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晨读励志文章
高雅的人,看背影就知道;奋进的人,听脚步声就知道;和善的人,看笑容就知道;优秀的人,看行动就知道!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职场晨读励志文章,供大家参考。
晨读励志文章1
新学期专业课换成了一位“迷一样”的男老师。
为什么说他是一位“迷一样”的男人呢?
实在是因为我们早已久仰他的大名,却一直没有机会去深入了解他。
他是整个俄语系老师口中的“大神”,他是外语学院高挑美丽博学智慧的女外教的老公。
然而他的身高大约只有一米六,每次院系有活动我们都会看到他瘦弱的身躯和闪闪发光的秃顶。
我们怎么都想不通其貌不扬的高老师是如何成为所有人眼中的大神又是如何成功征服外教这个异国白富美的。
可是在他任教了三节课后,我们终于再也不觉得他是“迷一样”的男人了,他在我们眼中彻底变成了“神一样”的男人。
透过他瘦弱的身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高大进取又高贵”的灵魂,他闪闪发光的秃顶再也不是秃顶了,而是散发着智慧的光芒,他的才华,他的风骨自有一番文人的儒雅风流,不知不觉的刻入了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当被他的风采震慑了的我们,纷纷向这位“语言大神”寻求学习语言的妙招和捷径时,他却只说了一句话:“我没有捷径,我唯一的捷径就是努力,在这世上没有捷径就是最好的捷径。”
没有捷径就是最好的捷径,这句话足以点燃多少毫无背景只有背影的少年人的热血。
当这个浮躁的社会所有人都在寻找捷径,寻找跳板时,勤勤恳恳做事,竭尽所能工作这条看似艰难,看似荆棘遍地的路反倒成了最好走的路。
泰戈尔的《飞鸟集》写道:
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创造出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其实,有时候我们迟迟不成功,不过是我们的付出和所期望的回报不成正比,努力了一点点就先感动了自己,努力了一点点就认为自己拥有了摘取成功果实的资格。
生活往往要比我们意想之外的公平,你只有愿意为它付出多大的代价,你才有资格期翼多少回报。
只有经历过自我奋斗,经历过诸多不眠之夜,经历过为了成功而苦苦求索的过程,当我们获得了胜利的果实时才会觉得这果实异常香甜,才会内心毫无虚浮和侥幸,只有满满的踏实与欣慰。
高老师后来给我们分享了他自学英语的故事。
原来他所在的区域在那个年代只教授俄语,所以他的英语是完完全全的零基础。
但是为了考研和考博士他只能自学英语。
自学英语期间他一次性买了许多笔芯并且收集了许多草纸。
他把所有的笔芯捆在一起,用过的正面朝上,没用过的反面朝上。
每一次独自伏案到深夜后他都会为又用完了一支笔芯而感觉到特别喜悦的满足感。
后来,他用过的笔芯足足有一整个中型收纳箱那么多,他用来写英语的草纸竟然堆的比他还高,通过自己的付出他也获得了可以在大学同时任教“英语和俄语”两门语言的殊荣。
他说自己的出身并不好,小时候每一次去读书他都告诫自己一定要努力,一定不要浪费了父母的辛苦钱。
高考后,他是他们整个区域唯一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
大学时,他又是班级唯一一个买不起录音机练习口语和听力的学生。
但是他却是班级唯一一个在大学二年级就去当外贸翻译,在大学二年级就彻底实现经济独立并寄钱给家里的学生。
他说一开始年纪小出去做翻译,总有一些老翻译在刚见面时想给他一个下马威,可过了一段时间后就变成了有他在的地方,其他翻译都不敢开口,生怕自己在他面前漏洞百出。
他说领导总是对公司里的翻译们说:“小张,你来这个,小李,这个你来……”
他小小年纪人又其貌不扬,但公司所有人员下到员工,上到领导都会对他说:“高翻译,您来。”
在俄语翻译最辉煌的时期,他一单生意就可从中获利近百万,而当他想要放下浮躁静心读书时,他又可以华丽变身为王牌教授,他的努力他的汗水让他可以随心所欲,肆意生活。
当今越来越多的人说“寒门难出贵子”,然而我们的祖先却早早的就告诉我们: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月薪两千和月薪八千的生活水平是怎样的差距?
月薪八千和月薪十万的生活水平又是怎样的差距?
你是想工作清闲而生活艰辛?
还是想工作辛苦一些,却生活富足?
