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励志有名的700字文章
人生没有笔直路,当你感到迷茫、失落时,找几部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坐下来静静欣赏,去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职场励志文章,供大家参考。
职场励志文章1
最近迷上了骑马。
喜欢骑马不是心血来潮的事情。在很多年前,我就是一个骑着马驰骋的姑娘。骑着马在蒙古草原的秋天看衰草连天,在北京的野鸭湖惊起飞鸟一片,甚至在秦皇岛的海滩上踏浪。
喜欢在马上自由奔放的感觉,喜欢风从耳边刮过的声音。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在飞翔。
不幸的是,我从马上摔了一回,摔得有点疼,竟从此不再上马了。
今年不知道什么原因,忽然被某个念头击中,我想再去骑马。
当然是一见如故,去了朋友介绍的俱乐部当天,就办了入会手续。但接下来发现,和所有其他的运动项目一样,你很难保证时间。
因为这实在不是一件必须去完成的事情,实在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实在是你所有事情中可能会排在最后的事情。
任何事情都会叫它让步。
写文章会让你取消骑马;接孩子放学会让你取消骑马;陪孩子读书玩耍会让你不忍心离开,取消骑马;约了女朋友喝茶会让你取消骑马;和人谈事会让你取消骑马;甚至有时候一个电话打得太长,你下面的计划又如期而至,你还是得取消骑马。
于是我发现,心潮澎湃也难耐现实残酷。
如果这样下去,我的骑马计划可能就像健身房的年卡一样,成为了一枚书签。
后来,我想了个办法。
我把起床时间提前了一个半小时,六点起床,七点前到马场,八点骑完马,九点前回家。这样,当我完成了骑马这件事,我的一天才刚刚开始,按部就班,和以前一样,不耽误任何事情。
只有这样,我才能给这件事情保证时间。
我真的不是一个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也不是为了瘦身,或者学习某种技能,每天早上六点爬起来对我而言,也没有丝毫的痛苦,甚至每天睁眼想到马上要骑在马上了,我就感到幸福。这就是真的喜欢。
生活可能原本如此,喜欢的事情,恰恰不是生活中必须要完成的事情。不带有任何目的、责任、义务,就是喜欢。
但我们往往对责任、义务、目的很上心,当然这也无可厚非,但我们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可能有点太残忍。
因为我们喜欢的事情,可能从世俗的眼光里,不能带给我们什么。不能带给你金钱,不能带给你更多资源,可能也不能带给你更高的品位。而生活中有那么多你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要去做。
于是到最后,你的人生就充满了各种遗憾。为了老公你放弃了这个,为了孩子你放弃了那个,为了工作你放弃了更多。
老公、孩子、工作、正常日子,这都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当然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就向他们讨要时间。可能问自己要时间比较合适。
