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南网 > 职场故事 >

适合公司团队读的职场小故事

时间: 芷晴2 职场故事

职场小故事却蕴含大道理,有空的时候读一读会让我们有不少的收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适合公司团队读的职场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1、职场必学第一课

著名美籍华裔作家王鼎钧先生,在非常年轻时就进入职场。不过,由于当时年纪小,涉世未深,他对所经历的一切都懵懂无知。直到有一天,上司给他上了一课,才在刹那间启发了他的心智,让他迅速成长起来。

“上课”的经过是这样的:上司先派王鼎钧跟一位来访的客人交谈。客人走后,王鼎钧就去报告谈话的大意。

上司漫不经心地听着汇报,突然向王鼎钧提了一连串问题,把王鼎钧搞得措手不及。

上司问:“依你的看法,这位客人的知识水准如何?”王鼎钧哑然,他完全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上司又问:“他的人格修养呢?”王鼎钧摇头。“他的经济状况呢?”王鼎钧继续摇头。“他是一个有自信心的人吗?”王鼎钧还是摇头。

从来没有想过与客人交谈还要考虑这些问题,王鼎钧甚至感到有些委屈。

不过,上司没有罢休,连珠炮似的问题从他嘴里又蹦了出来,“他为什么要来见我?他的目的何在?我是说,除了他已经说明的来意之外,还有没有保留?他临走时有没有露出失望的神色?”同样的,这些问题,王鼎钧自然也不知道。

看到王鼎钧非常窘迫的样子,上司把语速放慢下来,和颜悦色地对他说:“这些问题,你都必须知道。你要赶快由无知变为有知。因为你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和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联系,必须设法了解你的同类,才能了解怎样生活。”

觉察出王鼎钧表情上露出为难的神色,上司严肃地对他说:“难道你将来想做隐士吗?那你得了解山中的草木鸟兽。与了解同类相比,了解异类更难。”

王鼎钧没有说话,但内心已悄悄认同了上司的教诲。

经过职场第一课后,王鼎钧开始有意识地跟上司学习,看他如何观察别人,如何与别人交谈和交往。不久,他就有了很大的进步,成为公司办事高效的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而且,上司教给他的对人和物的观察能力,还为他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消灾避祸”

而实际上装低姿态,对某类人来说,不仅是成功的阶梯,有时还是消灾避祸的手段。

商人王彤,曾经盛极一时,后来锒铛入狱。数年后,他告诉记者,在监狱里他有很多时间学习和反省。有一件事,他断定和日后的命运轨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个很大的官员在办公室等了我一两个小时。当时我不懂得装孙子,自己觉得已经是大爷了……”现在想来,他觉得幼稚得好笑又可悲。

后来,他在监狱里研究胡雪岩,凝望铁窗,思忖良久。发现了其悲剧更重要的一个引子。“李鸿章要扳倒左宗棠就必须先扳倒胡雪岩,如果早读这本书,何至如此?”

从此他懂得装孙子,又懂得保持距离。

和他一样,对权贵望而生畏的商人不在少数。在《革命与生意》一书中,作者写了这样一段话,“盛宣怀、胡雪岩是一类人。他们亲近体制,又游离体制;他们最大的成就依托于官权,可始终希望抹去权力对商业的烙印。他们时时处于矛盾中,而政治的波谲云诡又岂是他们可控的?当他们搭上清王朝这条大船的那一刻起,就注定玉石俱焚。”

所以不难理解,一群人长袖善舞,拜倒在权杖脚下。另一群人,读懂了胡雪岩、盛宣怀的宿命,谦卑地俯身拜谢,希望有一天能全身而退。

一个企业家在接受采访时,讲述了一个拒绝的故事。那时,他的企业已经做大,虽然他立志不攀附权贵,但那一次,是权贵找到他,希望合作。

在一个觥筹交错的饭局,他趁着酒酣耳热,很真诚地向对方表示感谢,然后表示,自己确实实力不够,还没有这方面的打算。拒绝的要点在于,“态度要十分尊敬和谦卑。”他已经年过半百,白发斑驳,但该装孙子的时候还得装。这让他在发展中保全了自己。