正如《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所说:“穷不可怕,我不信咱家能穷一辈子?”
在这世上,贫穷、愚笨……
我们以为可怕的一切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我们没有拼搏向上的韧劲,最可怕的是我们有一副好吃懒做,不思进取的身体。
当同学们大着胆子问高老师是怎么征服美丽智慧的女外教,又是如何让外教每次和别人提起他脸上都带着幸福的光彩。
一直侃侃而谈的他突然羞涩的脸红了,略有些腼腆的说:“还能怎么办,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呗!”
然后他就咳嗽一声一本正经的说:“不说了,我们继续上课。”
后来一次课间和女外教闲聊,我们得知了一个特别劲爆的消息。
美丽的女外教说:“不是高老师追求我的,是我追求的他。”
然后她就带着满溢的幸福与崇拜深情地说:
他是一个特别神奇的人,他什么都会做,哪怕他一开始不会,可最后他总能做到最好。
女外教说她初到中国任教时中文特别不好,和俄语系的老师们有些时候交流会有些困难,可是每次和高老师交流都特别顺畅开心。
她说这个男人绅士儒雅,善良细心,才华横溢,越是深入接触越是无法自拔。
美丽的俄罗斯姑娘热情又勇敢,她眨着海洋色的蓝眼睛温柔的对我们说:
当我第一次对他说“Ялюблютебя”(我爱你)时,他张大嘴巴傻了半分钟后竟然即兴温柔的对我说起了诗歌。
那是一首被他改编了的普希金的诗,诗的内容是:
我记得这美妙的一瞬:
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
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
我爱你温柔的声音,
爱你那天仙似的面影。
如今灵魂已开始觉醒:
我的心狂喜地跳跃,
为了你它仿似重新苏醒,
有了神往,有了灵感,
有了生命,有了眼泪,也有了爱情。
美丽的外教继续说:
后来我们陷入热恋,结婚,他会给我做许多好吃的菜,给我写情诗,陪我做运动,他怕我想家竟然学了我们当地的方言说给我听。
然后她又不好意思的娇嗔道:“我中文水平迟迟不进步都是他一直和我用俄语交流的缘故。”
幸福的女人提到心爱的丈夫一脸的甜蜜和满足,这世上有哪个女孩不想被如此宠爱呢?
可这世上又有几个男人肯如此付出又给得起这般付出呢?
所有和高老师有过接触的人都不会再好奇他和外教是否相配,因为他这个人随身就自带大神气场,他的汗水和心血锻造了他充满自信无懈可击的底气。
我们都渴望优秀的恋人,渴望美好的恋情,渴望灰姑娘嫁给王子渴望屌丝男成功征服白富美的童话,然而现实往往却是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才会遇见什么样的人。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你若努力,怎样都精彩。
渴望美好就先把自己修炼的美好,自己美好了才会遇见一个优秀的恋人,谈一场势均力敌的恋爱,骄傲的告诉全世界你们在一起就是天经地义。
努力和不努力,过得是不一样的人生,你的努力时光终将不会辜负。
我们以为这是一个拼爹拼妈拼祖宗的社会,其实这个时代每个人拼到最后拼的是我们的人生态度。
亲爱的你:
你是否愿意,为了自己的心中所爱去拼搏努力?
你是否愿意,为了得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去拼搏努力?
你是否愿意,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所向往的生活去拼搏努力?
晨读励志文章2
尼采说过一句类似的:任何不能杀死你的,都会把你变得更加强大。
原则上类似这样的小句子,再加上个名人的名字,都要小心,很可能是杜撰出来的。而这句话恰恰是尼采说的。因为尼采在哲学界就是这样一个心灵鸡汤的萌萌哒大师,加上他最终疯了,这更增加了他神秘主义的色彩。所以很多人崇拜不见得是崇拜尼采的思想,而是崇拜他作为哲学家,竟然疯了。
我认识尼采是我读初中的时候,一个学长,当然是长得很帅气的那种,后来成了电视台主播。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他在学校的大喇叭里说,自己最喜欢的人是尼采。听到这个奇怪的名字,简直羞愧难当,原来我跟帅哥之间差的还有一个尼采呢!
