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心灵鸡汤励志故事大道理
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你在希望中享受到的乐趣,比将来实际享受的乐趣要大得多。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职场心灵鸡汤故事,供大家参考。
职场心灵鸡汤故事1
上周和在公司里实习的大学生吃饭,这个看过我博客买过我书的23岁女生不断地问起我的成长历程,好奇心满满,提起我现在的所谓“成就”来也是一脸羡慕,言语中满是赞美。看着她热诚的脸,忽然想起一个钢琴家朋友在获奖后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你们只看到我赢了多少奖,没看到我输了多少奖。”我的脑子里浮现的,也是我的所谓成功后面的种种倒霉,种种失败。
我被人欺负的日子可以说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大学在酒店前台实习的时候,经常因为不讲粤语、化妆不够浓等各种匪夷所思的理由被班长扣工资,登峰造极的是中秋节时被要求连值两个夜班,理由是“反正你没有家人在这里,过不过中秋无所谓”。也时常被人指指点点,怀疑我经常带在身边的,当时颇为罕见的Walkman来路不正;刚学的磕磕巴巴、发音古怪的粤语更是经常成为笑话在同事间传颂。几个月的悲悲切切、凄凄惶惶,离开的时候,带走的是满口流利的粤语和对自己不适合从事服务工作的确认,至今受益匪浅。去年回广州刚巧住在这家酒店,在前台接待我的,赫然就是当年的班长,之前满脸的剽悍被中年人的疲惫和灰暗所取代。直到办完入住手续离开,他也没认出我这个十多年前的倒霉实习生,我也没有任何相认的欲望。
从广告公司跳槽进高露洁的时候,作为唯一一个非英语专业、非广州人、没有任何品牌管理经验的空降品牌经理,也没少被孤立。有一次兴冲冲地加入到一堆人的早餐会里,却硬生生被拒绝的眼光逼退。开会的时候,也因为业务不熟而经常被质疑。记得最初的一个月,每天早上都对自己说,再熬一天吧,明天就辞职。这一熬,熬到了所负责的品牌节节上升,熬到了工资翻倍,然后跳槽。
等加入百事可乐,给自己立下的目标是超越当时占有率是我们三倍的可口可乐。上任伊始,雄心勃勃的我突然听到有人传话过来,在我之前进入可口可乐的前前同事听说新上任的对手是我之后,大笑了几声,说太幸运了,会毫无悬念地把我这个“菜鸟”打得扁扁的。结果是,四年后,朝九晚九的努力之下,是对方被打得扁扁的,“菜鸟”也因业绩彪炳被调到总部。
这么多年,我就没有遇到过容易活儿,只有一样从未改变,就是一直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还有自己喜欢的事,也从来没有放弃,没有妥协。而那些“没有将我打死的,确实令我更坚强”。
讲完我的倒霉故事后,女大学生表情复杂地说,你的故事就是一个励志故事。按照好莱坞的套路,一次次把霉运翻盘,一次次逆袭成功,最终梦想成真,确实是如假包换的励志故事,偶尔回想和讲述这些故事,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激励呢?
