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南网 > 职场故事 >

职场晨会故事大道理五篇2020

时间: 芷晴2 职场故事

人都是有惰性的,不管我们做的是什么工作,有一天会因为工作的枯燥而感觉乏味,这时候可以看看励志的职场故事来鼓励自己。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职场励志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事一:职场上的大与小

大型企业凭其庞大的规模和完善的发展成为许多人在事业上的最终追求,但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不愿走常规路线,他们更钟情于适合自身发展的小型企业。

2006年7月,澳大利亚金融评论《AFR BOSS》杂志在网上设计了一份“大型企业是否将是你的选择?”的调查问卷,结果出来之前,人们都预料肯定的答案必定远远多于否定。出乎意料的是,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57名白领专业人自中,选择“是”与“否”答案的比率几近相同。其中的54%选择“是”,余下的46%选择“否”。以下的比较,也许能为人们揭示出这个调查结果背后的一些原因。

大企业提供,固定的工作时间;稳定的工作;细致的分工;定时发薪,拥有知名和固定的品牌与企业形象+健全的福利制度,国外的工作机会;旅游机会。

小企业提供,更高的个人价值,更多承担责任的机会;发挥创造性的机会;齐心协力的团队式工作,官僚氛围淡;分红机会大;成为老板的机会。

毫无疑问,大型企业有着多数中小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除了上面列出的以外,员工们有着更加清晰的发展方向,更便于扩大业内交际范围。除了稳定的工作环境,人际矛盾在完备的企业制度约束下不会升级,也越来越成为求职者看重的因素。

大型企业尽管有着较完善的人力资源系统,但对新员工的吸引力已不如从前。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绝不会为一两名人才的流失而感到苦恼,因而从员工的角度来说,个人的存在价值无法得到充分体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年轻求职者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年龄优势在职场上打拼,遇到自己满意的职位后便毫无顾忌地跳槽,这也正给了中小企业招纳人才的机会。它们虽没有大型企业的品牌效应,但家一般的感觉会激发员工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这次调查设置了很多细化选择,在19项细化的选项中,小型企业(一般指员工总数少于200人的企业)在体现员工价值、鼓励创新与发明、营造团队协作气氛、提高员工自主权等几个重要方面占有绝对优势。这些优势是由小型企业的性质决定的。

在问卷对象中,25岁以下的占10%,25岁至54岁的占30%,55岁至44岁的占30%,余下的为45岁以上。从年龄构成的分析上看,35岁以下求职者中的三分之二更愿意把大型企业作为他们事业的起点。年龄越大的求职者,更倾向于小型企业。

著名网上招聘公司Link Me的首席执行官认为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初次求职者更愿意拥有在大型企业工作的经验,而这样的工作经验在他们今后的求职道路上往往是十分宝贵的,再求职的成功率也会大大增加。对于毫无经验的毕业生来说,大型企业正规的培训机制以及良好的工作氛围会让他们受益匪浅。他们会对企业的整体理念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也会慢慢学着在企业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他们就不会再去考虑公司规模的大小,更看重的是工作环境与公司内部的人际关系。中小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管理结构会更趋于人性化,部分在大企业并不受到重用的人往往能够在这里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故事二:职场不要苦黄连

上个月Jesica跟肖娜一起做的那份报表出了纰漏,为此老板整个上午也没给她们好脸色看。回到自己的办公室,Jesica立即变身成了祥林嫂,哭天抹泪地抱怨。原以为同事们见此情景会伸出援手,但没料到的是,大家似乎根本没注意她的存在。

Jesica实在无趣,只好拉上一直低头改报表的肖娜来做同盟军,没想到肖娜抬起头笑笑说:“算啦,Jesica,已经这样了,抱怨也没用。我们还是赶快把它改完,免得老板又骂。”说完,将她推回了座位。后来,Jesica发现同事们特别偏心,自己诉了半天苦,大家都无动于衷,而肖娜什么也没说,却有很多人在给她讲解错在哪里,应该怎么改。