有的养生专家可能会说,少睡觉不好,美女都是睡出来的。
可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再说,也不是每个人都必须睡够九个小时。你每天睡觉前,每天起床后,还不是会花时间刷朋友圈。把这些时间零零碎碎加起来,估计一个小时也就有了。
为自己喜欢的事情早起一个小时吧。
这完全是属于你自己的一个小时。
世界还没有苏醒,先生和孩子还在熟睡,工作伙伴还不能接受短讯,你不用与任何人交流,你不需要和任何事情协商,你也不用对谁有任何亏欠,心安理得地,享受这,属于自己的一个小时。
写字、插花、跑步、画画,任何事,哪怕只是去看花园里的一片叶子。
当你回来,看见孩子欢笑的脸,围上围裙为他做饭,你会快乐得哼着歌吧。因为这一天,属于你的喜悦,你已经装好了。
现在,是你绽放笑容的时刻。
职场励志文章2
周末在外闲逛,在广场看到一位衣着时尚的老人在陪着孩子玩耍,孩子很小,走路的时候有些晃,因为太兴奋跑起来,不可避免地摔在了地上。孩子坐在地上揉了揉眼睛,裂开嘴巴正准备嚎啕大哭,老人迅速跑过去将孩子搂着,一边扶起孩子,一边责怪道:“都怪这个破地板,把我们家宝宝都摔疼了,奶奶打它。”说着就用脚跺了跺地板。
孩子学得有模有样,皱着棉花糖一样白嫩的小脸,双手攥成小拳头,右脚卯足了劲向地板踩去。
仔细想想,这样转嫁错误的责难,不止是发生在孩子身上,在成年人的世界更是多见。
穿过一条车水马龙的柏油路,慵懒的槐树沉默地打着盹儿,年轻的姑娘垂首走在路边,右手拎着复古色的包包,左手拿着几份简历,步履不停嘴巴也没闲着,一边走一边跟同伴抱怨:“看看咱们这个破专业,这都两个月了,简历投了无数,愣是找不到一份心仪的工作。都怪我爸妈,当初报志愿的时候说就这个专业就业前景好,结果毕业了处处吃闭门羹。要不是他们帮我做了错误的选择,我根本就不用承受这种艰难。”
卖饰品的街边摊,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宝石蓝的绒布上玲琅满目,手镯、手链、戒指、发夹等整齐地摆放在一起,摊主水嫩的俏脸染着薄怒,她正在抱怨她的伙伴:“昨天补货的时候我跟你说多拿一些盘发夹,你非得不听,结果这一上午咱们什么都没卖就盘发夹全卖光了,要是你昨天肯听我的话,现在也不会眼睁睁错过几单生意了。”
街角的咖啡店,隔壁桌坐着一对情侣,女人的声音如她的长裙一样漂亮,可惜负性情绪破坏了这份美丽,她正在向男朋友发难:“你为什么总是这么不争气,我想买的衣服,我喜欢的鞋子,通通买不了。别的女生轻易就能获得的东西,我却只能饱饱眼福,凭什么呀?哎,自从跟你在一起,我的生活质量都下降了。”男人拉着女人的手一直在低声道着歉,女人则喋喋不休。
你没有过上你想要的生活,于是,你就按照你生活的去想,将自身的错毫无道理地归咎出去。
既然对专业的选择不够满意,感觉就业前景一片惨淡,学校转专业申请的考场上为什么并没有你的身影,弥补不足的选修专业课上也未见你埋头苦读。读高中时候,你可以怪罪父母选了一所烂学校,但是大学毕业的你依然只知道怪罪,也只能责怪自己,因为在这么漫长的日子里,你没有为生命注入新的东西。
如果对生活的规划那么笃定,预见前路光芒万丈,认定盘发夹就是比其他首饰热销,在遇到反对意见的时候为什么不见你据理以争?车走车路,马走马路,理性分析是聪明人的砝码,敢想也敢做是强者的秘笈。你这个有砝码的聪明人,做了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事后最该埋怨的难道不该是你自己吗?