写下这篇小文时,恰巧看到韩寒的一段文字:每个人的身体,都有厚的地方,有些人厚的是手上的老茧,有些人厚的是背上的污垢,有些人厚的是脸上的老皮,我愿自己厚的是心脏的肌肉。打死也不能放弃,穷死也不能叹气,要让笑话你的人成为笑话。这篇文章叫《春萍,我做到了》,写给曾经嘲笑过他的春萍,有意思的是,对此深有共鸣的我,对于我生命中的春萍们的名字,真的一个都想不起来了。
职场心灵鸡汤故事2
南怀瑾先生曾说过,“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早睡早起,当别人还在被窝做着梦时,你已经走在为梦想拼搏的路上。
1、快乐感更强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早起者的情绪更积极,自我健康感更好。早起者沐浴晨光可能是心情舒畅的一大原因。
2、成绩更好
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站刊登得克萨斯大学一项研究发现,“百灵鸟型”(早起)大学生的成绩点比“夜猫子型”(熬夜)大学生整整高出一个点。研究负责人丹尼尔?泰勒博士说,“百灵鸟型”学生生活更规律,准时上课,学习更主动,且没有熬夜带来的健康问题。
3、精力更旺盛
研究发现,早起者通常醒得更快,而且头脑更清醒,能够快速投入注意力要求较高的活动,也不容易犯困,精力更旺盛。
4、上午效率高
“夜猫子”睡眼惺忪的时候,早起者可能已经完成晨跑、做好早餐、处理完一大堆事务。对于当天更具挑战的活动,早起者更可能会早早制订计划并及时付诸实施。
5、做事更认真
多项性格研究发现,责任心强的人效率更高、组织性更强、目标更明确、更关注细节。一些研究发现,早起者头脑更清醒,遇事提前计划,行动更加果敢。
6、抑郁风险小
研究发现,爱熬夜的人更容易罹患抑郁症。习惯早起的人做事更井井有条,准备充分,极少慌乱,因而更少抑郁。另一大原因是,早起者睡眠充足,缺少睡眠也是抑郁症的一大诱因。
7、为人更和善
2013年,悉尼大学一项心理学研究发现,习惯早起的人通常更和善。更少出现“黑暗三性格”,即自我中心(自恋者)、热爱冒险刺激且心狠手辣(心理变态者)和善于撒谎喜将人玩弄于股掌(权谋者)。
南怀瑾先生曾说过,“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早睡早起,当别人还在被窝做着梦时,你已经走在为梦想拼搏的路上。
改变,从明天早起开始!
职场心灵鸡汤故事3
赚钱的事与值钱的事,往往是两件事。创业的痛苦很大在于此。
《穷爸爸富爸爸》里,有个故事。
一个村庄没有水,村长就委托两个年轻人,给这个村庄供水,村民向他们支付费用。
第一个年轻人艾德,马上买了两只大桶,每日奔波于10里以外的湖泊和村庄之间。艾德立即就赚到了钱。
另一个人叫比尔,自从签订合同后,他就消失了。
半年后,比尔带着一个施工队和一笔投资回到了村庄。过去的半年时间里,他做了商业计划,找到了投资,注册了公司,并雇用了项目施工管理的专业人员。之后,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比尔修建了一套从湖泊通往村庄的供水管道系统。
清水从水龙头中涌出的那个瞬间,艾德的生意被摧毁了。他赚了一年半的钱。
这个故事还是挺形象地说了,赚钱的事与值钱的事的不同。
赚钱的事的核心,是当下的利差。现金现货,将本求利。
但是,你赚钱的时候,别人在设计一个更大的结构覆盖你,当比尔的水管接通,艾德愤怒妒恨哭天抢地找村长都是没用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就是结束了。
所谓互联网+ 对传统企业的进攻,大致如此。
而值钱的事的核心,是结构性价值,它的兑现时间在某个未来。如同,比尔的供水系统,在拧开水龙头,清水流出之前,他所面对的,是日复一日的现金消耗,以及所有人对他的无尽质疑——我们到底能不能完成这件事,接通水,赚到钱?
从投资人角度看比尔的水管,要基于对市场需求与供给能力、成本结构、市场变化概率的评估后,进行估值、投资,然后建设、收益分成。
比如市场需求有多大。没有水管之前,艾德每天从湖中打水运到村里,村里的人不一直是这样过的吗?
但是,有了水管,不但可以规避因为艾德某天身体不好,某天家里有事导致的供应能力不稳定外,人们可以7×24小时用水,还可以洗澡、清洗房屋,用水的需求大大扩大了。人们有各种使用水的想像力,只是之前,供应能力被限制而已。站在变化看市场需求,及投入的成本是否值得。
接着,村中,是否有未发现的水源,可以打出井水。然后建同样的管道和比尔竞争?
