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南网 > 职场励志 >

经典职场励志小故事5篇汇总

时间: 芷晴2 职场励志

职场励志小故事蕴含大道理,工作累了困了不妨拿出来看一看,也会有很大收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经典职场励志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领导叫我去吃饭

下班前,领导进了我的办公室。我同王科长,刘科员都站起来,向领导问好。领导对我说:“小周,待会儿同我一起去鄱阳湖大酒店吃饭。”领导说完这句话就走了。

我以为我耳朵出了问题,或者在做白日梦,要知道领导来单位半年了,单位还没一个人同领导一起吃过饭。我只好问刘科员:“领导真的叫我吃饭?我没听错吧?”

刘科员的脸像块湿淋淋的抹布,能拧得出水来:“好像是。”刘科员的语气也冷硬得如雪天里的水管。

王科长对刘科员说:“我先下班了。”王科长出门时,随手把门一摔,门“嘭”地一声响,震得墙顶上的灰尘纷纷往下落,我桌子上霎时一层灰尘。

饭桌上,我很想问领导为啥叫我吃饭,但这话在喉咙口来回打转,就是没吐出口。

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一直想领导为啥叫我吃饭,想得头都痛了,也没想出来。

第二天,全单位的人都知道领导叫我吃饭了。他们看我的眼神怪怪的,很复杂,很骇人,我都不敢看,只有避开。小杨同我很要好,平时无话不说。我说:“陪我去院子里走走。”来到院子里我深深地吸了几口气。小杨说:“单位这么多人,领导为啥偏偏叫你吃饭?是领导想把你培养成他的亲信,准备重用你?”我摇摇头。小杨说:“你还防我?我保证不会说出去。”“我真的不知道。”小杨见我这么说,很不高兴地抛下呆若木鸡的我走了。

后来我终于弄清了领导为啥叫我吃饭。一回,我正蹲在厕所里时,进来小杨和小刘。小杨说:“你知道领导为啥叫小周吃饭?原来有一回领导见市长的车送小周上医院,以为小周同市长是亲戚,领导很想搭上市长这条线……”我这才恍然大悟,是有这事,但我不认识市长。

我见了小杨,问小杨听到关于领导为啥叫我吃饭的事没?小杨摇摇头。我便说:“……说给你听,你准不信。市长的车送过我去医院呢。”小杨问:“市长是你什么人?”“我不认识市长,只是那天市长的车撞了我一下,我摔倒在地上,其实一点事也没有,只是手掌破了皮,市长非要让他的司机送我上医院。”

小杨鬼鬼祟祟地出了门,我在后面跟着,见小杨进了领导的办公室,我的心才踏实,这回单位的人不会再排挤我了吧,我准会像以前那样与他们和睦相处。但我错了,同事们见了我,仍躲得远远的,没人愿意同我说话,我仍被单位所有的人孤立着。对此,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想向小杨讨教,小杨见了我,却像没看见我一样,脸仍埋在报纸里。我咳了一声,小杨聋子一样没听见。我气得抢过小杨的报纸:“你咋一下变得又聋又哑?”小杨看了看办公室其他两位同事,说:“我正忙呢。”我气得拂袖而去。

我进办公室时,又听到王科长同小刘在议论我,便把耳朵贴在门上,听见王科长说:“……你今后一定要同小周保持距离。小周欺骗了领导,领导很生气。小周成了领导讨厌的人,我们若同领导讨厌的人走得近,自然也会让领导讨厌……”

我再不想在单位呆了,我想换个单位,但苦于没有关系。让我没想到的是几天后,市委书记的车到单位来了,从车上下来的竟是我的大学同学邹延,领导听说市委书记的车来了,以为市委书记来了,忙下楼迎接。邹延问领导:“周岩在这儿吗?”领导的头鸡啄米似的:“在,在。您认识周岩?”邹延说:“我同周岩是大学同学,是睡了四年上下铺的兄弟,那时我们俩好得钱都放在一起用。”领导又问:“你认识市委书记?”邹延说:“邹书记是我爸。”邹延见了我激动得伸开双臂,我们拥抱在一起。

