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南网 > 职场故事 >

讲职场故事活在当下

时间: 日鹏2 职场故事

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以后不要停止;不管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以后不要后悔。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讲职场故事,供大家参考。

活在当下

有个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寺院里的落叶。

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际,每一次起风时,树叶总随风飞舞。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树叶,这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

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小和尚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使劲地猛摇树,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开心。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里一看,他不禁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一样满地落叶。

老和尚走了过来,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惟有认真地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

库里希坡斯曾说:“过去与未来并不是‘存在’的东西,而是‘存在过’和‘可能存在’的东西。惟一‘存在’的是现在。”

一天早餐后,有人请佛陀指点。佛陀邀他进入内室,耐心聆听此人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存疑的各种问题达数分钟之久,最后,佛陀举手,此人立即住口,想知道佛陀要指点他什么。

“你吃了早餐吗?”佛陀问道。

这人点点头。

“你洗了早餐的碗吗?”佛陀再问。

这人又点点头,接着张口欲言。

佛陀在这人说话之前说道:“你有没有把碗晾干?”

“有的,有的,”此人不耐烦地回答,“现在你可以为我解惑了吗?”

“你已经有了答案。”佛陀回答,接着把他请出了门。

几天之后,这人终于明白了佛陀点拨的道理。佛陀是提醒他要把重点放在眼前——必须全神贯注于当下,因为这才是真正的要点。

活在当下是一种全身心地投入人生的生活方式。当你活在当下,而没有过去拖在你后面,也没有未来拉着你往前时,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这一时刻,生命因此具有一种强烈的张力。

这就是使生活丰富的惟一方式。除此之外的人们都是“贫穷”的。他们也许拥有世界上所有的钱,但他们是“穷人”。世界上有两种穷人——富有的穷人和没有钱的穷人。充实的感觉和对物质财富拥有的多少关系不大,它往往和你生活的方式、生活的品质、生命的喜乐、生命的特性有关。而所有这些东西只有通过静心才可能感受到其中的深意。

“当下”给你一个深深地潜入生命水中,或是高高地飞进生命天空的机会。但是在两边都有危险——“过去”和“未来”是人类语言里最危险的两个词。生活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当下几乎就好像走在一条绳索上,在它的两边都有危险。但是一旦你尝到了“当下”这个片刻的甜蜜,你就不会去顾虑那些危险;一旦你跟生命保持在同一步调,其他的就无关紧要了。对你而言,生命就是一切。

当生命走向尽头的时候,你问自己一个问题:你对这一生觉得了无遗憾吗?你认为想做的事你都做了吗?你有没有好好笑过、真正快乐过?

想想看,你这一生是怎么过的:年轻的时候,你拼了命想挤进一流的大学;随后,你巴不得赶快毕业找一份好工作;接着,你迫不及待地结婚、生小孩,然后,你又整天盼望小孩快点长大,好减轻你的负担;后来,小孩长大了,你又恨不得赶快退休;最后,你真的退休了,不过,你也老得几乎连路都走不动了……当你正想停下来好好喘口气的时候,生命也快要结束了。

其实,这不就是大多数人的写照吗?他们劳碌了一生,时时刻刻为生命担忧,为未来做准备,一心一意计划着以后发生的事,却忘了把眼光放在“现在”,等到时间一分一秒地溜过,才恍然大悟“时不我予”。

佛家常劝世人要“活在当下”。到底什么叫做“当下”?简单地说,“当下”指的就是:你现在正在做的事、呆的地方、周围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活在当下”就是要你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这些人、事、物上面,全心全意认真去接纳、品尝、投入和体验这一切。

你可能会说:“这有什么难的?我不是一直都活着并与它们为伍吗?”话是不错,问题是,你是不是一直活得很匆忙,不论是吃饭、走路、睡觉、娱乐,你总是没什么耐性,急着想赶赴下一个目标?因为,你觉得还有更伟大的志向正等着你去完成,你不能把多余的时间浪费在“现在”这些事情上面。

不只是你,大多数的人都无法专注于“现在”,他们总是若有所想,心不在焉,想着明天、明年甚至下半辈子的事。

有人说“我明年要赚得更多”,有人说“我以后要换更大的房子”,有人说“我打算找更好的工作”。后来,钱真的赚得更多,房子也换得更大,职位也连升好几级,可是,他们并没有变得更快乐,而且还是觉得不满足:“唉!我应该再多赚一点!职位更高一点,想办法过得更舒适!”

