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南网 > 实用文 > 心得体会 >

创新实验的收获与心得

时间: 新华 心得体会

创新实验的收获与心得篇1

我认真观看了线上实验教学培训,通过培训,我感觉收获非常大,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深感自己在实验教学上的不足。科学实验是学习科学课的根本,我们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第一课、科学实验的类型、实验学业考核方略以及实验室管理等理论知识,介绍了整个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经典教学案例、仪器操作技能和方法以及如何自制教具等。培训紧扣国家科学课程标准,它能适应不同类型学校的实验教学,适应各种版本教材的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培训给今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指明了方向。

在以往的科学教学中,我忽视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探究外部世界的愿望和探索世界的方法。科学课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探究的过程,用直观的手段、科学的精神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让学生大胆的提出假设,敢于质疑,最后找到答案,得出结论。我想起了以前所教的一堂课《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本课在科学知识方面,我以为学生都已经知道了,学生从小就玩磁铁,都知道磁铁能吸铁,没有什么好深入的,没必要深究下去。于是我在教学中就轻描淡写地进行了讲解和简单的演示实验,学生们都说懂了,不要讲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全无,感到索然无味。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太把教材看简单了,当初学生是完全懂了,还是一知半解?是所有学生都懂了,还是知道的仅仅是一小部分?为何不让每个学生动手实践,亲自体验或者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呢?看了实验教学培训后,我感觉这是一种教学上的失误,今后要认真加以改进。通过这次实验教学培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教师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已经知道了,就没有必要去探究了,在教学中再遇到同类的教学内容时,处理一定要尽量地细腻一些,尽量通过实验,使学生动手让学生体验、认知、理解。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科学课上把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比较模糊的科学知识理顺、理清,建立真正的科学概念。自此,我也认识到科学实验的巨大作用。

通过这次实验教学培训我认识到科学的魅力就在于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去感悟,在这一课中磁铁能吸铁这一知识学生习以为常,但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要用事实说话,并能亲自去证明,就要花一番功夫了,通过实验就是让学生在大量的事实面前感受到磁铁到底能吸什么。学生对磁铁的了解虽然是比较丰富的,但也是零碎的,来源也是各不相同的,学生个人的认识水平与自主探究的水平都是有差异的,如果我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并作好记录,既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索自由度,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给了学生合作的机会,收到的效果自然事半功倍,但我当时却没这样做,现在想起来感到很遗憾,看了实验教学培训后,我觉得在今后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注重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实验教学真起到教学上的作用。

创新实验的收获与心得篇2

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成功的演示实验更加容易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我就谈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1.创新物理演示实验教具能增强演示效果,增大演示可见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演示实验有其它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作用,为增加演示效果,增大实验的可见度,我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用气球做压强实验,用自制特大果冻做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在演示串、并联电路时,我自制了一块大型演示板和超长导线,将电池盒、开关、灯座及灯泡,等科学地排布在其上,把挂在黑板上,通过长导线和桌面上的演示电表相连,醒目大方,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线路连接一目了然,演示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2.实施小实验、小制作教学手段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通过小实验和小制作的完成,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导致了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如果能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前提下,通过学习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就可激起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如自制小孔成像照相机、潜望镜、望远镜、简易天平、电动机、等,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同时可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和动手创新的能力。

3.创新实验教学的方法

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为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自由观察。待观察一段时间后,老师再提出问题。肯定有部分学生观察方法不当,老师可指导学生重新观察,这样做一定可以加深印象。另外,一些成功率较高的实验也可以由学生去演示,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总之,演示实验的创新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应该不断思考,不断创新,让演示实验为教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创新实验的收获与心得篇3

第二次做的实验是编码及译码器的应用,相对于第一次的实验难上了好几个层次。而且之前记得的操作步骤现在几乎忘了,只能从零开始,看一眼操作步骤做一步。

在老师的指导下勉强把原理图画出来了,但是编译的时候还是发现了很多错误甚至少了一些器件。在慢慢摸索的过程中也渐渐懂得了其中的原理。该选什么器件?线怎么连?要选择那些引脚?等等。虽然到最后结束两小时之后还是没能完成本次实验,但是心里有一种成就感,因为我终于开始理解了!毕竟这个实验对于我来说还是有一定挑战的。

这一次把做的工程文件都上传到服务器上了,所以先对于第一次实验就方便多了,不用再因为换机子的问题到处借U盘了。我发现想安安心心的做好实验选择一台好的电脑、好的下载电路板和好的数据线是很关键的,所以以后做实验一定要早点到!

两次的实验都没能拿到实验报告让我非常着急,甚至担心第三次实验又会像这次一样。但是这个想法在下一秒马上被否决,我对自己有信心,有一个声音告诉我,我一定能完成实验!

