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南网 > 职场励志 >

职场人应该知道的励志故事

时间: 明君 职场励志


职场人应该知道的励志故事

有的东西你真应该早点知道

一个小时只能做一个小时的事

常感到焦虑,读不下书。沉不下心看书,浮躁和焦虑,都是因为年纪渐长,不信正道而太重功利导致的。一个小时想学个大学士出来,可能吗?一个小时只能做一个小时的事,学一个小时的知识。忘记了这个最简单的道理,就会在焦虑里浪费一整天的时间。

别着急找人脉

你不必去找人脉,你唯一需要操心的是要把自己的本事练好。本事到了,与你同等本领的人群,会自动将你纳入他们的体系,同时会有符合你能力的活不断地找到你。

活得漂亮,别嫌麻烦

加勒比海盗里的一句话:“可是我不想惹麻烦。”“那你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蔡康永说: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了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有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想来生活里的五光十色,便是那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麻烦。

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那就是欣然地去做一件又一件的麻烦事,越早开始越能看到自己真实的样子,哪些无关痛痒、哪些弃之如履、哪些不在乎得失也愿意为之努力。排除了不适合自己的,剩下的便都是滋润的,不再动摇,也不会轻易被自己感动,明确了自己要去向哪里,便能简单地铿锵有力。

生活中最美的事情是免费的

拥有一双擅于发现美好的眼睛,对于你的生活很重要。家、朋友、爱情,拥抱,微笑,一个吻,睡觉,欢乐,美好的回忆。

懂生活不是人人能做到

心是个口袋,什么都不装时叫心灵,装一点时叫心眼,装得多时叫心计,装更多时叫心机,装得太多就叫心事。我们常常执著于近在咫尺的功利,执著于绚丽的生活,执著于没有结果的爱情,很容易陷入不堪重负的状态。其实,放下一点,就会得到更多;会放下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才会活得更洒脱。

摆脱迷茫的最好方式就是扩展自己的知识圈

人是需要欲望驱动的动物,人对世界的欲望是让自己变美好的一种方式。当我们所了解的信息越来越多时,接触到美好的事物越来越多时,就会心生向往并且不会觉得那种美好是不切实际的。

所以,趁年轻,多出去走走,让自己接触更好的人,接触更多美好的事,渐渐地就会摆脱纠结和迷茫了。

常告诉自己四句话:有钱别省、有福别等、有气别忍、有恨别记。

有钱别省: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钱存在健康银行最保险。健康高于财富,有了健康,才拥有一切。民间顺口溜说得好:不怕赚得少,只怕死得早;留得健康在,何怕赚不来。为了健康,要舍得养生保健,“该出手时就出手”,该花则花,该行善则行善,有钱别省。

有福别等:

儿孙自有儿孙福,别为儿孙做马牛。别祈望子孙长大、万事安排得当才享福,要争取时间,享受眼前福。健康是幸福的载体,人生无病就是福,长辈的健康也是子孙的幸福。要注意休息和调理,别为子孙过分操劳。疲劳是健康的第一杀手。累垮身体,累出病来,就失去享福的底线和资本,也给子孙带来拖累和烦恼。

有气别忍:

人生在世,各自都有难念的经和难破的题。任何人在生活中都可能遇到这样那样不顺心的“气事”。气是客观存在,有气别忍,憋气则气结,气结则病生。中医云:“不通则痛,通则不痛”。遇到“气事”,要找人“通”气,多方吐露,一吐为快,快吐为安。要多交益友和挚友。朋友是最佳的“通气筒”,也是为你倾注生命活力的“打气筒”。

有恨別记:

心胸开阔,仁善为怀,小事糊涂,世事看淡,恩怨不计,旧恨不记,保持“天天有个好心情”。古人的长寿“三不知:不知恩怨、不知年龄、不知疾病”,把“不知恩怨”列为榜首,足见“有恨别记”的重要。人到晚年,脑子往往忘近记远,要提倡别提旧怨别记旧恨。耿耿于怀有损身体,还是以“相逢一笑泯恩仇”保健康。

人生路,别回头

简单道理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现实比“奇奇怪怪国”更奇怪,但依然要好好活

中国童话作家裴慎勤在八十年代写的《奇奇怪怪国》,直到现在我仍记得,童话里秃秃国王,钻石牌抹脑袋油;树上长着各种吃的、玩的,地上有啤酒河、牛奶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而且完全不用掏钱,也用不着去干活儿.......就像很多人做过的白日梦一样美好。别说孩子喜欢这样的地方?就算大人也想去这个岛。

可是,国王还专门派移民大臣去世界各地游说人们来这个岛上居住。诱惑的宣传吸引很多孩子前来。我小时候看的时候,并不明白其中深刻的寓意,现在才懂得既然有这样堪比天堂的地方,人们早就一窝蜂地来了,还用得着宣传?这个小岛哪怕有澳大利亚那么大,也得被撑爆啊!如此不正常,一定有猫腻啊!

