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每日励志小故事
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不与过多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也不要因为关系亲密便掏心掏肺,切莫交浅言深,应适可而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职场励志小故事,供大家参考。
职场励志小故事1
《天空》是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能够登上《天空》杂志封面的,不是社会名流,就是风云人物。然而,登上2010年第7期封面的却是一位满脸皱纹、皮肤黝黑的乡下老人——贾斯汀。
贾斯汀是伦敦西南部德文郡巴德里小镇的农民。18岁那年,他的父亲身患重病,于是把牧羊鞭交给了贾斯汀。18岁的贾斯汀,就这样成了一名年轻的牧羊人。
巴德里小镇的南面,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山。每当贾斯汀赶着羊群路过这里时就想,这么一大片荒山,如果全种上橡树,那该多好啊!经过再三思考,贾斯汀决定付诸行动以实现这一梦想。
但是,他的想法遭到家人的反对。那时,他已结婚,妻子问他:“你知道那是多大的一片荒山吗?起码有6000亩!连政府都做不了的事情,就你一个人恐怕几辈子都无法完成。”贾斯汀却说:“只要我每天都坚持做下去,坚持不懈,奇迹总会发生。”
见贾斯汀如此执著,家人也就不再阻止他干“傻事”了。从26岁开始,贾斯汀就一边牧羊,一边实施着自己的伟大计划。每天出门前,他数好100粒橡树种子放在随身的袋子里。到了山上,他先将羊群安顿好,然后将这些橡树种子一粒一粒地种下去,浇水、用羊粪施肥……
他一干就是30年,每天他都坚持种下100粒橡树种子。
2010年,英国国家森林学会的科学家来到巴德里小镇,当他们看到这片6000亩的橡树林时,无不为之感叹。科学家们决定采访一下这位伟大的老人,但是他已经去世。感动不已的科学家拿到他的一张相片,连同他的事迹一同送到了英国的《天空》杂志。
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却被贾斯汀完成了。很多时候,面对一项看似巨大的任务,我们常常会被它庞大的外表所吓倒,因而不敢动手一试。其实,成功与失败之间的距离并不是一道鸿沟,而只是体现在你敢与不敢的态度与决心上。贾斯汀成功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就是每天完成一个小目标——在荒山上种下100粒橡树籽而已。
职场励志小故事2
最美的风景往往是在迷路中遇到的。
过去,我上班习惯走那条大路,直且近,大部分人都习惯走这条路,由于车辆众多,人拥车堵的事情时有发生。这时候,我在直路上也要曲里拐弯地走,耗时费力,甚至停下来苦等,捷径就变成了远路。
后来,我无意间发现了另一条路,非直非近,要比前一条大路远500米,稍有坡度和坎坷,也不够宽阔,喜欢走的人不多,在闹市中显得较寂静。我尝试着走了几次,不用避人躲车,可以心无旁骛地一口气走过。看看时间,竟比原先走大路的时间少了10分钟左右。
我不由感慨,有时候弯路竟比捷径好走。
考最好的大学,深造几年,然后进最好的公司工作,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去过高品质的生活。这是大多数年轻人心目中的捷径,或者说是最可靠的人生规划。但是有的人会选择打破这种规则,偏偏走另一条弯路。着名门户网站“泡泡网”的GEO李想在高考的关键时期却选择了退出,坚持养大自己好不容易创办起来的网站。他觉得摆在自己面前的机遇稍纵即逝,办网站比考大学更重要,当然这条弯路没有几个同龄人在走,其中的困难和风险很大,但是他有信心、有能力办成它,永不言弃,最终达到成功的顶峰。而同时,许多同龄人在考大学的“独木桥”上被挤下、被淘汰,至今平庸无为。
曾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24岁时,还没有从纽约大学毕业,为挣学费在一家投资机构做兼职调查员。他竟然在美国政府封锁消息、层层保密之下,从军队的营数算出战斗机的架数,再算出耗损量,又预测出朝鲜战争期间每种型号战斗机的需求量,随后找来飞机制造厂的技术报告和工程手册,弄清楚制造战斗机所需铝、铜和钢材等原材料的数量,终于算出了美国政府对原材料的需求量。他的报告使投资家们较准确地预测了美国政府对原材料的需求量对股市的影响,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格林斯潘也因此受人瞩目,为以后人生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从众,不随大流,不扎堆,不人云亦云,那就只能选择走大家都不喜欢、都不习惯的弯路、窄路、坡路、坎坷路。“无限风光在险峰”,险峰下的路自然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捷径。
