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职场励志故事2020
职场小故事却蕴含大道理,有空的时候读一读会让我们有不少的收获。这里给大家分享五个职场励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1、能力只是能耐的二分之一
董军是名牌大学毕业,毕业后,进了一个大公司研发部做研发。他是个很有能力的人,自己独自研发了好几种新产品,给公司创造了很高的利润。公司老总是个看重人才、赏罚分明的人,给他发了相当高的奖金,还给他配了辆轿车。
董军很有能力,他的能力也得到了公司上上下下的认可,当研发部主管调任外地一家分公司任经理后,董军觉得自己肯定会被老总提拔重用,顶研发部主管这个职位,部门的一些同事也这样认为,以前关系紧张的几个同事开始频频向董军示好,董军心中非常得意。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老总并没有提拔董军,提拔的是另一个能力比董军稍逊的同事赵伟。公司任命下来后,前几天还频频示好的几个同事又恢复了以前的样子,并且毫不掩饰幸灾乐祸的嘲弄!气得董军怒火中烧却没办法发脾气。
请假在家待了两天,回想起自己对公司的贡献,越想越觉得自己才应该做这个部门主管。既然在这个地方得不到重用,那么,还不如辞职得了。
董军直接把辞职书递给了老总,为的就是给老总一个难堪。但是,老总笑了笑,把辞职书放在了一边。
看老总那个样子,好像早就料到了他会辞职一般。老总和气地说:“如果你是因为对公司的任命不满而辞职,那我只能表示遗憾,虽然你是个很有能力的人。”
老总不卑不亢的态度倒让董军不解了。
面对董军疑惑的表情,老总诚恳地说:“我知道,你是个有能力的人,到哪个公司里都会成为技术骨干,但是,如果你不改一下你的性格,你只能是个有能力的人,而绝不能成为一个有能耐的人。这也是很多有能力的人只能当技术骨干而不能当领导的原因。”
老总接着解释道:“什么叫能耐?就是有能力而又能忍耐的人,才叫有能耐!你能忍耐吗?你们部门多次技术攻关会,我都参加了,在会上,你发言很积极,思路很敏捷,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这是对的,但是,你不容别人提出相反的意见,别人的意见与你的不一样,你就一脸嘲讽,说话也很尖刻!另外,据说你不善于和其他同事合作,总喜欢搞个人主义当英雄,弄得同事关系很紧张。一个有能耐的人,应该能独立战斗,又能与大家亲密协作共同攻关,我很欣赏你的能力,希望你能认真考虑一下,看看能不能继续留下来和大家一起工作……”听了老总的话,董军的脸一下子发烫,他收回了辞职书,老总欣慰地笑了,站起身,亲切地拍了拍董军的肩膀:“要相信一个有能耐的人迟早会得到重用的”。
从此,董军改变了自己,说话不再尖刻,脾气不再急躁,能容得别人不同的意见,也学会了与大家一起合作,很多时候,还耐心地帮助同事。他的人缘一下子好了起来。
一年后,公司在市郊建一个新厂,董军被老总任命为主管技术的副厂长……
有能力的人,更需要注重修身养性,学会忍耐,那才能称得上一个有能耐的人,而有能耐的人,早晚会得到重用的。
2、老板眼里你最“红”
几乎每一个成功的老板,手下多少都有一些“红人”。“红人”的标准,你可以举出几十条乃至上百条,但有一条必不可少:老板眼里的红人,必须是他的一位得力干将,能为他的公司持久创造效益。天下没有白给的薪水,每一位老板都希望自己的每一分钱都能产生效益。
正如钢铁大王卡内基所说:“一个不能给他人带来财富的人,自己也无法获得财富。你必须持续地为他人创造价值。”
下面这个人的例子,能让你更好地理解这句话。
无论是在媒体的镜头中,还是在集团的内部会议中,华人首富李嘉诚总是会与一位头发花白的中年人比邻而坐,两人在一起或窃窃私语,或谈笑风生。集团的很多重大决策,往往就在类似这样的场景下做出。
那个中年人不是别人,正是李嘉诚的得力干将、和记黄埔的总经理霍建宁。
