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南网 > 职场故事 >

职场故事别让故事只是故事

时间: 日鹏2 职场故事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幸福。去发现你所拥有幸运,少抱怨上苍的不公,把握属于自己的幸福。你,我,我们大家都可以经历幸福的人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职场小故事,供大家参考。

别让故事只是故事

我做的事情很有意思,每天大江南北的热心人将励志故事丢给我,我负责审核它们是否能够起到使大部分读到的人都激昂澎湃地想要做一番事业,或者能否拯救一些失恋、失意以及失落的心。

励志的名人、草根、英雄们用各自不同的故事展示着他们的人生,或许他们想说“成功可以复制的”,快来看我走的路线啊,你也可以有。事实上,谁的成功能被轻易复制呢?

有一类故事说,某人在失误中发现了商机,或者科学家由于误差创造了人类大发现。生活里,我们每天都会犯各式各样的错误,多得叫人烦躁甚至抓狂,哪有心思去想什么大发现?如果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还是你,成功者还是成功者,故事永远只是个故事。

更多的一类讲某人贫困潦倒,但志向不改,通过自己的恒心终于天降奇遇,稳准狠地抓住了机遇并开创新天地。每当看完之后我都热血沸腾,就像看壮丽恢宏的电影大结局。慨叹对方的坚持与幸运的同时,总会反观渺小的自己。为什么我不这么坚强?为什么我没有这个运气?甚至于感叹为什么我没有经历过这些挫折与成功。之后很可能是自我防卫般的条件反射,给自己找几个台阶下,我之所有没有那么辉煌的成功是因为经历平淡,之所以没有决心与毅力是由于缺乏锻炼……人啊,就怕这种文过饰非。

还有一些这样的故事,它们情节跌宕起伏,看上去光怪陆离,虽是事实,看上去却缺少现实性。好假啊——我们看了会大呼一声,然后忽略掉故事本身的意义。对于这样的故事的确无可奈何,有时生活本来就比戏剧还要戏剧化。

而有一类故事,我笑称它为“最后的半个烧饼”。一些名人伟人在经过大师的点拨、棒喝,或者路人不经意的一句话的提示下,顿时开了壳,从此踏上一条金光大道大展宏图。或许我们看完这类故事,会想我就等这叫我质变到量变的情节发生了,这完全是现代版的守株待兔。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大师的质变是由于量变的稳扎稳打而成的,导火索不过是一个触点而已。《百喻经》里有段小故事叫《欲食半饼》,此人吃到第六个半烧饼的时候吃饱了,痛悔早知道就只吃最后的半个烧饼了,白浪费了前面六个。我们在笑这个愚人的时候,殊不知自己或许也常犯此类错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如果一个人的“自我”守护得坚不可摧,就是多伟大庄严的故事都无法撼动他。哲学家奥修说过,要做一个“脆弱的人”,这个“脆弱”便是指心灵的开放程度。一颗完全“脆弱”的心就如一张白纸,能接受任何的涂鸦创作。《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就有一颗“脆弱”的心,到了每个师父那里都是无知愚童,笨是笨了点,但总比“自我”强大的徒弟可教。哪个师父是傻瓜,会认笨人为徒?反过来说,哪个师父都是精明人,知道这“脆弱之心”最珍贵。物理学上有个词叫“内应力”,物体由于外因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以抵抗这种外因的作用。每个人心里都有内应力,这种力越大,心灵城池的守卫就越严密,就越缺少“脆弱之心”。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故事,也不缺少感动。缺少的是,感动之后的行动力。有了知,而无行,知识永远是知识,故事还是那个故事。

我的处境并不算最糟糕的

有一则故事说,一个穷人与妻子,六个孩子,还有女儿女婿,共同生活在一间小木屋里,局促的居住条件让他感到活不下去了,便去找智者求救。他说,我们全家这么多人只有一间小木屋,整天争吵不休,我的精神快崩溃了,我的家简直是地狱,再这样下去,我就要死了。智者说,你按我说的去做,情况会变得好一些。穷人听了这话,当然是喜不自胜。智者听说穷人家还有一头奶牛、一只山羊和一群鸡,便说,我有让你解除困境的办法了,你回家去,把这些家畜带到屋里,与人一起生活。穷人一听大为震惊,但他是事先答应要按智者说的去做的,只好依计而行。

