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必读的职场哲理故事
职场小故事蕴含大道理,看别人的故事也能让自己有很多收获,从故事中吸取经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职场新人必读的职场哲理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从尴尬开始
他貌不惊人,毕业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地方院校,而且只有大专学历,可是在满满一屋子来自各名牌大学,有着硕士博士头衔的应聘者中,他的表现却让人以为他是个哈佛留学生。
尽管他很自信,可是面试官还是很快掂出了他的分量:他在专业能力方面并不能胜任这个职位。他的求职申请被拒绝了。
这位应聘者在得知自己已被淘汰出局后,脸上露出了一点失望、尴尬的神情。可是他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起身对面试官说:“请问你能否给我一张名片?”
面试官有点冷冷地看着他,从心底里对那些死缠乱打的求职者缺乏好感。
“虽然我无法成为贵公司的员工,但我们也许能够成为朋友。”他坚持着。
“哦?你这么想?”
“任何朋友都是从陌生人开始的。如果有一天你找不到打网球的搭档,可以找我。”
面试官看了他一会儿,掏出了名片。
我就是那个面试官,朋友们都很忙,我确实经常为找不到伴儿打球而烦恼。后来我俩也就成了朋友。
有一次我问他:“你不觉得你当时所提的要求有点过份吗?要知道,你只是一个来找工作的人,你凭什么?”
他说:“我什么也不凭,我只知道一点,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什么地位、财富、学历、家世对我来说都没有意义。”
我笑了,笑他的迂腐,笑正是这种迂腐给了他勇气。我说:“如果我根本不理会你,那你怎么下台?”
“其实人最怕的不是失败本身,而是失败以后的尴尬。很多人不敢去做一些本来也许可以做成的事,就是害怕丢脸。可是真正丢脸的不是失败,而是甚至不敢想像失败。其实很多事情都是从尴尬开始的,包括交朋友。”
他接着说:“大学时候我曾经非常喜欢一个女孩儿,可是几年时间里我只敢远远地看着她。我怕被拒绝。我担心如果向她表明心迹,她会用一种冷冷的眼光看着我说:‘你也配这么想?’如果这样我会无地自容。就这样,我被自己的想像吓住了。后来我偶然得知,她以前一直对我很有好感。我错过了本来属于我的幸福……”
“从那以后,每当怯懦、退缩的念头冒出来时,我都会拿这件事来告诫自己,不要怕可能会出现的任何尴尬。否则,我还是会一次次地错过。”
“你相信吗,我现在已经敢于迎接一切了,不管前面是一个吸引我的女孩还是某个万人大会的讲台,我都会迎上去,虽然我知道自己可能还不够资格。”
2、职声里的蝉类哲学
我想很多人都知道蝉,一种从卵到成虫最短也需要一年、最长达十七年之久的昆虫。它们呆在暗无天日的地底下忍受着黑暗和阴冷,它们把一生的热情都绽放在破土而出后对阳光的赞歌中。那是生物界的生存法则,而在人类现实的职场中也一样有秉着蝉类哲学生存的人,小敏就是其中的一个。
当人事主任老严把小敏领到我们办公室,介绍说她中专毕业要接任小刘一职的时候,我们都以为老严把人领错了地方。众所周知,我们办公室的人最低学历都是本科毕业,就连快离职的资料员小刘也是大专毕业,突然招了一个中专生进来,这小是摆明了拖办公室素质的后腿吗?
办公室主任莉姐当场就把老严给扯到了一边问:“你这不是给我们部门找难题吗?整理资料也得英语四级吧,那么多资料归类可不是闹着玩的,你招一个中专生这还不是让我们养一个吃白饭的?”