事实上,不是同事们偏心,恰恰是Jesica自己的诉苦阻挡了别人对她伸出援手。

有位心理学家说过,我们痛恨一个人,往往是因为他身上的缺点我们也有。很多时候,当Jesica摆出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向大家诉苦时,她让同事们看到了一个懦弱胆小的人,也可能诱发大家想到自己心底怯懦的一面,因此,非但没有激发大家的同情心,反而让他人心生厌恶了。其实,Jesica在心灵深处有一种“受害者意识”在作祟,也就是她希望自己能够扮作弱者,获得别人的帮助,从而使自己逃脱责任和压力。但是,成人世界里的理性原则却使她难以达成心愿。

而肖娜则不同,她独立自强,积极向上,她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优秀的人物形象。这恰恰满足了人们对自我的期许,因为这也是大家所希望达到的标准,所以每个人都会尽全力去维护她。另外,因为肖娜的这种敢于承担责任、勇于解决问题的态度符合了成年人的行事规范。她所承载的压力,周围人都能感同身受。而她为解决问题所做出的努力,同事们也都能体会到,故而容易引起共鸣,获得帮助。

心理咨询的认知疗法中认为,当一个人把任务责无旁贷地承担下来的时候,这种积极的认知方式就决定了他的处事态度会比较理性,因为他没有把这项任务看做是负担,他关注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推卸责任,逃避压力。所以,这种人越是在任务艰难时,就越容易散发出自己的光芒,赢得他人的尊重。而一味抱怨的人表观出来的却是消极的精神状态,自然谁也不想被他“污染”。

职场如战场,没有人会去同情一个胆小鬼,人们只会敬重那些不畏困难的勇士。所以,如果你想获得别人的帮助,那么拿出行动来吧,让他们知道帮助你是值得的!

故事三:8招让老板目中有人

沟通无障碍

杨歌有时候对老板颇有些“同情”。上班时间在大堂遇见老板,正有说有笑的一群人顿时像被点了穴位一样鸦雀无声。等电梯到了,老板率先进入后,竟然没有人跟进。除非老板点名,大家才硬着头皮与老板同梯。老板有次请大家K歌,一个人占据了一张大沙发,旁边就是没人肯坐。杨歌是被顶头上司硬推过去的,本来也很紧张,但老板的平易亲和让她很快轻松自然起来,不自觉开了句有点过火的玩笑,老板居然也“笑纳”了。从此杨歌觉得叱咤风云的大老板也没什么可怕。有了上次的体验,杨歌遇到老板总是能说上几句,话题渐渐从天气、食物转入业务,尤其是遇到难题的时候,大老板略一指点总是能够柳暗花明。日子长了,杨歌想不出人头地都难了。

入门之道因为下属太过敬畏以致有沟通的心理障碍,老板只好做孤家寡人,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他都不愿意扮演这样的角色。老板们也是血肉之躯,不希望别人拿他当机器人。主动抓住与老板相遇的机会,比如电梯、餐厅、走道等,轻松面对,便会渐入佳境。上司同事会对你刮目相看,在老板眼里你自然也会比其他躲得远远的人亲近许多。

“秀”足你自己

公司里通常有这三类人群。第一类,只肯做不愿说;第二类,不肯做只会说;第三类,既肯做又能说。为什么要固执地等待老板放下身段,来殷殷垂询你的精辟见解,或者光辉业绩呢?该“秀”的时候一定不要客气,而且要“秀”得精彩。妮娜就是个中高手。她的企划不一定是最具创意的,但她的演绎方式却每次都能让人耳目一新。即使最后中选的不是她的方案,老板也一定会让她参与,往往最后她能抢得项目的最出彩部分,论功行赏的时候,她得到的也都是头一份。

入门之道哪家大公司不是MBA、名校毕业生一大把,要成为真正出类拔萃的一个,不是三五年就出得了头的。要尽快脱颖而出,当然得另辟蹊径展示你的与众不同。要让老板知道你勤奋工作,并不一定要在办公室苦干到9点10点。或许可以试试在夜里12点或清晨6点给老板发封重要的邮件,没有人会询问你当时在哪里,之前是否一直在工作。

