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哲理小故事大全
职场小故事却蕴含大道理,有空的时候读一读会让我们有不少的收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职场哲理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1、黑熊和棕熊
黑熊和棕熊喜食蜂蜜,都以养蜂为生。它们各有一个蜂箱,养着同样多的蜜蜂。有一天,它们决定比赛看谁的蜜蜂产的蜜多。
黑熊想,蜜的产量取决于蜜蜂每天对花的“访问量”。于是它买来了一套昂贵的测量蜜蜂访问量的绩效管理系统。在它看来,蜜蜂所接触的花的数量就是其工作量。每过完一个季度,黑熊就公布每只蜜蜂的工作量;同时,黑熊还设立了奖项,奖励访问量最高的蜜蜂。但它从不告诉蜜蜂们它是在与棕熊比赛,它只是让它的蜜蜂比赛访问量。
棕熊与黑熊想得不一样。它认为蜜蜂能产多少蜜,关键在于它们每天采回多少花蜜——花蜜越多,酿的蜂蜜也越多。于是它直截了当告诉众蜜蜂:它在和黑熊比赛看谁产的蜜多。它花了不多的钱买了一套绩效管理系统,测量每只蜜蜂每天采回花蜜的数量和整个蜂箱每天酿出蜂蜜的数量,并把测量结果张榜公布。它也设立了一套奖励制度,重奖当月采花蜜最多的蜜蜂。如果一个月的蜜蜂总产量高于上个月,那么所有蜜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奖励。
一年过去了,两只熊查看比赛结果,黑熊的蜂蜜不及棕熊的一半。
黑熊的评估体系很精确,但它评估的绩效与最终的绩效并不直接相关。黑熊的蜜蜂为尽可能提高访问量,都不采太多的花蜜,因为采的花蜜越多,飞起来就越慢,每天的访问量就越少。另外,黑熊本来是为了让蜜蜂搜集的信息才让它们竞争,由于奖励范围太小,为搜集信息的竞争变成了相互封锁信息。蜜蜂之间竞争的压力太大,一只蜜蜂即使获得了很有价值的信息,比如某个地方有一片巨大的槐树林,它也不愿将此信息与其他蜜蜂分享。
而棕熊的蜜蜂则不一样,因为它不限于奖励一只蜜蜂,为了采集到更多的花蜜,蜜蜂相互合作,嗅觉灵敏、飞得快的蜜蜂负责打探哪里的花最多最好,然后回来告诉力气大的蜜蜂一齐到那里去采集花蜜,剩下的蜜蜂负责贮存采集回的花蜜,将其酿成蜂蜜。虽然采集花蜜多的能得到最多的奖励,但其他蜜蜂也能捞到部分好处,因此蜜蜂之间远没有到人人自危相互拆台的地步。
激励是手段。激励员工之间竞争固然必要,但相比之下,激发起所有员工的团队精神尤其重要。
2、别怕职场情绪化
L是一个纠结的男人。他说,他总是会被坏情绪包围,这些情绪并不大,却如细小繁密的灰尘,弥漫在生活中,让人感觉日子都是灰色的。
就拿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来说吧。L为某客户做了份广告方案,之前,他花了很多心血。他将方案拿给客户,希望对方提出修改意见。对方很重视,专门布置了讨论会。会上,客户方一位领导先发言,不知为何,这位领导全盘否定方案,并说出某广告公司盛名在外、其实水平不过如此之类的话。领导定了调子,可想而知,接下来的讨论会就成了批判大会。
一面倒的质疑声中,L如坐针毡地呆了很久。之后,他突然爆发。他说:为这个方案,我做了很多准备……我相信它有价值。当然它也有缺点,今天来就是为了听大家意见,这样一味攻击,我不觉得对合作有帮助!