莉姐是天生的大嗓门,一说话全办公室都清晰可闻。老严扫了一下办公室里每一双要求给个合理解释的眼睛,笑呵呵地对莉姐说:“小敏虽然中专毕业,但她学的专业是英语,我考核了一下她还是能胜任工作的,你先用吧,现在招人也不容易,有工作经验,学历高的人家都不愿做资料员。这都招了一个月了,据我多年炼就的火眼金睛来看这孩子还算机灵!试试吧……”
老严说完不敢久呆,留下小敏转身就走。
办公室的哲学我想职场中人都深有体会,越是时尚和优越的环境越容易滋生出对学历资格小如自己的人的轻视。而且那种轻视足以把一般心理承受能力弱的人搞个精神分裂、失眠什么的。我思量前面几个资料员,可能就是因为这种原因总做不了多长时间就离职。
办公室一共有七个人,直接和管理资料者打交道的就是我,glona,小媚、eva。我们四个负责公司媒体刊物资料方面的采编。我看了看小敏,一个从任何角度都看不出特色的人,唯一显眼的就是那身和我们办公室格格不入的土里土气的着装。小敏在我们形色各异的目光里淡淡地笑着,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我们微微点了点头便算是回应,然后各自忙自己的事去了。小刘把自己分内的工作交代了一下就离职了,过程之神速让我们瞠目,我知道她已经找了—份更好的工作,结果是一般按常规要。由小刘带半个月熟悉工作的新手三个小时内就火速上线了!我们也不管有没有换人,反正需要资料的时候就叫小敏,小敏总是会在最快的时间里把资料放在我们的办公桌上。
刚开始的时候,小敏总是把我们需要的资料弄得错误百出,我有好几次听到喜欢刁难人的同事小媚把两道柳叶眉像刀一样竖立,动人的樱唇叽叽呱呱中文加英文地对准小敏乱训一通,小敏低着头站在那里脸红红的,不停地对小媚说着“sorry”,然后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把正确的资料整理了给她放在桌上。那些日子,常常是当我们打着呵欠从办公室向家里撤退的时候,冷冷的空调下小敏还在满头大汗地忙着。
有一天晚上,由于有些资料遗漏在了办公室,第二天要急着交稿,我便开车回办公室去取。已经晚上十一点了,整幢办公楼都静静的,资料室却亮着灯。我有些奇怪,我们办公室八小时以外的劳动都属义务行为,以前从没见过这么晚还有灯亮的情况。过去一看,小敏居然还在,她正翻着厚厚的英文词典,对照着资料上的文字,不时地作着记录。周围一叠叠厚厚的资料几乎把她弱小的身子都淹没了。
她看到了我,有些为好意思地冲我笑笑,笑容真实而温和。我心里一动,问:“这么晚还在忙呀!”这是我第一次和她说工作以外的内容,她有些诧异地望了我一下,然后笑着说:“刚熟悉工作,很多方面需要学习,而且我计划把所有常用的资料用一种简便的方法进行编号和重新整理,这样以后对大家的工作都有好处!”我听了小敏的话,第一次认真地看了看这个女孩,还是那张毫不见特色的脸,但这一次让我明显地感觉到了平凡面容后面的生动。
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小敏再也没在自己的工作上出过错,而且以前杂乱无章的各类资料因为她的整理而变得条目清晰,连平时对工作极其苛刻的莉姐偶然有一次也情不自禁地说:“真不能以文凭断人呀,这孩子算是招对了!”
第二年的时候,小敏不声不响地拿了个自学本科证回来。其实那时候我们都差不多忘记了她是中专学历了。偶尔我们谈论—些媒体新闻事件的写作角度时,她总会找适当时机出其不意地表达一些她的观点,大都是一些我们日常没引起注意却能让人眼前一亮的角度。后来居然成了一种习惯,偶尔大家思路卡住了,就冲她叫一声:“小敏,来一个点子!”每次都挺有效。
有一次,有人提供了一条引人注目的独家新闻,虽然不是特别事件但很有采访价值。那几天我们几个搞文字的都为另一重要的题材而忙得昏天黑地,谁也脱不开身,急得莉姐在办公室里团团转。小敏见了说:“莉姐,该处理的资料我差不多都搞定了,让我试试吧!”