那位埋怨爱情降低了生活质量的姑娘,你要知道认同最基本的层次就是实体事物认同,既然把你的欲望投注在幻影里,就该做好幻想随时破灭的心理准备。
个体的独立表现在清醒而自知,始终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爱人可以信赖而不能依赖,向往果实的丰盛就会粒粒皆辛苦地去播种,安全感在你自己手里,将盲目的不愤不甘转嫁给对方不是强悍是虚弱。
还有那些挣扎在不幸婚姻里,对嚷嚷孩子‘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离婚了’的女人,也是同样是虚弱的,没有承受的担当,没有改变的勇气,只能将自身的过错转嫁出去。
其实,当你对别人发出责难的时候,往往也会造成对自己的二次伤害。
我的朋友辛逸告诉我,她小的时候常常会遭到父母的打骂,家里的玩具坏了,钱包里的钱少了,新买的衣服破了个洞,诸如此类的事情,都会遭来一场责骂或体罚,他们从来不肯听她的解释。
朋友说,这种不断被人否定的感觉,像雾霭笼罩着她的人生。而她的家也是常年硝烟弥漫,父母永远在互相指责,自己犯了错也会怪罪到对方身上。
比如,初二那年家里准备换新房,父母分别看上了两个小区,各持己见争执不断,好不容易母亲妥协了,结果双方又在对旧房的处理问题吵得不可开交。后来,父亲坚持卖掉旧房子的三个月,房子遭遇拆迁,母亲埋怨父亲一意孤行不听人劝,父亲梗着脖子骂母亲是事后诸葛亮,争吵升级成肉搏,夫妻双双都挂了彩……
辛逸高考那年报考了距离家乡很远的学校,独自在异地求学直到工作,这期间遇到的任何麻烦,她从来没有对父母说过一句,因为她知道这不仅得不到丝毫安慰,还会遭到父母严厉的批评。自从辛逸去了外地,父亲最常说地一句话就是“你不是能耐着吗?”
大学毕业那年,辛逸在下班回来的地铁上丢了钱包,囊中羞涩的她吃了一个月调味料蘸馒头也没跟家里透漏丝毫。她说不想跟家里说,并非是害怕父母担心,而是他们知道以后只会责怪她粗心大意,咎由自取。
现在的她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寡淡而矛盾,辛逸每周固定时间给父母打电话,每月发下来工资会给父母汇款,看到合适的衣服也会给父母邮寄,可是因为长久累积在心底的否认盘踞在心底,辛逸很少回家。偶尔回趟家,父母开口依旧是批评,虽然言语里藏着关切,单薄如蝉翼,即使彼此有爱也被岁月切割得七零八落,这样的状态对彼此而言难免遗憾。
可能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一群人,看似强悍独立,其实比常人更脆弱、敏感、不堪打击,思维模式套着硬壳儿,习惯性抱怨生活的种种不如意,严于律人又宽容待己。遇到对方转嫁过错的指责和埋怨,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体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哪有那么多愚公费力去掰你坚硬的保护壳呢。
我们无法避免被人转嫁过错,但是可以选择不做转嫁过错的人,也不为别人的责难买单。勇敢地正视自己的过错,比转嫁错误于无辜的人,更容易获得尊重和幸福。
而且,如果一件事你只是一味躲避没有勇敢地去解决掉,它会辗转反侧再次席卷而来,生活是严厉而古板的,它会让你一次一次为相同的过错买单,直到你学会正视它解决它。
去年长假,辛逸与朋友聚会回来摔伤了腿,深夜里,父亲背着她跑去路边打车,母亲紧跟在他们身后,在医院办手续做检查,两位老人如脚下生风。辛逸躺在病床上静静地听着父母的责骂,听他们抱怨她这么大人什么时候才能让人省心,第一次没有皱起眉头,心底反而涌出莫名的幸福。
父母依旧爱互相指责,也习惯对辛逸发出责难,如今她都一笑而过。
有些障碍,唯有跨越它,你才能安心往前走。
纪伯伦说过:“我的心灵告诫我,它教我不要因一个zan颂而得意,不要因一个责难而忧伤。在心灵告诫我之前,我一直怀疑自己劳动的价值和品级,直到今日为它们派来一位褒扬者或诋毁者。可是现在,我已明白,树木春天开花夏天结果并不企盼赞扬,秋天落叶冬天凋零并不害怕责难。”
不转嫁自己的错误,也不惧于别人的责难,悲伤了就抱抱自己,犯错了也别轻易原谅自己。
