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哲理励志小故事
人生每天都要笑,生活的下一秒发生什么,我们谁也不知道。所以,放下心里的纠结,放下脑中的烦恼,放下生活的不愉快,活在当下。人生喜怒哀乐,百般形态,不如在心里全部淡然处之,轻轻一笑,让心更自在,生命更恒久。积极者相信只有推动自己才能推动世界,只要推动自己就能推动世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职场哲理小故事,供大家参考。
用鲜花铺满自己心灵的春天
有些时候,经历一些挫折,面对一些失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并不是面对所有的挫折和失败时都要板着面孔,有时候它们会显得必要,甚至有些可爱。
我们经常会提到爱迪生,提到他在为人类寻找光明的时候,曾经有一万多次的失败,这其实都是引用这个事例的人们自己的看法。爱迪生自己并不这样看。有记者曾经就他发明电灯泡一例,借常人的看法提问他,爱迪生回答说,我哪里是失败了一万多次?其实我是成功地找到了一万多种不适用做灯泡的材料。由此我们不难判断,爱迪生的发明生涯充满着探索的乐趣,挑战的乐趣,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乐趣,他在他的发明世界里享受的快乐,是一般的人不能感觉和享受得到的。
我们知道,鲜花和掌声营造的只是一种氛围,而幸福和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世界上许多的事情都与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以及心境有关,不同的人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感到有意思,有的人感到没意思;有人感到很快乐,有人感到很痛苦。其实你只要永远保持一种快乐态度和心境,你就会处于快乐之中,因为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有阳光,有风景,有歌声,有欢呼,有掌声,有鲜花,有美酒的天地之间!
你能说一个人很平常地走过了他的人生旅程就不是一种成功吗?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有三个孩子。由于多种原因,她本人没有读多少书,没有什么文化。她每天的工作就是以孩子们为中心,照顾他们吃喝,服侍他们穿戴,接送他们上学。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了,而她自己一天天衰老了,然而她的心里比谁都高兴、甜蜜和骄傲,因为她的三个孩子都学有所成,一个获得了博士学位,一个获得了硕士学位,还有一个正在读大学。她说她高兴的是平日的点滴付出,圆了她自己的梦想,她就是希望她的子女们都能成为有文化的人;她说她甜蜜的是三个子女都很理解她的心事;她说她骄傲的是,在她的爱心、孩子们的决心和师长的关心下,三个孩子正在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在深圳的一次“城市精英”培训班上,有一个公司的总经理在公众面前谈他的成功经验时说:“我其实没有什么成功经验。到今天为止,40多年来,我每天做的都是很平常的事情。每天我都按计划做我每天的事情,一件事情做完了,接着再做下一件事情。走到今天,应该说我对自己还是满意的,因为,我计划中的目标都实现了。我在深圳有自己的房子、车子、公司,最近又将父母接到了身边,我感到生活让我平实地走了过来,我对生活也充满着挚爱,我在生活中学会了平常的付出,而生活却给了我超常的回报。”
小雨是一个只有师范中专学历的女孩子,但她从不因为这一点而气馁。她参加了一个职业训练班。在训练班里,她表现得热情而专注,开朗而主动,细心而认真。不论是谈自己的观点、干训练中的诸如清洁之类的事情,还是后来的社会实践活动,她都表现得乐观而积极。她中专毕业后应聘在当地的一家公司,这是她踏入社会的第一站,她非常地珍惜,所以投入了她全部的干劲与热忱。尽管这家公司终因经营不善而倒闭了,她却一直在公司坚持到最后一刻。踏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成了无言的结局,但是她却认为这也是一份收获,她在其中学到了在学校没有学到的东西。在公司最艰难的时刻,许多与她一起到公司的同学都相继走了,她却选择了留下,与公司一起坚持到最后一刻。她相信仅凭这一点,她再找一份工作并不难。不出所料,她去了深圳,一个星期后,她便被一家船务公司录用,试用期月薪1500元。她在那里做得很开心,和领导与同事们的关系相处得很融洽。这难道不是成功吗?
常言说得好:天下无大事!因为所有的大事都是由小事构成的。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比如居里夫人,她的伟大发明,难道与她每天洗沥青渣、做实验、记数据毫无关系吗?
快乐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这种心态和情绪与挫折和失败无关。如果天下的人们,用鲜花铺满自己心灵的春天,用快乐填充自己的平常生活,一个脚印接着一个脚印地走,那么每一个脚印都是一首成功的歌!
我们都有梦想,可你拿出勇气和行动去实现了吗?
我们常常听到人们各种各样的梦想,每一个梦想听起来都很美好,但在现实中,我们却很少见到真正坚韧不拔、全力以赴去实现梦想的人。人们热衷于谈论梦想,把它当作一句口头禅,一种对日复一日、枯燥贫乏生活的安慰。很多人带着梦想活了一辈子,却从来没有认真地去尝试实现梦想。
只有人类能够去梦想,并把梦想变成现实。没有梦想就没有精彩的生活,梦想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它意味着还没有体会过的生活,意味着无穷的可能性,意味着意想不到的惊喜,意味着对自己的信心。
可是什么阻止人们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呢?
