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经典励志小故事大全
阅读职场故事也是吸取经验的一种方式,工作中感到迷茫了拿出来看一看,也会有很大收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职场经典励志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事一:职场生存四大勇气你有吗?
久入职场者,不免有激情消失、创意不再、情绪低落、落落寡欢的状况出现,那时你会是抱怨如牛毛般吓跑你的朋友或者爱人,还是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其实新鲜感来自你对工作、生活的细微发现。
突破现状
上班族面对每天的工作,总是会渐渐形成一种习惯,从好的一方面来说,这表示对工作逐渐上手、越来越熟练了,碰到各种状况都知道应该如何去处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上班族每天面对每一个状况,都是用同一种思考模式、同一种方式来处理,很可能就会成为整个团队往前迈进的障碍。
所以,上班族应该建立自我挑战的习惯,常常自我挑战,别人还没有要求你改变,你自己就已经在那里求新求变了。
追求卓越
卓越的领导很多都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成功的,而他们追求卓越的过程,即使不是领导者的人也都可参考。一个人会成为卓越的领导人,关键是他(她)应是一个有勇气追求卓越的人,不随便妥协,也不随便放弃,并不过分自傲,对事务非常执着,而且勇气十足地去追求卓越,他当然可能还是失败,但你不能不佩服他的勇气。
与众不同
与众不同,即能独立思考与判断,不人云亦云,不盲信盲从、盲目追随流行,更不要哗众取宠。当然,更不能为了讨好上司、老板、同事而放弃原则或失去立场,更不能不顾真理和正义。
我们如果总是选择没有声音、没有意见,选择那些不问青红皂白、只站在人多或权力比较大的那一边,的确比较容易过日子,但是尽管短时间内会让你日子比较好过,却会让你在未来的日子里陷入更大的困境。
能原谅别人
在工作上,不论是与同事之间或与客户之间都是每天互动频繁的,其中都会有不愉快的事。当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后,又往往不见得能够有机会、有时间好好去处理,于是多数人只好把这些不愉快放在心里面,而且总是忘不了,日积月累、久而久之,我们的工作就变得很不快乐。
但原谅别人说起来还容易、真要做起来却是很困难的。通常我们会面临需要原谅别人的状况,就是说那些得罪过我的人、如今落在我手里了。这时候,我是趁机好好报复他呢,还是不计前嫌、真心去帮助他?因为我们累积了太多的伤心往事在内心深处,潜意识里已经深埋着对这个人的怨恨。原谅他们真的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胸襟,说到底,有这种勇气的人最后往往也是朋友最多的人,绝不会是不划算的。
故事二:26岁老总和38岁老总之差异
4月8日,我分别拜见了两位在创业的朋友。
下午约2点-5点,我会见了一个认识好些年、正在创业的朋友,姓吴,此处称为前者;
晚上约8点-10点半,又见了一位刚认识没多久、也正在创业的朋友,姓刘,暂称为后者;
事后想一想这一天两个聊天,感觉非常有意思,很巧,也很有差异。
两个朋友有好些相同点,也有好些不一样的地方。
相同之处:
1、两个创业时间都几乎一样,快近一年;
2、公司的启动资金都差不多;
3、公司现在的人员规模几乎一样,都是70多人;
4、两人都是做市场出事,都市场都有自己一些见解,和我都很投缘;
不同之处:
1、从事的行业不一样,一是,从事传统行业,叫煤炭工程设计;一是,IT行业,开发一个与互联网结合的call center硬件产品;
2、至今公司收入不一样。前者这一年来,公司的纯利过千万;后者目前尚未有销售收入,产品刚刚推向市场;
3、两者公司的市场运作方式不一样,前者走人脉型销售,征对的用户行业型很明确,需要有很好的政府资源,包括资质的申办;后者是标准型销售,征对的是中小型企业,强调的是标准化的管理,标准化的营销能力;
4、未来的可控性不一样。前者,对未来盈利能力的预知很清楚,也就是未来能赚多少钱,结果跟预计不会差别太大,对风险的控制因素和能力都很强。用朋友自己的话说,他们的行业门槛很高,能接到活,且能把活做好都很难。这里不仅需要资金实力,需要能把事做好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关系把最高级别的资质和单子搞定;
后者,未知因素和风险都很多很大。新的产品,但有近似的竞争产品;新的团队,需要磨合;阅历和资金通道都需要继续增强。
回来之后,琢磨和两个朋友聊天时,想想他们对我的建议或看法的差异,非常有意思。
第一,当和他们聊到我的现状时,两者的反应非常有差别。前者,平静;后者,怎么这么大;
第二,前者在整个聊天过程中,始终强调的是“别着急,机会多的是,你能做好”;后者说的是我已经缺少欲望。
第三,和他们的聊天,让我有着两个决然不同的感触。前者,让我的心能静下来;后者,让我的心烧起来。
第四,前者,道理讲的很少,但都是针针见血;后者,则不同。
最近在外边走动,和在创业的新老朋友沟通的很多,这是05年6月份之前很少有的事情,感触也很大,收获很大。也越来越喜欢一句话:以史为鉴,以人为镜。
今天和一个在老家创业的朋友线上聊了自己近期的一些感触,有很多共鸣之处。这兄弟和之前的我很相像,尽管是自己创业,可是很封闭,几乎都不和外部沟通联系,加上家乡的创业环境氛围不浓,及生存成本压力不大,更让他心安理得的继续封闭。
聊着叙着,我就急了,对我那一起吃过苦的兄弟说了一句话:你现在就是一只在逐渐升温之热水中的青蛙!那兄弟肯定不爽,于是无言!
