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经典职场励志故事大全
阅读职场故事也是吸取经验的一种方式,工作中感到迷茫了拿出来看一看,也会有很大收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经典职场励志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事一:如此工厂 员工们的无奈心酸泪
年底是一个总结,也是一年中对一个人辛勤工作的价值评定,每一个员工总想在年底能顺顺利利的拿到血汗钱,可事实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工厂会以种种理由拒付或拖欠,让员工投诉无门、欲哭无泪,在此我除了无奈就是鄙视这么多不要脸的工厂。
工厂对员工的拖欠与拒付问题那是五花八门、奇招百出。员工们对工厂的手段是防不胜防,疲于奔命。最终有的人会不了了之,有的人会走极端挺而走险,极少数的人会拿起法律手段来正大光明的讨回公道,可法律又能替多少人讨回公道呢?
员工的辛酸泪终于在年底决堤了,他们看着自己一年的劳累颗粒无收,看着那么多无耻的嘴脸他们的心都碎了,不公平与不公正总在弱者身上重演,如果有天道他们希望有天谴,如果有地应他们希望有地责,让那么多噬血形如附体蚂蟥的工厂老板得到因果报应。
可一切诅咒都不能挽回什么,工厂老板依旧如不坏之身邪恶的活着,就象天生一出生就是为了剥削别人而活的,他们阴险地笑着,快乐地活着,完全无视别人为他们的付出,泪水怎么会溶化他们冷酷的心。挥金如土、纸醉金迷的生活早已泯灭了天良,他们看不到人世间的情,只会看到自己的利。
前天我隔壁公司抓到一小偷,被众人围而群攻,小偷被打的直哭着叫:我不是小偷,我不是小偷,我是被逼的,我不想做小偷。他言无伦次的哭叫着。
后来经盘问,小偷是在一工厂做事,平常只付一些一百二百的生活费,年底结帐老板以做事拖拉和产品质量次为借口,拒不付留下的六千多元工资,他去了几次都没有结算到,最后一次竟然还被工厂打手给打了出来,放话说如果再去就打断他的脚。
在外面飘泊了几天,身上的钱也用光了,二天没有饭吃的他被迫无奈走上了偷的道路,我们听了都为他的遭遇而同情,为那无耻的老板尽诉谴责。
我只想偷点吃的,我不想多偷你们的东西。小偷的话让我们感到一阵心酸,那无耻的老板竟逼的一个为他拼命打江山的人为了一口吃的而失去做人的原则,我们不能说这小偷是无耻,我们只能说逼他走上这条路的人是无耻的。
我们几个人凑了几百元给他,让他快回家乡,我们让他回家乡是因为清楚的知道他不会再要到一分钱,这种事大部分都是不了了之的,哪个象这样的恶霸无赖会轻易把钱拿出来,要是劝他再去只会对他的伤害更大。法真的会保护弱者吗?法是偏向于胜者、强者,每次报导出来的弱者能讨回公道充其量只是抓了一个典型罢了,恶霸无赖没有保护伞他有那么嚣张吗!
豪门一宴抵千金,贫家能值一年银。纵有耳边万人哀,宵小依旧日日新。我写这四句不是危言耸听,这是现在的真实现象,至少我还没有写上酒肉臭和冻死骨,就是写上也不为过,只有过之不及。
良心啊你们回来吧!别让员工们再心寒了,别让员工们再在异乡流下心酸泪了,实际上你们只要用你们的一顿饭的钱就能换回他们的快乐,其实他们的要求并不高。
故事二:超级苛刻的老板娘!
