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励志短文范文
竞争,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友谊,在对手的帮助下提高你自己,害怕竞争的人已经输给了对手,注定难取得大的成就。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职场励志短文,供大家参考。
我只是不想和大多数一样
因为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的答案,所以在3+5的等式后,将8改成了∞。
因为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被看待,所以会去喜欢的女生那儿惹事。
因为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的评价,所以喜欢上课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虽然有些问题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要问。
因为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活着,所以读大学时每天写东西—只因为喜欢的女作家说:我用写作来区别自己和别的女人。
因为不想和大多数人看一样的风景,所以宁愿走五站路,也不愿和同学乘同一辆公车。
因为不想和大多数人讨论一样的无聊话题,所以永远带着耳塞,听不同的音乐,进入不同的世界。
因为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在同一个地方生老病死,所以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哪怕漂泊着,也比白活着,等着死要好。
在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的路上,每个人都在极力地探索。
因为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被瞧不起,所以他在一段时间里总是会说:我哥认识很多人,很多很多人。
因为不想被人知道他几乎从未泡过酒吧,所以他也会装出一副很过来人的样子说:我不能泡酒吧,因为过去去得太频繁,所以现在不能看过于闪烁的灯光。
因为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在恋爱中被忽视,所以会说:曾经的交往对象对自己有多么多么好。
因为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去历经爱情的褪色,所以会刻意在皮肤上文上心上人的名字,提醒自己记住此刻爱的决绝,哪怕很久很久之后也会开始刻意掩饰。
无论是他还是我,我们都曾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擦肩,会心微笑而过。
不记得是你是我还是他或她,我们轻易就会头晕,然后捂住胸口说自己心脏不太好。说自己不能吃太多海鲜,因为高蛋白过敏……
我们怕和别人一样,于是我们努力让自己和别人看起来不一样。因为当自己看起来和别人不一样的时候,也许就是你能记住我的时候。
为了让自己被人记住,我们一次又一次在内心塑造一个不像自己的自己。
比别人更坚强,比别人更能伪装,比别人更能委屈自己,也比别人更柔软。直到有一天,遇见一个人,他们说:不要太辛苦,做你自己就好。
你会有突然被戳中的感觉,一切的较劲都被这句话给卸了力。
每个人都会经过“我只是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的阶段,渐渐你会发现,其实我们都一样。一样全力以赴追逐梦想,一样在迷茫中成长,一样承受孤独看荒芜的世界,一样受伤也伪装坚强。我们一样被自己蠢哭过,我们一样经常换头像,我们一样吃完方便面还想喝汤……
当初我们以为只要自己不一样,就会吸引到全世界的目光。后来我们满世界寻找,寻找的却是和自己一样的那个你。
其实我们都一样,一样想和大多数人不一样。
只有这一点骄傲,就区别于浑浑噩噩的人生
每天都会听到有人抱怨自己工作不如意,甚至毅然辞职或者调换工作,但这些人转换工作后,就会获得快乐和成功吗?
这个问题暂且放在一边,若不介意,先絮叨个小故事。
我有过一把很贵的伞,打开来以后大得惊人还能自动伸缩。于是我常常展示给小伙伴们看:你看,一折,两折,三折……pong!打开了!就像是没头没脑的小丸子。那个黑色的伞骨看起来材质精良,但忽然一天它就断了一根,也许是抗议我反复的蹂躏。
断了一根伞骨的伞太让人愁苦。它就像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烂桃花,羞于出手,又不舍得彻底丢弃。强撑着带出去几次,每次都被耻笑。有一次我穿了一双很有艺术感的凉鞋,手里挽了它走进教室,前排的学生齐心协力地对着我深情朗诵:“竹杖芒鞋轻胜马……”
只有这一点骄傲,就区别于浑浑噩噩的人生
即便是这样,我还是舍不得丢。我确确实实是个长情的人,我会把它塞到某个地方,也许一辈子也用不着,但它就在那里。
直到有天中午,我发现楼下有个戴着草帽的老头子,坐在那里修伞。
在这个城乡结合部的地方,遇到一个修伞的人,比买一把好伞更难能可贵。于是满屋子的扒拉着找伞,最终发现那把伞静静地立在一个柜子旁边,于是屁颠屁颠地带着伞下楼了。
一个半小时以后,我吃完午饭走下楼。那老人家还坐在原地,姿势不变地在摆弄我的伞。我像个好奇又讨嫌的小屁孩一样蹲在他旁边,看着他一根根剪掉多余的材料,又看他一针一线细细地缝。
正在我神游之时他开口问道,你这伞不是在这里买的吧,没见过这样的。
他又说,我见的伞多了。
他继续说,不是我说啊,这伞,你幸好遇到我,全城……顿了一下,可能觉得话也不能说满,接着说,全城也没几个人能修好。
遇到他我就很惊喜了,其实就算他不停顿那一下,我也真的相信这句话。现在人们都懒得出奇,这样的手艺人越来越少,我结婚时候的被子用新棉絮弹出来的,当时十分惊喜。阿姨说是找了不知道多少条小街道才找到的手艺人,排的队有半条巷子那么长。
没有这些人,就有许多细细碎碎的小烦躁,我曾经满大街也找不到一个修得好相机包上双排拉链的人。找到那些所谓的制衣铺,开成品衣铺的人,他们只会裁一块布,做床单或者做窗帘,冬天往衣服样子里充羽绒,连缝都不用缝。最后那个每天张着一张大嘴的相机包是被一个卖瓜的老爷爷修好的,他看着我的拉链无力地耷拉着,自告奋勇地三下两下就摆弄好了。据他说年轻时候开过裁缝铺子还当过鞋匠,看到这些拉链就手痒。有趣的是,他也说过一样的话,这个拉链,除了我,估计没人弄得好!