我们听到的理由多如牛毛。比如说想去某地旅游,但没有足够的钱;想学习英语,但没有足够的时间;想要追求某人,但觉得条件还不够成熟等等。人们对于做不成的,或者还没有做的事情,很少把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往往都是习惯性地寻找某个外在的理由,为自己开脱一下,舒口气,然后继续过自己平庸的日子,让梦想躺在身体里的某个角落呼呼大睡。
其实,能否实现自己的梦想,外在因素只占小部分原因,主观因素才是能否实现自己梦想的主要原因。
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勇气,是指放弃和投入的勇气。一个人要为某个梦想而奋斗,就一定要放弃目前自己坚守的某些东西。既想经历大海的风浪,又想保持小河的平静;既想攀登无限风光的险峰,又想散步平坦舒适的平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投入,是指一旦确定了值得自己去追求的梦想,就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心想不一定事成。事成的前提是全力以赴去做,比如一个人想学游泳,惟一的办法就是一头扎到游泳池里去,也许开始会呛几口水,但最后一定能够学会游泳。
因此,实现梦想的关键是能否果断地采取行动。行动才是最强大的力量。
有一个学生曾经说,他以后想要走遍全世界,变成像徐霞客、马可·波罗那样的旅行家和冒险家,去感受大海一望无际的壮阔,体会沙漠高低起伏的雄浑,探索落日下尼罗河畔金字塔的奥秘,追寻云雾中喜马拉雅之巅的神圣。但是他说现在还没有钱,要等到成了百万富翁以后再去做这些事情。我问了他两个问题,一是如果这辈子没有成为百万富翁还去不去旅行?二是如果成为百万富翁的时候已经老得走不动路了还去不去旅行?我告诉他,最好的办法是现在就上路,拿根棍子拿只碗,一路要饭也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梦想是不能等待的,尤其不能以实现另外一个条件为前提。很多人正是因为陷入了要做这个就必须先做那个的定势思维,最后一辈子在原地转圈,生活再也没有走出过精彩来。
所以,当我们拥有梦想的时候,就要拿出勇气和行动来,穿过岁月的迷雾,让生命展现别样的色彩。
你有没有成长的“金刚钻”
“不懂就问”应该是上学时期老师最爱跟学生讲的一句话,这句话在走进职场以后同样适用。很多企业愿意要上手快的毕业生,一方面看重他自身的领导能力,另一方面看重的就是沟通能力。
在一家媒体工作的小A,专业基础不是最好的,在随后的采写稿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就不少。她常常在稿件中加入主观感受,这无疑与新闻的客观性要求相违背,因为她的想法与领导不一致却又想搞清楚“为什么不可以”,因此发生了很多的讨论机会。再比如,消息电头的不同写法,她也会去请教老师,有了选题思路更愿意跟其他老师分享,交流心得。
小A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便是她喜欢打破砂锅、刨根问底,花很多的时间去搜查资料。尽管撰写稿子可能并不需要这么多内容,但她还是会通过书本、网络或者周围的朋友、同学去请教某个问题或知识点,时间长了,无形中拓宽了她审视问题的思路;遇上集体讨论问题,大家经常能够听到她一些独到、创新的见解,视野广阔不拘泥于现有格局。
有时候一篇稿子很急,记者的“搜商”就变得极为重要,即在短时间内如何能够获取到自己最需要的信息。小A的搜商很高,即使工作很多,她看上去也是一脸悠闲;即使是棘手的或从未触碰的选题,她也不会表现出忐忑,脸上永远是满满的自信。
这也就是小A细腻的一面,她会把工作中发生的值得回味品读的精彩片段记录下来。在新闻报道中,捕捉细节来展现人物个性、事件主题思想,需要记者具备很好的观察力,同时在采访中引导被采访对象展现出他本来的“模样”或者遮盖在事件下的原貌,这样的文章才会好看好读。
在工作中,谁敢于承担、敢于表现,谁就是赢家。俗话说,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小A的勇敢、自信与细腻,让领导看到希望,每一次的被认可,又给下一次采访机会增加了筹码。这些机会是她的优秀工作成绩累积的结果,这就跟实习经历能够影响未来求职是一个道理。
去年两会,小A被指派去采访南方科技大学的校长朱清时委员,从主动要求接机到联系采访时间,都被朱校长一一婉拒。在两会驻地,她和工作人员几番“较量”后拿到了朱校长的房间号码。唯恐直接叩门打扰到他,打电话过去她又一次被拒绝,但默默等待的小A没有放弃,她坐在朱校长的门口开始偷听,并继续想办法。看到来送报纸的客房服务员,她便拿出一张便签纸,写上:“朱校长,您就让我进去采访您吧!”然后署上她的名字,从客服手中抽出一份报纸贴上去,放到那沓报纸的最上面。
可以想象,最后,她成功了,并且问了朱校长4个“最后一个问题”,长聊了29分钟。
当梦想照进现实,为了到达理想的港湾,我们需要做的是好好审视自己,以及自己的工作环境,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并懂得适时地表现出来,让别人看得见你的努力与进步。当然,人不是一剂药下去就可以改变自己的,也不是一件突发事件可以改变性格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地与自己斗,不断地给自己念“紧箍咒”。所谓“吹尽狂沙始到金”,是垃圾,是泡沫,抑或是金子,就让时间作出最公允的评判。但前提是,你得先把内功修好,要揽瓷器活儿,还得先有金刚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