那么,策略应该是在地下水没被发现之前,先击垮竞争对手艾德。接着,如果有人发现地下水,就应该果断兼并。垄断供应能力。
所以,前段创业歌谣“C轮死、D轮合 ”描述的美团点评、滴滴快滴的故事,其实都是湖水兼并井水的供应能力的整合。以免由于市场容量大致确定,同质化竞争而降低利润。
还有什么风险呢?地下水脉突然动了,湖干了井枯了,这属于天灾,算倒霉。
但,如果,水管开通之日,突然收到通知,说这个村庄的位置,属于三峡淹没区。一年后,整个村庄将被淹没进入水库之底。所有村民都要在一年内搬迁走。
这就是,比尔设计的结构,败给了一个更大的结构。
那就,所有人都白干了。
如同O2O大战中,那些做了个APP,然后围着某个楼盘小区殷勤服务了一年之后灰飞烟灭的小O2O商家。未来,在这个领域,我们将看到无数结构的挤压和整合,直到成为一个坚固有效率的大结构。如同美团之于千团大战。
这也大致解释了,为什么京东不赚钱,但是它值钱。
京东在这个过程中,建设了一个巨大的结构——以京东物流能力为代表的整个京东的运营系统。京东值钱的,是这个结构。如同比尔,拥有的是那个沟通湖泊与村庄的供水系统:湖泊并不是比尔的。
京东一直亏钱,但是,它的结构一直在扩张,不断覆盖更大的空间,并且它的系统效率未被其他电商超越。这就是一个不赚钱的公司的值钱所在。
能够看清一个更大的时空里,产业结构模式,乃至社会结构模式的变化,就是战略能力。
所以,2003年,30出头的丁磊成为中国首富。为什么?因为,中国有14亿人口,10年之内,一定会产生5亿以上网民。这样一个即将爆发的巨量市场,2003年的中国,还没什么像样的互联网公司,那时的丁磊,如同十六世纪登录南美洲的西班牙人,那群人,在西班牙,也许不算太厉害,但是在广袤的南美,他们就是没有对手。
再讲一个关于赚钱和值钱的真实故事。好久以前的UC浏览器的故事。
2004年几个搞技术的兄弟,在功能机时代开发出UC浏览器,可以手机浏览网页。他们几个通过给移动公司,开发定制版本,也赚了一些钱。
当时还在联想投资的俞永福发现了这个项目,他告诉几个兄弟,这个项目有价值,但是你们的做法不对。俞永福在和雷军沟通这个项目的时候,雷军的建议是,既然你对这件事的战略想的这么清楚,你就应该加入,亲自把这个战略实现。和兄弟几个谈,你加入,你当CEO,他们几个管技术产品,你负责战略、融资、市场和BD。
2006年12月,俞永福和雷军的投资一起进入了UC浏览器。现在看,那是多么凶险的时刻。就在1个月后的2007年1月10日,乔布斯发布了IPHONE,宣告了智能手机时代的来临。功能机及基于功能机的软件,那一刻集体被判了死刑。灭顶的洪水已经启动,正在流向比尔的村庄。
但是俞永福利用他熟悉资本和宏观战略格局的优势,快速融资,搭建精英BD团队,与手机厂商合作与移动公司合作,在智能机还没有普及的最后3年窗口期,把UC浏览器的装机量扩大了100倍。把UC浏览器从一套套订制赚钱的软件系统,变成了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平台。功能机灭顶前,UC,上了方舟。
说到雷军,我最感激他的,还真不是2008年他投资我,当时年轻不懂事,拿人家钱拿得理直气壮。
投资我一年之后,雷军问:公司还有钱吗?
我说了个数字。他很吃惊,问,为什么还剩这么多钱?