两次实验都因为准备不足导致时间不足而没完成实验,所以下次实验一定要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先画好原理图,熟记操作步骤等。

最终第二次实验也是在做完第五次实验才完成,所以第二次实验成为了最后一个被检测并得到实验报告的实验。而且中途还出现了一些问题,但被我解决了,所以结果是美好的!

创新实验的收获与心得篇4

新的工作年度即将开始,回首20__工作年度,在矿山领导的指导和关怀下,化验室的工作得到顺利开展,化验室所有员工团结一致,尽职尽责,最终圆满完成各项化验任务。同时,为顺应矿山的发展,化验室根据自身的实际要求,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现本人将本年度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做一个简单汇报:

一、员工技能的学习及工作成绩

由于探矿工作量的加大,化验人员也随之增加,为确保新员工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和环境,我们实施一带一的援徒办法,从实际操作到专业理论对新手进行言传身教。与此同时,加强岗位练兵,增加每个员工对化验各个环节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定时对部分样品进行抽检,抽检方式分内部抽检和外部多家比较抽检,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加强内部人员的团结合作,互相紧密配合,充分挖掘群众的潜力,由此推行了三班倒制度,以确保短时光内得出化验结果。配合矿山生产,做好相应矿石的各种桶泡试验。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坚决服从领导安排,去协助其他部门完成各项紧急任务。

经过全体化验员的共同努力,本年度共完成个矿样、约两千个堆场水样的工作量,并定时对每批次车间炼金水样进行普检。在工作上认真细心,要求精益求精,从而降低了化验误差范围,化验合格率上升到80%以上。随着工作效率的提高,每批次的矿石样品化验时光减少了20%。对仪器进行合理保养,减少故障发生率,并能对部分故障进行维修处理。

二、工作纪律的加强及化验数据、资料的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在平日里我们不忘做好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出台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而且随着时光的推移,这些制度还将不断完善、加强。采取奖勤罚懒的措施,提高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用心性。做好各类文件、资料的登记、上报、下发等工作,并把原先没有具体整理的文件按类别整理好放入贴好标签的文件夹内,给大家查阅文件带给了很大方便。对危险化学药品的入库、出库都做有详细的统计工作,领用人签字,再报相关领导审核,方可领用。对每班实际工作量进行统计,以便今后查看。及时上报有关化验数据,从每个人抓起,做好数据的保密,对因泄密而使公司生产造成损失的员工,实施“谁泄密,谁负责”的强制措施。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

总结一年的工作,尽管有了必须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比如有创造性的工作思路还不是很多,个别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善。同时,个别员工虽然已经具备独立工作的潜力,但仍然缺乏独立工作的信心,在技能学习方面自动性还不够。矿山在快速发展,能够预料我们的工作将更加繁重,碰到的困难也更加多,要求也更高,需掌握的知识更高更广,这些都意味着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在以后在工作中,化验室所有员工将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努力使思想觉悟和工作效率全面进入一个新水平。在不断提升自身操作技能的同时,还需刻苦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把自我锻炼成一个多技能的技术型人才,为矿山的发展壮大做出更大更好的贡献。

创新实验的收获与心得篇5

前两天,我们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第一次实习开始了,实习分两部分:参观施工、建工实验室现场与观看录像和以依据建筑规范及设计原理完成中小学教学楼的平面、立面、剖面设计。通过参观学习使我们对建筑施工和结构实验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对我们将来的学习和实践起了提示了向导的作用。现在我就对参观施工现场与建工实验室这部分内容作一个总结。

上午:参观学校科技楼施工现场

星期一上午我们参观了学校在建的十四层科技楼。当我们到达集合地点时,我看到同学们头上都戴着工程帽;同时工地的生活区与施工区的门上也写着:不戴安全帽者不得进如施工现场;当然在科技楼结构主体外面的防护网上也写着标语: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由此可见在建筑施工当中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过去由于生产企业不重视民工安全造成了很多工伤和死亡事故,这些事故给工人和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害!同时,为了确保施工能顺利进行和施工的安全,工地是要用砖墙围护起来的,只有建筑施工的各种车辆和内部人员才可以出入,我们实习也要经过他们的同意呢!