当邹延问我混得怎么样时,我叹了口气说:“混得一点也不好,我想换个单位。”我把我的境况说了,邹延满口答应了。

但领导不同意:“你走了,别人怎么看我?说我留不住人才。所以为了我,你也不能走。”我说:“我不是人才……”“谁说你不是人才?我们准备重用人才,想让你挑重担……”

仅一个星期,我就被认命为办公室主任。

2、人间笔记

他们是来挣钱的

万盛房地产开发商野蛮施工,将附近居民的房子搞斜了。一时间群情激愤,居民与施工方持械对峙。电视台闻风而来,全程拍下对峙场面,准备在“城市焦点”栏目中播出。

下属屁滚尿流赶来向老总汇报,老总听罢,手轻轻一挥:“没事,他们是来挣钱的,你们先回去吧!”

两天未到,“万盛和谐杯”头条新闻竞赛活动便在电视台黄金时间开播了。据可靠消息,万盛房地产公司投入活动经费18万元……

把“皮”给了公家

春节来临,反腐倡廉如箭在弦,大会小会讲,一日紧似一日。有个局长,元旦上任刚“满月”,从原单位带来位办公室主任,是个“人精”。

送礼的人,胆贼大,大包小包,络绎不绝,像一群群绿头大苍蝇,赶都赶不走!新局长大包小包把送来的礼一一交到纪检办。纪检办的人就汤下面,将反腐成果一一上报,做足了文章!

其实,送礼的和纪检办的谁都知道局长将真金白银一一笑纳,只把“皮”还给了公家——在办公室主任的策划下,新局长一炮打响,成了年度反腐标兵。

涵养

新官上任,下基层视察,人走后,媒体曝光——有照片为证,领导被人给“忽悠”了。群众大哗:有说基层干部欺上瞒下,阳奉阴违的;有说领导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太官僚的……

领导听后,不生气,不愤怒,平静如水。

家里人看了报纸,问他:“你怎么没反应?”

领导说:“现在官场上下,这种情况很普遍,值得大惊小怪?!——他们满头大汗忙几天就为了让我走马观花看一眼,够难为他们的了,我要是拍案而起,大发雷霆,下面倒要骂我连游戏都不会玩了,没这点涵养,我能在圈子里混?!”

坏了规矩

春节临近,反腐倡廉讲得厉害,市里、县里、区里、各单位逐级开会,层层传达。许多领导用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局长、主任、处长、科长,大小领导上交了不少礼品,堆满了纪委的大半间办公室,除礼品外,还有人上交了不少现金卡和购物券。

财务处新来的大学生小赵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自己没收到礼品,也没收到购物卡和购物券,倒是有两家银行给他各送了一个信封,里面装了2000元现金。反腐倡廉风声这么紧,领导又率先垂范积极带头,怎么办?!听人说,机关里收条烟收两瓶酒倒没什么,但最好别收现金,一收现金就麻烦了!

小赵想来想去,终于痛下决心,把4000元现金交了上去!

一石激起千层浪!小赵一夜之间成了全机关的“另类”——私下里,许多同志都骂:“全是这小子坏了规矩!”

最懂事的家伙

进入新的一年,世情日新月异,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事层出不穷——就连送礼的也不例外,有些人送礼时偷偷搞起了录音,弄得官们收礼时胆战心惊,如履薄冰,一点也不自信。

某天,钱老板去了赵县长家,厚厚信封连同写有要办事的纸条往赵县长面前轻轻一推,“正事”不提,净扯闲篇:市政建设,经济发展,仿佛政协委员给县长建言献策。数分钟后,握手撤退,绝口没提“送钱办事”!

赵县长数了数,五万整,颇为感慨,告诉妻子:“这个钱老板,是我见到的最懂事的家伙!”

3、秘密全知道

赵局长把情况报告了王市长,王市长没有说话,命令赵局长把包子李叫来,安排他到省里观察情况,随时汇报那里可能发生的一切。

新来的王市长每天有晨练的习惯,今天也不例外,跑了一段路,回来的时候感觉有些饿了,四下一看,发现路边有一家包子铺,里面还有很多人。王市长来到里面,要了四个包子和一碗豆浆,找了一张桌子吃起来。

正在这时就听卖包子的说:“大家可能不知道,今晚要扫黄,并且是动真格的那种。”王市长刚喝了一口豆浆,差点没有喷出来,因为这个消息太准了。

王市长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对本市的娱乐场所很不满意,所以昨天把公安局的赵局长叫来,狠批了一顿,赵局长立刻保证,回去就立刻部署,并且定的时间就是今晚开始严打。王市长心想,这么秘密的事情一个卖包子的是怎么知道的?