对自己的职业有高度自信,又有真材实料的一手绝活的人。他们在说这话的一瞬间,我便十分崇拜了。
后来跟学生们无意间提起,我才了解,原来就在他们的家人里,也都有许多这样的民间高手:有人的大伯会吹糖人画糖画,有人的姑姑是有名的剪纸艺人,还有个孩子,他的大爷爷居然就是从前绕着全城卖麦芽糖的所有小孩都认识但只知其人不知其名的神秘的白胡子老头!
同样,还有烧烤店里腿脚不灵便但是烤串香出整条街的胖子,学校门口做印度饼永远供不应求的漂亮小伙,家门口蛋糕店里夹蛋糕像开挂一样的帅气妹子,老城区里卖油茶和馄饨的婆婆,无论怎么挑出来的水果就是比别家好吃的爷爷……
我身边没有几个人爱自己的工作的。不是嫌赚的少,就是嫌工作累。有时候我听得烦了,实在想对他们吼:赚的又多又不累,你还是去求包养吧。
我爸对我说,他们年轻的时候,工作总是打了鸡血一样有120分的激情,觉得工作得倍儿有乐趣,倍儿有价值。我问,你们挣多少钱一月?他很开心地说,刚工作的时候50块一个月,一个月能攒下5块钱。
忽略这些年的通货膨胀,我可爱的爸爸在当年真的不算什么富人……但即便今天他已经退休在家,但他带着120分激情做了一辈子的工作,着实能让他提起就骄傲,虽然有时候,我看起来,也就那么回事儿。
可对俺爸来说,不就够了么?
想到那些觉得自己的工作狗屁不如,成天抱怨待遇不好体制不公的人,真的愿意把抱怨攀比的功夫用来钻研专业,又有几个?
我刚来学校的时候,带我的老师倒是个不抱怨只钻研的人。后来有一次同事闲聊中,另一个同事问我,“哎,你师傅看起来就是那么不一样唉!到底哪里不一样呢?还有,他是不是上头有人啊,年级组什么奖他都能拿到……”
我一边拨拉饭一边暗想,不过是X老师把钩心斗角抱怨不公都用在细心钻研上了而已。虽然说教师本来就是个清贫职业,但X老师荣誉都是一堆的,找他补个课都得绕个三五圈儿,总也不像很缺钱的样子。
X老师我倒是了解的,三代贫农,就他一个城里教书。
要说有,也只是对工作有一份喜爱和执着而已。
其实每一份工作开始前你都无法预料你与这个工作最后会变成什么样,但若只是为了挣几个工资,糊弄几口饭来说,那么工资再低也对得起你的态度。
若真的喜欢、钻研、付出,那么终究有一天,即便是这家的薪水对不起你,也总有别家递过来的橄榄枝。
如果你不喜欢一个人,别指望能和他长长久久的过日子。如果你不喜欢你的工作,亦别指望你的工作会加倍地报答你……
公平和回报有时候来得不是那么立竿见影,却绝对是日久见效的事儿。
就像那个修伞的师傅,就因为他那一句不甚谦虚的话,我才肃然起敬。只要这一点骄傲,就区别于浑浑噩噩的人生。
平实,行者的力量
路遥有篇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他去世前在医院的病床上记录了写《平凡的世界》时的经历,自然也凝聚了这位伟大作家最后的心血。提到这篇随笔,只想说我们也时有早晨从中午开始的经历,可终究耻于为文,毕竟只是不想起床或者是昨夜的放纵需要补觉。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时,长期凌晨两点到三点才入睡,有时延伸到四点和五点,天亮之后才睡觉的现象也常有发生。创作的艰辛与激情相伴,当然也是坚持与享受相随,如果整个过程体会不到创造的乐趣,自然也谈不到坚持,不过是简单的重复罢了。敬仰那些知道自己要什么,并勇往直前的人。还是不得不提到他的那句:“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观望别人的精彩而热血沸腾的同时,往往也只是一时兴起,晚上想好千条路,白天照样磨豆腐。想得太多不着边际也不可能让人飞黄腾达,路终究是需要脚踏实地的走下去的。路遥带着使命感和宿命感,满怀着虔诚和朝圣的心创作着鸿篇巨制,当然那种强大的愿力让人佩服,更多是这个过程的交织的存在感让人找到走下去的意义。他说:“我深切的感到,尽管创造的过程无比艰辛,而成功的结果无比荣耀,尽管一切艰辛都是为了成功,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在那创造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