这是我步入工作潮流中接触的第一个老板,确切的说应该是老板娘。
我记得刚出去工作的时候是在北京,是堂姐和姐夫把我带出去的。那时我刚毕业还不知道外面是怎样的一个世界。我走的很匆忙,因为姐姐和姐夫是请假回家的,听说哪个厂里边请假是要扣工资的,所以第三天我就和姐姐、姐夫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
到厂后的第二天我在车间里见到了老板娘,她约50来岁,身材很好。她和我说话也很随和,不像很严厉的老板。她对工人们的要求特别严格,由于我刚去还不熟悉情况总是弄不好,她也不责怪我,而是耐心的教我。我感觉这个老板不错,能够体会工人的心情。所以对她满有好感的。下班后回到宿舍同事们喜欢聚在一起聊天(当然都是厂里的事)从她们口中讲出来的老板娘仿佛就是另一个人,我真不敢相信。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已习惯了厂里的生活,不但调整了工作还认识了几个好朋友。同时对这个厂和老板也有了新的认识,我才发现同事们讲的是对的。起初对我的好是老板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稳住我不让我走,后来听说当时厂里在招工,而我又是姐姐带去的,所以对我应该比较放心(我姐和姐夫算是老职工了)。慢慢的才认识到她的真面目,其实她满苛刻的,质量和做工要求的特别高(她开的是服装厂),而工资不但不涨有的还下调,做的有一点不好就让你拆掉重做还要扣什么返修费,扣的还不少呢。有时一扣就是一两百块钱,如果验活的师傅发现产品坏了(包括有洞、一点抽丝、脏了…)就要分析责任,只要经过你的手了不管是不是你弄的都要扣钱,扣多少要根据情况的严重性和她的情绪来定。还有请假的问题,请病假不扣钱,请事假就掺了,本来事假当天没上班就没有工资,她还要按整月工资的比例再扣你工资。(举个例子比如这个月你挣了1200块钱,一个月按30天来算,平均每天挣40块钱,如果你请了一天事假,就要扣你40块钱,两天就80啊!)。刚到厂里的时候她还压一个月的工资等你满两年了才能结清,如果你中途离开这个厂的话,不管你满不满两年,压的工资不会给你的,就算你去找她要,几经周折也不会全给你,这还要是老职工,新人一分钱也别想要回来。哪天她心情不好,倒霉的只能用工资来买好运了。大家辛辛苦苦挣的钱又回到她的钱包里了。就这些让工人们叫苦不迭。对我们工人来说她还有一个可气之处就是说话不算话,答应我们的事很少时候是能够做到的,总是拿我们当小孩子一样哄。
唉!其实还有好多令人气愤的事在这就不说了。我想问的是像这样随便扣工人工资的老板多吗?你们遇到过吗?你们又是怎么看待、怎么解决的呢?
故事三:我与英明老板擦身而过
在我还不是北京奥维凯达起重吊索具有限公司的员工之前,我曾是某某物流天津公司的一名商务部主管。老板是一个精明强干、雷厉风行的人,同时也是一个专横独断、重利无情之人。公司上至经理下到搬运工人无不畏惧他的威严及霸气。
05年6月份的一个晚上,忙碌了一整天的同事们照例走近会议室,开始这一天的工作汇报及心得总结,30多号人掩饰不住的紧张,谁也不敢保证老板会满意谁的工作效率。那天,我是头一个发言完毕的人,如释重负的我因为太过劳累,竟然在会议中途打起了瞌睡。忽然听见老板提高了声浪喊我的名字:"请自我评价一下你今天的表现"。我猛然间清醒过来,脑子在飞快地运转,心想明天的通知栏我肯定会榜上有名,并且会被光荣地扣掉50元工资,既然连最坏的后果都有了心里准备,反倒显得很镇定。我很平静地答:"我检讨,今天的会议没有做好笔记。"老板很绅士地弹了弹手中那颗正待点着的香烟,不依不饶地追问:"现在发现已经晚了,检讨有什么用呢?"(瞧,多么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老板啊。)我努力平息了一下心中有些不满的情绪,不卑不亢地答:"怎么会没用呢?至少我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积极地改正,就凭这一点也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吧?"同事们"哄"的一下忍不住笑出声来,老板那"春风化不开"的脸终于也不禁"哧"的一声舒展开来,笑道:"你这哪是自我检讨,分明是在自我表扬嘛!……
自这次"拒理力争"事件后,老板也总算开了回窍,做了个我认为比较英明(呵呵,开个玩笑)的决定:开始着重培养我的独立处事能力及管理能力,但因为不满于工资待遇,我还是很不领情地有了辞职的打算。那天整理好交接文件及工服工牌,去人事部办理手续时,被告知需老板亲自批准。于是我去了总经办,并很负气地说出了自己的辞职理由:"也许以我目前的能力和贡献。只配领这么一点工资吧,但我认为明辨是非的老板是不应该这样认为的,"老板那天相当的温和(我一直以为温和二字和他永远是不沾边的),先是为我接了一杯水,然后很随意地和我谈心。 当确定我的辞职决心后,他淡淡地对我说了一段话:"春天播种,秋天才能收获。很多年轻人总是等待不了这个过程,所以他们总是在不停地播种,但所收获到的东西却很少……"
如今,我已经离开这家公司一年多时间了,却总是在浮躁茫然时想起这段让我颇受启发和感触的话,可能那段日子于我来说,收获的东西都是金钱以外的,比如一个道理,一份心态。
故事四:一个职业经理人的特殊职场生活
贾总是出了名的职场讨厌鬼,不仅员工讨厌他,同事讨厌他,甚至老板也暗暗地讨厌他。不过奇怪的是,他的职场生涯却非常顺利,虽然业绩乏善可陈,但职位却日渐看涨。