于是去图书馆借阅尼采的书,跟图书馆的大妈说:我要读尼采!如果那一刻我是个动物的话,肯定是一只雄鸡。在大妈“你要疯了”的眼神中,借到了尼采的《权力意志》。读了一遍,也没看懂,每天早上再听到学长的声音,都无地自容。因为他竟然可以读得懂我读不懂的书,这个打击实在太大了。
直到后来学业乱七八糟的事情积累到一起,身心疲惫。在上海徐家汇的一家书店,重新遇上了尼采。
其实我相信总有一本书,在某个地方等着你。如果你太早遇到,肯定不会认识,也不知道其价值,因为自己还没准备好。那时读到“任何不能杀死你的,都会把你变得更加强大。”这句话,简直热血沸腾。这俨然就是为我写的话,和为我写的书。
后来我开始迷上了尼采。就如同尼采迷恋叔本华
尼采年轻的时候非常崇拜叔本华,在莱比锡的旧书店,尼采看到叔本华的《在一位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时候,他才21岁。他回忆说,不知道什么鬼精灵在耳边悄悄说:把这本书拿回去。从此尼采就崇拜起了叔本华,每次尼采遇到问题都会大喊:叔本华救我。就如同唐僧遇到问题,总会喊:悟空~
尼采拿起叔本华这本书的那一天,是1865年的一个秋天。
这种迷恋持续了大约10年,尼采就开始走向了批判叔本华的道路,他认为叔本华的思想太过懦弱而不真实,“像胆小的麋鹿一样躲藏在森林里”。因为叔本华这位悲情主义大师,用一生来逃避痛苦,尼采觉得,这太懦弱了,我也这么觉得。
尼采认为,我们应该正视痛苦,因为痛苦是达到善和完美的必经之路。就好比一些创伤,你企图忘记它,尽量不去想它,但它不会消失,它总在某个时点跳出来,对自己构成二次伤害。
你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才能不被它控制。比如睡觉前跟放电影一样,把这件事过一遍,你越想逃避越让自己难受的细节,越要直视它。想过一遍,对自己说:这件事发生了,我接受了。然后你留在这里,我要继续我的生活。
逃避苦难,是懦弱,是叔本华。
面对苦难,才是真正的强者,这是尼采。
后来我又遇到那位学长,我说:你当年提到的尼采帮了我。他不好意思的说:我那会也就只是知道尼采的名字而已。他说:我其实真正喜欢的人是海德格尔。呵呵呵……
虽然被骗很多年,但我倒是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位哲学家作伴。在理性主义上我崇拜康德,在形而上的问题上,我崇拜尼采。每次我跟自己的朋友说到这个问题时,他们也都恶狠狠的瞪着我,如同我当年恶狠狠的盯着广播站的那个大喇叭。
尼采是激情的,但他的生活却是悲剧的。他一生不被人理解;他写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也只送出去七本;他爱的人也不爱她,他自己得了梅毒
他的转机出现在1889年1月3日,因为那天他疯了。尼采在都灵看见一个马夫在虐待他的马,尼采跑过去抱住马脖子,然后就疯了......那一年他45岁。
尼采疯了以后,财富和名气接踵而至,他妹妹给他穿上白色的袍子,留起浓密的胡子,仙风道骨一般。她妹妹还篡改他的著作,把《权力意志》修改成了种族歧视的学说,从而让希特拉成为了尼采的忠实信徒。就这么被她妹妹折腾到56岁,他死了。
这就是尼采的一生,颇悲情。但他的思想大气磅礴
尼采认为,同情弱者是没有错的,但弱者不能以此作为资本,去要挟、榨取强者。这样做是可耻的。自己的悲惨,不是让别人同情的资本。自己要强大,不能自甘堕落。
痛苦,和挫败,这些玩意儿都是人生的组成部分,尽管让人难过,但要接受。没有痛苦和挫败的人,创作不出好的作品。甚至你有多痛苦,你就会有多幸福,试想一个饿的要死的人吃到一个馒头,该是多么的幸福。因为他遭遇了巨大的痛苦,所以他能享受到莫大的幸福。
要尝试与自己的悲观情绪沟通。用尼采的话说:从悲观的内心世界发出欢快而又恶毒的笑声,因为我们有勇气、野心、尊严、人格的力量、幽默感和独立性。这些意志,让我们可以跟悲观情绪平起平坐。如何训练这个部分呢?可以阅读,可以读诗歌,可以旅行,可以与智者交谈,这些都是在增强自己的“权力意志”。
我们推一面墙,一次不倒,两次不倒,好像永远都不会倒。但是在推墙的过程中,我们变得更加强壮。这句话好像是蔡康永说的,也是尼采那句话的另一个版本。
最后让我们再次重温尼采的观点:任何不能杀死你的,都会把你变得更加强大。
晨读励志文章3
1、读书真的越来越没用吗?