于是三个被忽悠来的孩子,就抱着我这样好逸恶劳的想法来到了奇奇怪怪岛上。可是,他们每天醒来,都发现邻居会少,熟人减少。你看能量守恒定律在哪都存在啊!那么消失的能力以何种方式转换了呢?即便是这样也没引起多数人的疑心,没人思考想象背后的原因。这三个孩子中的一个终于决定查个水落石出,最后一番调查发现是国王秃秃(很有趣的名字)在各家床下设置了控制按钮,按钮按下去,床会开缝。符合劳作条件的人便在熟睡中顺着床下的暗道被送到了岛外的地方。岛上失踪的居民都是跟这个国家的国王有关的。岛外的地方可不像岛上这般美好了,岛上布满各类加工厂,有制鞋的,有做衣的,有烹饪的,有生产牛奶的......被失踪的人没日没夜地做着苦工,他们的劳动成果被顺着地下通道运回这个岛上,由个子高的人挂在树上。

看到这里会想,为什么那些人不反抗啊?因为岛外布满国王的警察,人人都在皮鞭下劳作,在皮鞭下没人能反抗,而岛上的居民还在乐哉地享受美过天堂的日子。他们不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将被送达岛外做苦工,这个每个来到这里的人的命运。 这就是奇奇怪怪岛的真相。

不过这是给孩子看的童话,要保持趣味和乐观,不能这样结局的。故事最后那个聪明的孩子发现只要不睡在床上就不会被失踪,当他发现真相后,捣乱了国王的计划,解救了岛外苦难的人们。

故事到这里就完了,可我觉得故事带来的感受才开始。童话就像一颗种子在年少的人心中埋下,年龄的增长会让他逐渐感悟出什么。

河里并不天然流淌牛奶和啤酒,树上也不天然长东西,这些居民们习以为常唾手可得的东西,其实都是做苦工的人在夜晚挂上去的。当时唯一给我的教育意义就是天上不会掉馅饼,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只要好好劳动才能得到想要的生活。

现在看来,我的理解很浅显,放在现在

来看这个80年代的童话故事,内容无比魔幻,甚至有点少儿不宜,又无比真实,以至于在我长大成人的漫长岁月中,总会突然想起这个故事,并惊讶于作者的深刻洞见。

奇奇怪怪国里谁的官位大谁说的话就算真理,因此国王说的话就必须无条件执行,没人敢问为什么?国王秃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权力能制造自由的假象,更能制造控制的真相。在假象和真相之间,人们希望获得心灵的自由,这大概是人们努力生活最大的意义了。

任何人和团体刻意客观包装下的思想引导都值得我们警惕,控制了思想比控制身体更可怕。商家对消费者的各种洗脑操作,广告拍得让你相信只要拥有一管口红,一件衣服、一款新手机,就能达到人生巅峰,鼓吹年轻人超前消费。于是会有年轻人不顾偿还能力,一味高消费,以为在投资未来,其实投资了商家,然后自己承受吃土,还贷的压力。陷入

年纪轻轻却精致穷的恶圈

岛上上的居民只相信自己看到的,手里拿到的,嘴里吃到的,既然都不要我的钱也不用付出,才不去深追是怎么来的呢。生活在发达西方国家的人们不会去想他们便宜的石油是怎么来的?但要为选择承担后果,享受短暂的免费生活,用余生的劳作来偿还。西方国家人人害怕恐怖袭击,走在街上都不再安全,这还不算呢。

深受工会制度保护的美国工人不理解中国工人为何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超负荷工作仍任劳任怨?中国工人则不理解美国人已经濒临失业,为何还是不能加班加点好好干活呢?都是工人被剥削者,你们的敌人不是对方,而是资本家,但资本家巧舌如簧,转移矛盾,像秃秃国王只让你看到美好的一面,等你一进入睡梦就按下按钮。我用你不用他,是因为他比你更便宜。世界上的资本正在抱团联合,而无产阶级的我们却在忙着互相伤害。当人被植入思想,再不会独立,失去反抗的能力。

你以为长大后再不会被童话里的道理所蒙蔽,可就是这种自以为,让你不客观,现实的童话让你无处躲避,社会的假象蒙蔽力双眼,你脑袋里的思想有多少是被人植入的?有多少算你自己的?迷茫看不清未来,因为外界给你灌输了太多想法,却没有告诉你怎么走下一步。


3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