就在他疑惑的时候,有人说话了:“包子李,你的消息准不准啊?不会乱说的吧?”包子李气呼呼地说:“你们看着吧,我还知道,最近几天,上面查计划生育的要来。”这个消息王市长也是才接到通知,上面对本市的计划生育很不满意,要派人过来,迎检工作刚布置下去,怎么这个包子李就全知道了?不用说,一定是有的领导嘴巴不严泄露秘密,回去一定要重点抓一抓这个方面。

想到这里,王市长包子也不吃了,离开小吃部,来到办公室,让秘书通知领导们来开会,领导们来了之后,王市长把领导们泄密的事件说得很严重,最后制定了严格的惩罚措施。

一段时间后,王市长确定没有人敢泄密,就又来到包子李那里,要了点东西,随意地问:“老哥,咱们市最近还有什么大事吗?”包子李笑了笑说:“什么大事,那可多了,查干部的官就要来了。”

王市长知道,包子李所指的是省里的明察暗访组,可这个消息是自己通过个人关系知道的,并且都是自己的心腹向下面传达。他眉头一紧,然后冷冷地说:“老哥,还有吗?”包子李也没有注意这些,接着说:“我还知道,过不了多长时间,城市验收干部就要来了。”王市长听后,倒吸了一口冷气,这可不是开玩笑的,现在正是关键时期,他就怕这个事情被老百姓知道,因为万一领导来了,有几个闹事的,自己的乌纱帽就没了。他感觉眼前的这个人太可怕了。

付完钱,王市长来到不远处的树下,打电话叫来赵局长,指了指远处的包子李,让他查一下这个人的背景。可是结果却出人意料,赵局长调查结果是此人非常普通。王市长还是不放心,安排赵局长详查此人知道秘密的原因。

赵局长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最后以包子有问题为名,把包子李带到公安局,审问结果是,这些情况都是包子李通过观察得到的,赵局长问:“你怎么知道那天要扫黄?”包子李很害怕,小心地说:“因为,那天我看见,咱们市最大的娱乐城突然关门了。”赵局长问:“那计划生育怎么回事啊?”“因为,我看见满大街都是关于计划生育的条幅。”“那查干部呢?”“因为,我看见各个饭店前,官车没有了。”“那城市验收呢?”“因为,这几天大街突然干净了,洒水车也出动了。”

赵局长把情况报告了王市长,王市长没有说话,命令赵局长把包子李叫来,安排他到省里观察情况,随时汇报那里可能发生的一切。

4、对门

老杨和老姜住对门。

都只一间屋,没有厕所,也没有厨房,做饭只有在走廊。许多不便,十分显眼。老杨和老姜都盼:调房。

终于有一位职工调走了!领导宣布:统一打分排队。

一排老杨排在了老姜前面。

老姜不服,就去找领导,老杨恰好也在。

老姜突然泪流满面:“领导,你要替我作主呀,我工龄比老杨长九年,他却排在了我前面。”

老杨不软不硬:“你工龄是比我长九年,可我的小孩已经九岁了,你的小孩呢?”

老姜夫妇没孩子。

老姜的脸上一下子就黯了。

领导趁机圆场:“老姜啊,老杨本来比你分少,但加上孩子分就比你多了——你主要没孩子。”

从领导室出来,老姜心里刀割似地疼。连领导也说咱没孩子——没孩子什么都比别人矮一截。

回到家,老姜一时气不过就揍老婆。老婆狼嚎似的哭叫传进老杨耳里,老杨就对媳妇说:“要不,咱就把房子让给老姜算了!”老杨媳妇剜了他一眼。

老姜的老婆实在忍不住,猛地拉开门跑到走廊,冲老杨的门喊:“救命呀——”

老杨出门去拉老姜,老姜说:“谁让她生不出孩子呢?”说完顺手抓起菜刀向老婆砍去。眼看要出人命了,老杨大喊一声:“别打了,我把房子让给你们。”