李嘉诚麾下的“长和系”(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是香港最大的商业集团之一。据《香港文汇报》报道,2007年度,“长和系”在楼盘、港口、电讯及股票投资等各个产业的业务均十分出色,作为“长和系”主席的李嘉诚给员工的待遇亦不薄。薪金最高的霍建宁,将1.48亿港元装入了自己的腰包。霍建宁的名字还不断出现在世界著名财经杂志上,并一度成为《福布斯》评选的非美国企业全球最高薪行政总裁的第一人。
霍建宁在李嘉诚眼里为什么就那么“红”?李嘉诚为什么每年都给他天文数字般的年薪呢?唯一的答案就是,霍建宁为李嘉诚的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对李嘉诚、对“长和系”来说,他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1979年,霍建宁加入长江实业。他在金融财务方面具有卓越的才干,工作作风踏实,深得李嘉诚的信赖和栽培,于是一路晋升,1993年登上和记黄埔总经理之位。和记黄埔是一家业务遍布全球的大型跨国企业,但当时正处于低谷。有人形容当时的“和黄”(和记黄埔的简称)是个“烫手的山芋”,因为在80年代后期,受海外业务亏损的拖累,和黄的股价长期走低。但当霍建宁接手后,通过不断重组,很快将业务扭亏为盈。其后,他又借助赫斯基石油的良好表现,在加拿大借壳上市,为集团盈利65亿港元。此外,他又接手处理亏损多年的欧洲电讯业务,运用高超的资本运作技巧,再次扭亏为盈,为集团盈利超过1600亿港元,创造了全球商业界的一个神话。
像霍建宁这样能为老板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员工,才是老板眼里真正的“红人”,才能获得优厚的回报,哪怕这份回报大得令其他老板咋舌。
现在的你,直接或间接地为企业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了吗?现在的你,成为老板眼里的“红人”了吗?如果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因为你已证明自己是不可替代的。如果你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或无法给出答案,那么请继续努力!
3、去社会报到吧
一个认真劳动的人,一个愿意加班的人,不会在社会上混得太差。
从南到北,各个校园里的各种花都开了。每年花开的时候,一批批新人流着眼泪离开学校,怀着憧憬或是恐惧,步入社会。本质上来说,中国人都是厦大毕业生,从小被吓到大。你的长辈、你的前辈会向你讲述许多恐怖的事例,附加无数条规矩,这里面一小半是因为爱你,一大半是为了证明他们的今天是多么牛逼。
社会和学校相比,真没有什么值得恐惧的地方。一年到头,只看见学生走出校门,没见过几个职员被吓回学校的。许多人喜欢把职场描述得跟战场一样,把社会形容成吃人的丛林一样,那是因为他们胸口没有勋章,所以要冒充战士。他们的生活太过平淡,所以幻想自己是钢筋水泥丛林里的泰山。
我工作了13年,认识一堆各行各业的朋友,见过许许多多的职业人和企业主。总体上来说,整个社会是由普通人构成的。也就是说,无论你去哪里工作,你周围的同事在智商上比你的同学们略低,才能上相差无几,唯一的不同是个人嗜好会丰富许多。绝对不会因为初次进入社会,就觉得自己是在和一班天才竞争。相信我,天才们每天要考虑股票涨跌、孩子入托的问题,还不如你简单纯粹。
甚至可以把社会看作是校园生活的延续,太阳底下无新事。在学校,总有些学生是老师特别喜欢的,在公司,也总有些职员是老板特别肯定的;在学校,总有些人为了进学生会,为了承包学生舞会、俱乐部一类的事情而起纷争,在公司,也总有人为了更大的权力、更多的收入而彼此攻讦,大打出手;在学校,总有人不好好学习,但是不耽误拿奖学金,获得保送的机会,在公司,也总有人永远过得很清闲甚至有点无聊,但是拿的钱不比你少。
所有这些,并不吓人,也并不复杂。你在十六年的学生生涯中所见过的事情,在职场里也会见到,只是它们会变幻一下形式而已。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无非是在学校的时候,你可以不用在意老师喜不喜欢你,能不能进学生会,拿不拿得到奖学金。而进入社会,大家都很在意能不能升一级,多拿一点薪水。对了,还有一点不同,是人们的性欲现在有了兑现的机会,这和学校里不大一样。
