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南网 > 职场故事 > 2020职场励志的哲理小故事大全

2020职场励志的哲理小故事大全

时间: 芷晴2 职场故事

2020职场励志的哲理小故事大全

阅读职场故事也是吸取经验的一种方式,工作中感到迷茫了拿出来看一看,也会有很大收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职场励志的哲理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事一:对门

老杨和老姜住对门。

都只一间屋,没有厕所,也没有厨房,做饭只有在走廊。许多不便,十分显眼。老杨和老姜都盼:调房。

终于有一位职工调走了!领导宣布:统一打分排队。

一排老杨排在了老姜前面。

老姜不服,就去找领导,老杨恰好也在。

老姜突然泪流满面:“领导,你要替我作主呀,我工龄比老杨长九年,他却排在了我前面。”

老杨不软不硬:“你工龄是比我长九年,可我的小孩已经九岁了,你的小孩呢?”

老姜夫妇没孩子。

老姜的脸上一下子就黯了。

领导趁机圆场:“老姜啊,老杨本来比你分少,但加上孩子分就比你多了——你主要没孩子。”

从领导室出来,老姜心里刀割似地疼。连领导也说咱没孩子——没孩子什么都比别人矮一截。

回到家,老姜一时气不过就揍老婆。老婆狼嚎似的哭叫传进老杨耳里,老杨就对媳妇说:“要不,咱就把房子让给老姜算了!”老杨媳妇剜了他一眼。

老姜的老婆实在忍不住,猛地拉开门跑到走廊,冲老杨的门喊:“救命呀——”

老杨出门去拉老姜,老姜说:“谁让她生不出孩子呢?”说完顺手抓起菜刀向老婆砍去。眼看要出人命了,老杨大喊一声:“别打了,我把房子让给你们。”

老姜立即住了手。老姜的老婆就扑通一声跪在了老杨面前……

房子就这么让给了老姜。

老姜搬走后,对门住进了老殷。

老姜把钥匙交给老殷的那天,老殷找到领导说:“下次调房就该轮到我了。”

领导说:“不是你,是老杨。”

老殷说:“老姜排在我前面,我排在老姜后面,不是我又是谁?老杨是主动弃权了。”

领导哑口无言。

老姜得知此事,就坐卧不安。老姜对老婆说:“难道咱们眼睁睁看着老杨永远调不上房?”老姜的老婆几乎要哭了:“你说咋办?我即使是个魔术师也变不出个孩子来。”想了半晌,老姜说:“咱去抱养一个吧!”老姜的老婆也想了半晌说:“中!”

老姜就抱养了个孩子。

孩子入了老姜的户,老姜的分自然就升到了老杨前面,而老殷的分就排在了老杨后面。

这时,又腾出了一套房。

恰又在老姜的对门。

老杨媳妇顾虑重重:“给老姜让房时我不同意,将来对门这种关系怕处得别扭吧?”老杨随口说:“你还不一定能住上呢!”

岂料这“随口”一说还不幸言中。

老殷不知从哪里弄来一个市新长征突击手奖状交给领导,要求加分——文件规定,获市以上奖励的,要加3分。3分一加,老殷就比老杨不多不少高出0.1分。领导去查奖状的真假,一查竟真有那回事。

当头一棒,老杨被敲懵了。

老杨夫妇抱头痛哭。

老殷搬家那天,左邻右舍都搭了手,就老杨夫妇没搭……

一晃好几年过去了,单位一直没有机会调房。

老杨的孩子越来越大,三口之家越来越不方便了。

这天,老姜领着老婆孩子到老杨家串门,没地方坐,就都坐在床上。老杨的孩子只好蹴在床边做作业。老姜的老婆眼睛湿了:“我真过意不去呀……”老杨的媳妇打断她的话:“别说了,原先我们是相处最和睦的对门,希望以后成为最和睦的同事。”

故事二:秘密全知道

赵局长把情况报告了王市长,王市长没有说话,命令赵局长把包子李叫来,安排他到省里观察情况,随时汇报那里可能发生的一切。

新来的王市长每天有晨练的习惯,今天也不例外,跑了一段路,回来的时候感觉有些饿了,四下一看,发现路边有一家包子铺,里面还有很多人。王市长来到里面,要了四个包子和一碗豆浆,找了一张桌子吃起来。

正在这时就听卖包子的说:“大家可能不知道,今晚要扫黄,并且是动真格的那种。”王市长刚喝了一口豆浆,差点没有喷出来,因为这个消息太准了。

王市长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对本市的娱乐场所很不满意,所以昨天把公安局的赵局长叫来,狠批了一顿,赵局长立刻保证,回去就立刻部署,并且定的时间就是今晚开始严打。王市长心想,这么秘密的事情一个卖包子的是怎么知道的?

