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南网 > 职场故事 > 早会职场故事1000字

早会职场故事1000字

时间: 芷晴2 职场故事

早会职场故事1000字

职场小故事蕴含大道理,读别人的故事,可以让我们吸取更多的经验教训。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职场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事一:

夏敏从学校毕业后,进入一个公司实习。同来的有四个实习生,每天就是干些打扫卫生、复印、装订、接电话之类的简单工作。

这是家大公司,公司老总做事情比较人性化,虽然实习生可以不给薪酬,但是,他依然给这几个实习生开了每月1200元的工资,另外,恰逢中秋节,还给每个人500元的购物卡。领到卡以后,这几个女孩子都兴冲冲地去超市购物了,但是,夏敏却不是很开心,她在想她的工作:包括自己在内的这几个实习生都希望以后能留在这个公司工作,可是,她们几个每天干那些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杂活,那是学不到真本事的。于是,夏敏开始用心学习真本事。

公司的销售人员口才都比较好,和客户谈话的技巧比较高,另外,销售员一般都有个特点,都是大着嗓门打电话。

平时在公司,夏敏人坐在电脑前,她的耳朵却是在听销售高手是怎么和客户谈判,他们的语气和技巧,她都仔细地听,认真地在心中揣摩。

为了分清楚公司各个产品的型号以及功能的区别,夏敏经常主动到公司的生产基地去干活。放着轻松的写字楼工作不干,而去生产基地干力气活,其他几个实习生觉得夏敏真是傻透了……

在生产基地,夏敏勤学好问,很快就弄懂了这些产品的基本原理。公司的研发部是和生产基地连在一起的,为的就是方便研发部的技术人员能够及时指导工人生产。很多时候,研发部的技术人员对于返回的仪器进行修理的时候,夏敏都在一边默默地看着。不明白的地方,夏敏就虚心地请教。研发部的技术人员大多都是年轻人,夏敏和他们很好地沟通,他们也乐意传授维修技术。

一次,河北的一家钢铁厂买的仪器,用了半年后不能正常运转,于是就派专人送到公司进行免费维修,客户住在宾馆,一天几个电话地催促公司赶紧修理,说他们钢铁厂还等着使用这台仪器呢。但是,技术人员都出差去了,售后服务部经理很是发愁。这个时候,夏敏主动请缨,要求试试看。经理瞪大眼睛:“你会修理?”夏敏谦虚地说:“我也不敢担保能修好,反正技术人员都出差了,咱就死马当活马医吧,如果真医治不好,等技术人员回来后,再由他们维修就是。”经理一听,也是这个道理,于是放手让夏敏“折腾”去了。

夏敏仔细检查后,发现这台仪器和公司技术人员半月前维修的一台仪器的“症状”是一样的,于是,她就靠着记忆,在脑海中比着半个月前的“葫芦”去画现在手中的“瓢”,半个小时后,这台仪器居然被夏敏修理好了。售后服务部经理非常高兴,立即通知客户来领仪器,客户来后,经理指着夏敏开玩笑说:“这个是我们公司的女工程师,就是她亲自动手,把这仪器修理好的。”客户非常佩服地说:“你们公司技术人员真厉害,女工程师这么年轻,水平却很高!说实话,这台仪器在我们厂,几个老工程师一起会诊,最后也没有会诊明白,只得送你们这儿维修了。”说完,客户带着仪器满意地走了。

客户走后,经理禁不住哈哈大笑,他对夏敏竖起了大拇指,夏敏心里很是自豪。

很快,夏敏这个“女工程师”逸事就在公司传开了,老总听了很高兴,暗想:夏敏这个女孩真不错,能吃苦,到公司后,口才也进步得很快,更重要的是知道学习新知识,是个可以塑造的人才。

三个月的实习期过完,几个实习生纷纷写申请,想留在公司工作。申请到了老总那里,老总毫不犹豫地把其他几个实习生的申请否决了,同时果断地批准了夏敏的申请。

按照公司的规定,实习生留用后,还需要三个月的试用期,但是,老总直接指示公司人力资源部和夏敏签定了正式的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夏敏不需要试用,直接被公司正式聘用了。被分到售后服务部工作。