我说,因为这是自己第一次创业,不是很有信心,怕还没来得及把产品做好,钱就花光了。所以,以战养战。一边做旅游网站,一边还作点广告公司的生意,帮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做宣传策划赚点小钱。
我看雷军眉头紧锁,于是像报告成绩似的说,现在有多少个景区和城市的广告语都是我写的BALBALA。
雷军说:“梁宁,以你的才华,如果你想做广告,你大可以加入任何一个大广告公司,去做一个最优秀的广告人。但是,你现在创业,要做的一个互联网产品。作为创业企业,最核心的资源,就是CEO的精力。你就应该全力以赴,把100%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上去,把这个互联网产品做好。
我建议你不要再分精力去赚这些小钱。剩下多少钱,花完为止,看你能不能把你构想的做出来。作为投资人,我愿意承担资金的损失,也不想看到你抱着一个小广告公司,耽误时间。”
这是我受益最大的一次谈话。极其感谢雷军。非常感谢。
做赚钱的事,还是做值钱的事,都有窗口期,时代总是在变。
赚钱的事,难在收手。好似股票要抛出,才能论输赢。
而做值钱的事,难在,看清存在于未来时空运作的新产业结构,然后全力以赴,以最快的速度把它搭建出来。定战略、配资源,说服、说服、坚持、坚持、整合、整合,死扛到结构开始运作并全量覆盖的那一天。所以,做值钱的事,更难。
创业者最难的,是苦苦坚持时的心理负担:放弃赚钱的机会,初衷不改,想搭个大系统成为大企业家,结果中途败了,成了骗子。
唉,创业维艰。
PS:上周和千里猫猫哥、子牛、青海的孔司长涮羊肉。说到了赚钱的事,和值钱的事的区别。写篇小文总结一下。
《小门神》电影没赚钱,一时间互联网江湖,对追光与王微嘘声四起。这个时代当然是个认钱的时代,没赚到钱的人,就要遭此白眼。
但是,王微和他的追光,这几年,做了个什么样的系统,大家并不深知。这个系统本身的积淀,依然值钱。就好像比尔的管子,第一次放出的水也许不能饮用,但比尔的管子自身的价值,依然存在。
还在奔跑的人,请加油!
职场心灵鸡汤故事4
昨天通完电话,我才发现,你问我的那些问题太严肃了,比大部分成年人都要认真,我好像得写封信才能说得清楚点儿。
我最喜欢的物理学家是个美国人,叫费曼,他对一个对物理感兴趣但又怕数学学不好的孩子说:“如果你喜欢一个事,又有这样的才干,那就把整个人都投入进去,就要像一把刀直扎下去直到刀柄一样,不要问为什么,也不要管会碰到什么。”
你沮丧地问我:“可是我要做什么是不是已经安排好了?”
这并不重要,真正的问题是,“给你自由,你又想做什么?”
你说还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才能是什么?
是,十六岁的时候,我听电台和“看闲书”的时候,还没想过这世界上两样事儿都可以称为一个职业呢。你九岁的时候已经可以拿全国的车模比赛的奖,能把我所有的小型电器在十秒内拆个底掉儿,这里面有我认为的天分,至于是什么,那是你自己的任务,你要自己找找看。
你说:“可是那是玩啊!” 是啊,最好的工作就是玩,而且当你玩得越来越好,将来就会有人付钱让你继续玩下去,那就叫工资。
“姐姐,那你这些年是在玩吗?”
