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职场小故事5篇
阅读职场故事也是吸取经验的一种方式,工作中感到迷茫了拿出来看一看,也会有很大收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职场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事一:优秀大学生求职经历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备受关注的民生话题。眼下,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已毕业离校,找到工作的学生开始崭新的职场生活,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的学生还在求职路上继续拼搏。从学校到社会,从“纸上谈兵”的职业规划,到现实中的求职之旅,每名毕业生的就业过程都是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近日,记者走访高校,听部分学生讲述他们的就业故事,并选取了其中一个典型个案进行刊登。这对更多的在校大学生来说,或许是个参考。
“我的就业经历如同一本故事书,有曲折的情节,有欢笑和泪水。”明亮的阳光下,徐晓轻抚了一下额头的黑发,眼睛出神地盯着前方。
今年23岁的徐晓是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表现出色,学习成绩优秀,连续3年获得奖学金,实习成绩也很好;是学生干部,还参加多个社团,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都不错。
进入大四,很多学生开始谈论就业话题。徐晓对此有些“不屑”,她对自己的实力和前程都很自信。徐晓的就业目标是做一名“有理想”的记者,踌躇满志的她给自己定下目标:非地市级以上的媒体和单位不去。“当时我的想法是,自己总能在省会济南立足;退一步说,就算不能留在济南的媒体,去一家规模较大的杂志社也没问题。”说这话的时候,徐晓一脸苦笑,“现在我才明白,现实远不是理想中的那样,我高估了自己的实力。”
春节前,部分用人单位开始进校园招聘,别的同学都忙着制作简历,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徐晓却悠闲地在图书馆看书。她有自己的想法:媒体一般在春节后才招聘,凭自己的本事,就业不是难题。转眼到了3月份,用人单位的需求达到最高峰,徐晓这才行动起来。她向几家中意的媒体、杂志社投出简历,也参加了一些笔试、面试,却无一单位录用她。
经历过几次打击后,徐晓开始“怀疑”自己,也变得有些慌张。“那时我才猛然意识到,自己的职业规划不一定合理。”她开始“退而求其次”,决定放弃做一名媒体人的梦想。当时正值校园招聘的高峰期,也确实有不少机会,包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打算聘她当文秘,但考虑到可能有更好的工作,她犹犹豫豫间就放弃了。“就像俗话说的高不成低不就,出现机会时,总有些不甘心,以为还会有更好的工作,结果是好工作从身边溜走。”
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徐晓的压力越来越大,她不得不改变了想法,打算找个单位先干着。但这时用人单位大规模的招聘计划已经过去,招聘要求也越来越高,不是要求有工作经验就是要求研究生学历,以致找工作越来越难。徐晓变得彷徨踌躇。“那段日子真的很难过,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与用人单位签约,心里很后悔。”徐晓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再找不到工作的话,就去超市做促销员或者去饭店做服务员。
毕业前半月,徐晓收到了一家广告公司的邀请,从事文案策划工作。尽管对这份工作不满意,她还是与该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我只能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最初的我太自信,以至于没有认清自己,对就业准备不充分。”徐晓深有感触地说,找工作的过程使自己变得成熟和理性,不但清醒地了解了自己,还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应当事人要求,文中人物使用化名)