这就是没有“活在当下”,就算得到再多,也不会觉得快乐,不仅现在不够,以后永远也不会嫌够。忘了真正的满足不是在“以后”,而是在“此时此刻”,那些想追求的美好事物,不必费心等到以后,现在便已拥有。

假若你时时刻刻都将力气耗费在未知的未来,却对眼前的一切视若无睹,你永远也不会得到快乐。一位作家这样说过:“当你存心去找快乐的时候,往往找不到,惟有让自己活在‘现在’,全神贯注于周围的事物,快乐便会不请自来。”

或许人生的意义,不过是嗅嗅身旁每一朵绮丽的花,享受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而已。毕竟,昨日已成历史,明日尚不可知,只有“现在”才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

人生箴言:

许多人喜欢预支明天的烦恼,想要早一步解决掉明天的烦恼。明天如果有烦恼,你今天是无法解决的,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人生功课要交,努力做好今天的功课再说吧!

六个经典小故事解读人的本性

第一集

兔子在山洞前写文章。狼走了过来问:“你在写什么内容啊?”

兔子答:“《浅谈兔子是怎样吃掉狼的》。”

狼不信,于是兔子把狼领进山洞。过了一会,兔子独自走出山洞,继续写文章。

野猪走了过来问:“你在写什么?”

兔子答:“《浅谈兔子是如何吃掉野猪的》。”

野猪不信,于是兔子又把野猪领进山洞。

最后,在山洞里,一只狮子在一堆狼骨头和野猪头骨头之间,满意地剔着牙,读着兔子交给它的文章——《员工能力的大小,关键看你跟谁干》。

思考:

一个人不在于你干什么,在于你跟谁干;不在于你付出多少努力,在于你所处的平台有多大。人生最重要的是选择。选择错误,再多的努力也是白费。要想选择正确,就得知道你要的平台和老板的背景。

第二集

兔子不小心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朋友,消息逐渐在森林中传开。狮子非常生气:“如果这个星期没有食物进洞,我就吃你。”

兔子于是继续在洞口写文章,小鹿走过来:“你在写什么?”

兔子答:“《浅谈兔子是怎样吃掉狼的》。”

小鹿说:“这个事情全森林都知道啊,你还玩这一套?”

兔子说:“就是因为全森林都知道了,我只能退休了,狮子说要找个人顶替我,难道你不想接替这个岗位吗?”小鹿终于忍不住诱惑,跟随兔子走进洞里。

过了一会,兔子独自走出山洞,继续写文章。小马走过来,同样的事情发生了。

在山洞里,狮子满意的剔着牙,读着兔子交给它的文章——《销售人员如何发展下线为老板创造效益》。

思考:

自己的秘密不要随便泄露,一旦泄露了,必须要相应的有效补救措施;员工必须不断为老板创造价值,当你给老板所贡献的价值小于你享受的价值时,也就是你该走人的时候。

第三集

狮子越长越大,兔子的食物已远远不能填饱肚子。他告诉兔子:“我的食物量要加倍,原来4天一只小鹿,现在要2天一只,如果一周之内改变不了局面我就吃你。”

于是,兔子离开洞口,跑进森林深处,他见到一只山羊:“你相信兔子能轻松吃掉狼吗?”山羊不信,于是兔子把山羊领进山洞。

过了一会,兔子独自走出山洞,继续进入森林深处。

这回他碰到一只野猪,同样的事情发生了。原来森林深处的动物并不知道兔子和狮子的故事。

最后,在山洞里,狮子满意剔着牙,读着兔子交给它的文章——《如何实现由坐商到行商的转型》。

思考:

不断开拓新市场,不断挖掘新的商业模式是打开僵局的好办法。当你实在想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走出去吧!

第四集

随着时间推移,狮子由于长期吃了就睡,长得很胖。一日,狮子决定出去散散心,突然发现洞口大小了,它的身体根本无法出去。

兔子站在洞口,得意地说:“今后,你得什么都听我的,否则别想让我给你弄吃的。”

狮子无奈地说:“好吧!只要给我吃的,什么都可以。”

这时,狮子才发现兔子的新论文——《战略决定高度——论兔子是如何借力狮子的》。

思考:

为狮子设计一个衣食无忧的场所,借助狮子威名提高自己在森林里的影响力,忍辱负重,最终把控制权掌握在手里,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第五集

兔子在森林里的名气越来越大,大家都知道它的老板很厉害,而且那么厉害的老板还得什么都听它的。

于是,兔子开始横行霸道,欺上欺下。终于有一天,猎人来了,活捉了兔子,并在洞口贴了张纸条:“强中还有强中手。”

思考:

得意不可忘形。

第六集

森林里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兔子吃狼的故事似乎快要被大家忘记了。

又过了很久,一只年轻的老虎听说了这个故事后,激发了灵感。于是抓住了一只羚羊,说:“如果你可以像以前的兔子那样为我带来食物,那我就不吃你。”