愿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善者得乐。
职场励志文章3
有一位师友,在大学辅导员岗位上做了很多年,学生工作做得很优秀。但是,在他内心深处还是很希望有机会转岗到教学岗,专心从事研究。于是他工作之余,花费了常人无法想象的时间和努力,读完了硕士研究生,又考取了在读博士。
有一个学弟,大学期间爱上一个姑娘,爱得撕心裂肺的。他每天给姑娘写一封情书,表达自己的浓浓爱意,并同步发到自己的微博上,他一坚持就是大半年。
有一位朋友,自小就在微胖界逗留,从不知道瘦下来是什么滋味。她一直没有男朋友,无奈之下去相过几次亲,但是都没有成功。相亲对象总是在相亲之后直接或者委婉地回复中间人说更喜欢骨感的女生,她发誓一定要瘦成一道闪电。于是,她开始坚持跑步。
你以为,付出了那么多,且已有所小成,只是调岗这样的事情,那就一定水到渠成了吧?你以为,只要付出了,诸如追个女生、减个肥这样的小事,感动了自己,总是会开花结果,就不会遇到阻挠了吧?可是,现实总是不尽人意,甚至是残酷的。
那位师友,被院系领导叫去谈话,说有人反映他工作不专心,读博士严重影响了他学生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院系经研究决定给他两个选择,要么辞职去读博士,要么停止攻读博士继续从事院系学生工作。无论他再三表态,表决心,院系领导都不为所动。即使是他连年获得的优秀工作者称号也帮不了他,他陷入了两难,内心挣扎,寝食难安。
那个学弟被心仪的女生拒绝。女生不胜其烦,最后甚至把收到的情书贴在男生宿舍下的公告栏里。此事在学校闹得沸沸扬扬的,学弟成了众人嘲笑的对象。学弟深受打击,一蹶不振,迟迟难以走出这个阴影。
那位朋友,坚持跑了一年多,体重都不曾下降。熟悉她的人在茶余饭后讨论减肥方法时,总是拿她举例,把跑步减肥这个方法直接排除掉。并且,她还是没有遇到对的那个人,依然单身。
你看,并不是你想要的,努力就能得到,现实总是有些让人沮丧。
现实能够残忍到,在你付出了大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心爱的事业中,并且小有所获的时候,将你的付出连根拔起,不给你留余地。
现实甚至残忍到,在你付出之后,连减肥这样的小事都不让你得逞。更别提,你的那些远大理想、雄心壮志。
在现实中,你可能练习飞翔无数次,跌落了无数次又爬起来,可是当你信心满满站在崖边试飞的时候,依然重重地跌落悬崖。
现实还会重重地捅你一刀:“你真以为自己是雄鹰啊?”
但是,时光没有让一切的付出就此结束。
那位师友因为自己的勤勉,以及在学术上的小有成就,被一个省级研究单位看中。在他陷入两难、还未做出选择的时候,省级研究单位就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加入,并且鼓励他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
那个学弟在被拒绝之后,发现自己习惯了每天一篇微博,每天必须写点东西,当天才能安然入睡。他的文笔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别人还在焦虑未来就业何处安放时,他已经在一家报社实习,并在毕业之际顺利留下。
那位朋友坚持跑步,虽然体重没有下降,但是各种治疗都不曾好转的颈椎病居然好了很多。她曾花了很多力气来对付久坐电脑前带来的颈椎病,颈椎病都不曾给过她希望和好脸色,坚持跑步却见了“疗效”。另外,她工作起来精力更加充沛,人每天看起来都朝气蓬勃、干练、利索。
所以,你看,从来没有一无所获的付出。梦想也许会遗弃付出的人,但时光最终不会辜负你的每一分付出。被梦想遗弃要么是因为付出与梦想还不匹配,企图用有限的付出作为支点,撬动整个地球;要么是因为与你梦想相关的外因太多,甚至这个外因对你的付出有一票否决权。但是,时光是付出最忠诚的见证者,你每一分的付出,它都不会亏欠你。
可是为什么在现实中,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会感慨付出不一定有回报呢?那是因为,在付出和回报的天平上,我们习惯性地在天平对面放上了唯一的衡量标准,这就是最初出发时的目标,即我们一开始为之奋斗的“梦想”。