故事三:值得一看的10条从商之道
1、越是巨大的冒险,越是需要巨大的谨慎。
2、如果注定要做一个商人,那么就要随时准备接受被贪婪打败的命运。
3、商道随政道。
4、所谓“暗捧”,表面上看来是吹捧和抬举对方,实际上则是暗示对方,给对方施加压力。一般情况下,这种“暗捧”是在谈大生意的时候才会使用的谈话伎俩。
5、宁可输事,不可输心。
6、很多生意就靠着一个“赌”字,而且无非是赌运气,赌头脑和赌胆量。
7、人生之中的许多变故都是有征兆的,但是人们又经常忽略这些征兆,这大约就是人生的悲哀吧。
8、对于一个商人来说,只有生意上的麻烦才会让他们一反常态。
9、能够完全成功的巨大欺骗,只有在朋友之间才能发生。
10、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和平是打出来的,又总有一些和平是谈出来的。简直就像是在生意场上一样。
故事四:夫妻职业类型最佳配对
传统观念认为:女性的一生最大成就是:推动丈夫或着孩子的事业发展。依传统角色对女人的定义是:一生只要嫁个丈夫尽其相夫教子的本份并发挥其帮夫运的本势,让家业和丈夫事业均有所成就,则成为足以令人称羡的“成功男人背后的伟大女人”。也因此,传统女性职业生涯似乎是一种“男人成就分享生涯模式”。
现代女性的职业生涯发生了巨大变化,女人会有自己的定位、职业发展道路,还有属于自己的成就,每个女人都希望能够发挥个人才能及自立生存本领,展开自我奋斗及开发高度潜能,依恃自我努力以谋求个人事业成就,但是在面临老公的职业和自己的职业关系的问题上,多少还是难以潇洒地选择“现代女人职业生涯模式”还是“传统女人职业生涯模式”。
传统支持型:
大伟原来在国家级科研单位工作,为了多挣点钱让家里宽裕些,前几年他毅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下海经商。为了照顾孩子和家庭,大伟的太太青青放弃了在中学做教师而是辞职在家,带孩子、扶持大伟干事业,青青不愿意独立工作,她认为辅助大伟做好事业是她应尽的责任。
点评:
这种类型一般适用于:
一、 男人事业发展处于一个关键阶段,家庭支持对他的支持至关重要;
二、 某一个阶段女人的事业牺牲对其长期发展影响不大,可能对短期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三、 如果是暂时的支持,那么需要个人特质实力相对较强,有技术长项或者人缘很好;如果是长期的默默奉献,一般来讲,个性依赖性稍强,缺乏个人发展动力的人更加适合。
提醒:
一般这种类型有很强的局限性。女人最好要看清楚:站在他的身边绝对支持是对老公最大的鼓励,但是为了两个人长期的发展应该把握清楚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一段时间的牺牲自己是为了辅助老公更好的发展事业,老公的事业渐渐步入正轨太太也应该有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也应该为了长远的目标各走各路。
时尚单飞型:
张扬和李想都是大学的高才生,毕业后丈夫李想由于对计算机技术的喜爱,去了深圳的一家IT企业担任项目开发工程师,而妻子张扬的职业追求也颇为清晰,选择到了广州的一家知名外企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双方工作都十分繁忙。老公希望妻子能够和自己在一个城市工作,但是妻子张扬认为自己的机会很难的,需要2-3年的积累时间,然后就可以和老公在一起了。
点评:
这种类型是女性选择了自己的职业追求,而没有随着老公的职业变动而变动。一般适用于:
一、 女人有自己较为明确的职业方向,自我价值的实现对她来说相当重要;
二、 现阶段是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为将来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 如果两个人各自都在事业上积极向前冲,那么需要女人具备充沛的精力,能够维持家庭和事业的平衡。
提醒:
一般这种类型的女人容易被人误解为女强人型。女人最好清楚,虽然自己不会因为对双方职业的意见不同而和丈夫产生冲突,但也往往由于忽视沟通和对对方的职业缺乏了解导致误会和矛盾。另外,如果其中一个人发展得过快而另一方的发展远远迟滞于对方,就容易因为双方职业上的发展不平衡而引发家庭矛盾。所以,这种类型家庭中的女性应该注意协调双方职业发展的步伐和加强平时的相互交流。
故事五:王安之败:权谋管理与接班人危机
王安是华人的奇迹。这种奇迹不仅在于他创立了美国最优秀的公司之一-王安公司,也在于他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家。比如目前领导思科公司所向披靡的CEO钱伯斯,就是从王安公司出来的。