故事二:月薪5400元美差飞了
“日薪200元,朝九晚五,一月收入5400元。”如此诱人的条件,恐怕不少有志在暑期勤工俭学的大学生都会怦然心动。近日,网络上一则兼职招聘吸引了众多在杭大学生的眼球:“某国际知名企业冠名的篮球比赛在杭州举行,招募工作人员和兼职人员,工作27天,日薪200元,包一顿午饭。”消息一出,顿时吸引了不少大学生,报名时还应要求缴纳了数额不等的报名费。然而“上岗”前的一次培训现场,这些学生却被告知活动取消了,这时大家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踩进了兼职陷阱。
等了一夏天的美差
最后泡汤了
郑钰(化名)是下沙某高校的大一学生,今年暑假他放弃了老家一份不错的实习工作,选择留在火炉般的杭州。“一切都是为了这份5400元高薪兼职的召唤。”郑钰无奈地告诉记者,“自己租好了房子,开始着手准备这份肥差时,却发现被放了鸽子。”“现在临时再找兼职就难了。”昨天,郑钰找到房东协商不成,刚交了1000元的房租只能打水漂了,他打算马上就回老家。而另外两位同样被忽悠的学生,因为不敢告诉家里人,只能硬着头皮接着在杭州找兼职。其实对这份“高薪”兼职,大家也起过疑心。大二学生骆森(化名)说:“当时,对方表示因为暑期学生少,又是整天在太阳底下工作,所以工资才给那么高,我一想也有道理。”
记者联系了发布招聘信息的中介公司负责人,她表示自己也是受害者,被活动组织者放了鸽子。在相关论坛上,记者找到了她对此事的回应:“活动组织人跟我们也是将近半年的合作关系,曾五、六次委托我们招聘了50多个学生去做兼职。这次暑期,他提出要招聘学生做篮球赛活动,但没想到在最后上岗前培训的一个小时,对方才告诉我们场地没落实。”记者了解到,目前,中介公司已经如数退回了学生缴纳的报名费。
求职心切没经验,大一大二生易被骗
记者调查发现,此次被“忽悠”的大学生中,以大一、大二生为主。专门负责联系学生校外勤工俭学的中国计量学院素质拓展中心主任蔡晓佳告诉记者:“每年都有不少大学生因为兼职上当,多是刚进大学、没有经验的新生。”蔡晓佳介绍,不少骗局都是以高薪诱惑学生,“如果你发现人家给出的兼职工资高出正常水平太多,那肯定是有猫腻的。去年就有一家化妆品公司来我们学校招兼职,开出50元/小时的高薪,结果我们发觉不对劲,一查发现这家公司根本就没注册过。”蔡晓佳说,现在大学生兼职其实工资并不高,一般发传单类的大概是十几元/小时,做家教的大概是70到80元/天,寒暑假工资会稍高,有些做礼仪的可能会有150元/天。他提醒大学生,第一次和提供兼职岗位的公司接触时,一定要去公司实地看看,了解公司真实情况,有些公司还存在拖欠学生工资的情况,所以一周以上的兼职工作,学生一定要记得签订详细协议,以便有据可查。
过来人传经验,这些“坑”要看清楚
记者采访了一些兼职经验比较丰富的大学生,这些过来人总结的经验,也很实用。
黄冬葵是浙江理工大学大三生,曾经做过促销员、礼仪员、发传单、做调查问卷、工厂实习,三年兼职下来,黄冬葵练就了一身铜拳铁臂。“我一般都是在网上找兼职信息,然后直接打电话去问,如果对方是中介,那我就要再考虑一番。当然有些中介也是好的,交了中介费会帮你介绍工作。不过凡事都要长个心眼,特别是对中介,如果中介费特别高,工作内容不明确,就要格外当心。如果一定要提前缴纳费用,可以协商先交一半,等拿到工资后再交剩余部分,这样即使被骗也不会损失太大。”大三的张凯也是从兼职这行摸爬滚打过来的,他通常是在校园兼职网之类的网站上留意兼职信息,直接跳过中介环节,“比如上次我做的是匡威公司一个活动,主要是负责场地维护、器材看管的工作,做了4天一共360元。像这样的大公司办活动,之前一定会在其官网上挂出,虽然官网上没有直接的招聘信息,但至少能确认有这项活动存在。”
故事三:人力资源经理应聘案例
上午,我如约到了莱山一家包装公司,和其人力资源经理沟通(也就是面试)。在没有进公司之前,我先顺着公司的外围墙转了一圈。目的是直观的从外面看一下企业的环境。公司规模比较大,转了很久才到了大门。
见了人资经理以后,开始互相了解情况。这家公司现在招聘的是分厂厂长,人资经理先对我的经历做了一些了解,然后带我到分厂去看了现场。我看的很仔细,特别是一些细节。回到人事部后,他就问了一些我的感受,我就和他说了一下(先不说他问了什么,下面有详细的说明)。他对我比较满意,并且决定当时安排我见老总。(这样很有戏啊,不然不会让你直接见老总的)。
老总:看了你的简历,也听了王经理(人资经理)的介绍,现在我想知道,你最感兴趣的工作是什么?
