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故事及感悟5篇
职场小故事蕴含大道理,读别人的故事,可以让我们吸取更多的经验教训。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职场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事一:互补,职场“共生”之道
在动物界里有些动物之间存在一种奇妙的友好关系,它们互为友邦,相得益彰。比如,印度有一种体壮力大、勇猛无比的犀牛,天生眼小近视,生活很是不方便。恰好有一种叫牛鹭的小鸟,专门“伺候”犀牛,停在它的身上,啄食犀牛皮肤内藏着的寄生虫,这样既真饱了自己的肚子,又清洁了犀牛的身躯,两者之间各得其益,形成了“共生”互补现象。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也特别多,尤其是在职场里面,这种情况更是屡见不鲜。
刘曼和易菲是一对工作上的好朋友,这是她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双方可以能力互补后,健立起的不同一般的同事关系。
她们两个人供职于深圳的深蓝广告设计公司,刘曼负责文案策划,易菲负责图片设计制作。刚开始的时候,她们各自负责不同客户的广告设计,不久设计总监就发现她们设计作品的思维和风格明显地有缺陷。易菲在绘图能力和电脑操作能力方面比较突出,但是创意方面略显平常;而刘曼刚好相反,创意和整体策划都不错,但在绘图方面的表现力始终不尽如人意。
最初她们各自设计的图稿修改了很多次也不能让客户满意,后来设计总监无意中在对两个人的设计进行比较后发现两者居然有互补的倾向。于是,试着让刘曼和易菲对同一个客户资料相互沟通,并且合作完成同个产品的设计方案。
两个人在统一了大体方向后,由刘曼负责整个广告方面的文案和策划,由易菲进行绘图方式的表达,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结合了两个人的优势,创意独特,让人耳目一新,客户几乎没改动就通过了。
从此以后,她们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特别的工作关系。在不断地合作过程中默契度越来越好,两个人因为出色的工作表现成了公司的知名设计组合,同时也为公司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
其实像刘曼和易菲这种因工作之间能力互补而双赢的现象在职场里比比皆是。这和动物界里的“共生现象”有异曲同工之处。“共生现象”在动物间表现出来的是共栖生活,取长补短。在职场上则意味着一个工作场所里大家互为友好的相处方式和精诚合作的工作态度,
社会的发展让个体的分工越来越细致,没有谁是万能的,可以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到得心应手,我们常常需要在职业中和别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切磋和学习,“共生现象”可以让我们在一个职场里各尽其能,互相合作,以达到把工作做到最佳效果的目的。
动物间的“共生现象”是天生的,是物竞天择的结果,在动物间形成的“共生现象”,一般是共栖生活,至死与共,永不分离。而人的行为和方式远远比一般动物复杂和高级得多,因此在职场里建立一个好的“共生”环境很不容易,很多“共生”都是大家在工作场所和交往里慢慢建立起来的,这种现象也可能由共生对象间产生了矛盾或是一方的职业变更而瓦解。
就像我开始讲的刘曼和易菲的故事,就在她们的作品越来越受到广告界关注的时候,刘曼由于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对易菲有了一些误会,由于没有及时沟通,慢慢地影响了双方工作配合时相互的心态,一对亲密无间的职场伙伴因此分道扬镳,她们两个分开后的作品再也达不到“共生”时的水平了。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在职场的共生环境里,我们不仅要有可以相互间互补的才能,更需要日常的为人处世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讲究一些技巧和方法。这样既可以有利于个体的发挥,也利于工作的开展