李青山还没有遇到这样的痛苦,他的企业还没大到招蜂引蝶的程度,但烦恼总是有的,装孙子这件事情,一旦开了头,很难停下来。“不仅在于眼前的殷勤谦卑,还在于持久的忍耐。”

一个明媚的午后,办公室里,秘书带来一个穿着正装的保险推销员。一脸自信而又神秘的样子。对方跟他说,您的手机号是某人给我的,他让我跟您联系。李青山一愣,而后笑着招呼他坐下。

“我不好为这点小钱去惊扰那谁吧,又不好轻易得罪”,于是他忍了,一年的保险费就买了好几十万元。

他管这些忍耐和付出叫做“善缘”,一旦遇到危险,他希望可以取出来兑现。虽然这危险可能永远不会遇到。

“西方企业家和中国企业家一个显著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后者大多在应对政策的不确定性……”经济学家张维迎这么总结。

3、“案板上的猪”

饭局上,雕花红木餐桌上围坐的个人都身体前倾,向着主宾的方向微笑。主宾是一位50岁左右的干部,靠在椅背上,声音雄浑、滔滔不绝。忽然,他把目光转向了一个30多岁身材矮胖的人,矮胖子立刻凑上去点头倾听,孰料是劈头盖脸的冷雨:“你真的是什么都不懂!胡来!有你这么做事情的吗!……”矮胖子略一错愕,随即一边点头,一边笑着说,“您批评得对!是,是!我自罚一杯。”

李青山坐在矮胖子的旁边,不自然地盯着自己的餐盘,假装吃饭。这一桌,跟他一样,大多数都是企业家。马上有人活跃气氛讲了个笑话,一切好像平静的湖面上荡起了一丝涟漪,什么都没发生。

“我也装过。”作为一个商人,李青山毫不掩饰。“但是和小姑娘买个LV拎出去炫耀可不一样,她们是为了面子,我们是为了办事。而且有时候没得选择。”

上个月,他请一个“衙门里的人”吃饭。一般而言,主宾会定地点,但请“衙门里的人”吃饭,自有一套规矩。有的人比较敏感,会指定吃饭的场所。“不知道出于安全或者别的什么目的”,总之,李青山按要求把车开到了北京郊外的一个茶庄。不过是仿古的中式建筑,装饰很一般。一进包厢的门,他并不急着让官员坐主宾的位置,而是观察那个主宾的位置是否对着门开的方向,“他们不会坐到门开后一眼就能被看得到的位置。我并不是来行贿的,但是现在官员和商人一接触就很敏感,大家都得懂事点儿。”

落座,李青山小心翼翼顺着对方的话说,但又不能太刻意。“擅长的领域就多说几句,不擅长的就听,千万不要自顾自个儿开心,时刻关注对方的反应。一般不会在餐桌上谈什么业务上的东西,不过是熟悉下人面,让人家记得有你这么个人。”

生气是免不了的,“我的钱可不是大风刮来的,是辛苦赚来的,这摆明了就是玩我,宰猪呢!”但打狗还得看主人,他摸不清这家茶庄和眼前这个官人的关系。抬起头来,一副淡定的微笑,他对服务员说,“行啊,怎么收费按你们规矩来。”

这顿饭花了7万元。宾主相谈甚欢,执手相送。直到他上了自己的车,那张笑了一个多小时的脸才耷拉下来,狠狠地从兜里甩出一包烟,拿了一根,狠狠吸了一口,又狠狠地吐出来,好像这样才能把积攒的恶气给发泄出来。

“我真不是求他办什么具体的事。你知道我们公司的业务要和多少个部门打交道吗?需要盖多少个章?受多少个有关部门检查吗?公司小的时候担心做不大,业务做大了更担心,不知道哪一环不得体就会卡住。我这是广结善缘啊。”他叹了口气。

“联想”柳传志也“装”过

李青山绝不是最委屈的人,连开头提到的那个矮胖子也不算。现在,提起企业家的称呼,不见得有多高贵,原罪论、炫富说等词汇就像泥巴一样粘在他们的脚底,怎么也洗不干净。

李青山不爱抱怨,起码现在政府在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承认他们在解决就业、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和老一辈比起来,我能理直气壮地说我是个商人。”