进到施工区,我们一眼就看到了科技楼的结构主体,当时结构主体给我的感觉就是不像建筑和不好看。这个可能是因为它和我所看到的过的已经建好并投入使用的楼不同。主体前面有个很大的场地,这个场地是堆放建筑材料用的,可以看到所堆放的建材主要是钢筋,没有水泥、砂、石之类的建材,这是因为现在已经都采用了成品混凝土来浇筑结构了。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减少施工浪费和降低生产成本。在钢筋堆放区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型号的钢筋是分开放的,而且还在其前面标明钢筋的型号和进场时间等信息。

我们跟着现场管理员上了楼,我们踏上用钢管和铁网搭接成的梯子,开始觉得很危险,四周都有伸出来的钢管或铁条。二三楼的模板和支架已经拆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支撑上部重量的柱子很大,大到使我们都觉得层高变小了。在承重柱的四周有很多构造柱,它们是用来加大墙的强度的,以避免因墙身过长导致容易坍塌。一路上去,我们看到上面几层楼板的支架还没有拆,这些支架是用钢管和模板组成的,钢管很密,可见要承受完全没有强度的混凝土板和梁需要很大的支撑力。

上到第十层,我们看到工人们还在绑扎钢筋,柱和梁的钢筋已经绑扎好并放到了模板预留的槽里。我观察了其中的几条梁和柱,就像老师说的:梁的下部是首力筋,主梁有九条,次梁有六条;上不是架立筋,主梁和次梁也不同;受力筋和架力筋之间用箍筋绑扎。而柱子就不一样了,三四条梁要交汇于柱,就必然要使梁的钢筋穿过柱子,这样使得柱头的钢筋十分密集,同时浇筑混凝土时也要注意密实。板的配筋一般有受力筋和架力筋,受力筋在下方,分纵横两路;架力筋在上方,也是纵横两路放着。摆好的钢筋就要用铁丝绑扎好,为了保证面筋不被踩低下去,还要用马蹄筋将其抬高。在看板筋时我们发现连同钢筋一起铺设的还有电线管,这是电专业和结构专业合作的一个体现。

我们的现场参观时间很有限,只看到了工人在布置板筋,没有看到他们浇筑柱梁板,砌筑砖墙以及其它的施工情景,所以认识也是很片面的,这个只能作为我们对施工的感性认识吧!

下午:参观建工实验室

建工实验室是一座比较老式的工业厂房建筑,外表像以前的民用建筑。其顶部采用了预制钢筋混凝土行架梁和混凝土板,这种构造既笨重又限制了梁的跨度,现在已经被广泛使用的刚行架和钢板所取代。其两侧柱子是典型的工业厂房的柱式,上部有牛蹄,用于安装吊车的轨道。其宽面也个立了两根抗风柱,这些柱和每隔一段距离设的梁使墙能有足够的刚度以抵抗强风的荷载。

实验室的作用在于给结构设计师一个能检验其设计可行性的场所,这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科学实验所必备的。

在实验室,我们看到了许多大型的实验仪器,它们实质上都是给试件提供压、拉、剪方面的应力,从而检测其能承受力的能力,也就是它们的强度。

结构构件(通常是柱梁板,当然也有桩)通过吊车吊到实验机床上,然后对构件施加荷载,并通过设置在构件里的传感器将应力和变形情况的有关信息传给相关仪器,实验员记录数据并分析处理变可以得出结果了!

在实验室,我们还可以看到做各种构件的模型。其中有做桩的钢绞线和拉紧钢绞线的套子等。

当然,我们不仅看了各种机器,以及了解了它们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而且对建工实验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建立起一种实验检验假设的观念,这次参观应该是有比较大的收获的。

第二天上午:观看与建筑有关的录象

前一天通过现场参观,我们对建筑有了一般的感性认识,但对于施工的过程与一些细部问题和可能发生的危险问题我们知道得还比较少。通过纪录片的形式,我们能从整体的广度来认知和学习。

我们观看了曾经是全国第一高楼的______大厦的建设过程,从录像里我们看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建造过程,也看到了比较先进的施工生产技术,例如:泵送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和高效的支模技术等。这些技术在生产中应用给生产带来了很高的效率。

在第二部录像中我们看到了地球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对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害,当然,除了人的生命外受到地震伤害最大的就是建筑了。每当地震袭击城市时,就会有成千上万的建筑毁于一旦,地震后的城市将是满目疮痍,我们平时习惯的街道楼房都消失了,这对我们的精神是很大的伤害。

那些年代久远的老房子,没有经过什么抗震处理,在地震中是很容易被毁的。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些房子大多是砖石结构或砖混结构,这种结构的抗震性能是很差的,几乎不可以抗震的。然而有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楼房在地震中也不能幸免——当然这些情况还要对建筑物所在的环境和它的固有频率与地震频率的关系进行研究——但原因往往是这些建筑结构受力的不合理性。

