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励志小故事五篇分享
职场小故事却蕴含大道理,有空的时候读一读会让我们有不少的收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职场励志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1、伟大!中国首家土地流转网络平台
土流网不但成功打造了中国第一个土地流转的网络平台,而且还为农村创业的大学生竖起了创新的标杆——
电光火石般闪现的创新思维
从上大学开始,伍勇就种下了创业梦。1984年出生的他,带着浑身的冲劲和创意想法。虽然大学里学习的是平面设计专业,但是伍勇的创业项目却屡屡与互联网有关。由于一直对那些能够创新的领域感兴趣,加之上高中时曾建立过一个网站,上大三时,伍勇瞄准了方兴未艾的域名投资,并成为某域名网站的代理。
大三那年,他抢注了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近500所大学的域名,计划以此打造一个名为“千校联盟”的大学生信息聚合、发布平台。此举引起众多风险投资的青睐,由于最终感觉自己能力不足,伍勇将此平台转让了出去。虽然没有能够亲自把这个项目操作起来,但是伍勇却通过此事声名大振,拿到了不少转让费。而且他从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一方面激励自己恶补工商管理等课程,另一方面积极寻找新的创业机会。
2009年春天,临近毕业的伍勇在一家农业公司实习,这个公司的经营业务中有一项是金银花种苗的推广。负责营销的伍勇在聊天时发现,有些种植户几十块钱就能租到一亩地,而有些人却要几百。“这些土地都是用来种植金银花的,为什么会相差这么大?”带着疑惑,伍勇咨询了好多种植户,结果客户向他大倒苦水。原来,大部分种植户都是通过向朋友打听或者一些小道消息渠道寻求土地出租信息,信息的匮乏使得他们没有选择权,也找不到最合适的土地。
那阵子,伍勇刚好在帮同学找房子,他突然想,网络上有那么多房屋出租流转的平台,是不是可以打造一个土地流转的平台呢?就在他产生这个想法后不久,2009年2月,中央公布2009年一号文件,其中有一项是“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那阵子中央一号文件登上各大网站和报纸的头条,每天关注新闻的伍勇看到新闻后,激动得热血澎湃。他想,既然国家也在出台文件倡导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市场,那说明打造这样的一个土地流转平台是十分有前景的。不但能让种植户方便快捷地找到更合适的土地,节约时间和成本,而且有助于加快土地的流转,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组建具有强大向心力的团队
说做就做,在向成都国土局等部门咨询了相关法律问题之后,并且着手注册土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但是注册一个域名和公司不难,组建一个团队将自己的创意执行下去,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在找工作。很多真正有能力的人其实工作差不多已经定下来了,要说服他们跟我一起创业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不过伍勇耐下性子来,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跟他们讲道理。“其中有一个人是我硬生生地从人家公司挖来的。我觉得他做网站很有一套,所以特别想让他一起加入到我这个创业的团队中来。我就跟他说我们是在做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因为他自己也是农村的,我就跟他讲最现实的,问他,他们村是不是有很多人把土地荒废在那边,而很多人想承包更多土地却找不到门路。我一步步地引导他,然后又让他看中央一号文件,还有关于土地流转的信息。最终他答应了下来。”