外表职业化

艾伯特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个小心眼儿的人,但当不公平的待遇降落到自己身上,他还是觉得委屈。丹尼尔是他的搭档,比他晚进公司一年,当初还是他带着丹尼尔出去拜访客户的。可是不出半年,老客户的电话就总是先打给丹尼尔,他跟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新客户,老板也首先交代给丹尼尔,他反而成了局外人。前不久业务部要新提一位主管,经理就直接向老板推荐了丹尼尔。艾伯特自问没有大错,怎么就被漠视到这种程度呢?升了职的丹尼尔请他喝酒,艾伯特趁着几分酒意终于问出了这个疑惑,丹尼尔给的答案当属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你的衬衣、西装、领带和这个行业不匹配。

入门之道千万不要忽视“衣貌识人”的力量,这在经济学上是最节省成本、最行之有效的一种判断方式,在社会学上更有其非遵循不可的苦衷。没有令人足够信服的外表,又如何吸引别人探究你的能力呢?如果你是老板,会放心把一个拥有8位数字户头的大客户交给一个衬衣皱巴巴的下属打理吗?

做永远的“救生圈”

里奥一直把今天市场总监任航的一个故事当做经典案例教育公司新人。当年公司一个活动的剪彩仪式上,老板临时一定要多加一位嘉宾剪彩。多安排一个位置没有难度,但总不能让某位要人空着手站在那里看别人动剪刀吧。正当大家都捏把汗之际,本来只需负责媒体的任航笑眯眯地从左边口袋里拿出一把剪刀送上,顺利过关。事后老板打趣,要是再多出一位嘉宾如何处理,任航正色道:我右边口袋里还有一把。细节决定成败啊,经此一役,任航便入得老板法眼。此后他更将这个特色发扬光大,两年之间升了三级谁都没有话说。

入门之道其实不过是句老话: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意外情况总是在最没有防备的时候发生,在大多数人都无所适从的时候,那个挺身而出、化险为夷熨平整件事的人必然能赢得老板欢心。要做到这个水准其实并不见得困难,只要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就可。

为老板着想

回忆起自己上任不久的那次会议,杰奎琳仍然心有余悸,更越发觉得属下艾薇的可贵。杰奎琳领导的这个部门是全公司最难缠的,创业元老多,而且都颇有“功高震主”的架势。她第一次在会上提出应对渠道垄断的方案,就被几位老臣子阴一句阳一句地批驳得体无完肤。眼看下不了台,艾薇站出来解围,自愿从她的辖区开始执行。头上压着这帮元老,艾薇一直不显山不露水。这次替杰奎琳说话,一方面是认为她的方案确实有效,另一方面也是为自己争取。两人同心协力,从渠道那里得到了和大厂家一样的优惠,由此奠定江山,艾薇也就成了杰奎琳的心腹重臣。

入门之道据说老板最大的噩梦之一,就是某天所有的下属都不再惟命是从,集体倒戈。现实的职场中不乏这样的事情,老板的命令,尤其是在涉及原有利益分配的时候失去了效力,下属阳奉阴违,执行不力,导致老板地位岌岌可危。这当口若能看清形势,鼎力相助老板,你在他心中的分量不言自明。

请贵人相助

有没有看过日本的知名漫画《课长岛耕作》系列漫画中的主角岛耕作从小职员到高管,升迁的重要秘诀,是他拥有一个“贵人俱乐部”,他的顶头上司、已过世的公司创办人的女婿,都是他的俱乐部成员。赵非在公司电脑部做了3年,整天不过是被大家呼来喝去修这个修那个,忙得团团转,年终报告还写不出业绩。偶然一次家庭聚会,得知他的一个远房亲戚曾经是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的老同学。不过是一个电话,几句问候,赵非就得到了额外的关照,不久就有机会进入公司信息平台构建项目。

入门之道有捷径,为什么不走?真才实学人人都有几分,但人脉却是相对稀缺资源。那么多员工下属,个个都能干,老板为什么一定要给你机会?好好整理一下你的人脉资源,不一定只有位高权重的人才说得上话,同学、邻居、父母的朋友……在适当的时机,都可能成为领路人。

借外力出位

查利是一致公认的埋头苦干型,他自己也深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可惜的是,他这块金子总被蒙尘。一位从事职业咨询的朋友替他“把脉”后,发现他实际上承担着相当重要、不可轻易被替代的业务,不过是因为太低调而屡屡与老板的目光擦肩而过。对症下药,朋友开出了处方,借查利经常接触的几位客户来提点老板对查利的重视。不久,老板在短期内好几次听说客户有挖走查利的企图。认真审查查利的工作业绩,老板也大吃一惊,这样的人才一旦被挖到客户那里,自己的算盘可就难打了。不难想像,查利的待遇很快有了改善。

