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孝演讲稿
今天,我读了《世说新语》中的一则小故事,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吴郡有个人叫陈遗,在家里非常孝顺。母亲喜欢吃饭锅巴,陈遗在做主簿的时候,经常准备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回家时送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等叛军流窜吴郡,太守袁山松即日出兵征讨。当时陈遗已经收集了几斗锅巴,来不及送回家,便带着它随军出征。双方在吴淞江下游一带开战,袁山松兵败,部队溃散,逃入山林沼泽之中,多数人被饿死,唯独陈遗依靠锅巴活了下来。当时的人认为这是他纯厚的孝心获得的善报。
读了这篇故事,我感触很深。陈遗的母亲喜欢吃锅巴,他就经常收集给她吃;而且,出去打仗时,他收集的锅巴来不及送回家,陈遗便带着它随军出征。这是一种多么纯厚的孝心啊!而我们,不仅不帮母亲的帮,还老是问母亲要这要那的,现在想想,那是多么羞愧啊。
最终,部队溃散了,唯独陈遗依靠锅巴活了下来。是啊,如果当初陈遗不收集锅巴,不带它随军出征,那他也不肯能活下来。从这里不难看出,你的一举一动上天都看在眼里,陈遗孝顺母亲,老天也绝不会让他离开母亲。
百行孝为先,我们一定要好好孝顺父母。
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有关孝演讲稿篇2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是一个节气,但在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中,唯有清明还是一个节日。只是这个节日与其他如春节、元宵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有所不同,清明节让人们心头多了些许沉重。其实,清明节是一个凝聚着多元文化的节日:缅怀先烈、祭奠先人、插柳、踏青……都是清明节的内容。
转眼又是一年清明,窗外虽无“雨纷纷”但沉重的哀思却像蒙蒙细雨,如影随形。清明,是一个追忆故人,缅怀英烈的节日,更是一个感恩的节日。这个清明,让我们静下心来,学会感恩。
清明“感恩”来历,有个历史故事。《史记·晋世家》记载:晋国公子重耳,早年患难,四处流亡,备受屈辱,历尽磨难。贤士介子推同他患难与共。重耳在没有饭吃时,“饥而从野人乞食”。传说重耳一日饿晕,介子推“割股充饥”,就是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他吃。重耳流亡十九年,六十二岁,回到晋国,做了君主,这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晋文公在封赏旧臣时,介子推“亦不言禄,禄亦不及”——不求功禄,未受封赏,晋文公是忘了封赏介子推,还是另有考虑呢?史无记载,不得而知。介子推隐遁绵上,后来死去。晋文公为感恩介子推,传说封此山为介山。后人编出介子推遗留给晋文公“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的血诗。其实,人们在清明时节,祭扫祖坟,感念深恩,比此故事时间更早。
而说到感恩,那不得不提的就是父母了,他们含辛茹苦将我们拉扯大,切不论他们供我们吃穿住行,单单是赋予我们生命这一点,就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感恩,去铭记。
从没有想过该用怎样的语言去赞美父母,从没有思考该如何诠释父母百分之百的爱,一切的一切,似乎冥冥中自有安排。那种名叫时间的东西,无情地侵蚀着我们。父母如一部大书,无论翻多少页,都不会到尽头。曾经的美好,昔日的呵护,像影片翻来覆去的播放。感恩,我们要懂得回报。
清明,大概会有很多人去踏青,去扫墓。也许在看到亲人的墓地时,心中会酸涩,会后悔,后悔为什么死亡来的这么快,我还没能够好好报答她。还记得小时候常说的一句话:“等我长大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可是,往往还每能等到我长大,没等到我有能力报答你,你就已经离我而去,一去不返。
无论是从来源来看还是从现实表现来看,清明节的内涵其实就是一个词:感恩。我以为清明节不单单是上山扫扫墓,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活动来传承感恩的精神,学会在现实生活中感恩我们的父母以及所有爱我们的人。其实,感恩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渴望,它触动了我们心中最深藏的那根情弦。记得有位老师曾经这样教导我们:人生要懂得两个道理,一个要懂得人生就像一个存折的道理,年轻时往存折里多存一些,年老时就可以多取一些,我想年轻时存的不仅仅是物质的东西,更重要的是精神的东西;另一个是要懂得感恩的道理,感恩使我们乐观向上,感恩使我们在“求真知、做真人”的道路上动力无穷。
逝者已去,生者如斯。死去人已无法追回,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活着。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大概没有比这更悲哀的事了。我们能做的只是趁着那人仍健在之时,尽己所能去感恩,去报答。
有关孝演讲稿篇3
大家好!
时间都去哪了?似乎只是一眨眼的功夫,你的身高超过了温婉的母亲,赶上了高大的父亲,终于你长大成人。
可是你的长大似乎是以父母的衰老作为代价的。
院子里的老树又长新芽,枯木重开鲜花,父母却再也不能一伸手就牵到从前总跟在身后的你了。
时间流转,一年又一年,你大步向前义无反顾,你看不到,遥远的家中,父母等待的身影逐渐变得苍老而漫长。
印象中妈妈和大多数普通母亲一样,包揽了家中大大小小所有家务,似乎家人已成为她的生活重心。
从前总觉得她不够感性,和她的交流仅限于生活学习。
知道有一天,无意间在家中翻到的一本日记让我看到了一个母亲最为柔软的一面。
那是一本普通的本子,记录了我上高中以来的点点滴滴。其中有一篇让我作为动容:“今天女儿去金华了,平时在家中总嫌她吵,现在却很想她。总觉得她还在房间写作业,客厅里似乎还有她的声音,可是她却不在了。还记得从前是小小的一个,怎么一下子就长这么大了呢!”