首先,形成一个好的共生环境是不容易的,我们应该对这个环境里的同事充分信任和尊重。尽量做自己擅长的工作,把自己的优势突显出来。在刚开始融入一个团体的时候,不管你的才能有多突出也不能恃才而骄。好的工作是由大家合作完成的,不是某一个人可以全权包揽的。
其次,学会有技巧地和同事沟通,不以工作上的利益来衡量自己的个人得失。不应把不满的怨言带到共生的环境里去,那样会影响其他同事的心情及工作进度。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是靠友好和坦诚营造出来的。 再次,如果一个共生的环境产生了人际关系或其他工作方面的矛盾而无法解决的时候,要考虑是否是自己行为和沟通方式上有了问题,如果错误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而又无法把矛盾解开时,应该另做打算。
总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有着凝聚力的工作场所就是一个成功的共生环境。在这个环境里既保持了个体的优势又调动各同事间对工作的积极性。在这样的场所里,每一个人都会因为自己能适当地发挥才能而觉得受到了尊重。作为“共生”关系里的一员,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与同事互为友朋,这才是最根本的“共生”之道。
故事二:路边招个初中生
2000年5月9日,栾润峰在北京成立了金和软件公司,准备把他苦心研究出来的软件推向市场。要将软件推向市场,就需要营销人才帮忙,需要好的研发人员不断地完善软件。栾润峰急需招人。
第二天天刚亮,栾润峰就来到中关村人才市场。可他的公司刚刚成立,营业执照还在办理中,他不能跨进人才市场的大门。无奈,栾润峰只好在大门外来回转圈,手里高高地举起两张纸,上面写着几个大字:我要招人。
第三天,在大门外转了一个多小时后,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引起了他的注意。栾润峰以为对方也是没有营业执照而不能入内招人的,于是上前搭讪,却被小伙子用眼神瞪了回来。
第四天一大早,栾润峰又来到人才市场,再次碰到这个小伙子。他忍不住凑上前去打了声招呼。这回,小伙子主动道出实情:“我叫张立,找工作已经三四个月了,完全失去了信心,这两天是来碰碰运气的。再没有人要我的话,我可能就要回老家新疆了。”小伙子一副沮丧的神情。
栾润峰听完,大叫起来:“你真是问对人了,我正在招人啊,我要你了。”张立的脑子里打满问号:要招人,应该在人才市场里有一个位置,不可能在外边招啊。
栾润峰看上去文质彬彬,还有点学者气,不像是坏人。张立将信将疑地递上自己的简历:“我准备找计算机相关的工作,但我只有初中学历。”
栾润峰摆摆手说:“没关系,只要你懂网络。”张立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我当然懂了。”两人有说有笑地朝栾润峰的公司走去。
把张立带回公司后,栾润峰让他填了份履历表。看到张立写的学历,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都傻眼了。
“老板,您是不是在开玩笑,您招的这是什么人啊?”
“老板,我觉得这个人学习能力确实很强,但是基础太薄弱了,学历也太低了。”
两个经理你一言我一语,极力劝阻栾润峰不要“饥不择食”。栾润峰不为所动,坚信自己的眼光:“你们可别小看这个初中生。一路上,我一直在和他聊天,觉得他在这方面是有一些特长的。”
不管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如何怀疑,栾润峰还是执意将张立留下,让他做了公司的第一个技术员。张立果然在计算机方面有着突出才能,不仅很快成为技术骨干,而且成了现在的研发部经理,在技术方面几乎无人能敌。
每每谈及此事,张立总是对栾润峰充满感激之情:“他对我有知遇之恩,就像一个老师、朋友,一直培养我到现在。”
故事三:那一星点的烛光
他绝望到快崩溃了。
下午,他的继母哭着打电话,说父亲从脚手架上摔成颅出血,昏迷不醒,急需一万块钱手术费。家里能卖的卖了,能借的借了……可是,他刚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单位,哪里弄一万块去呢?借!找单位借!