然而,现实中,关于“梦想成真”总是有太多的纠葛和条件。即使你做好做足了自己能把控的那份付出,却把控不了与你的“梦想成真”有关的其他纠葛和外因。你的付出再多,但是现实从未给过任何人承诺。怀揣远大志向者,又付出了努力,可天平另外一端却没有呈现最初的梦想时,付出者心理就容易失衡,沮丧地认为“付出不一定有回报”。
不管是“有志者事竟成”的欢喜,还是所谓的无所获的沮丧,都是因为内心的评判标准太过单一化,过于“功利”和呆板了。再回过头来看那位朋友,如果一开始她不是为了减肥而跑步,你还会认为现实连她这点小心愿都辜负了吗?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内心将某一行为定了性质,所以一切其他结果都被我们沮丧地忽略甚至拒绝了。这样的经历一多,悲观者甚至会认为,为什么付出总是没回报,自己想要的从未得到。
但是,你的付出,时光都会懂,如果它许不了你一个“梦想成真”,它一定会补你一份“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只不过是或早或晚,或显性或隐性,或物质或精神,不同呈现方式的差别而已。梦想也许会像个成年人一样喜怒不形于色、高深莫测,但是时光一定会像个孩子,单纯得像一面镜子,你付出就会让你有所获。
梦想成真了,是付出的大赢家。如果与梦想失之交臂,拐角遇上“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惊喜,也不失为另一种收获和人生乐趣。
职场励志文章4
我曾经做过一份工作,当时我的直线经理找我谈话,我俩的话题很新颖:不要惧怕升职。
是的,我曾经就是一个惧怕升职的人。
我不是不想要更高的职务头衔和薪水,但伴随升职而来的角色转换的压力会令我胆怯。当你做初级工作时,只要凭技术做好手头的工作即可;而升到经理角色,就需要承担一定的销售指标。再比如以前的工作,管好自己就行;而再上升就需要管理其他同事,偏偏这些归你管的人又不能由你指定,往往都是些桀骜不驯的主儿,那么自己的压力就会变大。我总会在关键时刻退缩,并提供出正当且充分的理由:我还没有准备好,以我现在的能力恐怕很难胜任……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自己能如此“脚踏实地”和“谦逊有加”而洋洋自得,我觉得这么做说明自己是一个负责任而且谦逊谨慎的人。直到辞去了那份工作,老板离别时给了我一句发自内心的忠告:“希望你不要太过安于现状,要多些进取心。”我很吃惊,也很不服气:“我不是不肯抓住机会啊,是时机还没到啊!”
我有一个朋友的经历和表现,却恰恰和我相反。
她在职场上是公认的“好人牌”软柿子,比我还要安于现状,唯一的愿望是年假能多休几天。结果两个派系的领导打架,最后落得两败俱伤,单位部门重组后斟酌了半天新部门人选,选来选去便选中了她——因为只有她不隶属于任何派系,不会激起太大的矛盾。
被赶鸭子上架的朋友并不乐意,因为这个部门领导的工作并不好干,既要像浪尖上行船一样有高超的平衡技巧,还要懂得将处事说话的技巧拿捏得当。朋友不想干,又不知道怎么和上面的头儿说,辗转反侧之际被任命,她没有欢天喜地,反而被催生了华发。
不过上去也就上去了,看起来很难的事,拆分到每一天,也就过去了。问题当然不少,但好在部门刚血洗过一回,无法在短时间内二次震荡,于是一些难处也被她咬牙撑了过来。结果她居然在那个位子上干了两年,后来被猎头挖去了一家北欧的公司去做相同职务,虽然职务相同,薪水却翻了几番,人际关系也简单了许多,而她本人则凭借着”得体”和”考虑周全”深得老板信赖。
面对机会和重大的决策,我们最自然而然的反应就是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可是什么才是合适的时机呢?我们并不清楚,也没想清楚,就把答案稀里糊涂托付给了未来。