社会即将分层,阶层会越来越固化,这不是我第一次看到这种论调的文章了,为什么还想写写,是源于春节的见闻。
春节回去,听到一个亲戚家的孩子说,现在高二,但他爸爸已经直接了当的跟他说:毕业了就去读职业技术学校,家里还有一个妹妹,没钱供他读大学,早点出来赚钱,说他不是读书的料。
社会即将分层,你将会在第几层?你的孩子将会在第几层?
我问他:你成绩不好吗?他说:还不错。我说,那你为什么不考大学。他回答说:反正我也不是很喜欢读书。
就我所知,他家并不是农村贫困家庭,家境在小城市也属于小康。
我奶奶当年大字不识一个,却都知道:只有读书才能跳出寒门,只要孩子想读,绝对节衣缩食的支持。可现在的底层人,却越来越支持“读书无用”,大学爱读不读,没钱就别读了。
他们看到的世界无非是:
1、现在的大学,考上了也不包分配工作,多的是读完大学找不到工作的,读了浪费钱。
2、多的是乡村土豪、领导,没读大学,不照样有钱有势。
3、眼下马上不用负担孩子的学费,还可以多一个赚钱补贴家里的劳动力。
然而,读书真的越来越没用吗?
诚然,这每一条,都是他们眼前每天都会看到的真实现状。
但他们根本看不到:以前读书考上大学可能意味着阶层的立马提升,可以有一份铁饭碗的工作。
的确,现在读大学已经不能立即摆脱寒门状况,但如果你不读书,你可能连进入新阶层的门票都没有。
不要说你自己,你的后代只会离的更加遥远。
2、读书,意味着截然不同的社交圈层
BBC曾经有一部纪录片,它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英国孩子,从7岁开始一直跟踪记录到56岁。
从7岁开始,这些孩子的生活状态已然截然不同。出身上流社会的孩子,已经开始阅读《金融时报》,开始树立未来的目标,进入父辈读的私立高中和世界顶级大学。到了10几岁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有独立稳定的价值观,甚至已经在做未来进入政坛的准备。
而贫民出生的孩子,7岁的目标是“吃饱饭、少罚站、少被打”,他们的生活远离书本、媒体,完全不知道世界正在发生什么,理想是成为泥瓦工、司机、驯马师,除了出卖劳动力,完全不知道以后还可以靠何谋生。
这是什么?这就是阶层。
这就是已经发生的阶层固化。
你可以从一个孩子读什么书,读什么学校,判断出他的父母来自于哪个阶层。
我身边原本决定让孩子读普通幼儿园的妈妈,最后决定读贵族幼儿园,我问她为什么?
她说,因为她在两个幼儿园,看到了两拨状态完全不同的妈妈。
她说,我选的不是幼儿园,我选的是,我儿子和什么人做同学。
前几年,媒体痛批田朴珺,称国内某些MBA成为了假名媛们进入上流社会的门槛。那是因为,放到十年前、二十年前,一个农村出生的姑娘,只要容貌姣好,有一点眼光,跑到城市里打工,很容易就能嫁一个小老板,甚至是富豪,改变一个家族的经济状况。
但现在呢?恐怕已经很难看到了。
未来,只凭一点小聪明和美貌就能过上好生活?恐怕更难。
亦舒说:学历是女人最好的嫁妆。
一个读大学刚毕业的女孩子,未必比一个18岁就出来打工做美容的女孩子赚的更多。但她们来往交际的,绝对是完全不同的人。
她们的孩子,未来所接受的教育,所在的圈层,也一定完全不同。
3、读书,读的不是知识,而是避免被时代淘汰
谈圈层,似乎太残酷。那么,我们来谈谈工具将会如何改变世界。
前几天一个做珠宝的朋友跟我说,现在的3D打印技术日趋成熟,未来将会淘汰现在还拿着高工资的模具工人。
《乘风破浪》里父亲阿正,给自己妻儿留下的财产,是一大堆的bb机,怎么会知道,不过三五年,手机的普及,将会让所有和BB机有关的行业全部倒闭。
人工智能将会在未来20年淘汰很多行业。不要说未来,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已经让原本利润率极高的实体商业在这一两年来的利润率急剧下降,甚至难以维系。
所以,读不读书,已经不只是现在你能赚多少钱的问题,而是未来你还能不能保住饭碗的问题。
因为机器稳定,没有情绪问题,不需要管理,还很智能,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
一个人想要自己更值钱,必须要依靠更多的跨界知识,能够处理更复杂的事情。比如现在很多金融、设计、教育行业的朋友都来做自媒体了,人人都在研究如何写作。
