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2020职场寓言故事
职场励志小故事蕴含大道理,工作累了困了不妨拿出来看一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经典的职场寓言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机会可以选择
几年前,我从苏北的家乡来到了苏南。虽说苏南经济比苏北强很多,但如果不是因为自己所在的工厂停产,我还是十万个不愿意出来找工作的。那时侯,中小型国有企业改制的改制,拍卖的拍卖,破产的破产,国企职工也加快了下岗的速度。如果不是这样,说不定现在的我,还是呆在家里,不同的是早已娶妻生子了。
我到苏南后先是在苏州工作了两年,而后之所以从苏州辞职到昆山来工作,其实完全是为了争一口气。因为在五年前,当我最需要工作的时候来到了昆山,然而却迟迟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在一个落雨的夜晚,我骑着一辆破脚踏车从市区往临时租住的小窝里赶,走到半路雨突然下得很大,无奈,我只好在一家超市门口躲避风雨。躲雨的人很多,大都穿着附近公司里的工作制服,那时我突然对并不好看的工作服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好感,也是因为这种关系,当我找到工作后,上班每天都会穿工作服,不管衣服好不好看。
之后,因久久没有找到工作,我离开了昆山到苏州工作。这份工作并不是我自己找来的,而是因为以前一个国有企业的老领导在那里做副总经理,而他与我父亲以前是同事。
在苏州工作的日子。每逢晚上下雨,我都会站在公司的三楼顶,看着公司前的那条公路,因为它与昆山相连。每当看到顶着夜雨前行的路人,我总会想到在昆山的那些日子,找工作而辛苦的日子。昏暗的路灯下,雨珠纷飞着,所不同的是它有时会冰冻一个人的心灵。
时间越长,这种感觉越强烈,那种雨夜,那种昏暗的光线在我脑海中永远都不能逝去。后来,因工作的关系,我又来到了昆山,又来到了那条路上,不同的是我穿着属于自己的工作服,代步工具也变成了一辆崭新的“奔驰”车。
昆山五年前的人才市场位于亭林路上,而这条路之所以叫亭林路是因为路的北面有昆山惟一的一座山,那里埋着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顾炎武”,其号为亭林。五年后,人才市场早已搬到了新市区的前进路上,好多次的大型人才交流会则是在市政府前新建不久的科博馆内举行的。前几天又路过亭林路,因为那里是昆山最繁华的地段,并与人民路、前进路相连。老的人才市场虽然早已不在了,但那个在人才市场门口卖煮玉米的小贩依然还在。然而五年前,当我从人才市场出来时口袋中所剩的钱却是连一个煮玉米也买不起的,虽然只要两元钱。
人生总是戏剧性的,当我正在人生的低谷中徘徊时,幸运之神向我招了招手,将我带到了苏州。在那里我终于又一次读懂了人生。到苏州后不久,我又到了苏州人才市场和吴县人才市场(现在因吴县划为相城和吴中两个区,已更改为吴中区人才市场),与在昆山时不同的是,我是代表公司去招聘人员,在那里再也没有人挤我了,也不用担心皮鞋再被别人踩脏了,相反的是每一个应聘的人都恭恭敬敬地递简历给我,而我也因为有了之前的求职经历,所以对前来投资料的同学也很客气。
苏州两年的工作经验让我成熟了很多,使我从一个畏首畏尾的小男生变成了一个做事独当一面的部门主管。同样也使我更多地认识到这个社会的阴暗面。在名利场上,每个人只是它的奴隶,不同的是有的奴隶物质生活过得比较好,有的则是奴隶的奴隶。
在苏州工作了两年后,因为公司内部的混乱,也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均衡,我辞职了。本可以留在苏州工作,毕竟在那里两年认识了很多公司的老总,而我留给他们的印象也是很好的。但为了那个雨夜的心愿,我又来到了昆山,不同的是,这次工作是在网上找到的。
在昆山工作的这段日子很平淡,公司同事之间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也没有多少矛盾,虽然小磨擦还是存在的。但有可能是以前大风大浪经历多了,对这些小事也就不会放在心上。随之,喜欢写故事的我也没有多少东西可以写了,只好改写一些近似童话的文章。
几年工作下来,最想跟朋友们说的是,凡事不要怨天尤人,人生不可能永远都是一帆风顺的。在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愿望时,不要自卑,更加不要自暴自弃。机会是人创造出来的,路是人走出来的,努力了就不会后悔,千万不要坐等,天上不会掉馅饼,就算会掉,也会有太多人来抢——
人生仿佛是一道选择题,不同的是,试卷在没有交卷之前选错了还可以改,而人生却只能选择一次,错了就永远地错了,没有再次选择的余地。
2、广告业务员
中午,一个其貌不扬、年约三十的女子,出现在良益制药厂门前。她将自行车锁好后,走向门卫室。
“你好,我是飞腾广告公司业务员,段梅。请问,贵公司负责广告的是哪位经理?”