许多人都很奇怪,为什么只有“务虚”特长的贾总还能在公司混得下去?他最近摆弄的新玩意儿是“平衡计分卡”,一个被无数大学教授奉为管理圭臬却在企业屡屡碰壁的玩意儿,虽然这套管理工具对企业的帮助非常有限,但这套理论让他找到了安身立命的地方。
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贾总有着不错的学历背景,清华大学的MBA,本科也是毕业自名校,在民企也算出类拔萃的背景了。知识的匮乏常常会表现出对知识的过分崇敬和对高学历的迷信,对公司老板而言,贾总的学历背景是公司的一张很好的装饰画,贾总对老板而言最重要的功能,其实是“士大夫”的功能。
“士大夫”之说,要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去寻找根源。大多数中国企业的文化——或者说宣导的文化——其实质是和中国文化的本源一脉相承的。归根究底,就是朱熹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泯灭个体的疆界,让自己的七情六欲都导入公式化的公司管理之中。
所谓的中国式“敬业”(而不是“专业”)和团队精神,实际上就是中国文化中的人伦观念。中国文化中所存的“天理”,实际也就是人伦精神的体现,是让每一个个体以“知天命”的方式,在人间秩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后把它当作是天赋命运一般地予以安守。
中国文化和中国企业文化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给个体安排的命运是“安身立命”。而这个“命”的执行方式,就是由每一个个体将自己纳入“人伦”或 “集体”或“公司”这样的关系中,并且在其中尽量保持“和合性”。
所谓的“和合性”,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话语讲,就是“克己复礼”,用现代的话语讲,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用公司的话语讲,就是“团结协作”、“公司利益高于一切”。这是处处为他人而活的生存意向,在传统时代,它要求的是“忠君”;在现代,它要求的是为集体事业的舍生;在公司,它要求的是“没有任何借口”。
实际上,正是中国的这种传统造就了士大夫“安天下”的动力。尽管这种文化也在历史上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是,中国式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根本点只是为了“镇止民心,使少知寡欲而不乱”,从历史上的作用看来,它从未让中国走向日本式的集体强化,只是徒然造成了每一个个体能力的大幅度被弱化。
但使得个体的被弱化,似乎是不少企业管理者从传统文化中吸取来的“精华”,因为如此这般似乎更容易管理。正因为“天理”灭掉了个体的生机,因此,管理者能把个体当作是可以随意安装在任何一处的零件,而“天理”的逻辑正是无论安装在哪里,反正都是为集体服务。
这种团结和谐的“天理”也似乎正在成为一些企业管理者的理想,他们希望每一位企业成员都在这样的和合性关系中找到安身立命的所在。而贾总这样的人,正是老板眼中帮助他们实现这样的理想的最佳人选。
和士大夫的“厝天下之民于衽席之上”、“解民于倒悬”的政治理想相似,企业的士大夫也是政治挂帅。说政治挂帅可能还不够,士大夫要做的还是政教挂帅。和西方企业只要求专业化的方式不同,中国企业往往对企业成员怀有“教化”的理想。这是一种奇怪的“政教混合体”,他们要求的不是西方式的专业主义的现代职业团体,而是思想大一统的类国家模式。
但这种理想显然不是普通员工的理想。普通员工和中国历朝历代的老百姓的理想其实并无二致,他们追求的无非是“福禄寿”,这完全是一种身体化或者私利化的理想。“福”就是天伦之乐,休息休假的时间长点,以便照顾家庭:“禄”就是荣华富贵,再不抵也希望薪水待遇高一些:“寿”是长生,至少身体健康,不要为太繁重的工作所累。
无论是以前的国家统治者或者是现在的一些企业管理者,都似乎轻视这些人性的基本需求。这似乎也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思想的鸿沟,正类似于统治者与平民百姓之间的鸿沟。显然,填平这样的鸿沟,以前需要的是士大夫,现在需要的是贾总这样的人物。
尽管企业员工几乎个个都讨厌企业的士大夫,但从“台面”上的话语来说,却又很难去反驳贾总。士大夫的使命是教化,这样的理论逻辑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现在在企业界里,担当起这样教化的书籍和理论也是汗牛充栋,并且早已发展成了完整的体系和学科。灭人欲的梦想,也一直萦绕着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企业管理者,而从事这样的工作,也正是贾总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
士大夫以“安天下”自居,贾总们以“优化管理”、“推动企业管理变革”自居,这里的本质都是教化。士大夫们为天下之民找到的解决之道是“安身立命”,贾总们为企业员工找到的解决之道不外乎“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系统”等花样百出的管理工具。
在这里,它们和士大夫的“灭人欲”没有本质的区别,而且结局也都类似,那就是规则一套,潜规则又是一套。
故事五:创业当老板,您准备好了吗?