我前几天遇到过一个朋友,他在十年内转型跨界媒体、投行、影视三个行业,但他大学是中文系,他说每个转型都伴随着艰难痛苦的学习过程,这在我们父母那一代看来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有这样的人,未来才是最值钱的。
他们的成长,是几何倍数型的,所以才能跑赢通胀、跑赢房价。
我身边许多已经不用再为钱工作的朋友,根本没有过上许多人以为的清闲生活,而是花更多时间来学习、阅读,甚至计划着读新的课程。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世界变得太快,前年去年还在赚钱的行业,今年就不行了。不学习,出去和朋友吃顿饭,都听不懂他们聊的内容了。
读书,读的不是知识,而是获取新的思维,了解新的世界规则。
如果你以为,读不读书,是内在充实丰富的区别,是文艺和非文艺的区别,那就toosimple了。
很多已经当了妈妈的女性,都已经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令她们失望的是,此时她们才深刻发现,自己嫁了一个目光短浅、不思进取的先生,而这个男人背后的家族,比他们更为懒惰、狭窄,不仅不能帮助她们提升,反而成为了前进的最大阻碍。
我相信,这其实是很多现代女性,在独立意识觉醒之后,最终选择离婚的真正原因,她们不想让自己和孩子继续过着烂泥一样的生活,对未来毫无计划、得过且过。
不读书,未来面对的现状,一定是——被时代淘汰。
4、越学习,越了解世界,安全感越强
作为一个女作家,或者是许多人认为的情感女作家,我想,我是为数不多坚持鼓励读者坚持学习、保持对世界好奇的作者,我不愿意让公众号每天都是“什么样的女人婚姻更幸福”“怎么让男人对你死心塌地”“怎么面对男人出轨”类似这种的文章。
因为我自己十多年来,维持生活不断向上的最大动力,源自于——我对世界认知的不断提升,更来自于我丰富的知识结构。
从这其中获得的安全感和幸福观,远超越其它东西。
这不是爱上一个对的人就能给予你的。
学习能给予一个人强大的自信,你会发现,自己能掌控住的越来越多。不管是你的外在,还是内在。不管是你的情商,还是智商。
原来这些都不是命中注定的,而是可以后天改造的。
不管对于男人,还是女人,这都是一个压力巨大的时代。
这个压力,从表面上看,来自于房价、来自于人们欲望的不断升级。
但从根本上,其实来自于时代实在变得太快。
谁也不知道未来到底怎么样,未来我们到底能抓住多少。
你只有靠好奇心和学习,拼出世界更完整更真实的样子。
对于未来的焦虑感、不确定感,让许多人最终选择了逃离,离开大城市,来到步调缓慢的小城市,但二十年后,他们的孩子,恐怕会一如当年的他们那样,奋不顾身的逃离小城市,来到更繁华、更多机会、更有可能实现理想的大城市。
那个时候,当他们面对更巨大的压力、体会到更多格格不入的时候,他们会不会埋怨父母,为什么你们当初要回来?就像《东京女子图鉴》里的女主角,内心抱怨东京出身的妈妈为什么要嫁到小城市。
阶层固化固然残忍可怕,这意味着一个人冲破阶层,实现理想的几率越来越小。
但我相信,这世界总有一些人,可以超越自己的家庭、出身、成长,挣脱所有束缚,掌握到世界运行的新规则,变成别人眼中的成功者。
而努力学习、好好读书、终身学习的意义,是即便不那么成功,但你的幸福感、你对未来的确定感也将高于大部分普通人。
而这些,一定会遗传给你的后代。
终身学习,这是我对自己的人生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
最后,我想给每一个还在努力往前奔跑的人点赞。
其实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无数次和现实的残酷搏击。但你不努力,你都不知道自己最后能跑到最高的位置在哪里。
在城市完成最后的扩张,在新的行业逐渐稳定之前,这恐怕是我们这代人可以改变自己命运最后的机会。
晨读励志文章4
浦东软件园对面有一幢大楼施工已久,有一天中午,我像往常一样经过那边,正好看到工人忙着吃中饭。
吃饭的姿势很独特:
有的人盘腿坐着,直接把饭盒放到地上,然后一口一口的吃。
还有的人直接把饭盒放到地上,弯腰蹲着吃。
想到马路对面就是高档的餐厅,工人吃饭的环境略微让我心疼,也有点无奈。
我想,他们中任何一个孩子看到这样的场景都会忍不住落泪吧。
可是仔细想想,哪有活得轻松的成年人呢?