门卫是个中年妇女,她说:“赵经理,可是他现在不在公司里。”
“那么,总经理呢?”
门卫迟疑一会,一脸善意与真诚地说:“我劝你不要找王总。自赵经理外出后,王总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都是广告公司打来的,他接电话已经烦透顶啦!关机、换机搞了几次。他警告我们,谁再将手机号告诉广告员,就开除谁!”
“哦——!”她失望的看着门卫。
“那我直接见他,行吗?”
门卫望一眼女子朴素的穿着,失望的神态,于心不忍。
“这样吧,你自己找进去,碰运气吧,碰得不好,不怪我!”
段梅说声“谢谢”,就立刻侧身往楼上走去。
找到第三楼的最里面一间,才看到“总经理办公室”字样。
她先敲了三下门,然后站在门口自我介绍说:
“王总您好,我是飞腾广告公司业务员段梅……”
王总可能正忙些什么,不知如何应付她。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儿。
段梅于是边介绍自己,边把办公室检阅一番。
“嗯,你好!请坐!”王总是个中年男子,他慢条斯理地说,同时为了证明自己是出于礼貌而不想细谈,因而他自己反倒站着。
段梅于是坐下了,有个女秘书给她倒了杯水。
“我们公司的广告,都是赵经理在负责。你应该直接找他。”王总直接了当地说。
“尽管,此事由赵经理负责,但是,这得您老总有这个计划么!”
王总仍站着说:“我明确地告诉你吧,目前公司没有新产品,老产品销售良好,目前公司没有广告预算,也没有新的销售计划。”
“那么,福兰呢,这不是新产品吗?浙江难道没有分公司吗?”
王总语速缓慢,耐心地说“实在抱歉,有什么事以后再谈。我得到四楼去开会。”说着挪动着脚,作出准备往门口走的样子。段梅抢上一步,在楼梯与第一级台阶上站住了。她居高临下,直视王总,咄咄逼人的问:
“您公司的老产品销路好,但是,您能说贵公司就不需要广告了吗?”
“您公司目前没有新产品上市,您能说贵公司就不需要广告了吗?”
“您公司没有设分公司,您能说贵公司就不需要增加新的销售渠道和客源吗?”
王总站在门口,皱着眉,若有所思地瞧着她。
“哪怕贵公司生产的是国际知名品牌,也是需要广告的,谁不希望产品畅销全世界?可您的产品,才仅仅在山东和浙江两家公司,不要说畅销全世界,就是全国的市场,贵公司又占领多少?您怎么能狂妄地说,不需要广告?”
王总上上下下地打量着她:马尾,黑脸,细长眼睛,纤瘦高挑身段,套一条粉绿色连衣裙,蹬一双粉绿色塑料凉鞋,背一粉绿色皮革小挎包,一身衣着,不但有些旧,而且都是大众化的产品。
“哈,真有你的!”王总禁不住笑了“你这种精神令人佩服!”
“一个没有广告意识的老总,他的公司的前景就不能乐观!我也没有兴趣与您合作!”
说完,她从一级台阶上走了下来,站在了王总的面前:“谢谢王总的招待!再见!”
王总说:“小丫头,再见!”
从良益制药公司出来后,她骑上自己的自行车,疲惫不堪地回到了办公室。她刚走到办公室门口,就有人说:
“张娟接了个五万元的广告合同,哟,可提成五千元呢!”这是小武的声音。
“可是,她这合同来之不易哦,因为她陪广告公司经理睡觉了的,光荣献身啦!惨啦!”这是小谢的娘娘腔:“我告诉你们一个成功的绝招:只要脸皮厚,陪酒,陪舞,陪睡,没有办不成的事,这叫全方位服务!不信,你们试试!”
看见段梅走进来,他直接地说:“段梅,你说是不是?你看你,跑了这长时间,到今天也没多大收获,还不是脸皮不够厚。所以,得学着点,试试看!”