场面顿时变化,领导换了副安抚的神色,大家也开始提些建设性意见,会议顺利开展。
这事已经过去好几天,L却不能释怀,便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咨询师注意到,他不停地在分析、批评那些客户,并说“他们如果不这么过分,我也不会发火,这真让人难受”。
咨询师尝试着去理解L话里的意思:“我听到你对客户的不满意,但我好像也听到你对自己发火的不满,是么?”“是,我不愿和人争执。可我常被别人逼得发火,事后就会后悔。”之后,L又说了若干生活中类似的事。
显然,人会纠结,是因为内心有矛盾的信念,导致矛盾的情绪在较量。对L来说,他一方面希望自己温和隐忍,做好好先生(之后证明,他特别在意这点,与童年经历有关);另一方面,感到受了侵害侮辱,他又会本能地要保护自己,会防御攻击。
咨询师帮他整理、看清内心的两种情绪——一个是内疚,一个是愤怒。并试着告诉他,情绪背后的两种信念都代表他的一部分,虽然面对同一件事,“他们”表现不同,但“他们”本质都是为了他好,不妨让“他们”商量着去处理事情。
首先,愤怒是有价值的,它帮助L认可自己的价值,保有信心,并带来解决问题、扭转局面的力量。
其次,内疚也是有价值的,它提醒L可以用更合适、更有合作精神的方式,去告诉别人自己的不满和期待。
奇妙的是,当L接纳了自己的愤怒,不批评这愤怒,他便能更好地肯定自己。当他肯定了自己,有了更多自信,面对批评时,便不会感到被伤害、被侮辱。他也会学着倾听别人的情绪——别人为何这样说?他的目的是什么?他希望我能为他做什么……于是,他能更好地与对方沟通。
其实,情绪无所谓好坏,它只是身体给我们的一个信号。它告诉我们:我们内心深处的期待、欲求、向往。它会用欢欣、轻快、沉醉等等好的感受,给生活增添乐趣和色彩。它也会用愤怒、失望、焦虑等等令人不适的感受,促使人们去调整,去行动,去改变,去争取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情绪,是我们最忠实、体贴的朋友。
别害怕自己的情绪化,我们只需要冷静地看清它,接受它,关怀它,用智慧的方法宣泄和处理它。
3、跳槽不是调节剂
许扬跳槽时,笑着对我说:“这下广告部副主任的位置就是你的了。”我笑笑,不置可否,心里却认同了他的话。的确,工作了四年,论资历,我是广告部最老的员工;论能力,我设计的广告在全国范围得了好几次奖。现在许扬走了,广告部副主任的位置空了出来,怎么说,我也应该顺理成章地成为接班人了。
可是,在我升职的路上却杀出了周向东这个程咬金,他是我们集团老总的侄子,原来是集团下面另一家广告公司的普通员工,得知许扬走了,便通过老总开了后门,顺顺当当地当上了我们广告公司的广告部副主任。
宣布他上任的那一天,我躲在洗手间狠狠地哭了一场,心里充满了委屈。广告部主任张烨看出了我的委屈,把我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谈了一次话,他先是肯定了我的成绩,然后也坦承这次周向东任广告部副主任一职有黑箱操作之嫌,对我来说的确不太公平。最后他安慰我:“我会向上面再争取一个副主任名额的。”
回到办公室,看着周向东得意地坐在许扬的办公桌前,我心里的天平彻底打翻了,狠狠地想,我这就跳槽,再也不要为这个鬼地方卖命了。正好这时许扬在QQ上和我打招呼,于是我直接问他:“你们那里还缺少人手吗?我想跳槽。”
许扬很高兴,他告诉我,他所在的广告公司是新创办的,目前正处在招兵买马阶段,像我这样的熟练工他们求之不得。随后,我们不但大致谈妥了薪水福利,许扬还应承我,会帮我争取个一官半职。
许扬不断传来好消息,他说已把我的简历给老总看了,老总觉得我挺不错,还说对我以前设计的广告颇有印象。我心里的阴影开始慢慢地消散,再次看到周向东那张令人讨厌的脸,我不再躲避,而是用充满挑衅的目光迎上去,暗暗地想,反正我要辞职了,难道还怕你不成?