是啊,我有时候必须装着愁眉苦脸的样子,才能瞒过很多成年人呢。 可你马上要升高中了,有一大堆功课要做,你说你尽了全力也不可能是个优秀生,永远都不是。你心里总是很紧张,你连睡觉都觉得抱歉,别说玩了。
嗯,我知道。 你是不可能放松下来的,在未来三年里。我说什么也没用,你会逼自己的,你不逼,环境也会逼的。
你让我给你个建议,嗯,老实说,虽然中美国情不同,但费曼的建议跟我想的差不多“拼命去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另外想办法保持别的科目能低空掠过就行了,别让社会出面来阻止你,让你一事无成。”
还上不上人大附中,对你是个问题。
我的意见是,上就上吧,只别把这个名字太当回事儿。
三年前,你才一米六,穿着白色校服走在街上,你喜欢别人看你的眼光,是挺来劲的——会鼓励你在麦当劳吃完了把托盘放在垃圾箱里。但到了一定岁数就别这样了,我知道的一个哥们,四十多了,还把结识“也是人大附的!”人当成人生特别得意的事儿,你觉得怎么样?
1967年的时候,费曼给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写了一封信,辞去院士,因为他说他在心理上非常排斥给人“打分数”。
他说“每次想到要挑选出「谁有资格成为科学院院士」,就让我觉得有一种自吹自擂的感觉。我们怎能大声的说,只有最好的人才可以加入我们?那在我们内心深处,岂不是自认为我们也是最好、最棒的人?当然,我知道自己确实很不赖,但这是一种私密的感觉,我无法在大庭广众下这大剌剌的表示。尤其是要我决定,谁才够格加入我们这个精英俱乐部,成为院士时,我更是精神紧张。”
我认识的真正棒的人都没有把什么标签真当回事儿的,他们不是对“精英”这个概念不满或者抗议,他们只是不从这个角度去看待世界。
这一点你可能不容易理解,因为从你小的时候,世界就被分成了很多阵营,“山西人”,“北京人”“有钱人”“穷人”“官员”“达人”“甲级名校”……你每次跟我说起这些词的时候,起初带着不解甚至愤怒,后来你也会慢慢接受一些从成年人世界沿袭来的看法。
你会问我们,但你并不重视答案,你只是观察我们。
所以,你现在很迷惑,因为你最终发现人和人想要的,差别真的很大,对吗?而每个人可能都是合理的。
我只希望你观察一点,谁是快乐的,什么让他快乐?这快乐是否持久?是否不受外界评价和变化的影响?如果是,这快乐是什么?
费曼会怎么想呢?他说,财富不能使人快乐,游泳池和大别墅也不行。他还说一句很重要的话,“没有一项工作本身是伟大的或有价值的,名誉也一样。”是的,工作的名头和声誉都不等于价值,也都不具有神圣性。
生命中真正的乐趣,是当你沉潜于某一事物,完全忘我的刹那。
他说,“它是一种内心的平静,已超越了贫穷,也超越了物质的享受。”
有一天,你忧心忡忡地看着我,像个大人一样说你担心我。
嘿,老李。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住在哪里,挣多少钱,甚至当不当一个记者也没有那么重要,我并不是为了成为什么样的人来到这个世上的。还记得你刚来的时候我带你去游泳吗?夏天回来的路上,我们湿漉漉的,在夜风里走,你站住脚,看着星空,问我宇宙有没有形状,我拉着你的手,站在那儿,看了好久。
有一天我还能不能做一个记者,你会不会是你希望的汽车设计师,人们会怎么评价我们,都不重要。
我会老的,你还年轻,也许会有一天,你会向我解释宇宙的形状,那个象一个泡泡糖的宇宙外面的“无”到底是什么意思,那个时候,我会高兴我们活着的每一天都活着,不断认识着这个世界,我们还象那个夏天的夜晚一样,单纯,平静,自由。
祝福你。
姐姐
职场心灵鸡汤故事5
去省里开残代会,同行的代表当中有位和我一样的听障女子。当肢残人代表主动跟我们交流的时候,我的弱点便暴露了——他们语速太快,口型也不是我熟悉的那类标准普通话口型,我木讷地坐在那里,根本接不上话。而她,却仍应对从容,交谈显得轻松愉快。