夏敏对公司的各种产品的性能比较熟悉,口才又好,很有谈话技巧,并且还有单人维修好一台仪器的水平,老总相信,夏敏接听公司的售后服务热线,肯定能很好地为客户答疑解惑,肯定能出色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职场里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没有真本事,如果找不到自己的坑,那么,任何萝卜很快就会变成萝卜干的!聪明的夏敏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故事二:

一个认真劳动的人,一个愿意加班的人,不会在社会上混得太差。

从南到北,各个校园里的各种花都开了。每年花开的时候,一批批新人流着眼泪离开学校,怀着憧憬或是恐惧,步入社会。本质上来说,中国人都是厦大毕业生,从小被吓到大。你的长辈、你的前辈会向你讲述许多恐怖的事例,附加无数条规矩,这里面一小半是因为爱你,一大半是为了证明他们的今天是多么牛逼。

社会和学校相比,真没有什么值得恐惧的地方。一年到头,只看见学生走出校门,没见过几个职员被吓回学校的。许多人喜欢把职场描述得跟战场一样,把社会形容成吃人的丛林一样,那是因为他们胸口没有勋章,所以要冒充战士。他们的生活太过平淡,所以幻想自己是钢筋水泥丛林里的泰山。

我工作了13年,认识一堆各行各业的朋友,见过许许多多的职业人和企业主。总体上来说,整个社会是由普通人构成的。也就是说,无论你去哪里工作,你周围的同事在智商上比你的同学们略低,才能上相差无几,唯一的不同是个人嗜好会丰富许多。绝对不会因为初次进入社会,就觉得自己是在和一班天才竞争。相信我,天才们每天要考虑股票涨跌、孩子入托的问题,还不如你简单纯粹。

甚至可以把社会看作是校园生活的延续,太阳底下无新事。在学校,总有些学生是老师特别喜欢的,在公司,也总有些职员是老板特别肯定的;在学校,总有些人为了进学生会,为了承包学生舞会、俱乐部一类的事情而起纷争,在公司,也总有人为了更大的权力、更多的收入而彼此攻讦,大打出手;在学校,总有人不好好学习,但是不耽误拿奖学金,获得保送的机会,在公司,也总有人永远过得很清闲甚至有点无聊,但是拿的钱不比你少。

所有这些,并不吓人,也并不复杂。你在十六年的学生生涯中所见过的事情,在职场里也会见到,只是它们会变幻一下形式而已。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无非是在学校的时候,你可以不用在意老师喜不喜欢你,能不能进学生会,拿不拿得到奖学金。而进入社会,大家都很在意能不能升一级,多拿一点薪水。对了,还有一点不同,是人们的性欲现在有了兑现的机会,这和学校里不大一样。

就这么看下来,所有人在乎的只有三件事:

1. 你有没有阻拦我升职

2. 你有没有妨碍我赚钱

3. 你有没有抢走我心爱的人

只要离开这三件事,人人都是好人,也易于相处。可以这么去理解:即便社会是一个人人自危的丛林,每个人也不会倾向于随意暴起袭击别人。因为提防别人是件很累的事情,没有太多富余的精力去作战。经常作战,就容易被别人从背后下刀,所以,整体上应该是和平稳定作为主基调,偶尔爆发冲突作为余兴消遣。

那会不会有坏人?当然有,从幼儿园时代就有这样的人。但是以往的说法是,社会里遍布这种坏人,他们每天除了暗算别人之外,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这当然不是真的,如果一家私企里这种人占到大多数,那么它距离破产就不远了。这种说法和遥远的记忆有关,三十多年前的中国,人人自危,每个人都可能是告密者,也可能是被告发者。二十多年前到十多年前,事业单位里上升通道有限,工作清闲,大家也流行玩这种游戏。现在大家都忙着赚钱当房奴,这样的局面就很难再出现了。但是,凡是那些升职靠年头、工作很稳定的地方,这种情况还会继续存在。就像是关在小圈子里的狗,没有出去的机会,每天有定点投放的食物,那么相互撕咬就是他们唯一的乐趣。不过,既然你选择了安稳,那你就应该承受这点不便,不是么?