一般人摄影习惯从人物正面照,这是照片刊发的常态和捷径,但有记者却从人物的背面照,照出了人物不为人知的一面,终于在无数普通的照片里脱颖而出,一举成名,虽然“弯”到了所有人的后边,但他走了一条最近最快的路。生活中有无数弯路,无数捷径,如何选择,如何转变,在于我们有没有将路看准的眼光,准备走“弯路”的决心,以及将“弯路”变“捷径”的独特思维能力。
看上去很弯的路,以百倍的勇气和过人的智慧走过去,却让人最快达到成功的顶点。
我有一个喜欢旅游的朋友。他从不跟着旅游团走,那是种被迫的走,让人心里很不舒服。他喜欢自由自在,在哪个风景前多流连一会儿,自己说了算。尤其是,他喜欢迷路和弯路的感觉。他说,他常常不按照导游推荐的线路走,常常偏离主路,所以时常会迷路。他认为,最美的风景往往是在迷路中遇到的。有一次他去荷兰,没有按常规推荐路线沿海岸线走,而是纵穿了特塞尔岛屿。结果他看见了大片大片的郁金香花田,农户家农场里的像小棉团一样的羊群。回来的时候。走错了路,竟然又误打误撞闯进了小岛上最茂密翠绿的树林,这些都令他欣喜异常。计划好的快乐,和误打误撞的惊喜,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乐趣。
人生的路上,偶尔走弯路,也好。因为迷路、弯路,才能领略平时看不到的风景。“你不会找到路,除非你敢于迷路。”所以,不妨给你的人生增加一些惊喜的“迷途”吧。
职场励志小故事3
职场上,有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人:
有人生怕别人舒服,尽量让别人不舒服,而只要自己舒服就行; 还有一类人生怕别人不舒服,尽量让别人舒服,哪怕委屈自己。
我做猎头职业,我们猎聘的老总有几十万年薪的,也有几百万年薪的,甚至有过千万年薪的。
要问我对这些老总有什么本质感觉上的不同,我的回答是,越是高薪的老总,在与其交往中,他越会让你感觉到舒服。
跟千万年薪的老总谈,谈上两到三个小时,无论我说的话是酸甜苦辣何等味道,他们都能把每一句话平缓接起来回答,而从不让一句话落地或磕碰,让人感觉非常舒服。
就像打太极,无论什么招式,全部是以柔克刚。
这就是高手过招,化解问题于无形之处,于无声之中。
他们之所以挣千万年薪,自有千万年薪的价值,让人舒服程度也许就是一个衡量指标。
常常发现越是与年薪水平低的人交流越容易让人不舒服。
回想平时大家之间的沟通交流,磕磕绊绊,到处充满着不舒服的感觉。
你不让别人舒服,别人就会让你不舒服。
想提高年薪吗,就从如何让别人舒服着手,提升这方面的品质和修养。
我们平常说话两个人都容易伤害到对方,引起争执。而我曾与一位级别很高的70多岁的老人交谈,他的每一句话都不会伤及任何一个人,不会让周围的任何一个人感觉不舒服。
在一起聚餐十多人,每一句话都能照顾到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感觉舒服,这是何等的修养。
战争年代就是千方百计把敌人消灭掉,想法让敌人不舒服。
在和平建设年代,你让别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成功的程度。
你让别人不舒服,直接影响着你的成功。
职场励志小故事4
去年,一部《中国合伙人》让更多的中国年轻人认识了俞敏洪。很多人都以为电影中的成东青就是我。然而,我不是成东青,我是俞敏洪。我的故事是这样的。
我是北大二流毕业生
在两次高考失利后,我于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其间患病休学一年,毕业后留校担任北京大学英语老师。1991年9月,我从北京大学辞职,进入民办教育领域,先后在北京市一些民办学校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
在《中国合伙人》中,成东青为了能追到法律系的第一美女苏梅,先是爬上电线杆制造浪漫,而后在未名湖中划船表白……回顾我的感情生活,却要惨得多。在4年的大学生活中,我没有谈过恋爱。北大4年,没有一个女孩子爱我。
很多人都认为我的记忆水平很好,能记住三四万个英文单词,能把《英汉双解词典》背下来,目前为止应该还有两万个左右的英语单词在我头脑中,但那是我跟时间搏斗的结果。我花了整整四年的时间坚韧不拔地背,墙上到处贴的都是单词。
