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南网 > 职场故事 > 职场心态小故事大全分享

职场心态小故事大全分享

时间: 芷晴2 职场故事

职场心态小故事大全分享

职场故事给我们带来不少启示,阅读职场故事也是吸取经验的一种方式。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职场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职场心态小故事大全分享

故事一:

某公司为新产品设计了几个Logo,拿给全体员工看,让大家畅所欲言,发表个人意见。正在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的时候,市场专员凯莉对旁边的同事咬耳朵说:“老板不喜欢红色。上次我们搞活动的时候,他就要我们把红缎带改成黄的了。”证据确凿,论证合理,在凯莉的影响下,颇有些人对红色的那个持反对意见。

没想到这件事竟传到了老板的耳朵里。老板不动声色,年底的时候,给所有人加了薪,除了凯莉。直到凯莉愤而辞职后,老板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漫不经心地说起:“当你的员工发表意见的时候,你却不能肯定他是否心口一致,这不是挺可怕的吗?雇这样的员工,给他发工资,还得花心思研究他的心理活动,划不来。”

对老板来说,所有的下属最好都是水晶心玻璃人,所言所思清澈见底。哪怕对公司的管理满腹牢骚,或者对薪金不满到极点,最好能够让他知道。因为掌握的信息越多,局面就越好控制。像凯莉这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凭小聪明去猜老板意图的人,正是犯了这个大忌。

我以前的老板在提到一个很能干的销售人员时说:人挺能干,不过心眼太小,也就只能干干销售了。原来这个销售人员喜欢去老板那里反映其他销售人员的不良事迹,而且言谈中含沙射影,牵涉面很广。每次老板总是眯着眼睛,微笑着听他讲述,最后还要鼓励他说:“这样的沟通很好,以后要继续加强。”事实的情况是,善打小报告的人并没有得到赏识,也没有因为兼职公司内部间谍而获得额外的薪水。对老板来说,有人自愿免费提供密报,是件十分划算的事,但只要其他的员工同样在制造营业额,并且没有违法,他又何必多管闲事呢?毕竟他不能只依赖“小间谍”一个人吧。但这个间谍志愿者得到了什么呢?除了被老板视作“小心眼儿”、不适合做团队领导外,还被同事怨恨,并且也没有升职加薪。真不知道他到底是聪明还是糊涂。

故事二:

毛遂在平原君那里当了三年食客,秦国围住了邯郸,平原君想从千儿八百食客里挑选20个“有勇力文武备具者”到楚国去游说求救,“合纵于楚”,选了19人,想凑个整数,硬是想不起来凑谁。此时毛遂便自告奋勇,平原君还是有点不相信他,问他在这里几年了,毛遂说已有三年,平原君说:“你在我的布袋里三年,是锥子应当早就刺破布袋显露出来了,可是你一直没露出来啊。”毛遂说:“我今天就是要请求你把我放进你的布袋。”平原君见他如此说,于是把他凑了个整数,同意带他出使楚国。结果,毛遂不辱使命,在平原君结结巴巴、不得要领向楚君陈述得夹缠不清之际,毛遂抱剑上前,巧舌如簧,舌灿莲花,以雄辩的口才说服楚王联赵结盟,共同抗秦。

毛遂这样露了一手,世人一定想当然地认为他此后一顺百顺。其实不是,毛遂在他自荐之后没满一年,就死了。

公元前256年,燕国趁赵国大战方停之机,派遣大将栗腹攻打赵国,派谁挂帅出征以御强敌?赵王便想起了敢于自荐的毛遂,欲提拔毛遂为帅,统兵御燕。毛遂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赶忙到赵王那里去,不是去“推荐”自己,而是去“推辞”自己:“不是我怕死,是我德薄能低,不堪此任。”

当年自荐,意气风发;此时自辞,何其乃尔?一个毛遂,判若两人,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赵王很是不解。毛遂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骐骥一日千里,捕捉老鼠不如蛇猫。逞三寸舌我当仁不让,仗三尺剑实非我能,岂敢以家国安危来试验我之不才之处。”按说,毛遂此话说得入情入理,但赵王却为了展示自己求贤若渴,爱才惜才,怎么也不听毛遂之言,硬是要他挂帅迎敌。一个靠嘴巴干活的人,哪里是人家拿枪杆子的对手?尽管毛遂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但也无法抗敌,落得个一败涂地。被赵国精心树立起来的“人才”榜样,是这么个样子?有何面目回去见“江东父老”,于是毛遂避开众人,到一个山林子里,拔剑自刎,鲜血淋漓地倒在“毛遂自荐”的神话里。