或许,成年人的世界里本就没有容易两个字。
我一个同事在上海上班,却住在苏州。
虽说苏州和上海很近,但他每天的单程就要花费将近3个小时,来回就是六个小时。
可能很多人都会问,那为什么不在上海租一个房子呢?
因为亲情,她的孩子、老公和双方父母都在苏州。
那为什么不在苏州工作啊?
她不是没有想过啊,她也应聘过五六家公司,但工资和上海相比,差的太远了啊。
所以她宁可自己辛苦一点啊,就是为了减轻老公压力,给家人带来更好地物质生活啊。
她经常说,就算每天在路上花费的时间有点长,但每每想到能陪伴孩子的成长,就什么都值得了。
她还说,每天晚上看着熟睡的孩子,都是一种安心。
所以,你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不容易。
还有一个印度同事,两年才回一次家。
他不想家吗?
在外的孩子哪有不想家的啊。
但是印度的风俗和我们这边不一样,印度女孩子嫁人都是女方准备酒席、嫁妆、给男方钱等。
他这么努力的工作,两年才回一次家就是为了省机票钱、在上海多赚点钱把姐姐体面地嫁出去,给家人带去更好地生活。
所以,成年人的世界里真的没有容易两个字。
上段时间,我连续好几周从早上九点工作到晚上11点多。
因为工作强度大,一到周末,就病倒了,头疼、感冒、扁桃体发炎,难受的要死。
周一时,早上闹钟向往常一样按时叫我起床,可我真的起不来啊。
身体中的两个天使一直在斗争。
A天使:都生病了,请个病假吧
B天使:请假了回去会积更多的任务
A天使:可是真的好辛苦
B天使:你看那些工作的人,哪个不辛苦啊,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两个字
……
最终,我说服了自己,一边擦眼泪,一边起床上班。
大家都知道,上海地铁的早高峰有多恐怖吗?
就是车来了,但你要排好几次队,才能挤上去。
有一天早上坐地铁,被人挤到一个妹子边上,但你们知道那位妹子在干啥吗?
她在化妆,对,你没看错,那么拥挤的环境下,她在化妆。
她一只手拿着小镜子,另一只手从包里拿出化妆品。
先是打底,防晒、隔离、散粉定妆。
然后画眉、画眼线、刷睫毛。
最后涂了口红。
全程用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
在这之前,我肯定会想为什么不在家画好再上班呢?
但现在突然特别理解她,因为住的远,如果在家里化好妆上班的话,可能就会迟到了。
所以为了节约时间,只能一边坐地铁一边化妆。
在上海坐一次地铁,你就会发现有很多人一边坐地铁一边看邮件然后回复邮件,还有很多人为了考证一边坐地铁一边看书。
每个人都获得很艰辛但却都在努力。
那些为了能给自己一个更好地生活的人,现在过的都不容易,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过的艰辛。
但没有关系,人生就是这样,艰辛和幸福本就是陪伴着任何人的。
这个世界,只要你不放弃自己,就会越来越好。
晨读励志文章5
前几天,收到了一位将要读大四的女生的来信,应她的要求,在这里将不贴出她的全部来信。仅摘录以下部分:
我是一个准大四女生,学习挺不错的。还参加过一些比赛,拿过奖,业余时间喜欢阅读,喜欢跑步,喜欢接触新事物......不过,我觉得这都是以前的我了。
今年3月份的时候,我见了认识的一位师兄,他建议我去工作,我原来一直是打算考研的。之后就一直在纠结这事,后来想着先把书看起来,不考也没事,学习总是好的(其实还是想考研)……
我开始失眠、紧张,白天又在担心自己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于是恨不得每一秒都在看书,害怕自己挂科拿不到毕业证。这种状态下,我想自己根本考不上研究生的,于是发了简历找了实习。
期末考结束后,我回到家,想了想还是得考研,实习可以不去。于是开始着手准备,但是心里面很害怕很害怕,我怕自己学不会那些东西,尤其是数学,一直以来我觉得自己是什么都要比别人花更多时间才能做好的人,别人从3月份就开始准备,效率还比我高。我想考的浙大竞争激烈。在学校看过心理咨询中心,老师说我自己并不想改。
这学期我一直都在害怕各种事情,甚至有过不念书了去过田园生活的想法。回家的前几天还一直在看书,最近几天就散漫下来了,整天想着睡觉,睡觉的时候也一直在担心看书,然后马上跳起来去看书,又觉得效率特别低,干干这个干干那个的一天又过去了……
你的来信,让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看过的一部美剧,HBO的《兄弟连》。