“没门,我才不呢!还干段时间,如果还是不行,大不了转行!”
“叮嘀,叮嘀”办公室电话响了。瘦猴似的小谢立刻抢着接了。
“段梅,找你的!”
段梅正准备坐下喝口水,听到找自己的,就一边走过来,一边问:“是不是我家里的?”
小谢摇头,小声说:“不像!”同时他伸手就按了免提键。
“喂,您好!请问您是?”
“我么,就是刚刚被段大人训过的王总啊!哈!”
段梅吃惊地问:“您是,王总?您有什么事?”
“哈哈,真有您的,刚才还劝我提高广告意识,现在我提高了广告意识,您反倒不积极了!请段小姐立刻到我办公室来,关于广告价格的问题我们得谈妥!”
“哦——?您不会因为我说了您几句,就戏弄我吧?”
“为了证明我的诚意,我现在就派辆车去接你。”
“不用,不用,我骑车过去!”
她刚一挂上电话,同事们就围过来:“段梅,好像是接单了,对吧!”
“还不确定,我去看看。刚才,我还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该不是戏弄我的?”
“应该不会!”几个同事异口同声地说。
三个小时后,段梅回来了,她从包里拿出了一份合同,给满心期待着的同事们看。
“天!”大家都望着她,问:“七十五万?这,是真的吗?”
段梅故作忧伤地说:“当然不是真的啦。你们看,段梅小姐,一没有色相诱人,二没有钱财投资,三没有光荣献身并全方位服务,如何能够接到单子呢?”
小武问:“段梅姐,说说你的绝招吧,你是怎么拿下来的?”
“我什么绝招也没有,靠的是‘训’!”
“叮嘀”电话响了,段梅正站在跟前,于是接了,小武也学着小谢的样子,按了免提键。
“是王总?您好!”
“刚才 ,有个问题想问的,竟然忙忘记了。”
“什么问题?”
“您,可否考虑,到我公司来,任销售经理?”
“啊——?”大家异口同声地小声地叫起来:“这好的事?”
“暂未考虑,因为您刚提出这个问题!”
“那么,您考虑考虑吧,待遇各方面,你可以向公司人事经理详细询问,考虑好了,请给我答复;顺便告诉您,地点是在湖南长沙,离您的湖北非常近!”
“好吧,七天后我给您答复!这个时间,迟不迟?”
“OK,就七天吧!”
她一放下电话,大家七言八语,有的说:“你会去吗?这可是离湖北很近啦!”,有的说:“这好的事,我才不会考虑再回答,会马上同意的,小段居然要考虑七天!”
“你们太操心,这可是我的事哦!别在背后胡扯,说小段是光荣献身换来的哦!”
有的讪讪地笑了,有的尴尬地笑了!
去与不去,其实段梅心中早有答案,只不过,她是个做事稳重的姑娘,当然得考虑考虑啦!
3、丢掉的工作
韩磊从中文系毕业后,踌躇满志留在了省城找工作,可没想到学这个专业的人太多,工作一点儿也不好找。无奈,他只得屈就于一家小公司,做做文案。有天公司好不容易联系下一个大客户,老总让韩磊修改一下要签合同的条约。韩磊拿到合同书后仔细看了看,觉得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就打印好交给了老总。没想到合约签完后老总却气急败坏地叫韩磊去了办公室,指着合约上一处明显的失误说:“就因为这一条失误,公司得损失好几万,当初你怎么修改的,愣是没看出来!”说完,老总气呼呼地叫韩磊走人,炒了他的鱿鱼,还说念在他刚来不久,就不追究他的责任了。
这件事让韩磊倍受打击,他没想到商场如此无情,自己刚出道就被狠狠将了一军。不过东方不亮西方亮,他又应聘到了一家规模很大的公司里做文案。这次,韩磊学乖了不少,做每件事都小心翼翼,生怕再出错。几个月下来,业绩也还都说得过去。与韩磊一同进公司的还有个叫刘俊成的,这个小伙子做事精干泼辣,也很受上司赏识。不过他做事更低调,就连公司里那个负责搞搞接待工作、做做清洁的老头,他都对其点头哈腰的,有时还问他一些事,帮他做一些力气活。看刘俊成这样,韩磊心底里倒有些同情起他的拘谨和过分小心了。