就在他疑惑的时候,有人说话了:“包子李,你的消息准不准啊?不会乱说的吧?”包子李气呼呼地说:“你们看着吧,我还知道,最近几天,上面查计划生育的要来。”这个消息王市长也是才接到通知,上面对本市的计划生育很不满意,要派人过来,迎检工作刚布置下去,怎么这个包子李就全知道了?不用说,一定是有的领导嘴巴不严泄露秘密,回去一定要重点抓一抓这个方面。

想到这里,王市长包子也不吃了,离开小吃部,来到办公室,让秘书通知领导们来开会,领导们来了之后,王市长把领导们泄密的事件说得很严重,最后制定了严格的惩罚措施。

一段时间后,王市长确定没有人敢泄密,就又来到包子李那里,要了点东西,随意地问:“老哥,咱们市最近还有什么大事吗?”包子李笑了笑说:“什么大事,那可多了,查干部的官就要来了。”

王市长知道,包子李所指的是省里的明察暗访组,可这个消息是自己通过个人关系知道的,并且都是自己的心腹向下面传达。他眉头一紧,然后冷冷地说:“老哥,还有吗?”包子李也没有注意这些,接着说:“我还知道,过不了多长时间,城市验收干部就要来了。”王市长听后,倒吸了一口冷气,这可不是开玩笑的,现在正是关键时期,他就怕这个事情被老百姓知道,因为万一领导来了,有几个闹事的,自己的乌纱帽就没了。他感觉眼前的这个人太可怕了。

付完钱,王市长来到不远处的树下,打电话叫来赵局长,指了指远处的包子李,让他查一下这个人的背景。可是结果却出人意料,赵局长调查结果是此人非常普通。王市长还是不放心,安排赵局长详查此人知道秘密的原因。

赵局长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最后以包子有问题为名,把包子李带到公安局,审问结果是,这些情况都是包子李通过观察得到的,赵局长问:“你怎么知道那天要扫黄?”包子李很害怕,小心地说:“因为,那天我看见,咱们市最大的娱乐城突然关门了。”赵局长问:“那计划生育怎么回事啊?”“因为,我看见满大街都是关于计划生育的条幅。”“那查干部呢?”“因为,我看见各个饭店前,官车没有了。”“那城市验收呢?”“因为,这几天大街突然干净了,洒水车也出动了。”

赵局长把情况报告了王市长,王市长没有说话,命令赵局长把包子李叫来,安排他到省里观察情况,随时汇报那里可能发生的一切。

故事三:假证年代的求职故事

大学毕业后第一次去人才市场应聘,在一家招聘单位前,眼见着排在我前面的几位纷纷掏出十多本证书来,什么计算机证书,报关员证书,会计资格证书,奖学金证书,第二学位证书等等,一本本看得我眼花缭乱。而我只有一本毕业证书和一个英语四级证书,这怎么和人家比啊?犹豫半天后踌躇不前,最终我放弃了这次求职机会。

后来,我把此事讲给一位要好的同学,他一听就乐了:“你这个呆瓜,只知道埋头读书,你想想有几个人能通过考试获得那么多证书?还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是花钱办的假证书嘛。”末了,他又咬着我的耳朵悄悄告诉我,说他也办了3本假证书,这不,没费啥事就找到了一份挺不错的工作。

同学的话听得我怦然心动。校园内外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办假证的小广告,以前我从来就没正眼瞧过,可现在似乎不随波逐流还真的不行。后来左思右想了一番,我找来一个办假证的电话,谈好价格,准备也办两本假证试试。

很快,两本假证书便到了手。揣着这两本假证书,跟做贼似的,我又一次来到人才市场。这一次我来到一家没多少人应聘的招聘单位摊位前,递上我的简历和真假难辩的4本证书。那位比我大不了几岁的人事经理瞧了一眼简历后,随手翻开我的一本证书,突然盯着我的眼睛道:“小子,老实告诉我,买这本证书花了多少钱?”