美国思科的首席技术官帕德玛锡·华莱尔曾被问道:“你从过去所犯错误中学到的最重要的教训是什么?”她回答说:“当我刚起步时,我拒绝过很多机会,因为当时我想‘我这个水平还胜任不了这项工作’或是‘我对这个领域还不了解’。现在回想起来,在某个特定时期,迅速学习并做出成绩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如今我常跟人提到,当你寻找你的下一个目标时,其实并没有所谓的完全合适的时机。你得主动抓住机会,创造一个适合自己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拒绝。学习能力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特质。”
帕德玛锡的回答给了我们两点启示:
一是生活中没有一个完全合适的时机,除非你”逼”自己一下。我们的恐惧往往来自对自己能否胜任的不确定,还来自对将要承受的压力的恐惧。越是平时喜欢思考、喜欢规划的人越容易怀有恐惧,反倒是平时大大咧咧或者功利主义的人不会那么多虑,欢天喜地地就上去了。至于怎么适应更高的职位,可以先做了再说。由此可见,”做了再说”比”先想后做”要好,迅速学习、做出成绩才是主要的。
二是在快速发展的社会,抓住机会最重要,不要顾虑是否需要踮起脚尖。坦白地说,在职场上能给你一个机会已实属不易,没有哪个领导会去反复劝说沉默谨慎的人申请更高的职位。更现实的是,你可能觉得自己不够格尝试,但在你身边却有的是能力不如你却敢于尝试的人。你不去,他们就会去,并且会以更快的速度跑上去。
有关“合适的时机”问题不但出现在职场上,也常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换工作,什么时候出国,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要孩子……对于这些常见的问题,大家往往给的都只能是模棱两可的答案:现在还不合适,等条件成熟点儿再说吧。
什么时候才是“合适的时候”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有趣的是,假如这些事情在未加计划的情况下发生了,比如被猎头打电话建议跳槽、意外怀孕有了孩子等情况下,大家都能欣然接受。可见我们的内心都愿意拥抱一些改变的机会,却又本能地抗拒着改变会带来的风险。
机会并不来自你的选择在未来包含了多少风险,而来自一个人对某件事的全情投入和你愿意为之付出的努力。如果我们总是像坐在自动扶梯上一样被动地等待着什么好运降临,一般都不会有期待中的好事儿发生。
雅虎总裁梅耶尔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人们应该去做一些还没有准备好去做的事情。做一些你感到害怕的事,意味着你将向前迈出一步,你将会学习新的东西,你将会成长。
当然,逼迫自己打乱自己的节奏,向上向前够一够,必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节奏。看看我们自己,再看看周围,你会发现,那些对职场、对生活不满意的人,真正不满意的并不是环境,也不是自己不够好,而是自己没有尝试过转变,去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我们需要清楚的事实是,生命中永远不会存在一个“完全合适的时机”让你能够去做某件事情。如果你打算做某件事情,不要等待,从现在就开始着手去改变。尽管你并不自知,但其实你已经有了足够的能力和力量去实现这个你希望拥有的改变。
而放弃自己力量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认为自己毫无力量。
职场励志文章5
那天看《滚蛋吧,肿瘤君》,出来第一感受,且强烈的感受是,这世上真的难以“感同身受”。
所有的感同身受都基于你也曾经遭遇的基础上。你看到他的痛想起自己的痛,那会唤起你的怜悯和慈悲。
我看到很多人列举了生活中真的有一生顺遂没有苦难的人。有人说起各种名门望族,还有说到刘亦菲的。我真想说大话西游中饰演春三十娘的蓝洁瑛,在刘亦菲的年龄在外人眼里也是顺遂的吧,那么惊艳,且好片连连,如今呢?如何可以在一个人最风光的时候或者应该最顺遂的时候就下定论?
时间会带走一切,时间会带来一切。只是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她这一刻的定格。她当中的经历,除了自己,几人知?