故事三:

部门的人越来越多,公司替我们重新调换了办公室。原来的一个大间换成了三个小间,我和另外三名同事被分在了同一间。四人高高兴兴地拿着自己的东西进入新办公室,才发现四张办公桌中的一张正好被摆放在门口的位置,由于办公室是玻璃门,所以也就意味着坐在这张办公桌旁的人的一举一动会被门外的人看得清清楚楚。

谁也不愿意坐那个位置,但又不好意思说出来,一时间场面很尴尬。我工作的时间比他们都晚,论资排辈,还是我发扬风格吧。想到这里,我装作高兴地把手里的东西放在门口的办公桌上,宣布:“这张桌子归我了!我就喜欢对着门口,视野比较开阔。”另外三个人如释重负,一面迅速地占据了其他位置,一面顺着我的话说:“是啊,是啊,门口的位置不错,不像其他的,不是对着光秃秃的墙,就是对着暖气管子。”“从你这里可以看到走廊的动静,上面经常派人来视察工作,你可得当好‘侦察兵’啊!”

开始几天,玻璃门确实让我有点神经紧张,那是因为一有人在门外走动,我就忍不住抬起头来看看。一度,我还想过在门上挂窗帘或者贴挂历的方法。但时间久了,习惯了门外的人来人往,我已经能坦然面对这扇玻璃门了,而且它还为我带来了两个收益:

收益一,提醒自己时刻努力工作。因为其他人的位置相对隐蔽,外面的人通过玻璃门根本看不到,所以他们常常在工作时间网上聊天或者打游戏,而我“地处劣势”,自然时刻不敢懈怠,同样的工作量,我每天总能比其他人提前完成,当他们不得不因为没做完当日的工作加班时,我已经和朋友约好下班后去逛街了。慢慢地,上班时间专注地工作成为习惯。对我来说,是否有人会在门外监督已经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收益二,便于和外界交流。我们和对面办公室只隔一个楼道,对面有个爱养花的女孩,凭着一双巧手把所有的办公桌都布置得绿意盎然、花团锦簇(相对而言,我们几个就比较懒了)。当我工作累了,就抬起头透过玻璃门欣赏对面办公室的那份“春意”。有时,正好与那个女孩目光相接(她的位置也对着门),两人会心一笑。一天,我忍不住跑过去赞她花养得好,她慷慨地把一盆杜鹃送给了我。后来我和同事都跑去向她讨教如何养花,一来二去,两个办公室的人都熟了。平时一起吃饭,时而一块聚餐,就像好邻居一样,相处甚欢。现在我们办公室也到处花香四溢了。

其实,许多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与其为一件事给你带来的伤害烦恼,不如从另一面找出它带来的益处。

故事四:

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朋友萱,每次聚会,向我提及那个将她招聘进来的上司的时候,语气里总是抱怨与愤恨。

据说这上司两面三刀,当初招聘她时,对优秀的她百般赞赏,又用公司的种种优越条件诱惑于她,而且一再提及公司人际关系融洽,让初出校园不擅人际交往的她,很快对这家公司生出一种见了兄弟姐妹般的亲切感,并不顾外人的劝阻,签了“卖身契”。可惜,自从签了约,那个上司便再也没有了昔日的欢颜,每次她有问题打电话过去,或者去他办公室询问,他总是一脸高高在上、无法亲近的威严,那种冷淡,让推门进去的萱,每每都不知道是该将那只脚踏进去,还是悄无声息地拔出来。当然萱最终还是硬着头皮,进去汇报工作,最初盛情让座的那个上司,此时见萱进来,连头也不抬,照例忙自己的公务,是萱叫一声上司的称呼,这才让他懒懒地抬一下眼皮,但依然不会主动开那金口,萱每每将想说的话,三言两语简洁概括完,便溜之大吉。

当初曾被多家公司抢签的萱,一时忍受不了这样的落差,亦不知道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才让刚刚工作的她,遭了上司的冷眼。想来想去,萱唯一能够确定的,是自己未曾出过差错,所以只能是上司用当初的热情欺骗了她,而且以这样的冷傲,来强调她当下的位置,不过是他手中的一个卒子,他让她冲锋陷阵,她就要毫无条件地服从和听命。

这样想明白了,萱便对上司生出了隔膜与距离,并乖乖地将自己放到了公司的最底层,牢骚满腹却又无可奈何地一日日熬着时日。

而我和萱共同的朋友松听后却不以为然,他说有什么可以烦恼的呢,你们上司都奔50而去的老男人了,怕他作甚?过不了几年,他就退休下台了,他一退位,这江山便是你我驰骋的天下了。一群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说松真是刻薄歹毒,一番话大有一股子推翻旧山河建立新王朝的气势。松说这叫历史规律,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咱们现在就是气势汹汹的后浪,所以别看那前浪朝你嚣张,但其实是心里存着畏惧呢,他脸上有多少气势,心里便有多少恐慌。