我闻言脑袋嗡的一声,只觉得眼前一片空白,感觉就像在大庭广众之下偷别人东西被当场抓了个现形一般。待回过神来后,面红耳赤的我一把抢过我的那些真假证书,逃一般地离开了人才市场,再也没回头。

回去的路上,我将那两本假证书撕碎后扔进了路边的垃圾箱,又打电话告诉我的那位同学,可他的一番话却听得我目瞪口呆:“笨蛋,人家是唬你的呢,你不承认不就行了?这么点胆子还想找工作?”

不过这次我没再信同学的话,毕竟假的真不了,真的也假不了,我就不信没本假证书就找不到一份像样的适合我的工作。

几天后,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家知名公司的招聘广告,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我走进了这家公司。到那儿一瞧却傻了眼,来应聘的求职者队伍排出了好几十米之外,几番犹豫着准备离去,最后我还是没有离开队伍,希望幸运之神能够光临我一次。

那天,眼瞅着在我前面的应聘者面试后一个个失望地离去,我的心也凉到了极点。终于轮到我进去面试。像以前一样自我介绍一番后,面试官翻了翻我的简历和两本证书,惊讶地道:“你只有这两本证书啊?还有没有别的证书让我瞧瞧?”听他这么一问,我想完了,又得打道回府了,不过我还是认真地一字一句地回答他说:“我就这两本证书,但这是两本货真价实的证书,丝毫没有造假。”

面试官笑了起来,然后开口讲了一番令我惊喜不已的话:“你是今天来应聘的求职者中带来证书最少的一位,但也是最诚实的一位。有一位应聘者曾给我看了16本证书,可我明白那大多都是假的,再说证书越多也不代表一个人的能力越强,我们公司要求员工首先必须诚实,就凭这一点,你被公司录用了,明天就来报到上班。”

那一刻,我高兴得差点跳起来,也终于明白在一个假证泛滥的年代,假证书也并非通行无阻,而诚实的力量更为强大,因为它才是做人的根本所在。

故事四:老总不管更麻烦

当初辞职的时候,朋友劝我一定要好好考虑一下,如今找工作特别难。

结果,新的工作很快就摆在我眼前。和过去一样,还是搞营销,正所谓轻车熟路,我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家公司虽然不大,老总却很“忙”,我到公司上班有一个月了,几乎没有看到过老总坐在办公室里。

有一天,我把销售计划弄好,准备拿给老总审批。同事告诉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这是公司的规矩,老总还有自己的事情。

我大吃一惊。

在原来那个单位,老总特别喜欢管事,而且,事无巨细,甚至连哪个同事出差到哪里,吃了多少钱的饭,都要汇报。

天底下哪有这样的老总呀?我有些纳闷。

有一次,我到北京出差,整整15天的行程,应该说,收获还是颇丰的。

那天,看到老总正好在办公室,我拿着报销单,直接闯了进去。

看到我进来,老总站起来拍拍我的肩,说了几句鼓励的话,看也没看报销单,就直接签了字。

拿着老总亲笔签字的报销单,我赶快到了财务室。没有想到,在老总那里一路绿灯,在这里却要接受一项一项的审核。

我说:“老总都签字了,你就报销吧。”

会计说:“老总打过招呼,审批这一块,必须由我把关。”

出差时,我没有超出报销范围的花费,所以根本不担心,谁审批我都无所谓。在这个公司,让我不明白的是,老总竟然“形同虚设”。

在公司,我发现大家总有做不完的事情,自己给自己定目标,排计划,完成了一项任务,就会在进度表上写明完成的时间。遇到棘手的问题,几位员工一商量,出谋划策,基本上可以把事情解决。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员工才会写一份报告,简明扼要地将困难讲出来,需要哪些部门、哪些人员参与。这份报告通常会摆到老总的办公桌上。

第二天,顶多第三天,老总就会亲自出马,召集相关人员开会,拿出对策,解决问题。

有了老总这最后一道防线,我们冲锋在前,总觉得底气很足。

时间一久,我觉得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劲,为了充电,业余时间,我还自学了MBA课程。

在老总基本不管事的公司工作,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公司是如何运作的?员工又是如何工作的?

