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南网 > 职场故事 >

职场人必读的2020经典励志故事

时间: 芷晴2 职场故事

职场励志小故事蕴含大道理,工作累了困了不妨拿出来看一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职场人必读的2020经典励志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机会往往很朴素

一个小伙子到北京打工,凭着一身力气,当上一名送奶工。很快,他靠自己的努力,成立了送奶公司。由于他诚实守信,服务优质,经过几年的打拼,他的公司很快发展到有20万个家庭订户的规模。

他与一位做广告的朋友谈话时突然想到,公司现有20万个家庭订户,不就是一个庞大的网络吗?这张网只用于送奶实在是太浪费,为什么不以此为载体,在送奶的同时兼做广告投递呢?于是,他又成立了广告传播公司。公司广告传播人员,由送奶工兼任。

初战告捷后,他决定以送奶网络为载体,兼营更多的业务。随后,他与一些商场合作,进行电子商务配送,还创办广告杂志,新业务都依托于公司这张网铺开,其利润远远高于送奶的利润。

订奶客户很快发展到30万户,员工从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目前的2800人,资产由最初的2000元猛增到现在的1。5亿元。这位已成为亿万富翁的年轻人叫吴作仁,他的公司获得“第三届全国文明社区贡献”大奖,他本人也获得“北京市十佳外来青年”称号。

机会对于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它在我们身边的时候,不是打扮得花枝招展,而是普普通通的,根本就不起眼。看起来耀眼的机会不是机会,是陷阱;真正的机会最初都是朴素的,只有经过主动与勤奋,它才变得格外绚丽。

2、把梦想坚持下去,敢拼才会赢

创业是很多“拼二代”的梦想,特别是现在的年轻的“拼二代”,他们心中总是涌动着无限的激情,他们总是希望能够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于是,在创业的路上,怀抱美好的愿望,他们风雨兼程,不怕任何的困难。

孙竹林,30岁,父亲是镇上中学的普通校工,母亲是一名平凡的家庭妇女,没有父辈荫泽的他如今却在合肥拥有两家汽车美容维修店,月收入达7万元。和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人士相比,也许他算不上成功,但对于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打工者来说,拥有一份自己喜欢的事业,月入7万元已经着实让人羡慕嫉妒恨了。

2000年,当同学们还在高二的课堂上发奋学习时,孙竹林就已经坐不住了。学习并非他所长,他不愿意混到毕业然后托关系找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高二还没念完,孙竹林就跑出去自谋生路了,他到煤场打过工,在理发店当过学徒,可一轮折腾下来,他发现这些都不是他的兴趣所在。没有兴趣的工作坚持不长久,虽然书念得并不怎么好,但他却懂得这个道理。后来他跟人学起了汽车维修,没想到这份工作他是越干越起劲,用他的话说,感觉自己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为了学技术,2001年,孙竹林北上山东,一学就是5年。在济南当学徒的日子里,他一天就只有3块钱伙食费,每天只能啃馒头吃大白菜;没钱买专业书,他得空就往新华书店跑,一看就是一天……回忆起当时的种种努力,孙竹林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这么不爱学习这么坐不住的人居然能静下心来看书,能忍受这么艰苦的环境,并且乐在其中。现在回想起来,他很坚定地说:“是兴趣,只要是你爱的工作怎么也不觉得累。”

2006年,孙竹林学成回到合肥,给别人打工,一个月才挣200多块。这时他已经有了打拼创业的想法,可就这点工资何时才能圆梦呢?听说给人跑场子赚钱快,他便辞职给人跑场子,哪里有活一个电话,他立马赶过去。这样起早贪黑地干,他每月可以赚到七八千元,这些钱,成为他创业的启动资金。

有了钱,有了技术,孙竹林开店了。没成想,干了一年多,正待生意逐渐好转之际,店门口开始修高架了,这可怎么办?有人笑他倒霉,有人劝他赶紧放手,可他却不以为然。虽然这个店不能再开下去了,但他觉得自己积累了经验,拓展了人脉关系。处理完这一摊事后,他重整击鼓,另外选址重新开了一家规模更大的店。没钱,找家里人借,甚至借到了妻子的娘家,当时的7万元钱,对于农村的家庭来说是非常大的一笔钱了。有人劝他不要玩火自焚,最后可能欠一身债,可孙竹林却从没想过要放弃,也从没想过还不掉这些钱,他执着地认为认真干就一定能成功。

