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南网 > 职场故事 >

职场故事拒绝就是最好的尊重

时间: 日鹏2 职场故事

世上的事,只要肯用心去学,没有一件是太晚的。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对阳光,对美,对痛楚。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职场小故事,供大家参考。

励志小故事:拒绝是最好的尊重

在战国时期的时候,苏秦和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学生。苏秦和张仪选的专业都不是热门的儒家、法家等专业,而是一门比较偏僻的专业——纵横学,因为他们明白在战乱年代,纵横学才是最适用也是最好就业的一份工作。

苏秦很快就学成出师了,在经过几年的努力后,苏秦以一己之力促成了六国合纵,达到了职业巅峰的苏秦配六国相印,叱咤风云,而纵横学也成了当时的热门专业。就在苏秦达到职业巅峰的时候,这时候张仪也从鬼谷子那儿毕业了。刚刚毕业的张仪开始找工作了,由于经验不足因此找了很久依然没有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毕竟谁也不放心把一个国家的未来交给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张仪很自然的就想到了已经名满天下的师兄苏秦。

张仪很快就来投靠苏秦,张仪想苏秦肯定会看在师傅鬼谷子的面上给自己安排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可是让张仪没有想到的是苏秦却对自己很是冷淡,不要说是安排工作,就连面都没有见到。到苏秦府上的张仪苏秦只是让管家把张仪和下人安排在一起。

张仪刚开始的时候想也许苏秦是有别的用意,也许是在考验自己,于是张仪就坚持了下来。可是让张仪没有想到的是在一次宴席上,张仪第一次见到了苏秦,可是张仪却被安排在了最后面,只能远远的看到苏秦。

就在这次宴席正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一位宾客突然大叫起来,原来他随身佩戴的一块玉突然不见了,而这位宾客就坐在张仪的旁边,于是所有的人都把目光聚集在了张仪的身上。张仪百口莫辩,而下人并不知道张仪是苏秦的师弟,于是很快张仪就把捆绑起来,暴揍一顿。

张仪躺在柴房中养伤的时候,苏秦派人传过话来说道;像张仪这样有才华的人,却沦落到要靠朋友来举荐才能有一份工作,那么他宁肯不去举荐他,而且他也不会再收留张仪了。张仪对此很是愤怒,没有想到苏秦对自己是如此的无情,张仪发誓一定要让苏秦对此付出代价,于是张仪在苏秦一个门人的帮助下来到了秦国。

由于当时六国的合纵让秦国很是忌惮,而张仪的到来则更是是让秦惠文君很是高兴,尤其张仪的解决六国合纵的连横大计更是让秦惠文君喜出望外,张仪很快就得到了秦惠文君的重用。果然在经过秦惠文君和张仪的努力下,在十几年后,苏秦苦心经营的六国合纵都被秦国瓦解了。

这时候的张仪很是得意,他终于报了多年以前的仇,可是让张仪没有想到的是陪同他一起来的苏秦的门人告诉他,那时这一切都是苏秦有意为之,苏秦知道张仪的才能远远在他之上,所以他不希望张仪在他的庇护下而失去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于是苏秦才在那么多人面前羞辱他,而被张仪视为奇耻大辱的那次玉的事件也是苏秦安排的。但是苏秦并不是不帮助张仪,而是一直默默的帮助他,陪同张仪前往秦国的那个门人就是苏秦特意安排的。

张仪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苏秦的拒绝才是对自己最好的尊重,如果没有苏秦的拒绝,那么自己则永远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你不能躲进借口里

一场面试,我和同学乔偶遇,听说了她的经历。

我们高中同班,高考时,乔因数分之差与大学绝缘。接下来的两年,她就读于本市最著名的复读班,一考再考,终于在第三次冲击时,过了本科线10多分。

令人遗憾的是,填报志愿时,乔出了些差错。

领到录取通知书,她大吃一惊,却已无力挽回——她被省内一所师范专科院校录取,虽然是她喜欢的英语专业,但本科分数上了大专,她心有不甘,“是一路哭着去上学的”。

那天的面试,乔发挥得不好。

自我介绍之后,招聘方提问,为何简历中没有英语专业四级证书的复印件?