羚羊答应了,老虎悠然自得的进了山洞。可是三天过去了,也没有见羚羊领一只动物进洞。

它实在憋不住了,出来一看,羚羊早就跑了,只留下一篇文章在地上——《想要做好老板,先要懂得怎样留住员工》。

思考:

同样的商业模式并不适合所有的人。时间的推移,机会成本也在增加,盲目把旧的经验移植到今天的环境当中,失败是难免的。

被嘲笑了35年之后

一幅被世人嘲笑长达35年之久的“赝品”,最终咸鱼大翻身。要学会在别人的嘲笑中,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路。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1895年,汉尼马出生于荷兰鹿特丹市一个热衷于艺术收藏的富裕家庭,父亲更是把收藏看做自己的命根子。但命运往往就是这样造物弄人,在一次孤注一掷的古董收购中,父亲看走了眼,用全部家当抵押贷款收藏的一件古董竟然是一件高仿的赝品。最后,活在别人嘲笑中的父亲郁郁而终。闭眼前,他紧紧捏住小汉尼马的手:“真正好的藏品往往在民间,收藏不要光看价钱。希望你能走我没有走完的路,为我的失误洗刷耻辱。”汉尼马眼中含着泪水,重重地点头。

在学校,家道中落、穿戴破旧的汉尼马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和欺侮。汉尼马也有自己的快乐时间,那就是在书中徜徉,看画家的画作和自传。慢慢地汉尼马心中迷上了画家文森特·梵高的作品。梵高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他自己那个时代的前面。梵高生前卖出的作品只有《红色葡萄园》一幅,而且价格非常便宜,仅为当时的四百法郎(折合一美元)而已。在梵高死后不久,社会上就开始评定他是一流画家。可惜的是,梵高本人却在还未获得正确评价之前,就自己拉下了人生的帷幕,在强烈的自我怀疑中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而他自杀前19天所绘制的绝笔之作《麦田》在1913年拍出了1200万的惊人高价。

汉尼马产生一个强烈的愿望:穷己一生,一定要收藏一幅梵高的真迹。他的这种想法遭到了朋友的一致反对,有人说让他从父亲的失败中警醒,有人说他没有一双“天眼”,拿什么鉴定沧海一粟的真品?但汉尼马并没有想到退缩,他眼前浮现的是父亲去世前看他的期待眼神。

汉尼马专买未署名、无鉴定书的作品,凭直觉认为收藏品是真迹,结果几乎都是假画。但汉尼马并没有气馁,在别人的嘲笑中,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路。1975年,汉尼马在乡下发现了一副名叫《布吕特芬风车磨坊》的品相并不佳的画作,然后以6500法郎购得这幅画,他坚称这是梵高作品,但艺术界都认为他患了癫痫,又在幻想。有人说:“梵高的作品值这么少?”有人说:“汉尼马又开始发疯了!”。汉尼马笑着说:“我没有疯,你们只看到了商品的价格,而我看到了艺术的价值。”

1985年,汉尼马去世前,微笑着握着儿子范加尔的手:“我一生的愿望达成了。我要去上帝那儿告诉梵高,我珍藏了他的作品。好好保存这幅画,有一天它会得到这个世界的认可。”范加尔含着泪,重重地点头。

汉尼马收藏《布吕特芬风车磨坊》,在35年后的2010年3月,由权高望重的凡达西博物馆馆长柯宁宣布,经过上百次的高科技鉴定,证实这幅画“毫无疑问”是梵高1888年的作品。虽然画中人物众多,与梵高的典型画风不符,然而磨坊十分突出,明亮的色彩大胆挥洒在画布上,用的是梵高常用的颜料,也和当时梵高的几幅作品风格类似。经查证,1888年2月,梵高和朋友高更到法国南部阿尔写生作画,长达一年之久。南方强烈的阳光和阳光照射下的田野、花朵、河流、农舍和教堂,使他禁不住一遍又一遍高喊:“明亮一些!再明亮一些!”于是就有了这幅与众不同的作品《布吕特芬风车磨坊》。

最后,经过专家组评估,这幅画的价值至少一亿美元。听到这个消息,汉尼马的儿子范加尔激动地流下泪水,为父亲生前在满世界嘲讽中的自信和坚持。在父亲的墓前,范加尔把这个消息让清风传给父亲。

一幅被世人嘲笑长达35年之久的“赝品”,如今终于咸鱼大翻身。2010年4月一个月,该画在荷兰各大美术馆展出,观者如潮。由于凡?高在世短短37年,留下约900幅作品,而这幅风车磨坊是从1995年以来首度被鉴定为真迹的凡?高作品。

相信自己吧,被嘲笑了35年的笑话,说不定就能像汉尼马那样,将笑柄变成奇迹。

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