当你不够聪明,你要做的就是如何用时间换取你的智慧和才能。有的时候,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别人在一个星期内能把一本书背完,你可能需要两到三个星期。这里有记忆能力上的差别,也有智商的差别。
我背课文背得慢,但背得慢的好处是忘得也慢。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我的同学都要重新背课文,我就不用背,因为每篇课文我都能立马背出来。在记忆学上有一个原则,速度与遗忘成正比。一篇课文你如果一天背出来了,一个星期后一定会忘记;但是你如果一个星期背出来,可能一年以后才会忘记。
但实际上,我在北大一直挺自卑的,从进北大到出北大的11年间,我一直生活在自卑里。但是自卑也有好处,在自卑中我学会了“察言观色”的能力,自卑就要看人脸色,因为我不相信自己,总要揣摩别人是怎么想的,因此看到别人的眼神、动作,我就会琢磨他的心理状态是什么。后来我发现,这个用在管理中非常有效,管理中就得揣摩员工想要什么,要揣摩与员工的关系怎么发展。
从北大毕业的时候,我的成绩并不好。当时我期待离开北大,因为在北大从来没好过,同学们从来没有重视过我,也找不到对象。我填的工作志愿全都是北大以外的单位,但是最后我被北大留了下来。为什么呢?原来成绩好的同学都去了外交部、中国日报社那样的好单位。当时北大刚启动公共英语培训,从本来只有英语系的人要学英语扩展到全北大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学英语。北大英语老师的缺口很大,结果我就被留下来了。
交一个总是打击你的朋友,其实很重要
虽然我没什么本领,但是我交到的朋友都是水平比我高的人,从这些朋友身上,我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新东方的另三位创始人中,王强是我当时班上的班长和团支书,徐小平是我当时西方音乐史的老师,包凡一睡在我的上铺。
我为什么与他们交朋友?
首先,这三位人品很好,这是前提。
其次,他们三位在某一领域都比我强。比如王强在很多方面天分都很高,模仿能力强,说中英文的水平极高,在北大广播站当了四年站长。这些我都学不来。但我学到了他的读书劲头。
他在北大时把自己的生活费一分为二,一半用来买饭菜票,一半买书。就算他把饭菜票全都用光了,他也不会动用买书的钱。如果实在没有饭菜票,他就借。我觉得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我当时拿国家的助学金,每个月22元。我也把钱分为两半,11元用来吃饭,11元用来买书。我不大懂得买书,所以当时就跟着王强,他买什么书我就跟着买,从此养成了买书读书的习惯。
包凡一跟我一个宿舍,我从他身上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完全是塑造我人格的东西。包凡一是极具自我批判精神的人。他的父亲是浙江大学的中国古代文学教授,所以他的古文是非常好的。据他自己说,5岁就能把《离骚》背下来,8岁就能通读《金瓶梅》。一个8岁通读《金瓶梅》的人到了18岁一定就把人生看穿了,具有了自我批判精神。包凡一是一个能把自己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缺陷全部暴露在你面前然后让你审视的人,这需要极大的勇气。但是全都摆出来后,他自己反而没有心理负担了。但问题是,我们这群人才刚刚成年,而他8岁就成年了,所以对我们来说心理上有不可承受之重。我们很想维护自己的面子,想让别人说自己的好处和优点,但他能把你的缺点和心中的阴暗面全部揪出来,把你弄得没有藏身之地,所以我们就极其痛苦,一痛苦就反击,结果我们宿舍四年就一直在互相批评中度过。其实,身边有值得交往的朋友可以开阔你的心胸,让你更有见识,思想更有深度。
我曾是个蹩脚的诗人
我18岁上大学时,一开始是有很多心理不平衡的,因为自己的长相、家庭条件等跟同学差距比较大。但是我后来领悟了,在大学四年里慢慢地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
当年,我们同学之间的攀比可能跟今天不太一样。我们当时攀比的是谁读的书多,谁在同学面前发表的观点受重视,谁写的诗多—因为当时写诗也能吸引女生。但是我比较悲惨,从诗歌的总量来说我写得很多,写了600多首诗,但是没有吸引到一个女孩子,也没有发表过一首诗。
我们班当时有的同学很有才华,很会写诗,还开了个人诗歌朗诵会,我也去听,朗诵完了以后发现“哗啦”一下,五六十个女孩子追着这些诗人们走,结果我就追着五六十个女孩子走……
我是个非常蹩脚的诗人,如果我当初写诗成功了,也许就不会放弃文学了。但现在回想起来,当个蹩脚的诗人也有好的一面,为什么呢?因为终于发现自己不是那个料,所以才有了新东方的今天啊!