我:可以说实话吗? 老总:当然。
我:人力资源管理(以前也做过这些工作,而且也有资格证书)
老总:除了这个呢?
我:现在招聘的岗位我觉得我也可以做好(分厂厂长的岗位)
老总:我听说你刚才下去看了现场,你有什么感觉?
我:因为没有进入到深层,所以实际问题是看不出来的,我现在只能从外观上说一些看法。
老总:当然,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的东西,深层的东西要进入后才能逐步发现,你先说一下直观的东西。
我:今天,我在来的时候就围着公司外围看了一下,公司的厂房很漂亮,但是我发现大部分靠窗的地方都堆满了货物,堆的很高,几乎把窗户都挡住了。我不知道那是仓库还是车间,但是我觉得,如果是仓库的话,可以挂上窗帘。如果是车间的话,可以重新规划一下现场。现在这个样子在外观上看比较混乱。还有,我经过大门的时候,本来门卫的小房子很干净大方,但是在门卫房子的旁边却堆着一些废弃的木板和杂物。门卫房是一个企业的门脸,现在这个状况也好像不妥。
进车间以后,我发现车间里的环境也是比较混乱的,特别是包装车间,几个人围在一起,一边做工一边聊天,货物堆放的到处都是。有的地方连脚都插不进去。而且废料虽然包装好了,但是也没有及时处理,单从堆放的程度就可以判断。
老总叹了口气:你说的情况,我都了解。看来你确实是一个懂行的行家。不过我也是刚过来不久,大概5个月的时间,我是学mba的,对于现在公司的状况,我虽然着急,但是想一下子转变目前的状况可能会受到很大的阻力。所以我现在也想进行分级改善,因为我们的董事长原来也是从下岗职工开始做起的,现在企业虽然做大了,但是毕竟管理能力有限,所以才招聘象我们这样具有现代理念的人来经营管理。(这时候老总和我已经很随和了,只要他开始倒苦水,就说明我的话引起他的共鸣了)。
老总:在你以前的工作中遇到这种混乱的现场,你们都怎么解决?(开始引入正题了)
我:现场管理是需要一整套制度的,比如说,包装车间的工人在工作中为了图省事,一次就搬了很多箱放在地上进行操作。这样车间的通行就不方便,而且很难看,到处都乱七八糟的。以前我们就规定,一次最多搬两箱,而且要求重叠摆放,箱子之间的距离应该在80公分左右(可以保证人的通行)。而且不允许工人工作时间聊天,这样会分散注意力的。
故事四:女大学生求职感悟
这几个月的求职经历,可谓五味杂陈。
有一次,我早上6点不到就从家里出发,赶到招聘会场,人山人海的场面真把我给吓住了,在寒风中足足等了3个多小时才得以入场。我备加珍惜这个机会,很希望通过和招聘单位的初次交流,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但在数百家招聘单位中,我发现招土木工程专业的并不多。当看到和自己专业完全相符的岗位时,我就相当激动。然而,我满心欢喜地拿着简历递给人事主管,对方却连说话的机会都不给我,直接拒绝道:“我们不招女生!”
一个女生选择土木工程专业所要面对的困难,我并不是没有想过,也自以为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这样的“礼遇”一旦真正碰到了,心理上的落差还是无法名状,顿时感觉鼻子酸溜溜的,真有点恨自己为什么不是男生。
熬过面试无回音的日子,经历一次又一次失败,那时的我都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岗位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在社会上处于什么位置,甚至感觉被社会抛弃了。我徘徊着,彷徨着,不知道哪里是我的路口,哪里是我的目的地。难道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吗?