但跟国有企业、政府官员站在一起,李青山仍然觉得自己矮了半截。“央企定义自己是国家长子,政府官员更得当长辈敬着。”有时候,李青山开玩笑,搞民营企业的,就是那个庶出的孩子,有地位没有?有!地位多高?得看人眼色。

他到过世界很多国家,看到当地合作伙伴和政府打交道的方式,“很不习惯”。一次在欧洲,一个政府部门官员来企业,走时临近午饭时间,企业竟然也没客气,就让对方这么走了。

“他们社会发展阶段和中国不同,市场经济比较充分。企业发展靠法来规范制约,靠市场机制优胜劣汰,而不靠人。不需要讨好谁,比较轻松。”他说。

“而在中国这种环境下谁能不装?你说柳传志有没有装孙子的时候?”他反问道,“比起他们,最早一辈下海经商的企业家,我们装的痛苦程度可能还不及他们。”

这个一手创建“联想”的企业家,在最初的时候,也不得不“装孙子”。《联想风云》里面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柳传志和王柯一同来到“中仪”公司。这两人一个想卖电脑,一个想买电脑,而且是用自己的钱,现在却要低声下气地请求第三者“中仪”批准。因为政策原因,“中仪”掌握着买家的购买指标。

“中仪”的工作人员是个小伙子,满脸不屑,一口京腔,瞪着垂手而立的柳传志问:“你到底是外商还是中国人?要不你就是代理吧?”

“对啊,我就是代理。”柳陪笑道。

“代理就是外商。出去!我这个楼不能让外商进来,你给我出去!”众目睽睽之下,柳传志灰溜溜地退出门外,站在屋檐下大口喘气。

多年后,想起当时的情景,柳传志仍记忆犹新。“我实在受不了,”柳传志说,“这对我来说是很屈辱的一件事。当时我已四十几岁了,当着那么多人……在科学院时哪里受过这个?”

那是个靠批文、指标做生意的时代,商人的自尊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渺小得如同一棵小草。

如今的商业大佬们,不但自己要经常装,也遇到过很多装的人。冯仑曾讲述了一个“感觉不太好”的学先进故事。

“海南泡沫最鼎盛时期也是信托公司最红火的日子。信托公司的老总是当时最有钱的。比如海南港澳信托投资公司,那是当时最有名的信托公司之一,牛到什么程度呢,所有人都找他们,排着队想见面,就是见不到老板。我和潘石屹他们那时很年轻,有理想,要学先进。好不容易有天见到港澳信托公司旗下一个公司老总了,人家离着好几米的距离跟我们谈话。

那时候我们就是几个小孩,想学点生意经,跟他请教公司怎么办。他呢,说了一通,包括怎么打牌之类的。见完他出来,我们兄弟几个面面相觑,感觉不太好。”

当红的信托公司高层装神秘,小的创业者装谦卑装隐忍装好脾气,即使同一个族群,在不同发展阶段,戴上的面具也不同。

4、复职内幕

宣布马总“双规”那天,办公室副主任胡天在场。没几天,办公室主任张军也被局纪检小组请去,说是要了解些情况。机关楼里的人们心里都明白得很,马总出事,办公室主任还能脱了干系?再说平时马总同张军称兄道弟,好得像一个人似的。

接替马总职位的杨总,是局机关基建处处长。杨总上任当天,就在经理办公会上宣布办公室主任暂时由副主任胡天代理,处理公司那些乱七杂八的事儿。

其实,提拔胡天代理主任的事儿,还是公司副总们的主意,谁心里都明白,在调查马总的事情上胡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局调查组撤走那天,调查组长还特意在经理办公会上表扬了胡天同志,说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讲究原则,敢于碰硬。杨总回到办公室,胡天就跟了进来,把杨总这几天应该着手做的工作,草拟了日程表,以建议的形式交给杨总。杨总粗略看上几眼,表示出很满意的神情,走过去拍拍胡天的肩膀说:“小胡不错,工作细致,有想法,好好干。”走出杨总办公室,胡天快乐极了,边走边哼着小曲。

