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职场励志经典故事5篇
职场故事蕴含大道理,读一读会让我们有不少的启发。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职场励志经典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1、起洋名的白领你伤不起
我是个普通的白领。和众多人一样,在生活中我有着户口本上的名字,一进入工作圈我就成了Sandra,为这个名字老妈始终不满意:“我生你是两手的人,怎么上了班变成‘三爪’啦?”
其实我原本不叫“三爪”的,小时候上英语课谁没起过两三英文名呢?早先老师叫我Linda(琳达),到了中学因为班里重名改叫Lily(莉莉),结果大学还跟人重,就变成了Tina(缇娜)。等到我毕业过五关斩六将考进现在这家外企时,公司里有三个琳达两个莉莉,而我的主管正叫缇娜,悲催了!
“再好好想一个英文名吧,特别一点儿的,不容易跟人重。”同事这样劝我。
特别的?我心一横:“Zero怎么样?够特别吧?”
“Zero?Zero!”俺的领导瞪直了眼:“我们做销售的,你叫Zero(零)?”
天,还要讨这一层的口彩!我郁闷得只好拿着英文字典翻常用人名,翻来翻去看见Eda,一看够简单也没人用,就是它了。
这次领导倒没异议,可是好几次几个男同事叫我的名字时都很促狭。同事丽萨终于有一天忍不住跟我说:“算了,这名字不好,他们都说谁会给自己起这么倒霉的名字,Eda(艾达),挨打啊!”
起个洋名这么“杯具”的,有木有?有木有啊!
受到如此严重的打击之后,我心里的民族自尊心强烈抬头,谁说在洋行里做事就非得用洋名的?我偏不,就用中国名咋的?
我的中文名很特别啊很特别,老外真是念不来啊念不来,每次开会,洋主管一提到我就打磕巴:“那个L……L……K……K……”从此我叫L小姐。
可是好景不长。公关部的主管杰夫是个酷爱给中国女孩儿起名的老外,某天他当着很多人对我说:“你是三爪(桑德拉)。”“三爪”叫起来果然顺口,无论我怎么顽抗,越来越多的人都习惯叫我“三爪”,连国外总部的人发邮件打电话都找“三爪”,我自称“L”倒没人知道了。没办法,谁敢跟工作过不去呢?我只得接受“被命名”。
名字的误会,说起自己是“杯具”,说别人那就是“洗具”。起名的事有西风东进也有东风西进,我们的洋老板洋同事的名字,呵呵,好玩的事也不少。我们市场部有两个洋同事,总是同进同出好得跟哼哈二将似的,特喜欢跟新同事介绍自己:“嗨,我是Ben!”“我是Dan!”每次见他们介绍自己,我们忍笑都快忍出内伤来,“我是笨”“我是蛋”,你能不笑吗?
近年来不知是不是大国崛起的影响,俺们洋行又时兴把洋名写成中国字,香港和上海的同事引领风骚,传真邮件上署名“史黛拉”、“史泰西”,我们那帮男同事看着总是一脸坏笑。最可爱的是一位香港同事,胖胖的,叫Jackie,每次认真地写着自己的名字“积奇朱”,念出来让人爆笑不已,“机器猪”。她却憨憨地跟着大家笑。
名字对我们来说,已然成为一个很欢乐的素材。报告一下,如今我们流行混搭风,刚刚丽萨推门叫我:“三总,骂总来电话说蝎总和他在楼下等踢总开会,打不通踢总电话让你叫她。”
总,乃我们之间不分长幼的尊称。三总当然是“三爪”我,骂总、蝎总乃客户的市场总监马克和希洛是也,踢总,正是我们那位又跟我重名又不让我叫零的缇娜大人。
2、小上司
公司里新来了位业务主任,二十五六岁的样子,圆圆脸大眼睛,最引人注意的是一笑有两个浅浅酒窝会出现在他嘴角。这个看着嘴边只有几根软毛的家伙居然能当主任!业务部的人中午饭都不吃了,七嘴八舌开了一个讨论会。
头一个月里,小酒窝四处流窜,一会儿到市场部聊上几句,一会儿到人事部扯上几分钟,一会儿转到财务部问问制度,一会儿守在管理部门口拉话题儿。等到开会时,人家就成哑巴了,不管讨论什么都是一副微笑的面孔,光点头不吱声。真要是必须每人发言时,他就一咧嘴露出小酒窝:“嘿嘿,我刚来,还在了解情况和学习,一个月后我再说话吧。呵呵……”
大家私下议论着,有人说:“公司这请的是什么主任,就一和事佬嘛!真该把那钱发我!”还有人说:“是不是哪位领导的亲戚呀?”