他直奔财务室,说想预支半年薪水,父亲病了。
我们没这个先例。何况你上班还不足一个月,又是外地人。科长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他。跟同事借,大家口头上纷纷表示同情,却各自借故躲开了。他心急如焚。眼瞅着天快黑了,赶不上车回家了。担心、焦虑、茫然、绝望、悲凉膨胀着他的心房,使他由内而外,彻骨地寒凉。他颓丧地抱着脑袋。
小李,在干嘛呢?外出开会的景科长进门问。他像溺水的人,见到了稻草,急切地说,景科长,能不能借我一万块钱?景科长一愣,你要这么多钱干啥?他第n次复述了继母的电话,巴巴地盯着“稻草”,深怕一眨眼就会漂走一般。
景科长落坐、默然,像是在思索,又像是无声地婉拒。他心底绝望地哀号。
好吧,景科长说,咱一起去银行。他一激灵,哆嗦着说,谢谢,谢谢,我给你写张借条……
术后10天,父亲依旧昏迷。但他必须回单位了。
这以后,每月的薪水,扣下大部分存起来,打算还景科长。常常,一块烧饼、一碗开水,或二两青菜面,就是他的三餐。
那天下班,他买了个烧饼,揣进兜里。迎面而来的景科长不由分说扯他进了街边饭店,点了几个菜,招呼他,吃,多吃。他嘴里说,多了,多了,吃不下。可舌根下哈喇子直流,筷子已是忙碌不休。
小李,你不能每天以饼充饥,把身体弄垮了,一辈子的祸害。我的钱,不会催你要。景科长慢慢地说。
一股热流涌上心头,直逼眼底。自母亲去世后,除了父亲,没有人这么怜惜他。心里积下的几许人情冷暖、世态薄凉,如沐春阳,渐消渐化。
他搁下筷子,说,景科长,你知道,我为什么千里迢迢来这城市工作?就是因为我觉得我们那里的人,冷漠、自私,甚至恶毒,包括我的继母。
景科长说,任何地方,都有相对的善和恶,好和坏,咱不能一棍子打翻一船人。他略一踌躇,继而点头,说,嗯,我会永远记住你的话和你这个人……
半年后,父亲去了。料理完后事,他把继母、同父异母的弟弟都接到了城里,在市郊租了两间民房,过起了日子。景科长惊问,你工资不高,还欠了一身债,这拖家带口的,怎么弄?他说,继母以前确实对我不好,我恨过她,甚至诅咒过她,但现在我要照顾她了。因为,你跟我非亲非故,在最困难的时候都能热心相帮。我没有理由做个冷漠自私的男人。虽然生活苦一些,但一家人在一起,相互照应,很温暖。别说了。我也年轻过,莽撞过。能理解。景科长淡然地打断他说,你努力工作,做出成绩来,尽早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了。
景科长是我的朋友。这是他的亲身经历。他说,其实,当初借钱给那个男孩,也犹豫过。只是,不想让一个刚接触社会的青年,被现实的残酷无情、冷漠自私侵蚀,淹没了爱和善的天性。
故事四:传话的艺术
同在一间公司的张小姐和王小姐素来不和。
有一天,张小姐忍无可忍地对另一个同事李先生说:“你去告诉王小姐,我真受不了她,请她改改她的坏脾气,否则没有人会愿意理她。”
李先生说:“好!我会处理这件事。”
以后张小姐遇到王小姐时,王小姐果然是既和气又有礼貌,与从前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张小姐向李先生表示谢意,并且好奇地问:“你是怎么说的?竟有如此的神效。”
李先生笑着说:“我跟王小姐说:‘有好多人称赞你,尤其是张小姐,说你又温柔又善良、脾气好、人缘更佳!’如此而已。”
故事五:惶恐
车子驶出经贸局的大门没多远,局长突然拍了拍司机小李的肩膀,让他把车停下来。车子停稳后,局长拉开车门,走了出去。
街道很宽,路两边的法国梧桐枝繁叶茂,行色匆匆的人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上班下班的整天坐单位的专车,猛一下子站在风和日丽的大街上,局长感觉有些莫名的新奇和兴奋。深深地吸了一口街头的生活气息,局长背起双手,左顾右盼地步行向前。
司机小李鸣了几下喇叭,打开车门,喊局长上车。局长笑着摆了摆手。小李急了,慌忙下了车,走到局长前边。
“局长,您怎么不上车呀?”
“我想一个人走走,你开车回去吧,不用再送我了”。
小李又让了局长几次,局长还是那句话。
“局长,您是不是对我的工作不太满意,假如是这样,请您给我指出来,我今后一定改正,行不行?”
“小李呀,你想到哪里去了,我就是想一个人走走。”局长说。
局长说完,又补充道:“以后下班你就不用再开车送我了,我一个人走回去就可以了,这可是个锻炼身体的好机会呀”。
小李不依,再三央求局长上车,可局长到了也没上。
晚上,小李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来“看”局长……
第二天下班,局长叹着气又坐上了小李开的专车,虽然,局长非常想一个人走着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