老姜立即住了手。老姜的老婆就扑通一声跪在了老杨面前……

房子就这么让给了老姜。

老姜搬走后,对门住进了老殷。

老姜把钥匙交给老殷的那天,老殷找到领导说:“下次调房就该轮到我了。”

领导说:“不是你,是老杨。”

老殷说:“老姜排在我前面,我排在老姜后面,不是我又是谁?老杨是主动弃权了。”

领导哑口无言。

老姜得知此事,就坐卧不安。老姜对老婆说:“难道咱们眼睁睁看着老杨永远调不上房?”老姜的老婆几乎要哭了:“你说咋办?我即使是个魔术师也变不出个孩子来。”想了半晌,老姜说:“咱去抱养一个吧!”老姜的老婆也想了半晌说:“中!”

老姜就抱养了个孩子。

孩子入了老姜的户,老姜的分自然就升到了老杨前面,而老殷的分就排在了老杨后面。

这时,又腾出了一套房。

恰又在老姜的对门。

老杨媳妇顾虑重重:“给老姜让房时我不同意,将来对门这种关系怕处得别扭吧?”老杨随口说:“你还不一定能住上呢!”

岂料这“随口”一说还不幸言中。

老殷不知从哪里弄来一个市新长征突击手奖状交给领导,要求加分——文件规定,获市以上奖励的,要加3分。3分一加,老殷就比老杨不多不少高出0.1分。领导去查奖状的真假,一查竟真有那回事。

当头一棒,老杨被敲懵了。

老杨夫妇抱头痛哭。

老殷搬家那天,左邻右舍都搭了手,就老杨夫妇没搭……

一晃好几年过去了,单位一直没有机会调房。

老杨的孩子越来越大,三口之家越来越不方便了。

这天,老姜领着老婆孩子到老杨家串门,没地方坐,就都坐在床上。老杨的孩子只好蹴在床边做作业。老姜的老婆眼睛湿了:“我真过意不去呀……”老杨的媳妇打断她的话:“别说了,原先我们是相处最和睦的对门,希望以后成为最和睦的同事。”

一阵短暂的沉寂后,老杨闲聊似地对媳妇说:“看来调房是没指望了,我们调走吧!”媳妇说:“换个单位是不是就能立即调上房?如果还是这个情况呢?”老杨无言以对。

老姜夫妇领着孩子默默地走了。

过了些日子,老杨在外租了一套房子。

叫了几个人,叫了一辆车,正叮叮咚咚准备搬时,老姜来挡住了。老姜对老杨说:“你搬到我家吧,我调走了——”他把手上一张纸扬了扬,“看,调令都开好了。”

老杨一把抓住老姜的手:“你……”

老杨不知道说什么好。

老杨媳妇鼻子一酸,但最终还是没掉下泪来。

5、春天的故事

2006年11月16日,赵增福上任第二天,召开了单位的全体职工大会。赵局长一米八十的个头,挺拔的身材,坚硬的头发,不苟言笑的表情,透出自信、勇气和智慧。他诚恳地说:“我今年四十八岁,工作是从基层开始的,知青转正后干过班长、段长、林场场长、书记,在塔河当过副县长,到呼中林业局当过副局长,现在到自然保护局这个科技含量很高的新岗位,主要是学习。但学习中要让保护区有变化、有突破、有进取。自己从上班起就没有想过不好好工作,没有想过拿国家的事业交学费,没有想过损害公共利益,我也要求全体职工一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这是我山东人骨子里的东西。”

呼中自然保护局和呼中林业局同等级别,又是全国51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示范单位之一,员工享受着事业单位的高工资。单位没有硬性经济指标,实行全额拨款,显示出明显的优势。然而,保护局的人却觉得日子过得不是很舒服。新盖的标本科研楼只有两人办公,职工们都聚在一座年久失修的旧楼里。呼中林业局各部门同保护局的关系都不协调,保护局盖新楼在院里移动一棵树,区城管、公安局立案作了调查。因工作不利,刚被地区资源监督办和区检察院罚款7万元。更让人吃惊的是,赵局长刚上任三天,大兴安岭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送达了判决书,判决保护局赔偿包工单位49。7万多元,并说明强制执行。这说明,每年拨款100万的单位,如果拿出这笔钱,职工开支就不够了。赵增福刚上任就开不出支,这真是叫人喘不气来。