鲜花之所以美丽,因为它积聚了整个冬天的能量,绽放得淋漓尽致;也喜欢燃烧的炽热,生命就应当如此在激情满怀中燃尽自己。可美丽而又灿烂的过程终究只是短暂。再说持续不断的忍耐远胜于短暂的狂热和激情。生活本身一直都是平淡而又朴实的,真正行走的力量不在于如何喧嚣自己的雄心壮志,而在于耐心的等待和忍耐,不吃不喝不睡觉,全部的心思和精力投入到所谓的理想,那终究是可怕的,那样的生命色泽有所缺失也少些人性的光辉。
一些值得尊敬的人,他们有崇高的生活理想,关注国是,立志为人民,为社会服务,他们的生命是向外蔓延开来的。给人一种高大上的宏大气象,但难逃假大空的嫌疑,因为他们这单一对生活的理解,不自觉间就会成为对自己的一种专制。海子在面朝大海里说:“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生活的美好也有很多值得向往的地方,如果被那些“理论”和“主义”绑架,像孔乙己失去了社会现实的能力,只能将自己知道的几个字的写法说给小孩听,那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
提到路遥只想说这种满含着使命感,戴着沉重的镣铐跳舞,历经千辛万苦才能到达的顶峰,其实也是一种冒险,一种对自我的挑战。这种挑战是异于生活常态,因为他用一生的气力集中在一个点上,创造了让人惊叹的作品。如果说普通的我们做不到,那也有其它的伟大同样让人惊叹。
安倍晋三邀请访日奥巴马吃寿司,自然是小野二郎家的寿司。如果看过《寿司之神》就了然小野二郎何许人也。86岁高龄的小野几乎穷尽了一生在追求寿司的极致,按官方一点的话说,就是在对手艺的不断践行中,自身修养和心灵境界也随之进步,知行合一,从一而终。可他的坚守除了将寿司做到极致,对GDP没有太大贡献。让一般人难以想象,世界如此美好,如果穷尽一生只做一件事,会不会太单调枯燥?会的!但是带着虔诚和热爱,自然也会从做寿司体会到里面无穷的乐趣,对细节的完美追求是没有终点的,连做梦都在想着做寿司,那还有什么理由说单调呢?
同样的精神也适合对技术,对生活的追求。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难免过得太粗糙,太随意。只是茫然的行走何去何从尚且不知,谈坚守就更有点困难了。知道自己的追求在哪里,并持之以恒的追求极致自然也就能找到存在的意义。电影《编舟记》中马缔光用了15年的时间编制了中型国语辞典《大渡海》,15年几乎每天都重复同一件事情,当然他也有自己的爱情故事和朋友。主持编撰的松本朋佑搞了一辈子的辞典,到死时说这一辈子因为编辞典而过得非常充实。那也就无憾了,可能是这部电影本身的风格让人想到了“平实”这一词,在辞典发布会上,马缔光没有苦守寒窗十八年的那种自怜怨气,也没有一朝得志的娇蛮得意,只有“到了,到这里的”淡定从容。从来就不能需要呐喊来显示自己的决心,也不用过度张扬显示自己的成就,只是默默的用行动演绎着属于自己的传说,有的只是将其它的都交给时间的从容和坦荡。
渐渐的喜欢上了那种自然而然的平凡而朴实的状态,没有浮华的喧嚣,只是内心的平和,循序渐进的行动。如果需要咬牙切齿才能坚持一个事情,那就得看自己的选择是否有问题。轰轰烈烈大而化之的宣言终究有点空洞,贴近生命生活本身才有着真正的力量——行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