毛遂的悲剧是不是再次验证了枪打出头鸟?不,根本不是。毛遂不是死在毛遂自荐上,而是死在“典型树立”上,死在“人才使用”上。中国人在儒家思想的笼子里,荐他人是可以的,而自荐是很“异类”的,毛遂吃了螃蟹,于是被赵国树为“先进典型”,在国人的心目中,只要是先进典型,便一通百通,一专百专,一俊百俊,一能百能,文史哲,政经军,无所不能,无所不通。赵王认为毛遂三寸舌头转得那么出神入化,肯定是三尺剑也会舞得风生水起的,为了体现赵国对人才多么重视,便把毛遂“滥用上了”。敬佩毛遂,不但敬佩他自荐,更敬佩他自惭,知道自己之所长,并勇于进,这样能使自己成功;知道自己有所短,并勇于退,这样能保证自己不失败,有时候,如果你要我在不成功与不失败中做出选择,那么我会选择不失败。因为,不成功,无非是做普通人,平常日子还是有的过,而若失败,普通人都做不成,比如毛遂,那可惨了。

自荐与自惭比较而言,自荐是一种小勇,在“温良恭俭让”的儒家语境中,自己伸长脖子来做出头椽子,是需要勇气,但这种勇气的背后或许还有不太“高尚”的动力在,它受“立功”的功利心驱遣;而自惭是一种大勇,他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不行,承认自己无能,觉悟到那大功那大位那大名那大爵不是自己可以浪得的,这当然更需要勇气。

故事三:

两个中文系的同窗在毕业8年后不期而遇。一个已经是跨国公司的全国市场总监,年薪三四十万,另一个还在出版社当编辑,编着不畅销的书,一个月五六千元。

然而8年前的情形却迥然相异。穷编辑当时可是系里的头号才子,写得一手好诗,自编自导话剧,文章引经据典,逻辑缜密,论证充分,文采飞扬,常常把授课的老师唬得一愣一愣的。市场总监就逊色得多,作文成绩在中和良之间徘徊。

“我是三流的文学知识分子,二流的市场创意人才,却是一流的打工仔。”这是市场总监对自己的评价。这话套在出版社编辑身上,就成了“一流的文学知识分子,二流的书刊编辑,三流的打工仔”。

75分的文字技术+75分的沟通技能+75分的人际关系+75分的管理技巧+75分的创意才能,使得各项指标平平的中文系毕业生夺得高位。相反,100分的文字技术专才在职场上只能以非常低微的姿态存活着。

很多才高八斗、心高气傲的人有这样的牢骚:为什么一个文理狗屁不通的人可以做他的上司?自命为知识分子的人甚至还为这样的职场全才取了一个名字“知道分子”,用这个标签把这些伪知识分子们剔除出来。

可惜对于现代公司来说,一个不认得生僻的字,却能事无巨细都做得让大家认可的人,比会写字典里所有的字,却不屑于做琐碎小事的人,更受欢迎。

诗写得再好,学问再多,公司不愿意为此买单,又能怎样呢?

想明白的人,就不会再失衡,不管是三流的诗人还是三流的打工仔。

有位研究外域佛经文学的博士生在想通了之后,毅然从外资公司市场部辞了职,回学校当老师去了。从此告别万元以上的月薪,但再也不用天天写弱智无聊的PPT文件了。和学生们聊佛经中的生与死,空与色,其乐无穷。钱是少了点,但有大把时间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也可以为专业刊物撰写论文,哪天成为学术大家也说不定。

一位校园里的三流诗人也为自己找到了出路。“我的诗虽然平庸了点,但我善于演讲,会推广自己,性格主动,英文也还不错。”他迄今已出版了三本小说,一本诗集,居然卖得还不错,成绩比当年他们班最大的才子还好。