到了第二个月,大家忽然发现小酒窝改闷头写作了,每天来了不是写就是算,再不就是抓住个人问这问那,直到把人问跑。有人忍不住了:“公司有钱没处扔了?找个闲人也就罢了,还占个管理位置!”
到了第二个月的后期,连几位主要领导都快憋不住了,眼看快有重量级人物出面的紧急时刻,小酒窝开始动作了。第一步就是向大领导申请实施一个促销方案,而且迅速得到认可。在专题研究会上至少有三四位同事看了他的报告后,嘴巴一分钟之内没合上。人家的报告从市场角度分析,从产品方面调研,再从企业内部情况入手,分步骤的三套方案相互补充相互呼应。最漂亮的是人家还有紧急情况处理预案,困难预期及处理准备。人员也根据特点进行了分岗设置,有地面部队地毯式直销,有空中部队短信呼出加电话营销,有水上部队发行软文硬广。最后,人家连促销期间的绩效分配方式、相关阶段负责人、价格杠杆设置全部摆在大家面前。在一片惊叹声中,也有人说:“原来就是个理论家呀!憋了快两个月了,就弄出个报告来。”
第三个月里,小酒窝就像听见冲锋号的战士,每天和员工一起跑市场见客户,回来就拉着几位主管小结分析,修订方案。还时不时地自费与员工一起活动一下,他说这叫做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光让马跑不让马吃草的不是好领导。
一个季度的促销结束时,领导开了一次公司成立以来最隆重的庆功大会,因为他们部门创造了公司开业来的最高业绩,奖励也足够丰厚。一个个有关部门上台领了奖,最后是小酒窝,只见他把红包一放,说:“我的成绩是大家给予的,没有第一个月各部门的培训和第二个月里大家的不厌其烦,哪有我们部的今天。所以,今天的晚餐我请了。”
什么叫不服不行,这就是不服不行,小酒窝就是我今天的顶头上司,虽说人家进公司时比我矮半级,但职场规律是能力决定一切。人家那种沉得下来,拿得出手,智慧+勇气+乐观再具备足够的亲和力,真不是一天的功夫。我还尚需努力。
3、职场里也需要将心比心
在一家国有大型集团公司挣扎到第四个年头,我终于在公司的公开竞聘中被升职为市场部总监。总算没白熬,人事部通告下来的那天,我在上洗手间的时候,悄悄地哭了。
公司人才济济,一贯奉行的用人原则是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浮在笑容表面的总是一团花团锦簇的和气,内心里,却是谁都不想示弱,锋芒隐在暗处的明争暗斗。比如我和我的上司朱明朗,都不到三十岁的年龄,阅历相似,能力等同,惟一的差异就是她比我早进公司两年。仅仅只是两年的时间,我就得做她的下属,心里愤懑得不知何时才能出人头地。而朱明朗的工作一直没有大的失误和硬伤,又怎能说让贤就让贤?我又不想跳槽,毕竟职业生涯刚刚磨练得让我冒出了个尖儿,说走就走,奋力拼出的一小片天拱手让人,我不甘心。
磨磨蹭蹭地熬着,又是两年的时间过去。朱明朗耐不住寂寞地远嫁异乡,我终于坐上了她的位置。从集团公司的旋转大门出来时,连高跟鞋都传递过来十足的轻盈和喜悦。同事、朋友、陌路人,看起来都那么和蔼可亲,像我一母同胞的手足。工作也开展得颇为顺利,我被后来进公司的青涩“小女生”们奉为前辈、偶像、掌门。像我当初看待朱明朗一样钦羡的眼神,举手投足的乖张听话,奋力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才气……从她们身上,我更多地看到了自己的当初。心就开始不听话地痛并酸楚着,酸楚过后,来之不易的现状让我备加珍惜,也格外提防。小优就是其中之一。