就如有段时间的贾静雯,所有的形容词都是情绪失控,憔悴,遇人不淑,简直就是人生灾难。如今呢,她再婚生子,又全是人生赢家的评判。起起落落,分分合合,这些年还看得少吗?啥时我们能学会不再动不动用人生赢家去评价一个尚在路上的人?
多年前的李宁,最风光时的国民王子,最低落时收到陌生人寄来的吊死用的绳。最风光时的刘翔,全民偶像,多少人看到12.88秒痛哭,释放,宣泄,黄种人就是会跑的种族,刘翔给我们正名了。如今当他两次退赛后,多少谩骂,多少诋毁,他曾经对于田径天大的贡献都被抹杀在一声声莫名而且恶毒的谩骂中。
他们顺吗?他们不顺吗?他们的顺或者不顺由我们来说吗?
曾经最难受的时候,给一个朋友哭诉,说我莫名就哭出来了。他第一反应居然是,恭喜,快好了。我说,我说的是我哭了。他说,你真正难受根本哭不出来。如今哭出来,就是即将痊愈的标志。我很好奇,问你如何知道?他说我最难受的时候,把自己关在一个房间里,不说不哭不吃不联系任何人,就像死了一样过,也不知死去多久。后来接到公司电话,然后洗洗弄弄,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再精精神神出去。没人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他是个绝对的成功者,不管从任何一面,包括颜值。但是他居然如此痛苦过。而且痛苦到不能解脱,后来还自虐式的连续三年赴戈壁,走荒漠,直到走到满脚血泡。用痛麻痹自己。在荒漠中,一望无际的时候,只有肉体的陪伴,知晓自己还活着。
然外人看他,除了人生赢家,还能说什么?他说出这些,有几人能感同身受?
除了被人说装逼和矫情。
翁美玲在最艳冠群芳时自杀,就为情殇。这在有些人就不是事。但在她就是事,是大事。所以现在流行的看脸论,脸真的可以帮助你回避灾难么?至少就没有帮到翁美玲。
这世上是否存在一生顺遂的人?不在于你如何看,在于他自己如何体验。多少夫妻貌合神离,外人看神仙眷侣,你真当当事人是傻子么?他自己是知道的。多少公司老总一言九鼎,威严无边,外人看着似一国之君,你知道当他被逼债时直接向债权人直愣愣跪下么?多少老总命悬一线,今日看着无限风光人上人,明天就获悉消息逃窜,过了风头,再心惊胆战回来,继续人上人。多少高官一表人才,为了大隐隐于朝,不收拾,不装扮,隐藏性情和真诚,他们近似位极人臣,但真心快乐么?
以上所有的人,算一生顺遂么?所有的说一生顺遂的,是离他十万八千里的人。因为他出现在电视,屏幕,报纸,媒体的时候,都在包装。他只能顺遂。来彰显他的个人及公司品牌。真相呢?问他,他就会说么?
没人会被眷顾。我们都是辛苦生存的人。众生皆苦,只是痛点和承受力各不相同。还有上天对你考验的早晚。刚看到一朋友说感谢上天一直以来的眷顾,我说了句,上天不眷顾任何人。因为我在他的年龄时,也把这句话挂嘴边。后来发现被严重打脸。但我还蛮喜欢真正的体验和知晓生活。曾经也有个同事在我看来,顺遂无比,他内心也如此觉得,然而时光荏苒,当他岳母和父亲相继得了重症之后,他几个医院来回奔忙时,突然意识到上天对他考验来得有点晚。好在,现实这东西,最终我们都会学会接受。
所以,在人前,你看不到我的悲楚。你以为我顺遂。
那是因为,悲楚都是留给自己的,送给别人的,那叫祥林嫂。
就酱。在现实的世界里乐观的活着。是我们可以给予自己和周边最好的礼物。
祝福皆苦的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