就这样,凭着一股冲劲,孙竹林的店里慢慢从他一个人发展到五六个到七八个再到如今的三十多个员工,他成功了!现在,他把年迈的父亲母亲从农村都接到了城里,老人家感叹,村里的大学生如今还没能让父母享福呢,他儿子却做到了,儿子的奋斗让他们跟着享福了!看着父母乐呵的样子,孙竹林很欣慰,他知道,如果他不打拼不奋斗,可能他现在还在那个小镇里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对于他的成功,他总结了一句话:“选择好你喜欢的,然后坚持下去。”是的,朴实的一句话却道出了成功的秘密所在。

3、许我一个未来

十四岁,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我却突然不愿上学了,并且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以此要挟父母。

这其中是有原因的,村子里和我年龄相仿的女孩都弃学了,随着各自的亲戚去城市打工,回村的时候,穿红着绿,光鲜亮丽。涉世之初的她们炫耀着外界的精彩与美好,我就这样一心沉醉在想象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我向父母说出自己的想法时,遭到了他们的一致否决,先是严厉训斥,接着是苦口婆心,再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父母的好言相劝无法撼动我坚定的信念,他们简单的语言和朴素的道理哪里比得上我对自由的向往?我如同一只待飞的雏鸟,早已厌倦了埋头苦读和父母的嘘寒问暖,心里充满了对天空的期待。

看着我不为所动的表情和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母亲只得摇摇头,叹了口气,走出了我的房间。

第二天,父亲走了进来,喜悦之情一览无遗。

莫非父亲同意了?我巴巴地猜测着。

“丫头,你先去上学吧!”听到这句话,我眼里刚燃起的那抹欣喜荡然无存,脑袋继而耷拉下来。

“听我说,”父亲继续说道,“再过几年,爷爷就退休了。刚才我和你爷爷商量过,等他退休了以后,就让你顶职,做一名小学老师。你这几年把高中读完,要不然怎么给学生上课呢?……”

听到这里,我眼睛一亮,在心里迅速地盘算着:把高中读完就可以顶职做一名老师?毕业后我可以有一份稳稳当当的工作?爷爷是小学校长,确实退休在即,父亲的话不像是假的。看着我将信将疑的眼神,父亲信誓旦旦:“不信你去问问爷爷……”

我没有去问爷爷,但是我背起书包上学去了。对我来说,父亲给我许的未来比漂泊不定的打工生涯更美好,更令人期待,我无限憧憬着那个日子的到来。

十年后,我完成了所有的学业,也没有去顶爷爷的职,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后来我才知道,那时候已有政策规定,不允许子女顶职,父亲不能,我也不能。

毕业之后的我在外打工六年后,考回了县城的公务员,一直被分配在农村基层工作,不怕苦也不怕累,不怨天也不尤人。突然有一天,和我一起考录的同事调回城里工作,而同样努力、同样优秀的我像一只落单的鸿雁,在偏远的乡村苦苦挣扎,却不得要领。

我走进领导办公室,满腹委屈地诉说着自己遭遇的不公平。一番劝慰之后,领导掷地有声:“这样吧,我向上级领导积极汇报,争取让你年底回城,但是你要安心工作,不能带有负面情绪。”

听到这句话,连日来积聚在我心里的阴霾一扫而空,似乎看到了希望,我赶紧保证:“请领导放心,我一定努力工作!”