入门之道老板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恐怕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但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回报,对每一个认真工作的人都不能说是无足轻重的伤害。要想办法让老板认真审视你的价值,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给他一个失去的体验。当然这是风险相当高的尝试,如果你的本意不过是给老板提个醒儿,行动之前对自己要有一个客观可靠的评估。

适时玩“消失”

老板在萨拉休假的时候,发觉诸事不顺,小到一杯咖啡加几勺糖,大到一个重要决定的督办,都难如人意,全然没有了原 来那种挥洒自如和得心应手。直到这时,老板才意识到自己平时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小秘书,实际承担着她基本职务之外的许多工作,重要性甚至不亚于一个部门经理。而与此同时,正在潜水看鱼看珊瑚的萨拉,还不知道她平日默默无闻的点点滴滴,在暂时离开的日子里,引起了老板内心那么多的感触。

入门之道一个人没有了影子,会有什么反应呢?有些人只有在“消失”的时候,才会让老板发觉他存在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反其道而为之”的办法,看似无为,实际上却是“无所不为”。不过,这个办法不仅需要足够的耐心,更需要安于平淡的态度。如果能够肯定老板是个明白人,假以时日,你的价值一定能够凸现,付出也必定物有所值。

故事四:痛说上班第一年

从校园走入社会,是每个大学生的必经之路。走出挡风避雨的象牙塔之后,我们将面临很多未知的新情况。带着一身的学生气,我们开始完成一个从学生到工作者的转换过程。无法回避的是,我们的书生气有可能在社会中被撞得头破血流,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个痛苦的“心理断乳期”……

仅有真诚是不够的

孟小楠是广东人,从北京的一所财经学校毕业后,进入一家外企设在北京的办事处工作。性格率直开朗的她是公司里惟一一个能用粤语和香港老板聊天的人。刚来公司时,她努力和公司早的每一个员工搞好关系,相信自己的真诚和善良会感染到他们。

独在异乡的小楠常常觉得很孤独。大学四年里她和同宿舍的好姐妹几乎无话不谈,虽然女孩子之间也会有矛盾,但在毕业分别时,大家都怀着深深的眷恋痛哭不已。彼此也只记得对方的好处了。虽然前辈们都告诫过小楠,有工作关系在,就不要太强求和同事亲密无间。但常常和同事们一起去吃饭的小楠,还是忍不住不说心里话。坦率的她向同事们说起过对老板某些方面的不满及对公司某些规章制度的不理解。同事们当然也有附和。一段时间以来大家倒也相安无事。

不久,小楠的勤奋努力及语言天赋就发挥了作用,她—连成功地谈成了好几笔大业务,在公司里名利双收,老板也开始拿她作为同事

一天老板把小楠叫进办公室,态度不像平时那么友好。“有什么意见你可以直接跟我说,随便散布谣言不是我们公司员工的作风。”老板冷冷地说。他知道了小楠说过的很多话,只是这些话已经变了味,也完全不是小楠的初衷。为此,小楠和一个女同事大吵了一架,这样的举动让很多同事看了笑话,也让老板很不满意。痛苦的小楠设想过很多次各种辞职的方式。她哭着给父母打电话,但父母并不赞成她辞职,“在任何单位都有人际交往方面的难题,仅仅因为这个就辞职,不值得。”

小楠决心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好在香港老板是个明事理的人,知道小楠不过是一身的学生气,不成熟,况且又有业绩放在那里。他的支持给了小楠很大帮助,要不然,小楠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挺过那段四面楚歌的日子。

今天的小楠学会了怎样和同事们打交道。“走上社会后的人际关系和学校里不同,仅有真诚是不够的。职场的风云变幻教会我不害人但会防人,这是工作压力之下的自我保护。”工作之余,小楠在网上交了很多朋友,常常和网友一起出去玩。收入不低的她还捐助了几个失学儿童,利用假期她背上行装去看看那些孩子们。“要学会找到自己的空间,不要老想着从别人那里得到安慰或温暖,这样才能既和同事之间找到默契、友谊,又能保留自己的私人隐秘。”这是外企白领孟小楠的经验之谈。