她是我的学妹,我们毕业于同一所大学,她比我晚一届。她是有潜质的那类女孩子,是玉,雕琢之后必成大器。所以我常常两难,培养新人等于给别人做嫁衣。做好嫁衣的那一天,自己就得退位于江湖;或者像朱明朗,终究熬不过光阴地嫁为人妇,过隐居的主妇生活。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尤其一路苦拼苦捱才换来今天的所有,让我倾尽所能扶持新人?朱明朗当初的苛刻与保留历历在目。我有今日,皆是我自己争取的,而且,我至今没有谈恋爱。为了能在职场有个大好前程,我一直保持修女一般的私生活,简单而纯粹。一颗不谙爱恋的心是荒芜的,灰蒙蒙的,我常常恍惚自己已然老了。
情人节的下午,办公室的小女孩们一个个翘首企盼,坐不住的样子。等待爱情和玫瑰是她们这个年龄最好的功课。我坐在半透明的格子间里,打量她们。这群小妖精们,一个个像沐了雨露的新鲜水果,让人忍不住想摘过来吃。孟雨先收到的玫瑰,她们一下子呼啦而上,把孟雨给窘得红了脸;小米收到3朵红玫瑰;珠珠收到99朵红玫瑰,映得脸都是红嘟嘟的;还有小优,她居然收到了两束玫瑰……她们的好情绪感染了我,我在格子间里竟也生出小女孩的情怀,回想大学里被人追逐的时光……这种被宠爱的幸福有多久没有光顾我了?
快下班的时候,她们开始偷偷地打扮,一边忍不住地兴奋,一边偷偷地往我的办公室瞄。我是一个以严厉著称的上司,但此刻我不打算出去打扰她们。她们的小可爱、小把戏让我看到这群女孩的另一面——抛下功利心、嫉妒心种种私心后天然单纯的一面。临走前,她们还给我发短信:掌门,先走了,情人节快乐!小优最后一个走的,她抱着一大束白玫瑰朝我的办公室走来,我抬起头,那一大束白玫瑰顺势躺在我的怀里了,馥郁馨香。小优说是送给我的,还说她一直以我为榜样,希望有一天可以像我一样优秀。另外还有一个小小的奢侈的心愿,小优不好意思地说:“如果有一天偶像你出嫁,我特别想给你做伴娘……”我一时竟不知回应什么好,帮她正了正丝巾,说:“谢谢!我会考虑你这个小丫头的。快走吧,别让男朋友等太久。”
心里一瞬间被这个小女孩弄得起伏翻腾。或许,她们中的每一个人,包括小优,并没有我所想象的老于心计。我在办公室里待到很晚,没有情人的情人节,一个单身女人能够去哪儿呢?况且城市里此刻上演的全是柔情蜜意。小优的话又一次浮上心头。难道我就为了一个所谓的前程孤老终生?或者,为了保住一个职务提防同辈与晚辈,而最终我又能做到哪个层面呢?
4、在职场,做仆人比做王子快乐
聪明人有原则,但从不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他在搬石头之前,总是先摆正自己的位置。
两个月前的张展,在另一家化妆品公司做品牌文案,他离职的原因就因为发现有人擅自动用了他的电脑。他认为公司给他配备的电脑,就是他的私人工具,不经他同意,别人是不能动的。虽然办公室主任再三解释,那台电脑之前是公用的,里面存了一些公司常用的文档,放在一个专门的文件夹里了。打开这台电脑,也只是取一下这个文件,并没有检查什么……但他一怒之下,过火的话已经说了,说出去的狠话,就像泼出去的污水,已经伤及他人,回头无岸,只好走人。“我好歹也是一个名牌大学生,岂能任由他们这样折腾我?说白了,这家公司里就是一帮土人,与我的格调相差太远!”张展说这句话的时候,隔着电话线,我都感受到了他眼中的不屑。
后经我介绍,张展去了另一家化妆品公司做策划。但仅仅两个月后,他又给我打电话,说他准备离职了。我很不解,他现在服务的公司在业内影响很大,公司给他的福利待遇都不错,他为什么又要离职?他刚入职时,还和我说这个老板是他职场上的贵人,肯给他提供这么好的平台……为什么短短两个月之后,他却要闪电离职?