周向东大约听说了一些关于我的事,对我的态度并不友善,这样一来二去,我们之间虽然几乎没说过什么话,却充满了火药味。我并没有刻意隐瞒自己要跳槽的消息,甚至觉得这对周向东是一种示威,因此没多久,办公室几乎所有的同事都知道我要走的消息,几个和我素来交好的同事还过来打听,他们有没有跟着跳槽过去的可能。
就在我认为一帆风顺的时候,许扬突然告诉我,他作为新公司广告部主任,只有推荐权,没有决定权,老总的意思是,广告部副主任这个职位想让一个从英国回来的“海归派”担任。许扬安慰我说:“你的广告文案一向设计得最别致,要不你到我们这里来做文案吧。”我万般无奈,只得说,回去考虑考虑。
因为要跳槽的消息已放了出去,我实在有点被逼上梁山的感觉,所以过了几天,我答复许扬,仍然决定去他那里。但他那里传来的消息却继续不利,薪水福利比当初他承诺我的要少30%,同时除了领导阶层,其余的人都有三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内工资减半……然而我已没有了退路。回到办公室,不知情的同事见了我总是神秘兮兮地问:“什么时候走?”还有几个张罗着要帮我办告别派对,他们都觉得我找到了更好的出路,甚至在走廊上遇到主任张烨时,他也问我:“准备什么时候办离职手续,记得早点通知我哦,你一走,我可要重新费心找人了。”
一个星期后,我正式辞职了,送别的派对上,张烨惋惜地对我说:“我为你申请的广告部副主任的名额已经批下来了,可惜你这个人才却要走了。”我对着他扯动嘴角,想笑,却笑不出来。第二天,我开始在新的广告公司工作,薪水比以前少,任务却比以前多。但我能说什么呢?一切都是自找的。
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贸然跳槽,不要把跳槽当成职场的调节剂,不要以为跳槽是职场的唯一出路。盲目跳槽,只会让你搭进去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或许,还会因此改变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走向,甘苦自知。
4、“打屁股”的成功底线
要想成功不仅要弄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更要时刻保持警醒,自己不能失去什么。
萨拉从小就极具经商头脑。孩提时代,她在自家院里搭起“鬼屋”,邀请邻家小孩来玩,赚了不少零花钱。少年时,她边上学边搞促销,积攒了大量的营销经验。
大学毕业后,她进入丹卡办公设备公司,向千家万户推销传真机,创造了出类拔萃的业绩。25岁,她就被聘为丹卡的销售培训专员,成为众学员心目中的“伟大营销专家”。
授课之余,她继续兼做推销业务。可此时再推销,她不自觉地就感到巨大压力,惟恐业绩不理想,被学员们超越取笑。她不辞辛劳地策划奔波,可毕竟是兼职,少有机会拔得头筹。她深感烦恼,动了辞去培训职务的念头。
销售主管察觉出萨拉的心思,设计出一个绝妙的主意。主管领萨拉走进库房,指着角落里堆放的二十多台传真机说:“这都是其他销售员退回的产品,大伙儿认定卖不出去。如果你能把它们卖出去,哪怕只卖出一台,我想不会再有人敢怀疑你的能力。”
萨拉正为沒机会证明自己而发愁,便毫不犹豫地答应,“我要把它们全卖出去,还要借机多带来一批忠实客户。”
之后,萨拉扛着传真机,挨家挨户推介,把功能说得天花乱坠,可显然它们的款型、功能都已过时,买家断然拒绝。她无比失落,不得已又找到几个老客户帮忙。安装好传真机准备测试时,老客户却发现它们根本无法传送、接收文件,于是巧妙地推脱了。萨拉这才知道,这些积压的产品都是废品。
传真机不能用了,还能卖出去吗?她反复叩问自己,心底觉得这样做不对,可转而想起对经理的承诺,想起营销大师的光环,还是决定用劲一试。
此时,正巧一位老太太找到她,说:“我的儿孙都在异地,拥有传真机就可以跟他们书信往来,多便利呀。”萨拉违心地附和着。老太太想了想,认真地说:“我有二十五个亲人在外地,你卖给我二十五台产品吧。”
老太太以为一台传真机只能跟一个亲人联系,自己本该帮忙纠正这种误解,可考虑到做成买卖的重大意义,萨拉喜出望外:“这就通知人把产品送来。”
十分钟后,送货车来了,沒带来产品,公司总经理豪森却从车上跳下来。豪森对老太太说:“妈妈,感谢你支持了我的工作。”他又转向萨拉,严肃地说,“我早知你的主管安排了这份差事,意在设陷阱害你,一旦你把报废的传真机卖出,就以欺诈为由把你辞退。我未作阻止,想看看你如何在职责和道义之间做取舍。结果你真让我失望。”萨拉惊诧不已,意识到自己错得离谱,懊悔地哭起来。
豪森又安慰她说,“我让妈妈假扮客户,是不想让其他顾客接触到废品,这会损害公司的形象和利益。除了做好业务,我们还有更重要的责任,那便是守住做人的底线。”
豪森给萨拉上了生动的一课,他大度地将她挽留下来,直到她在搞促销时无意发明了一种新型塑身衣,并自立门户创办起SPANX公司。“SPANX”意即“打屁股”,萨拉取这个怪异的名字,除了传播塑身产品有美化臀部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提醒自己,做生意要以顾客为重,一旦损害顾客的利益,就将遭致打屁股。凭借对经商底线的恪守,萨拉大获成功,跻身“全球亿万富豪榜”。