莉姐正无计可施,也不想让独家新闻泡汤,就让小敏上了火线,要求小敏把采访记录写下来,然后找其他人抽时间加工稿件。结果当太晚上小敏把完成稿一交上来,莉姐看了不由拍案叫绝,她把那件本来特色不太明显的事件从另一个鲜为人知的角度报道出来,整个事件表现得鲜明而突出,很有社会意义。
莉姐看完稿子只对小敏说了五个字:“这孩子,可用!”稿子一字未改就通过了。以后小敏身兼两职,资料工作做得有条不素,莉姐偶尔交代的采访稿也完成得漂漂亮亮,工资虽不见涨,但工作仍然做得踏踏实实。
不久,由于小敏的突出表现,也由于莉姐的度评价引起了老总的注意,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刚好总刊决定另办一子刊,于是把她提到了新部门做了总负责人。还真别说,只用了两年,小敏把那刊物办得有声有色,丝毫不逊于总刊。
小敏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学历不是唯一能衡量个人能力的途径,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把下作做得踏踏实实,不要好高骛远,在比自己优越的人面前态度要不卑不亢,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和工作经验,抓住合适机会的时候就应该重拳出击,这才可能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更大空间的发挥。就像蝉这种昆虫一样,不管在阴暗的地底呆了多长时间,破土而出一样可以奏响生命的乐章!
3、互补,职场“共生”之道
在动物界里有些动物之间存在一种奇妙的友好关系,它们互为友邦,相得益彰。比如,印度有一种体壮力大、勇猛无比的犀牛,天生眼小近视,生活很是不方便。恰好有一种叫牛鹭的小鸟,专门“伺候”犀牛,停在它的身上,啄食犀牛皮肤内藏着的寄生虫,这样既真饱了自己的肚子,又清洁了犀牛的身躯,两者之间各得其益,形成了“共生”互补现象。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也特别多,尤其是在职场里面,这种情况更是屡见不鲜。
刘曼和易菲是一对工作上的好朋友,这是她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双方可以能力互补后,健立起的不同一般的同事关系。
她们两个人供职于深圳的深蓝广告设计公司,刘曼负责文案策划,易菲负责图片设计制作。刚开始的时候,她们各自负责不同客户的广告设计,不久设计总监就发现她们设计作品的思维和风格明显地有缺陷。易菲在绘图能力和电脑操作能力方面比较突出,但是创意方面略显平常;而刘曼刚好相反,创意和整体策划都不错,但在绘图方面的表现力始终不尽如人意。
最初她们各自设计的图稿修改了很多次也不能让客户满意,后来设计总监无意中在对两个人的设计进行比较后发现两者居然有互补的倾向。于是,试着让刘曼和易菲对同一个客户资料相互沟通,并且合作完成同个产品的设计方案。
两个人在统一了大体方向后,由刘曼负责整个广告方面的文案和策划,由易菲进行绘图方式的表达,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结合了两个人的优势,创意独特,让人耳目一新,客户几乎没改动就通过了。
从此以后,她们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特别的工作关系。在不断地合作过程中默契度越来越好,两个人因为出色的工作表现成了公司的知名设计组合,同时也为公司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
其实像刘曼和易菲这种因工作之间能力互补而双赢的现象在职场里比比皆是。这和动物界里的“共生现象”有异曲同工之处。“共生现象”在动物间表现出来的是共栖生活,取长补短。在职场上则意味着一个工作场所里大家互为友好的相处方式和精诚合作的工作态度,
社会的发展让个体的分工越来越细致,没有谁是万能的,可以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到得心应手,我们常常需要在职业中和别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切磋和学习,“共生现象”可以让我们在一个职场里各尽其能,互相合作,以达到把工作做到最佳效果的目的。
动物间的“共生现象”是天生的,是物竞天择的结果,在动物间形成的“共生现象”,一般是共栖生活,至死与共,永不分离。而人的行为和方式远远比一般动物复杂和高级得多,因此在职场里建立一个好的“共生”环境很不容易,很多“共生”都是大家在工作场所和交往里慢慢建立起来的,这种现象也可能由共生对象间产生了矛盾或是一方的职业变更而瓦解。