就这么看下来,所有人在乎的只有三件事:
一. 你有没有阻拦我升职
二. 你有没有妨碍我赚钱
三. 你有没有抢走我心爱的人
只要离开这三件事,人人都是好人,也易于相处。可以这么去理解:即便社会是一个人人自危的丛林,每个人也不会倾向于随意暴起袭击别人。因为提防别人是件很累的事情,没有太多富余的精力去作战。经常作战,就容易被别人从背后下刀,所以,整体上应该是和平稳定作为主基调,偶尔爆发冲突作为余兴消遣。
那会不会有坏人?当然有,从幼儿园时代就有这样的人。但是以往的说法是,社会里遍布这种坏人,他们每天除了暗算别人之外,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这当然不是真的,如果一家私企里这种人占到大多数,那么它距离破产就不远了。这种说法和遥远的记忆有关,三十多年前的中国,人人自危,每个人都可能是告密者,也可能是被告发者。二十多年前到十多年前,事业单位里上升通道有限,工作清闲,大家也流行玩这种游戏。现在大家都忙着赚钱当房奴,这样的局面就很难再出现了。但是,凡是那些升职靠年头、工作很稳定的地方,这种情况还会继续存在。就像是关在小圈子里的狗,没有出去的机会,每天有定点投放的食物,那么相互撕咬就是他们唯一的乐趣。不过,既然你选择了安稳,那你就应该承受这点不便,不是么?
也许的确存在格格不入的可能,去到一个地方,觉得怎么都不舒服,什么人都在和你做对,被排挤、打压、歧视。如果你去到任何地方都是如此,那么你应该去看医生。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大可以换一个地方,换一个大家都喜欢你也欣赏你的地方。这是今天高风险社会的福利,它提供选择。不像过去,去什么单位就像是一场不准离婚的不幸婚姻,再怎么不爽都必须苦苦熬着。
4、因低而起
几年前,大学刚毕业的郝妮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决定——在接到几家用人单位的面试通知之后,郝妮到几家单位去看了看,回来后,这个学物流专业的女孩子居然选了一个待遇很低的文字录入的工作。这是一家食品公司,工资很低,专业也不对口。好朋友知道郝妮的决定之后,摸着她的脑袋,瞪大眼睛问她:“你脑袋也不热啊!怎么做了这么一个不明智的决定?”
郝妮笑着告诉对方,自己看了几家公司之后,发现其他职位的竞争都非常激烈,即使能进入公司,也很容易被淘汰出来。而文字录入的工作虽然报酬差些,可是自己常年上网聊天练出来的飞快的打字速度却比竞争者们有着明显的优势,很容易站稳脚跟。而且,在其他单位实习的时间很长,不像文字录入这个岗位,很快就能转正,可以拿到正式工资,虽然报酬不高,可也为以后的职场之路打下基础。正因为这个岗位被辞掉的风险最低,郝妮才舍弃了其他机会。朋友眼看无法说服郝妮,叹息着离开了,继续投入求职的大军之中。
郝妮很快就适应了自己的工作。当同学们还在天南海北地找工作的时候,郝妮已经转正拿到了正式工资。就这样,郝妮在这家食品公司里兢兢业业地做着自己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郝妮渐渐融入同事们的圈子之中。以前的同学有不少工作还没有着落,大家聚在一起唉声叹气的时候,郝妮则忙得不亦乐乎。转眼之间,郝妮已经工作了大半年。这时候,公司业务发展越来越大,各个岗位都急需一大批有经验的人员,尤其是急需面向各个客户的配送人员。这时候,郝妮主动向上司提出来,表示自己愿意跟车配送。上司看了看郝妮纤瘦的身材,好心提醒她配送工作是个苦差事。郝妮告诉上司,通过和同事们平时的接触,她对配货的技巧比较熟悉。公司新招聘的文字录入人员打字速度越来越快,与其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岗位上竞争,还不如去做一个公司急需而自己又能胜任的工作。做配送工作虽然辛苦,但是自己熟悉业务,被淘汰的风险很低,自己完全能够胜任。上司看了看郝妮坚定的神情,微笑着点了点头。