萨拉的全名叫萨拉?布莱克利。从毫无名气的推销员到名震全球的大老板,萨拉用了20年时间,在她心间,珍藏的不是庆幸和喜悦,而是感激和警惕。她常说:“感激往事让我明白,要想成功不仅要弄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更要时刻保持警醒,自己不能失去什么。守住成功的底线,往往比盲目地向前冲更重要。”
5、没有先例?那就由我来创造先例
她一边接着电话,一边用抱歉的眼神对来访的客人示意。一份文件刚签完,又来了一个来访者……
11点多,快到吃午饭的时间了,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办公室渐趋宁静,忙了一上午的徐明明这才坐定。
她的眼睛清澈明亮,一头齐肩长发,一掬天使般的笑容,清秀、美丽,年逾不惑的徐明明,始终让人如沐春风。
19岁那年,刚刚走出校园的她跨进了南京市鼓楼区检察院的大门,也就从那天开始,不论是在堆满案卷的办公桌旁、狭小气闷的审讯室里,还是在风雨交加的外调途中、庄严肃穆的公诉席上,人们都能看到一个身影——瘦弱、单薄,却昂扬、挺拔。
她从一个稚嫩的小姑娘,成长为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用汗水谱写了一曲青春无悔的歌。
层层推理,缉拿罪犯
天生不服输的她自从入行,便踏上了工作时间研究业务、业余时间学习法律理论的道路,这一走就是二十多年,从不间断。
劫持省某出版社副总编并抢劫数十万元财物的特大抢劫案、时隔15年才案发的入室抢劫杀人案、“6.18”特大销售盗版图书案、陈三春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等一批重大案件,都在徐明明手上迎刃而解。
“6.18”特大销售盗版图书案是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挂牌督办案件。犯罪嫌疑人涉嫌销售盗版书籍数十万册,社会危害十分严重。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此案的违法所得已经难以查清,办案工作一度陷入困境。此路不通,能否另辟蹊径?
焦头烂额,一天天就这么过去了。困境中,深厚的法律功底完全凸显出来。经过深思熟虑,徐明明果断提出,按盗版书籍册数计算的方案,以侵犯著作权罪批准逮捕了犯罪嫌疑人。有人担心:以侵犯著作权罪对销售盗版书籍的行为定罪,国内还没有这个先例。
“没有先例?那就由我来创造先例!”徐明明说。一石激起千层浪,该案经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转播,又经“焦点访谈”报道,引起强烈反响,对图书销售市场的违法犯罪行为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说到创造先例,早在2000年,徐明明就办理过刑法修订后的首例侵犯商业秘密案。也许是当时消耗了太多的精力,提起这个案子,徐明明至今记忆犹新。在这起案件中,涉及到计算机的汇编语言、软件的结构化设计、软件的逆向推导法则以及软件和著作权、商业秘密的界定问题,而且,辩护律师明确表示要做无罪辩护。当时徐明明对计算机的编程,一无所知。面对挑战,徐明明没日没夜地狂补软件设计知识,阅读大量书籍、多方请教专家……用徐明明自己的话来说:“那段时间,我脑袋里想的、装的全是汇编语言,都快要疯掉了。”
多日的辛苦终于有了结果,在法庭上,徐明明询问简洁到位,答辩条理清晰,满口的计算机专业术语更是让辩护律师和被告人目瞪口呆。
2011年,南京市出现的首例盗窃软件源代码的案件。徐明明又一次站在论证的风口浪尖。一遍遍查资料,一次次的研讨,最终以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对该案的三名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嫌疑人被批捕后,受害单位的董事长说:“源代码是我们公司的核心知识产权,是我们的命根子,检察院救了我们的企业啊。”
心细如发,海里捞针
“不要简单就案办案,每个案子都要多想想,从社会效果方面看能不能多做点工作。”这是徐明明对干警们经常讲的一句话。
细心的南京市民都会发现,现在到各大银行自助银行取款时,已见不到刷卡的门禁系统,取而代之的是保安巡逻、值班。原来,2009年初,鼓楼区检察院受理了一起特大盗刷银行卡案,犯罪分子正是利用银行夜间门禁刷卡装置,窃取了用户的银行卡信息,并用复制的银行卡提款、消费达46万余元,给被害人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敏锐的徐明明想到了这类新型案件潜在的社会危害性,她立即将案件中暴露的问题向银行进行通报,随后发出《检察建议》促进银行整改。银行方面很快拿出了四大措施:取消门禁刷卡系统、加强夜间保安巡逻、加强探头监视、张贴必要的提示。
看到这些措施一一落实,徐明明欣慰地笑了。
几年前,公诉科几个办案骨干被调整到其他科室,人手顿显不足。怎么办?还走从别的科室借调人手的老路子?时任检察长助理的徐明明说:“不!”