想不通的人,一定还陷在痛苦中。比如那位出版社的才子编辑,8年来,工作而外的时间,他全部用来悼念自己的怀才不遇。这样沉痛的追悼仪式,估计一直会持续到别人来追悼他的那一天。

故事四:

自从李副馆长向别馆长提出提前退居二线的要求以后,别馆长一直拖着不召开班子会议,不开会就不能形成决议案,别馆长不召开会议的主要原因在于,一开会就必须表态,李副馆长在文化馆工作多年,而且主管后勤、福利等事务,跟大家关系都不错,很显然,如果要提出把李副馆长免职这件事就只有自己一个人扛着,一旦上面不批准,自己就是明明白白地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敌人,这是当官的最大忌讳,李副馆长可以时时处处跟你作对,那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别馆长不会愚蠢到这种程度。他希望把李副馆长撤换掉,培植一个新生力量,为自己所用,但是这种事不能操之过急,文化馆里的每一个干部员工多多少少有些来路,都与市委市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说杀牛的人讲究要么不杀,杀就要一刀毙命,否则一头没有杀死的牛爬起来会对人进行疯狂的报复,因此,杀牛的人为确保万无一失干脆直截了当把整个牛头都割下来。别馆长正在等待时机,一旦机会成熟,那时候牛头就滚落在地上了。

李副馆长因为上次别馆长话里有话透露出弦外之音以后当即就提出提前退居二线,但是别馆长却迟迟不召开班子会议,他为了表示自己去意已定还催促过别馆长两次,却一直没有结果,实际上李副馆长离退居二线已经不到一年的时间了。别馆长宽容一点,自己尽心尽责,一年半载也就是眨眼功夫,问题是别馆长似乎已经物色好了人选,有些迫不及待,李副馆长才赌气说是要提前退居二线,谁不想做一件事善始善终?

正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老天爷帮了别馆长一把,天枰立刻就失去了平衡,12月5日是馆庆日,别馆长请全馆干部职工庆贺一番,晚餐喝了一点酒,可能是李副馆长心情不佳的缘故,不过喝了三两多白酒,与平时八两白酒的酒量相比也就是三分之一,就开始感觉头痛欲裂,大家七手八脚把他扶上车,送到就近的市一医院,医生初步判断是脑梗阻,建议实施外科手术抢救,李副馆长当时头脑还清醒,摆摆手说:“保守治疗,死就死吧!”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副馆长已经万念俱灰,实际上李副馆长刚刚五十一岁,如果不是官场失意,他断不会如此。

别馆长在李副馆长病倒这个问题上表现足以让文化馆全体职工大加赞赏,首先,他带头把李副馆长抬上车,在医院向院领导要求,用最好的药,最好的医生;其次,他安排全馆职工轮流看护,他自己排在第一班;第三,他派车把李副馆长老婆孩子都接到医院,安慰家属,表态说,要钱给钱,要人给人,馆领导非常重视此事。

第二天,别馆长就召开了文化馆班子会议,会上他力举工会办公室主任小严顶替李副馆长,别馆长说:“严主任原先是文化馆办公室主任,我来了以后把她调到工会办公室,她毫无怨言,工作一如既往,这个同志虽然年轻,但是,文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完全有能力接替李副馆长的工作,请大家广泛发表意见。”大约会议之前,别馆长就跟车书记扯过了的,车书记紧接着就表态同意别馆长的意见,张副馆长本来不太同意小严当副馆长,一个丫头片子一个早上就爬上来与自己平起平坐,估计是别馆长看上了这个小骚货,一看自己独木难支,也只好违心地同意了,至于其他几个主任级的干部,本来就人微言轻,只好跟着起哄,事情出奇地顺利,而且,这件事市委不可能不批,李副馆长不能上班,就是再硬的后台,也不可能让李副馆长不拉屎占着一个茅坑,可见,做任何事情都跟烹饪学一样要把握好火候。

别馆长一边提拔小严当副馆长一边做了一件让小严感到莫名其妙的事,小严担任文化馆办公室主任时手里有一把馆长办公室的钥匙,那时候是杨馆长办公室,后来,小严调到工会办公室当主任馆长办公室的钥匙却没有交出来,但是也没有冒然进过别馆长办公室,那天宣布她接替李副馆长工作以后,她掏出钥匙试了试,心想,没准什么时候用得着,可是当天下午,别馆长却换了一把锁,别看是一件小事,也许别馆长心机很深。