这月底,根据每个人的业绩,公司要在新来的这批人员中选拔一位中层领导。韩磊觉得胸有成竹,除了那个刘俊成对自己有些威胁外,别的人业绩都不如自己。这天,销售部交过来一份文案让韩磊修订,韩磊偷偷看去,刘俊成也接到了一份要修订的文案,看样子,公司是在拿这份文案来考验他们了。韩磊打起精神,认真读起文案来,哪想,这份文案中有关销售的关键地方,竟然有多处明显的错误。要是将这样的文案交给客户,公司肯定得吃大亏。韩磊二话没说,拿起笔就细致地改了起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才将改好的文案交了过去。在这当儿,他还悄悄瞧了瞧另一个隔间的刘俊成,却见他随意看看文案,几乎没做什么改动就先于自己上交了,韩磊心里不由窃喜。
几天过后,公司任命了新的中层领导,却是刘俊成,而韩磊,则被派到了最基础的销售环节做了一名普通的业务员。这下子,韩磊想不通了,他气愤地找到领导那儿说理。领导拿出他和刘俊成的两份文案,心平气和地告诉他:这份文案中是有不少问题,可是却不是重大的错误,看似粗疏,实际上是故意为之,诱惑客户为蝇头小利而沾沾自喜,从而放弃谈价而顺利达成合约。如果不这样,客户势必因为重大的问题而扯皮,影响谈判速度和效果。韩磊交上来那份文案的确非常完美,但不实用。只有刘俊成所交的,没做大的改动,在实际操作中却具有实效,因此他才是中层领导的合适人选。这下子,韩磊没话可说了,他回到自己办公的隔子间收拾东西,心里相当难受。两次应聘,结果却大相径庭,到底是哪里错了呢?
韩磊离开时,碰巧见到了刘俊成,他又在帮那个老头干活了。无意中,韩磊竟然听到刘俊成喊那个老头父亲,不由大吃一惊。看到他的表情,老头笑了,问他:“你就是韩磊吧!”原来,他对公司每个人都熟悉,韩磊不由对老头刮目相看起来。老头又说:“这次输给我的儿子,你一定想不通吧?其实,他之所以能在公司里干得这样出色,关键是有我这个高参呢!”
接着,老头告诉韩磊,工作中光凭自己个人埋头苦干是不行的,还得学会识人,这很重要。他一直在公司做接待和卫生工作,留心了解各种人的不同特点,才能掌握分寸。就拿修改文案来说,如果写文案的人是新手的话,那么对他的所有错误都得细心改正。可如果这个人是老手的话,那么他做的一切肯定都有其道理,对他的文案,在修改时,就得看情况而定了……
听老头说完这么多,韩磊想起自己第一次丢掉的工作,心里一下子释然了。他愉快地去了基层,决心从头再来。
4、工作的“种子”
去年11月,我所供职的广告公司因效益不好散伙了。我和其他两个文案策划一起失了业。由于广告公司的老板投资办有一份周报,而当初由于周报的办公室不够大,就将美编老李的办公桌安置在我们文案的办公室。
现在,偌大的办公室只剩下老李一人“留守”原地了。老李是办公室唯一的男性,以前也曾是广告公司的制作人员。因能力不被大家认可,在我来之前就被老板调去办周报了,但办公室还是和我们一起。关于他的故事,同事们给我说过很多,传递给我的老李的印象是:为人小气自私,做事呆板僵化,所以大家一起出去会餐、晚上一起“happy”时,都当他是空气,没有人会叫上他一起。平时大家一起说话,老李也总是自觉地不参与进来。
我刚进公司的时候,办公桌的位置刚好与老李邻近。出于礼貌,每天上班时,我总是与他打声招呼,有时买了零食也招呼他来吃一点。老李也总是很客气地对我。
广告公司的遗留事务处理完的那天,大家都在收拾着自己的东西准备离开,没有谁想起要和“空气”说什么。我觉得过意不去,走到他面前说:“我们要走了,谢谢你这一年来的关照。”他连忙站起,神情落寞地说:“都走了,办公室就我一人,好难受啊!”我笑着说:“没关系。很快会有新伙伴的。”那边,同事们在催我一起走,他匆匆向我要了电话,我们道了再见后我才离开。
待业在家的那段时间,由于母亲生病,花去了不少钱,眼看就过年了,手头紧迫的我不得不冒着严寒开始找工作,然而,地球人都知道,临近年末,工作难找。我奔波了一月有余,还是“待业”身份。
正当我愁眉不展的时候,我的电话响了。出乎意料的是,电话是办公室老李打来的。他告诉我,办他们那周报的编辑老师最近有事出国了,现在正需要一个编辑顶替,就向老李打听是否有合适的人选,老李当即向主编推荐了我。
第二天,我就去见了主编。什么问题都没问我。主编就说:“老李习那样的人说不出假话,明天来上班吧!”从没做过编辑的我就这样走马上任了!而和我一起失业的同事,到现在还在为工作奔波。