我问她怎么能看懂那么多不同的口型?她笑着摇摇头:“我不需要看口型,他们说话,我听得很清楚。”说着,她用手拨开右耳后的长发,一段黑色导线连着一块硬币大小的导体正固定在她耳廓后面。原来,她植入了电子耳蜗。
见我感兴趣,她慢慢地给我讲了她的康复故事。
她1岁多就因注射抗生素导致双耳失聪,之后,她配上助听器学说话。但是随着成长,听力开始不明原因地日渐下降,到了12岁,佩戴最大功率的助听器,都无法提高听力,束手无策的父亲只好带她去北京寻找康复的希望。
在那家权威医院的耳鼻喉科,有另几位聋儿也跟着各自的父母来此求医。大夫如实告诉了他们植入电子耳蜗的利弊:如果手术成功,患儿听力将大幅提高,接近正常。但安装电子耳蜗不仅费用昂贵,并且风险较大,万一失败,可能听力状况比手术前还糟。
没人敢保证手术是百分之百的成功,一旦手术失败,不仅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并且孩子原有的一点点听力也消失殆尽。很多家长考虑到孩子尚有微弱的残存听力,不敢冒那个险,犹豫再三,最终放弃了手术。唯有她的父亲顶着巨大的压力,签下了手术协议书。
手术那天,她的父亲用笔在纸上写了一段话:“孩子,躺在床上,别动,大夫给你打一针,你就睡吧,睡醒了,就能听到爸爸的声音了。”
“真的吗?”她睁大了眼睛盯着父亲。看到父亲和站在一旁的大夫都肯定地冲她点点头,她高兴极了,顺从着躺了下来。
打过一针后,她很快就睡着了。醒来后,睁眼就看到爸爸红肿着眼,正焦急地看着她——她实在太高兴了,爸爸没骗她,果真是睡了一觉后,就听到了爸爸的声音。
靠着植入耳内的电子耳蜗,她像正常人一样顺利地考上了大学,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甚至还考取了驾照,而当年听力比她稍好些的聋儿,因为家长担心手术失败让孩子丧失残存听力,在犹豫中,错过了做那个手术最佳的年龄段。
她说自己很幸运,当时她的听力在那些孩子当中是最差的,父亲选择给她冒险做耳蜗植入术也是万不得已的决定——再大的声音,也激不起她一点的听觉反应,反正都是最坏的状况了,还能坏到哪儿去?
她的话,令我感慨。是啊,如果她还有残存的听力,她的父亲可能就下不了那么大的决心了,她的命运,可能也像我们这些中、重度的听障人一样,至今挣扎在难以与人正常沟通的苦恼中。
有一位亲友,几年前在一家企业做文员。单位效益很差,但那是有编制的正式工作,工作体面而轻闲。只是工资太低了,他也一度考虑过辞职,却又舍不得,怕再也找不到这么轻松体面的工作。但是,仿佛越怕什么,越易发生什么似的,单位改制,他成了没有单位的自由人。
那一刻,他觉得天都塌了,再没有比这更糟的事了。他把自己关在屋里喝了两天闷酒后,最后决定豁出去——用那笔买断金购进了一些器材,凭着他多年前在车间做电工的经验,做起了代销五金器材和埋线、走线的生意。
没想到,不到半年,他一天的收入能超过他当年在单位一个月的工资。现在,他和妻子正商量准备把房子换成大的,再贷款买一辆私家车。
闲聊时,他说:“有些成功,真不敢想象……如果没有那次减员风波,我也不敢破釜沉舟地开始创业。”我乐了:“不逼你一把,你就不会知道你原来可以这么优秀。”
人生,或许就是这么富有戏剧性。当我们陷入最糟糕的状况中时,肯定会生出伤感、烦恼、无助等灰色情绪,但是,无论如何,请振作精神,理智地接受眼前的窘迫,积极行动起来。因为,可能正是这个负极点,逼着你不得不改变思维和习惯,从一个崭新的开端出发,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找到另一种你之前不敢想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