一个星期以后,李副馆长奇迹般地康复了,医生用了一些扩张血管的药,大约那个血栓不大,很快又不知溜达到哪儿去了,等他回到文化馆已经物是人非了,好在经过这次磨难,李副馆长真的想通了,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让他大难不死已经是老天爷高抬贵手了,他办理了病退手续回家颐养天年去了。

故事五:

在公司为新任中国区总经理举行的欢迎仪式上,司仪宣布:“下面请总经理先生为我们开香槟。”尴尬的一幕发生了:总经理先生不会开香槟。冷场了一小会儿之后,总经理的顶头上司、亚太区总裁解了围。他跳出来说:“哈哈,是我的失误。面试的时候,我忘了问他会不会开香槟了。”在一阵大笑声中,总裁一手抢过香槟酒,顺利地开了个冲天泡沫礼炮,然后递给总经理。

显然,做金领很久的亚太区总裁根本没想到,这世界竟然还有人不会开香槟;显然,刚升级为金领的中国区总经理根本没想到,做金领还得会开香槟。

对于处在高级管理职位的金领们来说,除了具备决策及管理技能外,类似于开香槟之类的另类技能,也不可或缺。有时,它们甚至是构成金领人格魅力的主要因素。

一个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手下有几十号人,是年入百万以上的标准金领,但他始终没有培养起一个金领应有的自信。原因是和其他合伙人相比,他缺乏讲笑话的天赋。工作间隙和手下一起泡吧或用餐时,其他合伙人总有无数的笑话、段子让人笑得前仰后合,而他只能傻呵呵地和手下一起成为听众。虽然他是个成功的合伙人、优秀的老板,却没能和其他合伙人一样赢得员工心目中“有趣的人”的评价,这始终让他感到遗憾。

同样都是金领,大家已开始在其他领域拼杀了:谁的高尔夫球打得好?谁的博客点击率高?谁出的书销量大?谁的收藏更丰富?谁最会品葡萄酒?

有个广告公司的亚太区销售总监最喜欢收集业内八卦:哪个大客户又离婚了,哪个同行换了新车,哪个代理公司的老总和小明星传出绯闻……这些八卦给他带来的好处是,他在做演示或开会时,总能适时地把这些八卦改头换面加到自己的发言中,从而让自己的发言总是处在听众由于好奇而绷紧神经后的高度关注中。他也因此被同事及同行冠以“有魅力”的称号。

和“成功”相比,“有魅力”无疑是更高层次的赞扬,尤其是当身边全是成功人士时。

一些部门总监怎么也想不到,为什么他们的老板对味道绝妙的私房菜馆的兴趣会超过一份商业计划书。对杂七杂八的小道消息如数家珍的机灵鬼,有时比埋头苦干的实力派更容易讨老板喜欢,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为什么会梳头的李莲英比才高八斗的大臣们更能讨慈禧欢心?因为对慈禧这样的人来说,有时候发型好不好看,比奏折写得好不好看更重要。

王菲说:“你们可以说我唱歌不好,但是绝对不能侮辱我的牌技。”有个自诩高尔夫球技高超的财经咨询公司总裁说过类似的话:“你可以怀疑我经营公司的业务能力,但不可以怀疑我的高尔夫球技。”

除了会打高尔夫球、会讲笑话、会开香槟外,一个金领最好还能具备以下美德及技能:有社交明星的潜质,在party中总能成功地把众人吸引到自己周围;成功拥有二十年以上的婚姻,当离婚成为连老百姓都可以轻松拥有的东西时,金领们就得反其道而行之;至少得有一种兴趣,最好有资格证明,比如三级厨师、柔道黑带七段、职业品酒师,甚至幼教的上岗证等等。

也许这些特殊技能对一般人来说并不难,花点业余时间,很容易搞定;对于金领却很难,因为金领最缺的就是时间。老天往往就是这么喜欢恶作剧,你不缺钱,偏偏不让你有时间花钱;你缺时间,偏偏派给你一堆最花时间的事。有什么办法,谁让你是金领呢?

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