人类从事企业经营活动的历史不下千年,不用说有谁见过千年的企业?就是百年老店现如今也显得弥足珍贵了。
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大约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一般的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10-12年,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40-42年,只有2%的企业存活达到50年。据统计,咱们国家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3年。
如今,全民创业成了时下最流行的口号。但从人生科学规划的角度来看,创业毕竟是一个充满风险和挑战的人生历程,创业者更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绝非是人人皆可尝试的人生游戏。从社会人力资源科学合理利用的角度来分析,“全民就业”似乎比“全民创业”更科学、更现实。如果今天你真的一定要创业当老板,那么,你不妨牺牲一点时间,读完下面的文字再做人生抉择吧。
一、创业类型:
美国哈佛MBA课程中,有一份对创业类型的分析,它将创业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复制型创业
复制原有公司的经营模式,延续创业者在原公司时流成。虽然这类复制型创业在社会中出现的比率较高,但科技创新贡献太低,缺乏创业精神的内涵,不是创业管理主要研究的对象。这种类型只能称为“如何开办新公司”,因此很少会被列入创业管理课程中学习的对象
2、模仿型创业:
例如某家装经理辞掉工作,开设一家咖啡店。这种创业,创新成分虽然很低,但与复制型创业不同之处在于,创业过程具有很大的冒险,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学习过程长,犯错机会多,创业成本较高。创业者能否成功,取决于他是否具有适合的人格特性,有无经过系统的创业管理培训,能否掌握正确的市场进入时机。
3、安定型创业
企业内部创业即属于这一类型。例如研发单位的某小组在开发完成一项新产品后,继续在该企业部门开发另一项新品。这种类型的创业,虽然具有一定的创造价值,但对创业者而言,本身并没有面临太大风险和改变,做的也是比较熟悉的工作。这种创业类型强调的是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而不是新组织的创造,
4、冒险型创业:
冒险型创业是一种难度很高的创业类型,典型的就是高科技创新创业,对社会,它不仅具有很高的科技创新贡献,对创业者本身也带来极大改变,同时个人前途命运的不确定性也很高,创业之路将面临很高的失败风险,可一旦成功,所得的回报也很惊人。这种类型的创业者想要获得成功,必须在创业能力、创业时机、创业精神、创业管理、创业模式和策略等各方面都要具备很好的素质和潜质。
二、创业动机
关于创业冲动行为是一个较为奇妙的心理命题,但产生冲动的背后原因是动机。国内一家著名咨询公司对我国各色创业人群的创业动机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既有创业一年内夭折的失败者,也有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并归纳出十大创业动机:
1、为生活所迫,找不到工作,不创业就无法生活;
2、没事做难受,必须让人看到自己还在这世界上活着;
3、机缘所为,本没想到创业,遇到一个偶然机会就下海了;
4、逼上梁山,与东家积怨,一怒之下自己当老板;
5、想一夜暴富,迅速提高生活品质和社会地位;
6、随大流,身边的好友都创业,我也尝试尝试
7、为了追求独立和自由,自己当家作主;
8、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9、追求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社会做点事;
10、为了圆梦,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三、创业抉择从创业成功学角度来看,以上十种动机至少应做以下分析:属于第1、2、3、4、5、6种动机者是不适合选择创业之路的,因为这样的人不是缺乏创业所必备的物质条件,就是不具备抗击失败的心里准备,就业比创业更适合他们,因为不仅风险低,也更现实。属于第7种动机者,可以尝试复制型创业,因为这样风险较低,事业小成把握大。属于第8、9种动机者,可以尝试模仿型和安定型创业,因为这样类型的创业虽然也有一定风险,但它的成功,更多地依靠创业者的人格特性和个人技能的发挥。属于第10种动机者,方可尝试冒险型创业,尤其是高科技创新冒险型创业,它不仅需要有创业者深厚的专业背景作支撑,更是对创业者创业能力的证实、创业时机的把握、创业精神的历练、创业管理的积累、创业模式的创新等综合素质的一次人生的大考验。读完上面的文字,你是否明确了你的创业动机是什么?你是否应该选择创业呢?如果你认为你具备了创业成功的动机,那么,就毫不犹豫行动吧!一位哲人说得好: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领袖或总统,关键是你是否能找到让你成为领袖或总统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