她对待案件容不得一丝马虎,只要有1%的可能,就去付出100%的努力,从不轻言放弃。针对人手不足,她大胆地推出了简易程序“诉七制度”,即对于犯罪嫌疑人认罪、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案件,实行诉讼审查期限七工作日制度,这样,既保障了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诉七制度”的成功,使得徐明明更加自信,同时也拉开了鼓楼区院刑事检察改革的序幕。徐明明带领干警们,一口气推出了六项新的机制,为之后的工作铺平了道路。
实践中,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工作的开展一直饱受制约。徐明明毅然啃起这个“硬骨头”——创立“重要刑事侦查环节备案制度”,设立“驻派出所检察官办公室”,实行驻所工作日制度,强化对基层派出所的监督,实现对侦查活动的全过程监督。
爱与希望,抚慰心灵
“我的细心全用在了工作了,对家人就没这么细心了。”说起家庭,徐明明的眼睛暗了下去,怔怔地望着门外,语气里充满了内疚。
也正因此,每当工作中遇到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她总是再三努力。
2007年鼓楼检察院受理了徐某等四名未成年人在校生抢劫案。当时,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定充分,完全可以向法院提起公诉。可是徐明明看到了孩子们黯然的眼神,她决定向市检察院公诉处建议:受害人均已得到了赔偿,受害人及法定代理人也都同意对犯罪嫌疑人从轻处理,而且犯罪嫌疑人所在学校也愿意对其进行帮教,建议暂缓起诉,进行诉前帮教。徐明明大胆而周密的设想随后得到了市检察院的认同。
同年7月,检察院、司法局等单位率先试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暂缓起诉,取名为“新生行动”,并将徐某等作为第一例个案,由该院负责全程监督,交由司法部门、社区进行帮教考察,帮助其重获新生。
半年后,徐某等失足少年痛悔前非,努力学习,有的已跻身至所在学校的强化班,有的将自己的零花钱捐给希望工程,有的积极参与社区法治宣传、公益劳动……检察院最后作出不予起诉的决定。
看到孩子的转变,家长们激动地说:“新生行动挽救了孩子,也挽救了我们的家!”
在徐明明的努力下,青少年维权工作逐渐成为了鼓楼区检察院的一个品牌,2006年,又被授予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称号,并被省院荣记集体二等功。这项工作可谓已经做到了极致,可是做了分管领导的徐明明,对青少年维权工作依然是情有独钟,倾注大量心血。
不进则退,如履薄冰
如今,每到徐明明当值的检察长接待日,来访的群众总是特别多。这不仅与她分管业务工作有关,更主要的是她的真诚与热情,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每次接待来访群众,徐明明总是带着她那招牌式的微笑,抢上前去握住他们的手。无论他们的手是多么粗糙,身上有什么味道,她从没有丝毫嫌弃;无论他们的情绪多么激动,态度多么蛮横,她总是先送上一杯热茶,微笑着倾听。
在处理一起举报有关部门当立案而不立案的案件时,经过细致审查,徐明明告知举报人有关部门不立案是合情合法的。“你们还不是官官相护?检察院不管,我就一级一级向上反映,直到北京!”举报人怒气冲冲地站起来就往外走,徐明明沉着冷静,真诚地对他说:“再向上反映也只能是浪费你的时间和精力,来,我们坐下来慢慢谈。”
她摆事实讲道理,反复详细地为其解释法律规定,还积极为其争取应有的权利,指明解决问题的途径。接连几天,举报人心中的坚冰终于融化了,对徐明明说:“我跑了好几家单位,从没有哪个人像你这样耐心,又说得这样明白。”
24年春秋转瞬而逝,流年似水,徐明明却依然如刚出校园时朝气蓬勃。她的兢兢业业,换来了相应的回报。就在不久前,她被评为“江苏省十佳女检察官”、“江苏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对于这些称号,她很淡然:“都已经过去了,工作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