就像我开始讲的刘曼和易菲的故事,就在她们的作品越来越受到广告界关注的时候,刘曼由于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对易菲有了一些误会,由于没有及时沟通,慢慢地影响了双方工作配合时相互的心态,一对亲密无间的职场伙伴因此分道扬镳,她们两个分开后的作品再也达不到“共生”时的水平了。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在职场的共生环境里,我们不仅要有可以相互间互补的才能,更需要日常的为人处世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讲究一些技巧和方法。这样既可以有利于个体的发挥,也利于工作的开展
首先,形成一个好的共生环境是不容易的,我们应该对这个环境里的同事充分信任和尊重。尽量做自己擅长的工作,把自己的优势突显出来。在刚开始融入一个团体的时候,不管你的才能有多突出也不能恃才而骄。好的工作是由大家合作完成的,不是某一个人可以全权包揽的。
其次,学会有技巧地和同事沟通,不以工作上的利益来衡量自己的个人得失。不应把不满的怨言带到共生的环境里去,那样会影响其他同事的心情及工作进度。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是靠友好和坦诚营造出来的。 再次,如果一个共生的环境产生了人际关系或其他工作方面的矛盾而无法解决的时候,要考虑是否是自己行为和沟通方式上有了问题,如果错误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而又无法把矛盾解开时,应该另做打算。
总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有着凝聚力的工作场所就是一个成功的共生环境。在这个环境里既保持了个体的优势又调动各同事间对工作的积极性。在这样的场所里,每一个人都会因为自己能适当地发挥才能而觉得受到了尊重。作为“共生”关系里的一员,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与同事互为友朋,这才是最根本的“共生”之道。
4、事君以礼
有个校友说我太“复杂”,而事情的起因是我帮他找过一份工作。
有一天,他跟我说他想跳槽了,问我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我问清他的情况后,给他推荐几家单位,并叮嘱他说:“你说不说是我介绍的都无所谓,但你请人家帮忙后,一定要说声谢谢。哪怕最后不去他那儿上班,也可以跟他交个朋友,有事没事常联系。”
他满口答应,但以我对他的了解,他基本上不会照做。他去其中一家单位上班后,就再也不会跟其他几位联系了。过了两个月,当他在新单位安定之后,我问起他此事,发现他果然忘了。
我批评他:“你平时倒是挺‘清高’的,不屑与各方面的人往来,但是事到临头还不是得到处找人?找人帮忙不丢人,谁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但是过河拆桥就有点儿不对了。”
我之所以会这么说,就是这位朋友平时自视甚高,不屑与人交往,那些抽烟、喝酒、递名片的行为,在他眼中是阿谀奉承。当我劝他改一改的时候,他说我思想太“复杂”。但是当他需要帮忙的时候,又何尝能“简单”?
若是可以一辈子待在象牙塔里,不愁吃穿,是不是就不用这样了呢?事实上,你跟教授、学者打交道,也需要讲礼仪呀!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被迫变“坏”了,而是我们过去接受的礼仪教育太少了,一时半会儿还不习惯,“事君以礼,人皆以为谄也。”
我们都不需要改变本心,我们需要的只是学习。
5、赏识的回报
韩国一家大型公司,某晚保险箱遭窃,与盗贼展开殊死搏斗的,竟是一名清洁工。
作为公司最没地位、最不起眼的角色,作为可以置身事外或者采取其他更安全措施的人,为了维护公司利益,愿意拿生命去冒险,这家公司的凝聚力,成为其他大公司羡慕和猜测的谜。
在给清洁工举办的庆功宴上,当然有人要问他动机何在,他回答说:“总经理每每走过我身边的时候,总会说,你的地扫得真干净。”
答案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但也绝不简单。就这“俘获”人心的一句话,有多少日理万机、位高权重的管理者想到去说,屑于去说?惯常的思维是,我付给你钱,你是公司这架大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就该好好打扫卫生,这是你的本职,我做我该做到的,你做你该做到的,从交易和管理的逻辑角度来讲,这无懈可击,可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以人相许易,以心相许难,难怪古今帝王的重要一课都是“得人心者得天下”。人情,是我们何时何地都会需要和珍视的东西。
赏识地看待你的下属,你的爱人,你的孩子,你的身边人吧,哪怕他只是把地扫得干净,不要吝惜赞美和微笑,带着真诚和尊重。你会发现,回馈你的是你付出的平方、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