他首先征得地委组织部批准,成立党组。

针对保护区自然资源本底不清、周边管理界限不明的现象,派出巡护小组,深入周边的内蒙古甘河林业局、金河林业局、满归林业局和汗马自然保护区等地勘察边界标志和越界采伐、非法渔猎等情况,并宣传保护区管理条例,与周边地区建立了联防互助关系。同时,与当地政府呼中林业局明确了边界事宜。

针对机关一盘散沙的现状,他责成一名副局长专抓纪律,完善规章制度,工作业绩与工资、奖金挂钩。两个月下来,机关出勤、卫生、工作秩序井然。

过去,单位有些人损公肥私,中饱私囊。赵增福心知肚明。组织学习行政问责制,告诫说:“原则就是高压线,我们不能触动它。”后来,那些“有心眼的”,心术不正的人“办事”,几乎没有成功的。

他不是不懂得人性化工作,他说:“大家如果有困难,请说话,我们全力解决,决不难为大家。”单位职工李江,老实厚道,工作任干。病故三年了,他每年春节都领人去慰问,感动得李江家属每次都泪流满面。职工冀洪升,品质优秀,任劳任怨,爱人得了尿毒症,每月透析。他主动调整冀洪升当防火报务员,防火期以外的时间能照顾爱人透析。感动得小冀值班时一分钟也不停机。

工作中,赵增福发现保护局副科级以上的中层干部,是个多年“冻结”的骨干群体,他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工作负担重,有创新意识。是值得关怀的层面,应当在政治、生活、工作上给予关怀。在设计、改造、装修办公楼的时候,他主动给科长以上的干部安排了宽敞、明亮、舒适的办公室。接着,又给他们每人买了笔记本电脑,在中层干部缺人的情况下,他多次与地委组织部联系,批准提拔了五名正科级,两名副科级干部。

作为正处级干部,为了节省资金、他上下班全是步行,不坐车。为了节省电话费,在本地只用小灵通,出门了才换上移动电话,光接听,有事就到话吧打电话。到地区出差,生病,住院,即不要护理,也不让探望。他的妻子从外地两次来看他,同事们准备宴请,都被谢绝了。母亲去世,他没和任何人说。

赵局长的人格被认可了,群众关系融洽了。

针对保护局上下关系紧张的困境,他率领职工主动完成区、镇两级政府的公益活动任务。原国家政协副主席王文元来呼中参观视察,他昼夜兼程从北京赶回,提前到达预定地点,成功地完成了接待任务。2009年夏,区政府举办广场文化活动。他通过个人关系从塔河县请来文工团,为呼中人民演出了一场空前精彩的文艺节目,收到一致的好评。单位的形象改变了,上下关系理顺了。全额拨款单位,花一分钱也得批。没有资金保障,工作寸步难行,想改变面貌很难。大家看到他去地区、省、北京,一趟一趟地跑,保护局的好事也就接踵而来。

搁置了三年的赔款官司,省法院中止执行,移交地区中院重新审理;保护区建设三期工程获得了国家林业局的批准。国家七部委来评估自然保护区,呼中保护区得97分,排全省第二,在省召开的环境保护暨自然保护区工作会议上,呼中自然保护区向全省介绍了经验。

赵增福把“社区管理”作为保护区建设的目标,把处理好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作为基础,充分调动了社区的积极性,通过依靠全民的力量来完成保护区的建设。几年来,呼中自然保护区的人际关系好了,自身地位高了,工作局面打开了。在呼中自然保护区家喻户晓,人人知道环保工作的意义。区委、区政府及各部门都主动把保护环境,爱护资源作为己任。

呼中三小的学生春游,在河边发现小鸟的尸体,他们懂得报案。

呼中公安局举办“兰盾行动”,打击偷猎行为。

营林系统组织“爱鸟月”活动,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团区委举办环保志愿者活动,不断壮大环保队伍。

区妇联举办“环保巾帼赛”活动,表彰涌现的先进人物。

呼中林业局在区(局)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强保护区建设的目标。

呼中林业局为了支持保护区建设,把临近的优质楼转让给保扩区,使保护区建筑群自成一体,美观又气派。

如今,呼中自然保护区正在讲述春天的故事,到处充满了生机。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