当然,当钱伯斯决定离开王安的时候,已经是1991年,此时的王安已经是江河日下了。而四年后,当思科的总裁DonValentine将CEO的位置让给钱伯斯时,他对思科的全体职工说:钱伯斯将会使思科无往不胜。
我们很难设想,如果钱伯斯做了王安CEO会怎么样,但这段历史至少说明一点,王安公司的衰落并不是因为没有人才,也不完全是因为技术问题,有人说王安衰落是因为没有抓住个人电脑这一历史机遇,但这只说对了一半。
1971年,王安公司推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字处理机――1200型文字处理机,到1978年,王安公司已经成了全球最大的信息产品商,王安个人财富一度超过20亿美元,在1985年《福布斯》“美国400名最富有的人物”名单上,王安位居第8。
文字处理机是计算机走向PC的关键一步,然而,王安本人却不怎么看得起PC,对苹果等公司在PC上的努力不屑一顾。所以,当PC很快成长起来,并把王安赖以生存的“2200型”和“文字处理机”挤出市场后,王安如梦初醒,立即予以反击,很快王安就生产出了性能可靠、速度超过IBM产品3倍的PC,他又赢了。
既然技术潮流上,王安赶上来了。在人才上,王安更是精英云集,那王安公司又输在哪里呢?毕竟王安最后的结局是:1992年,王安宣布破产保护,公司股票价格由全盛时期的43美元跌到75美分。
问题出在华人公司普遍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上:权谋管理与接班人危机!
王安二十四岁赴美,在应聘IBM时备受侮辱。王安开公司后,很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想改变华人在美国的形象。这种自尊与复仇既体现在他坚持用中国名字命名公司,也体现在他的管理方式上。
众所周知王安实验室的“三剑客”考布劳、斯加尔和考尔科,尽管才华横溢,但却相处得并不好。王安不仅没有设法通过战略设计与制度安排,将他们统一在公司的战略目标下,而是让他们各自负责一个项目,鼓励他们三人相互竞争,王安从这些项目中选择最好的新产品投市场。
同样,为王安成功立下汗马功劳的约翰;卡宁汉,很受王安的器重,成为唯一一位王安家族外能影响王安决策的人。卡宁汉之所以被重用,除了才华外,最重要的是他对王安的要求总是洗耳恭听,也从来没有对王安的领导位置提出过挑战。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卡宁汉是能够引导王安公司迈进21世纪的最佳人选。然而,他却并没被推上至高宝座,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是王安家族的成员!
在这一点上,王安并不讳言,他坦然对媒介说:“我是公司的创始人,我要保持我对公司的完全控制权,使我的子女能有机会证明他们有没有经营公司的能力。”1986年1月,王安任命36岁的儿子王列为公司的总裁。
事实上,在这之前,王列就已经在负责公司的业务了。与传说中所描述王列并不相同的是,真实的王列并非一无是处,年青气盛的他提出了很多创造性的主张。比如他让考布劳三人统一思想,停止开发那些互相之间不能匹配的产品。他认为计算机和办公自动化未来的出路在于系统化,在于整个系统互相配合和补充,而不在于单一产品的功能。
他的想法受到了公司不少人的拥护,然而,王列哪里有他父亲那种个人权威与管理能力?1984年,斯加尔决定离开王安实验室。1985年,考尔科也离开了王安实验室。考布劳、斯加尔、考尔科三人可以说是实验室的三根支柱,他们为公司带来了几十亿美元的利润,然而他们三人都离开了,与其说,他们是因为受不了王列的工作方式而离开的,不如说,他们只能在王安这种“强人”领导下才能相安无事。
至于王安公司在技术上走封闭的道路,我觉得只是王安衰落的一个催化剂罢了。走封闭路线固然不对,但后来同样走封闭路线的苹果,在失败之后为什么又可以东山再起呢?IBM在大型机失败后亏损上百亿,但为什么IBM今天依然辉煌?
同样,把位置传给儿子也并不必然导致公司的衰亡。IBM的沃森,摩托罗拉的高尔文不也把公司传给了儿子?这里的关键是,在公司兴盛时你所做的一切,决定了你留给儿子什么。而你留下了什么,子女就继承什么!
IBM的沃森留给儿子的是著名的“IBM之道”:“尊重个人;高品质的客户服务;产品精益求精”。摩托罗拉的高尔文留给儿子的是公司的价值观:“对人永远的尊重,保持高尚的操守”。而王安留给儿子的是什么?是权谋管理的文化遗产,以及对企业绝对的控制权!
“富不过三代”,这是压在中国企业家头上的一个历史宿命。王安之败告诉我们,如果接班人成为公司掘墓人,那么这种宿命很可能是在公司兴盛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而目前正红的那些著名企业有多少能够摆脱这种宿命?这取决于他们的领导人今天所做的一切!你选择了什么,你的未来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