过了一天,穷人满脸痛苦地找到智者说,智者,你给我出的什么主意?事情比以前更糟,现在我家成了十足的地狱,我真的活不下去了,你得帮帮我。智者平静地说,好吧,你回去把那些鸡赶出房间就好了。过了一天,穷人又来了,他仍然痛不欲生,他哭诉说,那只山羊撕碎了我房间里的一切东西,它让我的生活如同噩梦。智者温和地说,回去把山羊牵出屋就好了。过了几天,穷人又来了,他还是那样痛苦,他说,那头奶牛把屋子搞成了牛棚,请你想想,人怎么可以与牲畜同处一室呢。“完全正确,”智者说,“赶快回家,把牛牵出屋去!”

故事的结局是这样的:过了半天,穷人找到智者,他是一路跑着来的,满脸红光,兴奋难抑,他拉住智者的手说:“谢谢你,智者,你又把甜蜜的生活给了我。现在所有的动物都出去了,屋子显得那么安静,那么宽敞,那么干净,你不知道,我是多么开心啊!”

一个人生活的幸福与否,从来没有一个恒定的标准,你的处境虽然很糟糕,但还不是最糟糕的,还没有到绝望的时候,需要你做的是调整你的心态,鼓起生活的信心,改变眼下的处境,至少,不要退到你已经见识过的比现在还糟糕的境地。

认真拼不过迷恋

一个被视为不会念书的小孩,为什么能够变成英国一流大学的教授?

我小时候听过一句话,“认真是拼不过迷恋的。”意思是说,做一件事能否成功,“喜欢”和“热情”是远比“认真”“努力”更重要许多的。

举例来说:假如有同样两个运动员,一位是和迈克尔·乔丹同样身高198cm,在体力、弹性、反应力种种条件上都一样的球员,另一位和马拉多纳一样身高165cm,其他条件也都一样。

如果有两项运动—就说是篮球和足球好了,没有其他特殊理由,他们对两种球类的兴趣也差不多的话,依照不同条件,我们应该鼓励198cm那位去参加篮球队,165cm那位去参加足球队。但我们现在教育的主流逻辑并不是这样的,它的思维是:哪样运动热门,就统统让他们去参加哪样运动。

就说统统参加篮球队好了,198cm那位由于先天条件,当然很容易就比165cm那位有比较好的表现,也比较容易获得成就感,因此进入一种“热情”“喜欢”的正向循环。

165cm那位的努力结果当然不如198cm那位,但教练却告诉他:“你不够努力,你不够用功,你不够认真。”

165cm那位更认真、更努力的结果,虽然有进步,但得到的往往是更大的挫折。搞得这个本来可以在足球场上成为明星的运动员,却在篮球场上失意、挫折、自我怀疑……

我有一个朋友,因为数理不好,只能念录取分数不高的专科学校,被家长认为是不会念书的小孩。后来父母亲把他送到美国社区大学去念书,到了美国之后,他发现在美国的教育制度下,考试分数并不是唯一的评估。他充分发挥了自己过去受教育时被认为“不务正业”的搞社团的本事,组织同学、分配工作、讨论议题……

他特殊的组织、分析能力以及领袖魅力到了不同的环境很快就突显出来。他在大三时转到斯坦福大学,继续完成了大学以及硕士、博士学位。目前他在英国的一所一流大学担任教授。

一个被视为不会念书的小孩,为什么能够变成英国一流大学的教授?重点不在这个小孩聪明不聪明、认真不认真、努力不努力,重点是他如何以及在什么样的评估标准之下,发展出他自己的生命。

那些做起来特别容易做好、容易有成就感,并且让我们迷恋的能力和特质就是每一个人的天赋。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给自己的天赋一个机会,然后想办法发展那个能力。让它成为我们生命发展的方向。

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