书生意气 四处碰壁

周颖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哲学专业,身为校报副主编的她很有想法和见地。无奈专业不吃香,找工作颇费了一些周折。进入这家颇有实力的报社之初,她心里充满了对领导知遇之恩的感激,工作兢兢业业。在很快的时间里,她熟悉了自己的业务,腿脚勤快,加上思维敏捷,她写出好几篇颇受好评的报道,让领导和同事对她都有点刮目相看。

一段时间之后,她越来越多地发现报社存在的问题。报社禁止员工之间互相打听对方收入,在薪金问题上绝对的不透明。有一个月她发了很多有分量的稿子,奖金却比她的同事们低,她直冲到人力资源部门质问。虽然财务部门的领导很客气地解释了一下,但并不能让她满意,双方不欢而散。

领导有时会叫几个员工去问一下对部门主任的看法和对一段时间工作的意见。其他同事在这样的时候都会权衡利弊,或者含糊其辞,或者语义婉转,力求不针对某个人。她不同,一身的书生气,常常要直言不讳地指点江山,主任的华而不实、尖酸刻薄从她那里原原本本反馈给老总。主任并没有被怎么样,而她却成了她这个部门中地位尴尬的人。

不久她把自己对报社存在的问题写成洋洋洒洒的报告呈绐总编,为了警醒同事们,她还把这篇文章发在了记者库里,让大家一打开电脑就能看得到。总编那里没有什么回音,给她回音的是人力资源部,“很抱歉,你不适合这里”——这是最后通牒。在她毕业后的五个月里,她失掉了第一份工作。

今天的周颖已经走过了她最艰难的时刻,在现在的工作单位里,她保持了从前的敬业和勤奋。惟一不同的是,她的言语很谨慎。“每个单位都会根据自己特殊的情况制定一些规章制度,也许有些在我们看来不合理的地方,实际上是单位根据自己多年的发展总结出来的经验。在对什么事情还没有很多了解和经验的情况下随意发表意见,那么后果常常是自己受伤。”这是周颖创痛之后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

放低自己的位置

郑锋说自己是比较懒散的那种人,不适合竞争太激烈的工作,所以毕业时当同学们都忙着拼命往外企或热门行业奔的时候,他不慌不忙地和一家私立学校签了协议。老实说,连这所学校的领导都有点心里没底,因为郑锋是建校以来老师队伍中惟一的一位名校研究生。

刚工作了几个月,郑锋就开始厌恶自己的工作。办公室里都是老同志,空气沉闷而压抑,他不屑于打扫卫生,抱怨都什么年月了单位还在打开水,单位组织去秋游,他觉得没意思就没去,办公室琐碎而无聊的生活让他很盼望正经八百地当老师。不久他开始正式给学生上课,没想到这更增添了他的烦恼:大部分学生是在混日子,课堂纪律在他们的影响下变得乌烟瘴气,杂乱无章。一看到讲台下面那一双双玩世不恭,顽劣愚钝的眼睛,郑锋心里就泛起无名怒火。不知不觉中,他成了一个暴躁的、不耐烦的老师,顽皮的学生并不怕他,想学习的学生又不敢接近他,反映到校长那里的评语几乎都是负面的……这一切让郑锋郁闷无比。

加上学校原先许诺的高薪并没有兑现,郑锋还要和另外一个年轻老师同住一间宿舍,而住宿条件甚至比他上大学时好不了多少。郑锋对这一切都充满了情绪,他和同屋的小谢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发牢骚。和郑锋不同的是,小谢觉得学生们中间有很多爱学习的孩子,也有很多个性鲜明可爱的孩子,只要用心去发现,即使是在这里当老师,也同样很有成就感。小谢来自一所不知名的大学,但他却赢得了同事及学生的共同好感。

郑锋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几个月内就变得灰心丧气,好在第二年他发愤考上了博士研究生,离开学校办手续时,还被学校重重设卡。踏入社会的这一年,留给郑锋的是一段不愉快的记忆。