就在自怨自艾、失去目标的时候,辅导员推荐我到一家中铁公司下属的房地产企业应聘。简历寄出一个星期后,我就接到面试的电话通知。但我仍然不免担心他们也不需要女生,最后空欢喜一场。不过再仔细一想,毕竟房产公司和从事现场施工的土木工程公司很不相同,既然他们通知我去面试,应该不存在对女生的性别歧视。我心想:“其实很多工程公司不招女生也有自己的考虑,毕竟在工地上,与男生相比,女生存在诸多不便。”想明白这一点后,我对即将到来的面试便有了信心。
经过比较准确的角色和心理定位,我应聘了这家企业的工程预算岗位,这样不仅可以学以致用,也比较适合女生。这次面试像漫谈一样,大概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我对房产公司的性质有了全面了解,公司也从中了解了我。面试官最终对我说:“你的条件很好,我们公司有意向与你签约。”那一刻,我终于体会到了自我价值被肯定的快乐,那是属于一个工程专业女生的价值。
求职中,不免会遇到“不招女生”的情况。这时,抱怨“歧视”不但无济于事,更会打击自信。事实上,很多工作环境可能真的并不适合女生,所以在择业时要准确定位,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岗位,才能提高成功率。
故事五:可怜大学生应聘被忽悠
“一张"招聘"纸就让我"私订了终身",真是悔呀!”2月21日,在中国沈阳人才市场的招聘展台前,记者遇到了大学毕业生小王,他追悔莫及地讲起了他被“马路招聘”忽悠的经历。
讲述:半个月只赚到50元
小王是吉林某大学的毕业生,今年元旦后来沈阳找工作。他连续三天到人才市场找工作,没找到太理想的。第三天,当他沮丧地走出来时,一个手举着“招聘”牌子的中年女士主动上前与他搭话。当得知他是学化学分析专业的时候,这位女士表示,她就是一家化工厂的招聘人员,工厂正缺一位大学毕业生,希望他去应聘,并约好了第二天见面的时间。
第二天,小王和这位女士见面,来到这家工厂。一位自称是厂长的男子接待了他,小王问起企业规模、成立时间、效益如何等,这位厂长都含糊其辞,没说几句,就要看他的身份证和毕业证,他也没多想,全给人家了。接着,“厂长”派人领他看了化验室,要求小王当天上岗。可几天下来,小王却被分配收拾屋子或干杂活,根本没有“化验”可做,他去找“厂长”,人家说再等等。一周后,小王决定辞职,想要回毕业证和身份证,可厂家却以各种理由推托,半个月后,总算得到了50元的“工资”。
目击:马路招聘“生意”不错
2月21日,记者在中国沈阳人才市场看到,前来找工作的毕业生人头攒动。在人才市场外,同样聚集着一些人,有的手里拿着写着“招聘”字样的纸牌,看到学生模样的人,就主动上前打招呼,介绍自己的单位如何如何。记者看到,不少毕业生模样的人向这些“招聘”者咨询。
中国沈阳人才市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孟庆伟说,重新修订后实施的《沈阳市人才市场管理条例》中明令禁止用人单位擅自占用街道两侧、广场、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及其他未经批准的公共场地从事人才招聘活动,主要是为了保护求职者的利益,维护公共场所秩序。个别用人单位为了图省事或者“巧使唤人”选择“马路招聘”,而不去正规的人才招聘场所招聘,有的“马路招聘”既不能提供营业执照,又不能跟求职者签订劳动合同,使求职者的利益无法保障。
提醒:求职先看证照再看合同
毕业生初涉职场,找工作心切,怎样才能保证自己的正当权益?市人事局毕业办主任韩宏兴提示,要到正规的招聘场所去求职,凡是正规的招聘单位,都有营业执照,一经录用都要和应聘者签订《劳动合同》、上社会保险,不会扣押毕业生的有关证件,更不会收取任何抵押金。(记者李海英)
求职提示
群发简历多数石沉大海
眼看到了求职旺季,初来乍到的求职者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2月21日,中国沈阳人才市场专家为你解疑。
应届大学毕业生小吕从农历正月初七到现在已经在网上投了50多份简历,可是大多石沉大海,只收到两份面试通知。中国沈阳人才市场交流部张部长介绍,这种“群发”简历并不可取。求职者在投递简历时首先要了解企业需求,针对岗位需求来调整简历内容,特别是在网上投简历时,内容过杂的简历不仅没有特色,吸引不了录用单位的眼球,也显现不出个人特点。
在应聘中,很多求职者总是“低三下四”,生怕问多了会招来反感;但也不要夸大自己的能力,过分“包装”自我。应以诚信的态度与企业沟通,提供真实信息,但可以适当使用求职技巧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