松的解释让我和萱不约而同想起一个笑话,说某人地位低,不被重用,但又卧薪尝胆,时刻想着咸鱼翻身,所以每天路过上司的办公室,总会在心里祈祷般默念几句,过不了几年,这个办公室和里面那张高傲转动的老板椅,就是我张某的了。那在办公室里正志得意满的上司,怕是怎么也不会想到,素日对他毕恭毕敬、小心虔诚的下属,会每日这样恨恨地算计着自己,并时刻有取而代之的野心。

不过恍然大悟的萱并不计较做那个有狼子野心的下属,而且想到上司的那股子得意其实只是纸老虎,不会持续太久,便觉得心内畅通,似乎一口清凉的山泉水进了喉咙,那些淤积的烦恼即刻被冲刷得了无痕迹。

后来听说萱突然焕发出的自信和生机,不仅让她自己每日心情愉悦,不再因为担心上司给自己穿小鞋而日日惊惶,而且让上司也生出疑惑,并进而试探着向她微笑示好,那股子张扬的耀武扬威劲,犹如一个被扎破了的轮胎,一点点瘪了下去。

—年后萱果然升了职,我打电话去祝贺,她朝我得意炫耀,说:看来那个毫不畏惧地时刻等待着咸鱼翻身的小职员,应该得到的是赞许而不是嘲笑才对,哪个人不是从金字塔的最下面开始往上爬呢,尽管那个高高在上的塔尖,动不动就将那只向上攀爬的蚂蚁用大风大浪席卷下去,但是总有—天,那个蚂蚁会登上辉煌的塔顶吧,而如我们之类不断爬的底层人,眼睛里再不带着点不惧和自信,气势上胜人一筹,怕是永远也不会有出头之日了。

我大笑,回她:从今以后,你这爬到半山腰的蚂蚁,要警惕的,不只是顶头上司,还有下一个等待咸鱼翻身的新人呢。

故事五:

从容是一把随身携带的武器,在职场,竞争随处可见,有了它,你便可以镇定自己,吓倒对手。

保罗原是英国一家电器公司的技师,由于他所在的那家电子公司库存出现积压,走到倒闭的边缘,保罗便辞职到另一家电子公司应聘。

应聘时,保罗的朋友和他一起去,朋友担心他在考试时紧张。保罗笑着说,不会的,我是一个老技师了,在我手下制作的元件足有几百种了。

到了新的电子公司,保罗发现,应聘者几乎都是一级技师,他们和保罗大多熟悉,因为前几年,他们常在电子系统竞技比赛中较量,可以说,他们的技术不相上下。

比赛开始了,是一种新型元件的制作。

号令一开始,所有应聘者迅速走上工作台。起初,他们脸色都很庄重、认真,但过了一会儿,有人开始紧张,有人目光游离不定,有人已是满头大汗。因为以前,他们谁也没有制作过这种新型元件。

但是保罗始终面色从容,他两只手操作着机械,不紧不慢地工作着。过了一会儿,他站了起来,离开了加工台,表示自己已经完成了新型元件的制作。

主考官走了过去,看了看他制作的元件,未发一言。

接下来,其他应聘者似乎更加紧张了,有的人甚至双手发起抖来。后来,由于时间的限制,更多的人不得不匆匆完成制作。

考核结束,在众多的元件中,保罗制作的元件最精密。朋友兴奋地说,真有你的,连新型的元件你也能制作得这么好。保罗摇摇头说,不,是对手给了我一次机会,事实上,他们都可以做得这么好,甚至超过我。

说的是。这时,主考官说,保罗先生很坦诚,他制作的元件还可以更精密一些,但他的从容,却成了一种杀伤对手的武器。我看过其他人的元件,他们一开始制作得相当精密,但正是受到保罗从容的威胁,失去了镇定,有的人心慌意乱,有的人贪图追求更加精密,甚至有的人失去了自信。事实上,这三种心态都受到了保罗的影响,从而都出现了失误。

从容应是一把随身携带的武器,在职场,竞争随处可见,有了它,你便可以镇定自己,吓倒对手。

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