“由于大家是放下了原来的事情,破釜沉舟般地投入到这个创业项目中来,因此我坚信,这样的团队肯定是耐得住磨炼的团队,即使遇到困难,也会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事实也正如伍勇所说的那样,虽然资金很紧张,办公条件很差,但是大家毫无怨言,一起苦中作乐。“其实我这个CEO只要负责一些杂务就好了,因为我们的团队向心力特别强。比如网站的程序,我只要说想实现什么功能,朋友就会去做。”目标的一致性,让他们紧紧拧成一股绳。朋友们的加盟,不但带来了强有力的人才资源,而且还使得土流网和google卫星地图实现了成功合作。
2、花三天时间培训扫地
东京迪士尼对清洁员工非常重视,即便扫地的员工是暑假打工的学生,迪士尼也要用3天的时间培训他们。
第一天上午要培训如何扫地。扫地有3种扫把:一种是用来扒树叶的,一种是用来刮纸屑的,一种是用来掸灰尘的。怎样扫树叶才不会让树叶飞起来?怎样刮纸屑才能把纸屑刮干净?怎样掸灰才不会让灰尘飘起来?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却都有严格培训。而且扫地时还另有规定:开门时、关门时、中午吃饭时、距离客人15米以内等情况下都不能扫。
第一天下午学照相。十几台世界最先进的数码相机摆在一起,各种不同的品牌,每台都要学,因为客人会让员工帮忙照相,可能会带世界上最新的照相机来这里度蜜月、旅行。如果员工不会照相,就不能照顾好顾客,所以照相要学一个下午。
第二天上午学怎么给小孩子包尿布。孩子的妈妈可能会叫员工帮忙抱一下小孩,但如果员工不会抱小孩,动作不规范,不但不能给顾客帮忙,反而会增添顾客的麻烦。不但要会抱小孩,还要会替小孩换尿布。
第三天学辨识方向。顾客会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每一名员工要把整个迪士尼的地图都熟记在脑子里,对迪士尼的每一个方向和位置都要非常地明确。
训练3天后,发给员工3把扫把,开始扫地。如果在迪士尼里面,碰到这种员工,人们会觉得很舒服,下次会再来迪士尼,也就是引客回头,这就是所谓的员工面对顾客。
3、重启那些被阻止的追求
传说,遥远的东方有一座山,山里藏着金子。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会和太阳一道射出熠熠光芒。它的光亮吸引了众多有梦想和追求的人,尤其是做着发财梦的有志者。
有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一心想到东方的那座山里去取回金子。虽然书生平凡而贫困,但他不甘心这么过一辈子,他要用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他要让所有人都成为自己的崇拜者。
背着干粮,书生上路了。饿了,啃口馒头;渴了,喝口泉水;困了,靠在树旁打会盹。即便走得很辛苦,可他心里充满了阳光——那块与日月同辉的金子强烈地盘据在他的心灵深处。
不知不觉中,他来到了一座山的脚下。他知道这还不是自己的目的地,因为山里没有耀眼的光亮。他必须翻过它,才能继续向前。这座山很险,也没有山路。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翻过去。
三天过去了,书生仍徘徊在山脚下。干粮也快吃光了,只能靠山泉充饥。无奈之中,他决定暂时放弃这次寻宝之旅。他沿原路返回时,遇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书生说明自己的经历后,老人说:“看来你还是缺乏毅力,为什么不下决心翻过那座险山,或者绕道重新选择一条路?”
老人的话,启发了书生。他又上路了,这次他选择了绕道前行。四天后,他又来到一座山跟前。凭直觉书生知道这山还不是自己的目标,因为同样没有光亮射出。正待翻山时,他突然发现一个口袋。打开一看,吃惊不已:原来是一袋金条。他背起金条,立即踏上返回之路。
途中,书生又遇见那位老人。听书生道明经历后,老人直摇头,“你还没有抵达目的地,为什么就回来呢?”书生不解地回答:“我去东方是为了寻宝,现在我已找到一大袋金条,已实现了目标,为什么就不能回来?”老人叹道:“看来你只能拥有这么几根金条!”
作家梁晓声说:能被失败阻止的追求是一种软弱的追求,它暴露了力量的有限;能被成功阻止的追求是一种浅薄的追求,它证明了目标的有限。此言极是!完善自我,重启那些被阻止的追求吧!