第二天,郝妮就跟着配货的同事们开着车把货品运到各个商店、KTV和其他娱乐场所。一个月下来,虽然累得浑身都快散了架,可郝妮却和客户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大伙儿都特别喜欢这个为人和气又特别爱笑的女孩儿,所以郝妮配货的商家对公司很少有投诉和不满意的情况。就这样,郝妮每天跟着车四处奔波,公司上下对这个肯吃苦的小姑娘都刮目相看起来。
秋去冬来,眼看一年的工作就要结束了。春节前夕,当老板走进办公室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张桌子上的贺卡比自己收到的还多。老板好奇地问身边的人,这是谁的办公桌?属下告诉他这桌子是一个叫郝妮的小姑娘的,贺卡都是她的客户送给她的。老板意味深长地看了看郝妮的桌子,默默地离开了。几天之后,老板找到了郝妮,告诉她自己查看了她负责配送的区域,发现在她配送的区域里,公司的销售量上升得最快,所以想提拔她做销售部的主管。
老板没想到,沉默了一会儿的郝妮推掉了做销售主管的任命,而是希望能调到仓储运输部。郝妮告诉老板,自己并没有特别的销售能力,学物流专业出身的她更能胜任做现在这个工作,帮助公司管理一下仓库,并且善于根据各个商家的需要随时调整配货的种类和数量。在这个能发挥自己专业优势的岗位上,风险最低,也最能做出成绩来。在得到老板的同意之后,郝妮很快就成了仓储运输部门的负责人。到了新的岗位之后,郝妮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她详细搜集了商家们的资料,根据最新的资料制订了一个全新、完善的供货计划。这个计划详细地掌握了客户的需要,为每个商家都制订了一个合理的供货方案,从而大大提高了公司的工作效率。
不久之后,郝妮因为对公司作出的特殊贡献,被老板提拔成了副总经理。当不少同学刚刚在职场站住脚跟的时候,郝妮已经成了职业圈里的佼佼者。当她面对刚刚踏入职场新人的时候,总是告诉他们:“选择风险最低的工作,就能提高成功的胜算!”
5、办公室之外的竞技场
面试时,公司的问题不是“你的目标薪金是多少”,而是“你会打高尔夫球吗”,我在疑惑之中回答:“会打,只有中级水平。”老板一脸微笑合上文件夹,说:“HR会在两个星期之内通知你,办理入职手续。”
进了公司以后才知道,这里每个女员工都会打高尔夫球,每年公司内部比赛都要拿名次。所以,会不会打高尔夫球成为面试的问题之一。公司把运动培养成文化,员工会以更健康的面貌出现在办公室,而且医疗报销费用和缺席率也会降低。如此,办公室之外好像多了一个小小竞技场。
每天早上上班之前,爱琳都会到健身房跑上5公里。若是晨会缺席,同事不是问“她病了吗”,而是互相打听有没有在健身房看见她。而沙丽,专门请了私家教练。上班空隙也不忘鼓励我:跑马拉松十分简单,只要买上一双好的跑步鞋,从每天两公里开始跑就可以了。
这种文化也会从一个公司延伸到家庭,公司里有几个员工的孩子是运动员,有一个甚至入选加拿大女子排球队。2008年奥运会时,每天都会在公司公共布告栏上看到这位陪赛父亲的“奥运日记”:今天是个晴天,我和妻子在看完女儿训练之后,去了北京的天坛公园……同事们也都纷纷留言鼓励。
一个负责技术支持的苗条金发女郎,总是以一身最标准的职业套装示人。但人不可貌相,她每年都参加女子铁人三项训练。最近一次她直接休了1个月长假,要从尼泊尔入境去攀登喜马拉雅山。
有人可以在运动上成为同事瞩目的勇者,有人就会成为落后的懒虫。比如说我,既然有公司的福利,当然也会附庸风雅地去跑跑步做做瑜伽。长跑健将推荐的跑鞋倒是买了两双,从两公里开始,跑了两年依然是两公里而已。瑜伽倒是每个星期坚持,只是有一次夜里失眠,竟然在瑜伽课静卧收息的时候,躺在垫子上睡熟了。一个月后我参加一个战略合作会议,同一办公楼不同公司的一位资深顾问,特地来和我握手:“瑜伽后彻底收息,是很容易睡着的。”然后一脸笑意。
这时,你才知道,原来在办公室之外,不光是一个竞技场,很可能还会变成办公室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