有一次,我跟部门主任一起出差,在火车上闲聊时,我问起这些问题。

主任说:“你觉得这样不好吗?”

“好是好,有时,我也很担心的。”我担心的方面很多,我怕自己定的销售计划完不成,我怕回款不到位。

“这就是老总的高明之处。”主任说。

表面上看,老总不管事,可以让员工自己拿主意。其实,这是逼迫员工发挥主人翁精神,将事情考虑得非常周到,不要指望老总帮你把好最后一道关。这样一来,员工必须全盘考虑,合理安排,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

“至于报销的事情,老总也是尽量不管。”主任说。

处处想占公司便宜的员工,毕竟还是少数。老总是个聪明人,一旦发现苗头不对,就会及时将喜欢占便宜的员工调离跟钱打交道的部门,尽量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老总让会计把好审核关,也不是随便说说的。责任重于泰山,会计不敢怠慢.生怕会有一些超出报销范围的款项。有了会计把关,老总随时可以抽查,像报销这类事情,基本上就不会发生超出报销范围的事情。

“老总不管,事情更麻烦。”主任说,“你得自己给自己压担子,自己给自己定目标,一刻也不敢怠慢。”

故事五:给别人打广告的公司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境内创伤遍地,好多建筑都毁于一旦,因此战后的日本建筑业发展很快,一下子涌出了好多建筑公司。

日本间组公司是一家专营建筑大坝和隧道的公司,在建大坝方面,堪称日本的“大坝之王”。日本间组公司为了扩大规模,决定向建筑房屋进军。可是在建筑房屋方面,日本有鹿岛、大成、清水、大林、竹中等这五大公司,间组公司与这五大公司相比,还差得很远,如果要建筑房屋,人们只会想起这五大公司。

间组的董事长神部满之助是个性格倔强的人,神部满之助对此很不服气,他一定要向建筑房屋进军。可是神部满之助自己也明白:在建筑房屋行业,不要说那五大公司,就是实力比间组强的小公司也有好多家。神部满之助明白现在不是要与这五大公司竞争,而是如何超越这些小公司跻身于这些大公司。

如何才能竞争过这些小公司,在建筑房屋这个行业分一杯羹呢?这个问题常常在神部满之助的脑海中盘旋着。

一个月后,神部满之助想到了一个被大家视为“最愚蠢”的办法:神部满之助向日本的各大报社、电视台、电台等媒体支付了一笔巨额的广告费,要求报社、电视台、电台以间组公司的名义做广告。但是神部满之助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要求,要巧妙、合理地将“五大公司”登在前面。这样的广告,对报社、电视台、电台来说,自然没有什么难处,不到一个星期,间组的广告开始出现在了日本市民面前。

神部满之助的广告一打出就受到了好多人的嘲笑:世界上竟然有花钱给别人打广告的愚蠢公司,人们纷纷预言,间组公司离倒闭不远了。

而五大公司看到神部满之助花钱替他们打广告,觉得很意外,可是一想,这样的广告对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因此也没有什么异议。

于是,报纸、电视、电台上间组公司的名字经常和“五大公司”同时出现,这更是引起了那些同行的讽刺,有人当着神部满之助的面说神部满之助是六大公司的经理,而神部满之助则很坦然,他坦然地应承,根本没有把人们的议论放在心上。

时间长了,由于报纸、电视、电台的作用,在普通人的心中,仿佛间组公司已经是六大公司之一了。于是,有人开始找间组公司承担一些大楼,间组公司以优质的建筑和经济的价格一下子声名鹊起。不到一年,间组公司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了日本建筑房屋的第六大公司了。

这个时候,那些小公司才明白过来,可是已经迟了,日本建筑房屋行业的市场已经被间组公司和五大公司垄断了。

有的时候,对手不一定就是敌人。相反,对手可以是朋友,可以借助对手来达到自己不可能达到的目地,就像神部满之助一样。

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