职场励志小故事5
有一天,你发现邻桌那个工作表现并不出色的实习生转成了正式员工,你的内心会咆哮吗?有一天,你发现有的人实习时间没你长,却在几天后转正入组了,你的眼睛会冒火吗?不用激动,这世界本来就不那么公平,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如果你也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你会放弃不用吗?所以,最关键的不是抱怨不公平,而是要去想想,没有背景的你,应该怎样去赢得更多的机会。
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讲,这世界给大家的机会都是一样的。少数的“官二代”、“富二代”以及关系户并不会对你构成太多的威胁,所以,不要抱怨父母太普通,不要抱怨机会不平等。就拿毕业转正这件事来说,可能并不像传说中那么严格,有很多运气的成分。比如一个组正好闹人荒,所以实习生的表现大体差不多就能转正;有的人某个方面的才能恰好与项目要求吻合,那其他能力差一点也无可厚非;有的人实习了十几个月,正好赶上经济危机,公司大面积裁员,更别提转正了;有的人恰好遇到项目取消,客户终止合同,那实习表现再好也只能忍痛割爱。这种事情在职场上随时都可能发生,但不幸绝不会都落在你头上。所以,只要自己有本事,就算一次两次运气不好,也不会影响大局面。
去年朋友推荐给我一个实习生,但这姑娘的背景实在是太一般了,学校名气不行,英文水平太差,专业知识基本等于没有。那时候正好组里特别缺人,于是就把她留下来试试看。但真正工作了之后才发现,她的文案写得特别好。当时我手上的项目很杂,有个别简单的方案布置给她,没想到能写得挺像样,再指点一下,改改就能用了。哪怕是英文,她也能靠着翻译软件做得九不离十。
找了个拍片的机会,我和她坐在角落里聊了起来。我问她以前做过什么,在哪里实习过,她说了一串公司的名字以及做过的事情,还提到了一些业内人士的名字。可以看出,这姑娘干过不少事,而且应该从大二就开始在公司里实习了。虽然那些公司和事情都很普通,但她并不嫌弃,从基本的事情做起,一点点争取到更好的机会,慢慢有了现在的能力。
项目结束后,她被分去跟另一个同事做新项目。看到她出出进进跟上司一起去客户公司开会,感觉应该也很上道儿。偶然的机会我和同事提起她,同事很欣慰地说:“很不错,比其他实习生好很多。”
如今,这个姑娘已经是公司的正式员工了,那一批实习生里,就她一个人转正了。的确,她也是靠关系推荐进来的,但也仅是推荐而已。公司里的实习生一大半都是各种人推荐进来的,但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留下来,更重要的是,你的能力和表现能不能让别人真的想留你。
退一步讲,就算你身边真的有那种靠关系进来、靠关系转正的,也用不着眼红嫉妒。实践证明,有关系并且有能力的,多半还是因为能力才会被留下来;而有关系但没能力的,多半也会在不久后被清场。
如果把人生看成一个很远很长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大体还是公平的。
职场每日励志小故事相关文章:
★ 每日沉默职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