我记得是在第六集,E连在比利时的巴斯托尼市阻碍德军之后,筋疲力尽的他们,必须从敌军手中攻下小镇佛伊。
当时温特斯连长已升职上尉,新来的戴克中尉带领E连打响了攻坚战。一开始,戴克中尉指挥大家冲锋,但受阻之后,却突然又改为撤退。后来,战场上的E连被防守的德军压制在一块几乎没有掩体的空地上,进退不得。
德军火力凶猛,兄弟连里的兄弟一个个倒下。
“戴克,我们不能留在这里……”
“长官,我们这是坐以待毙,我们需要继续前进……”
周围的士官不停给予建议,而躲在草垛后的戴克中尉却如同进入了自己的世界,拒绝做出进一步的决定。
温特斯上尉打来电话,问戴克中尉的作战计划,戴克中尉茫然大喊:“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兄弟连的兄弟们一个个被射杀……
个人非常喜欢《兄弟连》,特别喜欢里面人物的刻画。E连里的兄弟,每一个性格都独特而鲜明,远非国产战争剧中人物的苍白与体制化,所以看着那样的人物一个个死去,觉得分外难受。
而究其原因,则是戴克中尉的“我不知道。”
后来的许多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个场景,特别是需要我做出艰难的选择的时候。因为正是那样的场景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点:不做决定的后果,可能比做错误的决定更可怕。无论是前进或是后退,当时的E连,都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损失。
我想,目前的你,也走到了必须做出抉择的分岔路口。大学将尽,毕业将要来临。到底是考研还是直接找工作,这是你摆在你面前回避不了的问题。虽然选择的结果不会如《兄弟连》里的一般对整个连队,乃至一场局部战争都举足轻重,但对于你个人的未来而言,肯定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影响那么重大,该如何是好呢?……考研有考研的好处,还是考研吧!……可有经验的师兄却觉得找工作更好,那先去找工作吧!……还是考研吧……如此这般,考研、工作,考研、工作……
我想,此时的你,大约就如同战场上的戴克中尉一般,眼见部下一个个被射杀,却无法下一个决定——因为每一个决定都意味着责任,而责任总是沉重的。进攻有进攻的责任,要是死了更多的兄弟怎么办,要是全军覆没怎么办?撤退又有撤退的责任,要是因此而造成战局的转变怎么办?
于是,懦弱的他,没办法承受选择的责任的他,只能不停大喊: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但他却不知道,他对决定和责任的回避,造成了E连更大的损失。
的确,每一个决定都都意味着责任。但同时,做出选择和决定,也意味着各种可能,意味着对未来的希望。我们不应该被失败的可能而吓到,便忽视成功的可能,从而举步不前。时间在一分一秒流逝,你终将面对考研或是就业的选择,早下决定,便多一份成功的可能。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所谓的“做正确的决定”,永远只是一句马后炮的废话。没有人在事先就知道,眼下的决定一定是正确还是错误的。
但是,不做决定的后果,却可能比做错误的决定更可怕。
所以,勇敢向前,无论是考研还是就业,先下决定再说。
——不过,看到这句话,估计你又开始纠结了吧,到底是该向左还是向右呢?
坦白说,这个我可不帮不了你。我总认为,人生是你的人生,未来是你的未来,哪怕是父母,哪怕是恋人,也不能定义你的未来。而且,能否承担为自己的未来做决定的责任,是检验一个人是否真的成长的重要标志。
如果实在不知道如何选择的话,那么就遵循你的内心吧。这种做法,比“做正确的决定”这种正确的废话,要靠谱得多。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读到这里,你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么,我只能建议你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你的来信。你的答案,就在你的来信当中。
而且我想,你之所以会写这封来信,或许只是找一个人来帮你承担选择的责任而已。很抱歉,大概没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