再见郑锋时,他又要面临择业,问及他的初人社会的经验,他说最重要的是放低自己的位置,无论在任何地方,任何工作岗位,只有肯静下心来,虚心求教,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把自己高高地吊起来,可不仅仅是“高处不胜寒”那么简单,让你烦心的事情多着呢J他说这是同事小谢留给他的经验。

故事五:让每个人都认识你

从大四下半年开始,我就穿梭于各种人才招聘会,到每一个摊位送上应聘材料。令人失望的是,基本上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肯回信的公司寥寥无几,偶尔去参加次面试也都是陪太子读书,不是竞争对手过于强悍,就是岗位人选早就被内定了。

半年奔波下来,已经毕业了,饭碗还没着落。眼看着几个家庭颇有背景的同学在宿舍里稳坐钓鱼台,却都已经签订了就业合同,我打心眼里对“中国就是一个熟人社会”这一灰色论调有了切身的体会。

父亲打来电话,说大城市就业竞争压力自然比较大,还是实际一点,回到咱们小城里试试吧。

没有办法,我只好听从父亲的建议回到家乡。我的家庭只是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亲戚朋友也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父亲是名公交车司机,他一辈子的工作场所就是狭窄的驾驶室,虽然因为工作出色曾被评为公司的劳动模范,但这在帮我找工作的问题上恐怕起不了任何作用。一切,还要靠我自己。

每天我都买来报纸看招聘广告版,但是金融危机祸及全球的情况下,每个单位对应聘人员的苛刻程度超出了我的预期,更何况我学的本来就是冷门专业。后来我找了家快餐店送外卖的工作占着手,一有时间我还是奔波于各种招聘会上。

让我意外的是,在去齐鲁春酒厂应聘的时候,他们的人力资源部主管竟盯着我看了好一会儿:“如果我没猜错,你姓乔对不对?”我有点惊讶:“是啊。不好意思,我还真记不起来在哪里见过您。”他呵呵地笑:“你当然记不起来,因为我们根本没见过面。我知道你姓乔,只是因为你跟你父亲长得太像了。”“您认识我父亲?”他点点头:“当然。”

虽然最终因为专业相差太远,我又一次遭到了淘汰,但父亲也有熟人这一事实让我对前途陡然有了希望。回到家里我问父亲:“你再想想,是否有能帮上忙的熟人?”父亲想了老半天,坚决地摇摇头:“没有,真的没有。”

事实证明,父亲说了谎。海尔销售部门的一位经理就很突兀地问我:“你父亲还在开4路公交车?”我说开4路已经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后来他又开过32路、16路,50岁那年公司调整,让他到后勤部门工作了,再过两年就要退休了。他点点头:“是啊,日子过得很快,十几年了。”

我灵光一现,及时抓住这根救命稻草套近乎:“我父亲还经常跟我提起您呢。”他哈哈大笑:“怎么会呢?我认识他,他却并不认识我。”

虽然碰了我一鼻子灰,但在随后的招聘程序中他却对我很是关照,最终帮我得到了那份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对我也比较照顾,让我很快在新的岗位上安定了下来。他时不时鼓励我:“有其父必有其子,你父亲就是一个热情勤恳的人,我相信你也错不了。”回到家里跟父亲谈起部门经理,他还是沉吟了半天摇摇头:“真的不认识。”

渐渐跟经理熟悉了,我忍不住提出心中的那个疑问:“您真的认识我父亲?”

他点点头:“是啊,当年我几乎每天都坐他开的车呢。他不就是那个乘客一上车就问‘早上好’,下车时会说‘一路平安’的乔师傅吗?那时乘客都特别喜欢他,像他这样彬彬有礼的公交车司机,恐怕在整个青岛都绝无仅有的吧?每天坐他开的车,心情也格外好呢。你的样子,跟他年轻时很像,所以一见面我就认出了你。”

原来是父亲的热情爽朗,以及对工作的无比热爱,感染了身边的每一名乘客。他虽然没有几个熟人,但是却成了大家的熟人。

从那以后,我开始对遇到的每个人微笑,给每个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以尽可能的帮助,我的销售业绩也渐渐跃居公司的前列。我想这应该感谢我的父亲,是他以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你不可能认识每一个人,但有可能让每个人都认识你。你不可能喜欢每个人,但有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你。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