原来,公司参加了业内在上海举办的一场盛会,主办方为每个参展的公司提供了三张世博会的门票。张展是这次会议的总统筹,他以为这三张门票应该有他一张的……可是,事情出乎他的预料,直到他坐上通往机场的的士,老板也没有把世博会的门票给他。
这就是他决定离职的理由。
对于一个有着多年工作经历的70后职场老人来说,张展的行为简直是不可理喻的。你以为你是谁?电脑是公司的,其他同事动动怎么了?老板出钱做活动,主办方把世博会门票给老板,老板为什么一定要给你?你是老板的儿子还是亲爹?我没有和张展理论这些,却很清晰地想起了一段往事。
那年,我入职一家信息传播机构。小潘是坐在角落里那个闷不作声的男孩子,高高大大的。坐在那个角落,显然有些压抑,但小潘从来不抱怨,即使有其他同事抱怨开窗太吵,空调冷气太小的时候,他仍然专心致致地处理自己的数据。坐我边上的同事阿美告诉我,办公室里最好欺负的人就是小潘,什么杂活只要叫到小潘,肯定可以搞定。我悄悄地看看小潘,他正全神贯注地对着电脑屏幕,仿佛置身于自己的世界。
和小潘接触了之后,发现他的谈吐和思维都不错,我开始奇怪他为什么乐意被其他同事呼来唤去。以他的条件,他完全可以高高在上地在办公室做王子,而目前,他是办公室里的仆人,就连倒垃圾这事,他都帮助前台去做。
有一天,小潘正在忙着输入新收集来的一组信息,同事陈突然要他去给一个客户送资料。就在几分钟前,老板还在催小潘尽快完成数据输入,这个办公室的人都听到了。我想,这下小潘完全有理由拒绝同事的“无理要求”——你又不是我领导,为什么要命令我?然而,我却听到小潘对陈说:“我用五分钟时间,就可以把数据录入完,然后就去把这份资料给送过去。”说着,我看到他主动伸出手从陈的手中拿过资料。我心里都有些看不起小潘了,做男人做到这么软弱,也够可悲的!
有时候,因为对方是个好人,我们敬佩他,但也有的人,会因为对方是个好人,是好欺负的人,就会真的欺负他。
在那家公司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见证了无数在我看来对小潘不公的事情,我心有不平,小潘却从不在意。很多工作是他做的,功劳都记在了别人的头上;他做的事情总是比别人多一些,难度大一些;他背了无数的黑锅……哪怕是面对老板的责骂,他也从来不顶嘴,不举报其他同事。在他26岁生日的时候,我看他的QQ空间里,几乎每个同事都给他送了礼物,虽然是虚拟的,但你可曾看见有谁给不喜欢的同事送礼物?有一天下雨,小潘不小心摔了一跤,一天没有上班,几乎每个同事都打了电话问候……小潘以他的勤劳和包容赢得了大家的友谊,从开始的欺负,到后来大家默默的关心,小潘用了近两年的时间。
5、到警察局蹭饭吃的歌唱家
考试前夕,他每天喝冷水啃面包果腹。总算熬到了考试,此时他遇到了更大的难题:演唱时钢琴伴奏需收费,一个小时200美元,这对于他简直是天文数字。他将最喜爱的惟一资产——中国杭州织锦坐垫送给钢琴伴奏师,鼓起勇气说:“我没钱,但考试时我要唱四种语言的12首咏叹调,伴奏的时候能否不收我钱?”钢琴伴奏师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
等待考试结果需要一段时间,他厚着脸皮跑到了警察局。警察们莫名其妙:“你来这里干吗?”他坦然地回答:“因为来参加一个考试,我已身无分文,但我必须吃饭。”他把邀请信给他们看。警察把他带到休息室,然后给他买了一份盒饭。
为表达谢意,他给警察们唱了一首《我的太阳》,大家报以雷鸣般的掌声……那段时间,他天天跑到警察局吃饭,天天给他们唱歌。他和这些警察成了朋友。
功夫不负有心人,11位评委全部给他打了最高分,他在这次考试中得了第一名。他就是用自己富有感染力的歌声打开了瑞典皇家歌剧院的大门,并最终成为挪威歌剧院终身签约演员的歌唱家——蔡大生。
每当有人问及他成功的经验时,蔡大生总会提及瑞典歌剧院考试的这段经历,并直言不讳地说:“我要感谢自己那份无畏的勇气,是这份可贵的勇气,让我赢得了钢琴伴奏师和警察朋友们的帮助,才能顺利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