后来,我问老李:“你怎么想起要推荐我的?跟她们比起来,我不算最优秀的啊!”老李说:“你没听说过近水楼台先得月吗?你和我的位置隔得近嘛!那几个位置远的人,水平虽不错,可是我连她们的电话都没有。”我们老朋友一般心领神会地笑了。
有时候,工作的能力并不等于工作的机会。有时候,一句问候,一个道别,都是工作的“种子”,除掉偏见,以诚心播下,来年,它会发芽,变成机会。
5、工作就在前面拐
过两天就是我们单位招聘2009年大学毕业生考试的日子,如同往年,考点设在单位院内。据说今年招聘20人,有近400人参加笔试。早晨去办公室的途中,不停有来单位领准考证的学生问路。凛冽寒风中,一张张或兴奋或焦虑的脸被冻得通红,今年的冬天对于他们来说格外寒冷。
近些年,每当临近毕业找工作,媒体上所见的多是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冷静描述,而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各方传来的消息更让人心生焦虑。对于毕业已两年的我来说,每看到招聘会现场被挤爆的场面,依旧感同身受,仿佛又看到两年前那个怀抱简历,在冬天北京各个招聘单位穿梭的我。
2006年暑假,研一生活刚结束,在导师的介绍下,我踏上了从武汉来京的实习之路。对于实行研究生培养两年制的学生来说,研一一结束,就意味着要开始找工作,尤其是对类似新闻学专业来说,学生实习的过程也就是找工作的过程。
我和班上来京实习的6个女孩在实习单位附近租了一间房。对于我们这些立马要找工作的学生来说,实习刚开始时,大家都感觉新鲜、好奇。可等暑假结束,新学期开始时,学校已经有校园招聘会了,大家觉得在实习单位留下的机会太小,于是纷纷返校参加校园招聘会。而我却觉得回学校和在北京找工作没多大区别,于是一个人坚持留在北京。
到了11月份,北京的天气开始转冷,社会上针对大学生的招聘会火热起来。做记者一直是我的理想,南方的媒体进京揽才,我不停地投递简历,但都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挫败感像一只虫子慢慢吞噬着我,焦虑感也随之袭来。
在校同学签约的消息陆续传来,我开始考虑是否应该返校,毕竟参加学校的招聘会有很多优势,北京的生活成本也很高。但最终还是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召唤,没到需要放弃的最后一刻,我一定要坚持。于是我立马调整心态——即使争取不到自己热爱的工作,只要能就业就行,不管是在京还是在外地。那时的我就像麦田里的守望者一样,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一直就这样坚持着,上网看招聘信息,投简历,不放弃任何一家新闻媒体。当看到3家中央媒体的招聘信息陆续贴在网上后,我虔诚地把简历投送出去,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研究3家媒体的精神气质及各种新闻体裁的报道风格。
随后,笔试通知来了,我转战于3家的笔试、一面、二面……年后,听说有人接到其中一家offer了,打电话过去确认自己没有被录用:再听说有人接到另外一家offer了,再打电话过去确认自己还是没有被录用。
因为不想过于劳累奔波,过年没有回家,一个人呆在北京。当得知没有被第一家录用时,就想着打包回学校了,得知没有被第二家录用时,就准备买返校的火车票了,心里也不指望会被第三家录用,因为其竞争更加激烈。但我依然没有沮丧,没有绝望,想着回学校重新开始。
可命运偏偏柳暗花明,就在我准备告别北京时,我拿到了第三家的offer。在北京近10个月的坚持终于有了结果,而且还是这样出人意料。
如今,在网上和同学们聊起各自的工作现状,大家多了勉励和勤恳,少了浮躁和抱怨。回望毕业找工作的经历,大家感慨最多的是当时把自己弄得过于焦虑实属不智,心态放平和最重要。的确,心态放平和,踏踏实实努力,不放弃任何机会,再坚持一下,相信工作就在前面转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