4、大声说话才能胜出
我在报社做实习生时有幸师从一位见多识广的资深记者,老师洞悉世事,经常在谈笑间不经意地泄露天机。那天,他坐在办公桌前,轻描淡写地告诉我,人的地位越高,讲话声音就会越低。
其实,好多年以后,我才明白讲话音量与社会地位间这种微妙的反比关系:贩夫走卒平头百姓人微言轻,即使把声音提高八度,也不见得能有听众;而重要人物声音越低,越是有人围在身边拼命地伸着脖子听,也就因此越显得更加重要。所以就算是天生的大嗓门,一旦意识到了自己的重要,为了显示身份也得练着压低声音,好像19世纪欧洲淑媛们,宁可屏住呼吸也得套进提胸束腰的鲸鱼骨裙衬里,以免被人当作马夫的女儿或鞋匠的老婆。
这只是中国人关于声音的众多看上去匪夷所思,其实奥妙无穷的哲学之一。
不过这些中式的声音哲学却很难跟老外解释清楚,就像后来,我坐在纽约的咖啡馆里,与一个美国朋友闲聊时所做的徒劳的努力。
这位朋友编辑着一个很草根的网上周刊,杂志的名字叫《不容错过的声音》。在一个七嘴八舌的嘈杂世界里,说者有太多的见解,听者也有太多的选择。势单力孤的草根阶层,必须借助像朋友的杂志这样的高音喇叭,当每个人都恨不得扯住别人的耳朵,告诉你他的声音不容错过时,声音的传播只能遵循最原始的规律,有理也得声高。
所以当东方遭遇西方需要面对面出手过招的时候,我们却常常吃了哑巴亏有苦无处诉。不管是欲擒故纵的捻须沉吟,还是谦和含蓄的君子之风,不是被当作智能不足,就是被看成自愿放弃,在吞吞吐吐或默不作声中自生自灭。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对此心里最清楚。
结果就有华裔小学生,因为整个学期没有在课堂上讲过一句话,被老师认为有学习障碍,其实,他一言不发,只是因为妈妈告诫他开口前要先想好了再说。又有在大公司任职的华裔雇员,每次与客户开会时,只要他的顶头上司在场,他就尽量不说或少说,心里想着把表现的机会留给上司,结果却以沉默寡言、不善与客户沟通为由被辞退。连美国前劳工部长赵小兰也说,她小时候从台湾来到美国时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学会像美国人一样抢着讲话和插嘴,只有学会了这个才有可能“融入主流”。占纽约人口12%的亚裔社区,只分得政府拨出的社会服务经费的1%,也是因为这个100多年前就在这里落地生根的族群,直到最近才搞明白“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道理。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这多半会被看做“自以为是”,我们虽然常常在镜子面前自我膨胀,却早就学会在走出家门时夹着尾巴做人,我们常常发些不疼不痒的牢骚,却早知道它在出口的那一刻就会随风飘散无迹可寻。我们其实不乏有棱有角的真知灼见,但往往是还没开口,就被自己心里发出的一声冷笑弄得无地自容,而忙不迭闭了嘴。越是这样,我们就越习惯悄无声息。
只有大声的人多了,声音才可能恢复其本原的功能和形态。人们不用再整天绷紧着神经等着“于无声处听惊雷”,不用再担心自己的声音吓到别人或吓到自己,讲话也就有了底气。
想提高音量,最关键的也许并不是练嗓门儿,而是练信心。
5、命名的力量
可见文字游戏并非永远没有意义。《制高点》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银行想推动国际资本流向不发达的国家,这首先就要说服国际投资者,于是他们在纽约举办了一场说明会。
不料,主办者慷慨激昂之后,会场反而陷入沉默。之后有人站起来说:“你们的想法很有意思,但恐怕没有人会把钱投到‘第三世界投资基金’。你们还是赶紧想一个更好的名字吧。”
主办方回去着实想了很久,从“欠发达市场”“第三世界”到当时世界银行自己偏爱的“发展中国家”,都被否决了。“我们需要正面的、能够振奋人心的东西,不能带有负面意味。”他们说。最后他们想到了“新兴市场”,后来出现一个变体,叫做“新兴经济体”。
虽说他们当初的目的是要吸引国际投资者,不过,假如你要问我的意见,那么,作为新兴市场的公民,我觉得这比之前的“第三世界”好听多了,而且确实是“正面的、能够振奋人心的”。
自从有了这个名词,国际资本如同他们希望的那样,开始流向这些国家。1987年超过3000亿美元,10年后,突破了两万亿美元,世界经济格局从此呈现新的面貌。有趣的是,直到现在仍有人抱怨说,没有人能完满解释一个市场怎样就变成了“新兴”。
有时候,有些人需要的很可能就只是一个新名词,从中获得物理学所说的运动开始所必需的那一点儿动量。在这种情况下,文字游戏如果玩儿好了,就有可能产生巨大的能量。说到底,谁能完满解释一下人的心理作用机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