为在职场人情方面最大困扰是如何投资人情,认为这是一门大学问。阿伟今年9月份刚参加工作,他表示:自己也明白人情世故的重要性,可不知道该从哪着手,做得淡了,好像跟不上大家的潜规则,做得过了,又怕惹上“拍马屁”的嫌疑。“做销售最讲人情关系,我该怎样与他们打交道,使之成为工作中的朋友;另外与上司、与同事的人情也是必要投资的,这关乎到饭碗的问题。” 对于职场人情,阿伟只好自己摸索着行事。
——职场人情烦恼二三事——
烦恼一 人情消费不堪重负
“这个月我已收到三份‘红色炸弹’了,再这样下去,我只能吃泡面了。”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小钟叫苦道,每到年底或节假日,他都要经受一番“人情轰炸”。“其实,人家能给你请帖,说明重视彼此的关系,这也是一个投资人情的好机会,可有时这些投资都是很‘远’的。”国庆期间,小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很热情地称呼他为老班长,并邀请他参加婚礼。小钟有些纳闷,一时想不起是谁,经对方提示才勉强回忆起,原来是三年前的系统任职培训班的学员,这几年很少联系。“没办法,人家那么热情,也不好推辞。不过有的以短信方式通知的,没见过几回面的,我一般也会找个借口推辞掉。”
有时候,为了节省一些人情费,小钟都是独身参加同事的婚礼或者其他宴会,很少带老婆去。听说韩国人结婚也讲究排场,请几百人是很正常的事,有时为了凑人数,邀请的对象成了同事的同事,朋友的朋友,收到请帖的人自然是苦不堪言。看来,人情消费是困扰全世界的,并不是中国独有的。小钟觉得,人情关系已成为一项职场潜规则,尽管自己觉得很累,但也必须遵守。
烦恼二 与上司建人情最难
身在职场中,如果与上司仅仅保持工作关系,而没有任何私人关系上的来往,那么再和谐的气氛最终也会变得紧张,公司职员晓露就有这样的感受:刚开始工作,她只是天真地认为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可渐渐她发现,这样的关系很不利于工作,看着其他同事和老板有说有笑,自己却插不上话,很郁闷。
“我应该跟老板拉拉关系,建立一些最基本的人情。”醒悟过来的晓露决定付诸行动,刚好有个机会,她无意中得知老板下个月生日,便打算从生日礼物着手。“要不要问问同事会怎样做?该怎么送礼?算了,万一被他们说自己是马屁精可就惨了,还是独自行动吧。”老板是个时尚女人,晓露最终在商场挑了一个漂亮的胸针,体积小,也不显露,并封了一个红包,写上了祝福语。礼物买好了,该怎么送又是问题,晓露观察到老板每天下班都很晚,这是一个好机会。第二天下班后,晓露等其他同事都走后来到老板办公室。老板有些惊讶,但还是很愉快地接受了礼物,可是令晓露尴尬的是老板坚持退掉红包。
尽管走出了第一步,可晓露还是忐忑不安,老板到底会怎么看她呢?会不会更惹人讨厌呢?以后的人情投资又该怎么做?一连串的问题使她烦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