没几天,胡天又草拟了一份《关于马总遗留问题处理意见》报送给杨总。内容涉及拆马总住宅电话、调离马总亲信、公司范围内通报马总案情……杨总细细地看了这份报告后,心情异常沉重,几次拿起笔,却没有在上面签字。后来顺手把这份报告放在了办公桌最底下的抽屉里,并在上面放上了一本厚厚的书。胡天等了几天,还不见杨总对这份报告的反应,心里也在琢磨着,猜想不透杨总在想着什么。

那天公司例会散会后,杨总把胡天叫到办公室,让他抽时间抓一下办公楼规范化管理工作,并协助企业文化部做做职工思想工作,稳定职工情绪。胡天刚要开口说:“这些事儿怎么能由办公室来做呢。”却看到杨总挥手示意他可以走了。无奈,胡天摇摇头带着满肚子狐疑走了。

就在胡天从杨总办公室出来的第三天,原办公室主任张军回来了,没有上班,只给杨总打了个电话,在家休假。胡天来到杨总办公室,同杨总说:“张军这小子很顽固,在局里有关马总的事儿,一点儿都没有说。宁可自己受委屈,也把本是马总的事儿都自己扛着,也不知道能扛到什么时候?杨总,你看张军回来怎么安排?是不是研究下发处理决定?”“处理什么?”杨总头都没抬地问胡天,让胡天很尴尬。

张军上班那天,杨总亲自把他接到办公室,嘘寒问暖,把胡天弄得云里雾里,大惑不解。

没几天,在公司经理办公会上,杨总宣布张军复职为办公室主任,撤销胡天代理办公室主任职务。

后来,杨总在与最要好的同学闲谈时,才道破了仍然重用张军的理由,那就是在马总已经落水的时候,张军对马总的那份“忠诚”。

已经荣升副总的张军,在一次酒醉中说了实话:“我忠诚?马总在任的时候,他所做的哪怕是一点儿小事儿,在我面前都天衣无缝。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你叫我说什么?所以我才能够‘忠诚’!”

5、小聪明,大失误

阿力供职于一家设计公司,论资历和能力都在公司名列前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总公司的董事长要来他们公司视察,阿力很想抓住这次机会在董事长面前展露一下自己,给董事长留下一个好印象。

因为搞设计工作每天都要翻阅许多资料,阿力他们办公室总是很零乱的,而且办公室桌上的烟灰缸里还插满了烟头。为此公司经理也是多次批评过他们,工作是应该努力,可也得把办公室整理干净一点儿,这样才能给客户留下一个好印象。于是,阿力没有告知别人,他把自己桌上散乱着的资料都收拢起来,把烟灰缸也洗得干干净净。看着自己干净一片,而别人的办公桌上却是零乱不堪,阿力很是得意,他想董事长肯定会表扬他的。

那天,董事长准时到他们公司来视察,在门口一看到他们零乱的办公室,脸上稍微露出了一丝不悦,可只是一闪而过,董事长还是兴致勃勃和他们谈论着。阿力的办公桌在角落里,阿力就故意把董事长往他那边引。

而在看到阿力那整洁的办公桌时,董事长倒是来了兴趣,问一旁的经理这是谁的办公桌。阿力听了很高兴,连忙接口说这是我的,同时心里暗自得意。

可令阿力没想到的是,董事长回去后,经理就叫他了,直截了当地说,董事长对他的印象并不好。阿力很是奇怪,难道自己什么地方做错了。经理告诉他,董事长是一个很细心的人,在他的印象中,搞设计的员工桌上都是乱糟糟的,而且烟缸也都是塞满零乱的烟头。当然,这样的习惯不好,可也反映了一个设计人员工作的辛苦。而阿力的桌上却是那样干净,肯定是工作马马虎虎,没有把心思全放在工作上。经理又说,虽然他也同董事长说了,阿力平时办公桌上也是乱七八糟的,而且工作能力在公司里也是数一数二的,这次可能是为了取悦他才这么干的。而董事长听了更是怒不可遏,说他只喜欢认真工作的员工,而不是投机取巧的员工。

听完经理的话,阿力如被人当头一棒,终于明白,保持本真的色彩、努力工作才是职场本色,实干的人才会尽早脱颖而出。

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