她吞吞吐吐,略带羞愧:“没过。”

15分钟的试讲,乔紧张得口误了几次。说到一个知识点,她先陈述,过了几秒钟,又推翻之前的说法。

不用等最后结果,看主考官的表情,乔就知道这次应聘没戏。但她说:“全都是本科生,我一个大专生,本来也不抱什么希望。”

没等到公布结果,她就走了。“都怪那年……如果不是……”我和周围好几个旁听她遭遇的人目送她,并由衷地为她曾经的错失感到惋惜。

后来,我辗转从别人那里得知她的消息。

“一路哭着去上学”之后,乔用了很长时间才恢复平静,确切地说,从未平静。

一开始,在师专,她因是第一名进校而备受关注,但失望、愤怒及“为什么是我”的想法,让她倾诉成瘾,向同学、师长,在饭馆、酒吧。

也许是找到了发泄渠道,也许是发现了自己新的“闪光点”,渐渐地,人们更多见她在饭局,而不是课堂,“她是我见过的酒量最大的女生”,“别人”说,“乔一个人能喝6个‘小二’,打通关打得男生全趴下”。

“看到专业书就会想,我该待的地方不是这儿。”乔总这么说。有人劝她通过考研改变命运,被她发火顶回去:大专得工作两年才能考!

“如果不是……我就能……”,总之,关于学业,自那年夏天被强行打了折后,乔就自动按了停止键。

我想起乔,是因为老邻居来访,提及不成器的儿子,东。

小时候,东是我们同情并艳羡的对象。幼时一场事故,他失去了左腿。于是,父母给了他诸多同龄人所没有的特权:零花钱最多,分数要求很低,无缘无故发脾气不被责罚,反倒会被一直哄到开心……

而今,东已过而立,仍在家啃老。

做父母的不是没为他想过出路,可让他学电器修理,他半途而废;为他开了个小书店,一周总有三四天不开张——他要玩游戏、睡懒觉。

“从小可怜他不像别的孩子。”老邻居叹息,“宠着他、惯着他,倒把他弄成了老大难。”

“都怪我这条腿。”一有不顺,东就发火,一发火便这样说。最近一次发火,是恋爱受挫,于是,他逼父母出更多的钱,买更大的房,“就不会有人嫌弃我的腿”。

升学、就业、做生意、与人交往……记忆中,凡是没做好的事,他一直这么觉得。

多年来,那条腿成了他的借口。他的人生被腿偷走,腿是他偷懒的理由。他躲在里面,所有的不成功、不得志、不努力都变得情有可原,一如乔的学业,从此可以正当而悲情地裹足不前。

只是那些遭遇,一样有它们的“遭遇”吧——人们借题发挥、偷换概念,将所有错误归结于它,不负责、不承担,哪怕自己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一证十年

阿柔是我本科时的同学,她来自农村,身材高挑,长发披肩,笑起来眼睛像弯月一般,那样美好的笑容,犹如午后的太阳晒入心房,让人感觉暖暖的。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我,起初和她并没有什么共同话题。和她聊明星八卦时,她总是在我话音落下之后,先是使劲地点点头表示认同,然后用手捂着嘴再偷偷地追问:“可是……他到底是谁啊?”和她聊未来环游世界的梦想时,她总是羡慕地注视着、支持着,仿佛一个小女孩隔着橱窗看到一件昂贵的嫁衣,喜欢,却清晰地知道那不会属于她。她每每和我说起她家乡的一些事情,我也不是很能体会,只是觉得她在黄河边游泳捉鱼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于是,在我们刚相识的那段时间,她有时会着迷于都市的繁华,我也会偶尔向往乡间的恬静,但两人都隐约觉得对方的世界离自己好远。