看到这了,泪水夺眶而出,只想听听她的声音,只想飞奔去她的身边。
电话接通后,听到她喊我的名字,我却泣不成声。
是不是天下的父亲都一个样?默默撑起一个家却永远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上了高中后,与爸爸的交流变得少之又少,忽然有一天心血来潮拨通了他的电话,喊了一声:“爸爸。”电话那头却没有反应。
似乎过了一个世纪,从遥远的电话那头传来了爸爸开心又惊讶的声音:“你……你今天怎么会想到打电话给我?”
听着他那小心翼翼的声音,一阵心酸涌上心头,我心中无所不能的爸爸,我大的依靠,怎么会用这种近似卑微的语气对我说话?是谁,赋予我伤害他的权利?是爱!因为他爱我,因为他的爱太深沉,他不知如何开口,他只能选择沉默,他只能等她的女儿来发现他深深埋藏在心中的爱。
每次看他对朋友介绍自己:“这是我的女儿!”脸上那骄傲的表情时,心里便隐隐的痛,我从未做的很好,他们却以我为傲,若没有这最深沉的爱,又怎能有这份骄傲呢?
父亲曾经高达的身躯日益佝偻,母亲那一头引以为傲的青丝日渐斑驳,从今往后,用心地陪伴他们,这便是我们所能行的的孝道了。
万千世界无常变化,只有这一盏孝的明灯,风吹不熄,雨浇不灭。
有关孝演讲稿篇4
老师和学生:
大家早上好!
感恩节,其实无处不在。我站在这里的原因是什么?就是感恩。我感谢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和爱,感谢学校给我机会,感谢妈妈的培养,感谢自己的努力。正因为如此,我今天站在这里。
我知道我们应该心存感激: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应该对父母的关心和爱以及他们对我们的无私奉献感到非常满意和高兴。
我知道我们应该感激:我感激学校培养我们。她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许多机会。她能让我们站在人民大会堂这个神圣的舞台上,我永远不会忘记。
我知道我们应该感恩:感恩每一个教导我们的`老师,是他们把我们从一年级的无知中带出来;二年级天真无邪;初三调皮;四年级的躁动;五年级的增长带来了今天即将毕业的——名六年级学生。与此同时,他们流了太多的汗水和辛勤工作。
我知道,我们应该感恩:感恩大自然的恩赐,蓝天白云,湖光海色,温暖的阳光,新鲜的空气,鲜花绿草,多彩的世界。
感恩不仅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让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
有关孝演讲稿篇5
古人云: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所以,只有心中有孝心,才能感悟到孝心的世界,心存感恩之心、心中有孝心——不一定非是那种惊天动地的,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心——题记
有一天,我们的语文老师叫我们写一篇跟孝心有关的作文,我便是想到了自己的父母艰辛的工作,打扫卫生,煮饭等,我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却帮不上什么忙,而且有时候还会添乱什么的。自从我诞生在这个世界上,父母大多数时间都在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爱护中,同时我的内心里也慢慢地学会了关心,孝心的孩子,但是我自己认为我不足的地方是虽然我是有心,但是却会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做到或是不但没做到还反而添乱帮倒忙。
我记得有一次父母去外面办事情很晚都没回来,我就自作主张的做饭,那是我第一次的为父母献上一份孝心,虽然效果不是很好,热的菜都咸的咸淡的淡,煮的饭还是夹生的,吃起来挺让人别扭的,但是父母却仍然做出一副很满意的样子,我深深地知道父母是故意的,不过我还是很开心,感觉蛮有成就感的,而且父母还夸我懂事了许多。听的我内心暖洋洋的仿佛有一股暖流流过。
“孝”让我真切的体会到亲情的温暖与孝心的成就,我突然觉得奉献是伟大的,同时是我也理解了“孝”的含义——其实是人发自内心的感觉——关爱!
让“孝”串联着大家的内心生活,让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光明的“孝”——孝心!
有关孝演讲稿篇6
孝敬父母不能等:有人说,等我们有钱了,让老人家坐在钱堆上随便花;等我有时间了,带着父母,畅游天下,在有生之年潇洒个痛快!那是不可能的,等待我们有钱了,父母的牙还能啃得动包米吗?等我们有时间了,想带着父母去周游世界,他们还能上得去飞机吗?等我们,可父母年纪不可等,当我们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时,对父母孝心,其实不就是在我们平时的“滋润”中完成。
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父母上了年纪,究竟还能有多少个春秋?别让日后自己徒增遗憾,落泪以视悲哀!“孝尽父母的事情永远不能等”!孝心不是用钱能够得到全部表达的。父母要钱干什么?他们吃不了多少,穿衣也用不了多少,更不是在这种时候还自鸣得意的认为老人是欠了我们的,甚至为此而和老人怄气!当父母上了年纪所缺的应该是与儿孙其乐融融的相处!也就是在父母难于动身时的一个代步,在口渴时的一杯茶水,在寂寞时候的陪伴,在生病时的一次次问候……这些都是老人内心所渴望的!
感恩父母养育情,从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生命就倾注了父母无尽的爱与祝福,为我们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或许,父母不能给我们奢华的生活,但是,他们给予了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让他们感到欣慰,这就够了。
有关孝演讲稿篇7
“笑声惹情也生情,有孝方知家中暖,无孝怎知人间情。”正是那聚首的欢笑,离别的忧伤,让我倍加珍惜亲情的可贵。
孝,是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只要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呢
孔子重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之本。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孝道也占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论语里有很多处都在讲孝道,“父母在,不远游”,“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中国文明史5000多年,“孝”字当头。友情故然可贵,但亲情更可贵,而“孝顺”则是对长辈的关怀或证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只要有了孝心,才会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质。孝心让人成熟,长大。我想没有对母亲的孝心,人又怎么能谈得上爱我们这个国家呢。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