两年过去了,领导好像忘记了这句话,根本没有让我回城的打算。即便如此,我也没有自暴自弃,仍努力地向下扎根,向上结果。现在想来,是他的许诺,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决心,就好像父亲当年的许诺一样,根本是不着边的海市蜃楼,为的,只是不想让我放弃自己。

他们,都在我人生的重要关口,许了我一个未来。

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识,连三岁大的小孩子都懂得。而且,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同时还是一种可以推广的理论,也就是教师常说的举一反三的道理,这就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所以值得一说。

单位单身宿舍楼是前年夏天装修的,资金控制在牛处长手里,牛处长找马老板接手这一项工程,马老板找一个没有施工资质的野鸡施工队伍把活儿干完了,从工程竣工那一天起,问题就不断,一会儿是门窗垮了,一会儿卫生间漏水,去年我们就多次打电话给马老板让他派人来维修,他有时候推诿一番,有时候拖延几天,总的来说还是搭理我们的。主要是工程刚结束,他觉得脱不了干系,也或者是牛处长还没有把最后一笔费用结算给他。

今年三楼的女卫生间不断渗水,二楼的男卫生间简直无法使用,职工多次向单位的头儿反映,头儿也是万般无奈一个劲儿地给马老板打电话,马老板总是爱理不理的,头儿问我:“他们这是什么道理?”

我说:“马老板是皮包公司,他手里并没有施工队伍,如果有活儿他就临时组织一个野鸡施工队,现在他没有活儿干手里自然就没有施工人员,一管防水胶得花四五百元,赚到手里的钱谁愿意轻易往外花,所以能拖就拖呗!”

头儿说:“我不信拿他没办法,我向牛处长告他一刁状,看他来不来?”

我笑着说:“没准牛处长把你臭骂一顿,妈的逼,老子花了几百万你们没用几天就搞坏了,你以为老子的钱来得容易啊?”

头儿说:“这就是牛处长的口气,所以我就是害怕找牛处长才没敢向牛处长反映此事,您看这事儿该怎么办呢?”

我说:“你这么怕牛处长是因为牛处长让你当科长,马老板一定也很怕牛处长,因为是牛处长让他当老板的;这就是你们俩的共同点,你再给马老板打一个电话说,马老板,我们单身职工楼漏水的问题需要不需要向牛处长汇报一下?你看他怎么说?这叫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你试一试效果如何?”

头儿半信半疑,于是又跟马老板打了一个电话,十分钟以后,马老板亲自开车来查看了卫生间漏水情况,并且表示,国庆长假期间我派人来修理,现在先去买防水胶。

马老板走了之后,头儿在我肩膀上重重地拍了一下似乎不经意地问:“老哥,你什么时候退休啊?”

我哈哈笑着说:“年底吧。”我知道,头儿见到我心里也不踏实。

5、生活就像变魔术

最近,单位的小李被上级单位选调走了,很多人觉得意外。

记得那一年,单位进了一批新人,小李也是。他们分在不同的处室,开始的时候,小李与其它大学生一样,并不显山露水,可没想到,小李却总是几年一小步,让人猜不透。

现在,只要有人员晋升或被上级选调,总会传出这样或那样的故事来。小李也一样,有的说上级某主要领导是他亲戚,有的说他经常给某领导送重礼。

小李与我同村,情况我是最了解的,他上下八代也没有出过一个村官,送重礼更不太现实,微薄的工资,除了每月还房贷外,他还定期给读大学的妹妹寄生活费。

既然高升,宴请是少不了的。某天,他被同事们灌得不轻,当其它人还想让他再喝时,他说,我们不妨公平的些,猜扑克牌,谁猜错了喝一大杯,猜对的喝小杯。

他的提议大家一致同意,觉得这个办法好,很是公平。在大家的叫好声中,服务员找来一副牌,没想到,小李拿到牌的时候,总要在桌前摸一摸,摸完后再猜,每次猜都很准,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几个不信邪的同事,又让服务员买来新牌,牌洗了再洗,可几圈下来,情况依旧。大家都觉得小李神,问他秘诀时,他笑着说,小时候跟魔术师傅学的,谁想学,先喝三个大的。

聚会后,我与小李一起步行回家,在路上,小李悄悄地告诉我,他之所以能猜准,是灯光的原因,他面前的餐桌反光,所以,在他摸牌的时候已经知道底牌。

说得也是,在生活中,一个能时时注意发现细节,并加以利用的人,想不成功都难。或许,生活就像变魔术,如何成功,只有他自己知道。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