终于有一天,阿柔目光坚定地对我说:“将来毕业了,我想去上海闯荡,我想当一名口译员。”我嘴巴张得很大,难以置信地问她:“真的假的?你知道口译有多难吗?而且你……竟然想去上海?”其实,当时我本来想问的是:你知道上海的生活费有多高吗?打拼有多难吗?竞争有多激烈吗?实现梦想的代价有多大吗……可是,我的问题并没有问完,并不敢问完,因为怕打击她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阿柔听了我的问题后,竟然非常爽朗地笑出声来:“我当然知道啦,但还是想尝试一下,要是不尝试,可能以后会后悔的。我现在就开始攒钱,攒3000块,毕业以后就去上海!”我心里为她发愁:一个农村女孩子只身一人去上海打拼,只带3000元,会不会坚持不到一个月就回家了?

后来的几年里,很少听到阿柔再提去上海的事了。我猜想,她可能只是随口说说。毕业后我一直在忙出国的事,很久都没有跟阿柔联系。有一天给她发短信询问近况,她很快就回复了,只是简短的几个字:“现在在上海啦!”看到这行字的时候,我怔住了……原来她不是随口说说的。

后来阿柔跟我说,毕业以后,她一直都很认真地生活,做过口译,给外企和出版社做过翻译,虽然时常觉得工作不尽如人意,但她始终朝着口译员的目标前行。她说她要把这个梦想当成像国家的“五年计划”一样不懈地经营下去。看到她的信息,我可以想象到她在打下这些字时脸上果敢坚毅的表情。那时我才发现,虽然名字里有个“柔”字,阿柔却从不曾是个柔弱的女子。相反,纵使背景平凡,起点较低,但她一直用毅力和耐性兑现着自己的承诺。

在那之后,我们一直保持联系,我总是时不时看到阿柔的留言:“下个月就要考口译证书了,真是要紧张死了!”“唉,没有考过,不过没关系,半年以后再战!”“真是不好意思跟你说,我这次又没考过,不过我会再尝试一次的!”“又失败了,你说我是不是天生笨,可是我太想做口译员了,如果放弃的话以后我可能会后悔,只能再尝试一次了。”

最近一次和阿柔联系时,她已经获得高级口译证书,在上海一家外贸金融公司做口译员。虽然阿柔偶尔也会抱怨工作压力大、加班时间长、单位伙食差等,但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她声音里的坚定。阿柔在大学里许下的愿望,在她不停地尝试和近乎带傻气的坚持中,得到了完美的实现。从开始攒3000块到现在的高级口译员,阿柔整整花了10年时间。

在“闪职族”(换工作如照相)与“液态族”(时刻想辞职,而且这一刻想做A工作,下一刻想做B工作)悄然成风的现代职场,人们跳槽越来越频繁,从过去的5年一跳加速到现在的3年一跳甚至每年一跳。很多应届生的第一份工作甚至都很难熬过半年之痒。

我们似乎很害怕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是“阅历不足”,这导致年纪尚轻的我们恨不得在30岁到来之前就行遍世界各地、干遍各行各业。于是,不同的工作我们换了一个又一个,仿佛通过频繁跳槽,幸运的自己一定能找到一个任务较轻、升职较快、薪水较高的“金饭碗”。即便找不到这样的完美职业,可以和别人说自己有“丰富的职场经历”,仿佛也是一件能够慰藉自己空虚内心的事。可是,然后呢?我们想做的事越来越多,能做的事越来越少;焦虑感越来越多,踏实感越来越少。到头来,却发现自己还像当年初入职场时那般懵懂无措。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这个阶段独有的使命,要坚持将每个阶段的使命好好完成,然后再安然踏实地迈向下一个阶段。将简单的事做持久,并一直“在路上”!

3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