上个世纪89十年代,人们为增强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研究和开发了很多新的技术方案,结构工程师们以为这些新的技术方案能使建筑物有效的抵抗地震的袭击,但结果很不幸,接二连三地有高层建筑在地震中倒塌,就连强度更大的高架桥结构在地震中也频频倒塌,这让全世界的结构工程师感到恐慌。我们到今天还不能清楚地理解地震的活动状况,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会发生,但即使能在地震前预测出来,也只是对人的逃生增加希望,对建筑物毫无作用,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地震振动对建筑结构本身的伤害作用问题,我们的建筑就毫无反抗之力,只能坐以待毙。

幸运的是,随着钢结构广泛使用,结构工程师们发现,虽然很多设计抗震性很高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纷纷在强地震中倒塌了,而没有一列钢结构高层建筑出现过坍塌现象。这足以说明钢结构建筑在地震中的不倒优势,同时也给那些处于地震活动频繁的国家或地区带来希望,他们可以通过少建或不建钢筋混凝土结构只建钢结构的房屋来减少由地震带来的损失。日本和台湾都是这样,现在台湾连几层的教学楼都要用钢结构的。

虽然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频繁地带不被人青睐,但在中国,尤其是大陆有的还是很多的。就拿广州来说吧,每年广州都要建很多高层甚至超高层建筑,这些建筑绝大多数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不能说好还是不好,但要真的发生了地震,那广州的市民可就遭殃了,人口密集且人们又生活在容易受破坏的房子里,其结果是很难想象的了!

小结

在实习中我们的确接触了不少实际应用的东西,但离实际水平较高的生产方式和比较先进的技术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发现我们看到的生产工艺都是不算先进的,就像我们看录像的支模方式在科技楼还没有用上,而人家在八十年代初就已经开始使用了,这可能是因为施工单位的物资匹备不足,但先进的生产工艺确实可以提高施工进度和生产质量。

从建筑发展的趋势来看,钢结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肯定,研究钢结构的受力和增强钢结构的耐火性是一个亟待深入的课题。

当然我们还是要立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学习,通过学习和实践使我们对建筑的构造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不能忽视某些可能发生的隐患,以确保我们建造的高楼真正地能应付各种紧急情况。

创新实验的收获与心得篇6

为期三天的国家精品课程《分析化学与实验》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结束了,时间虽短,却让我受益匪浅。培训会上,刘志广教授对数字化资源建设以及分析化学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做了精彩报告,丁保军老师做了双语教学的经验体会,听后深受启发。通过培训认识了很多高校的同行,与他们交流,学到了很多的经验、方法。

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希望能竭尽所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经验不足,通过向专家学习,与同行交流,拓展了我的教学思路,现总结如下:

一、在今后的授课中,用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中,体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

二、充分利用课件的动画效果,对于分析化学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基本容量仪器的操作,采用flash动画演示,使问题形象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既有直观感,又增大了信息量,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适应了学时压减需要,更能便于网上教学,了解世界,了解感兴趣的学科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和深造奠定基础。

三、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讲授内容,充分利用各种素材,如图片、化学故事、生活中的化学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活跃课堂气氛;多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和问题式教学法,少用“满堂灌”的教学法。课堂上适当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回答和讨论问题,达到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讲课的同时多举例,增加课堂生动、活泼气氛。

四、对于难点重点的问题,要深入剖析,一般采用精讲,精讲突出背景、主线、转折、发散,难点要剖析到位,并以具体的实例来说明问题,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问题的实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觉得知识很实用。一般叙述内容,安排学生自学,给学生留思考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新知内容,一般导读,点到为止,启发学生从书籍、杂志、网上获取信息。

五、在教学中,针对具体问题,将各个章节的知识串接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又有利于新知识的认识和掌握。

六、多启发学生,让学生逐渐学会分析和解决分析化学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手段,提高他们自学的能力。提倡在课程上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养成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多数学生具有表达的欲望,讨论所激发的思考以及分析所获得的结论都使学生具有表达的欲望,表达的成就感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交流的热情,由此形成热烈的课堂教学氛围和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例如,结合酸碱缓冲溶液及缓冲容量的知识点,分析血液缓冲介质的构成,比较人体的酸中毒和碱中毒等。对于课堂讨论题,相当多的学生反映,“有助于深化思考,真正感受到分析化学的魅力”。

七、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注意各种资料的积累,积极开展实验研究,引进新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强化动手动脑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三天的学习,我不仅收获了知识,而且更新了教学理念,收益颇丰。以上是我参加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创新实验的收获与心得篇7

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学习,我们首先了解了分子生物学常用的载体,即质粒载体的制备及宿主细胞的感受态的制备。这些都让我们在学过书本状的知识以后有了一个亲手操作,更深一步所学的知识的机会。

生物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如果只有单纯的理论课上的讲解而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实验操作,跟的无法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我们所学的那些如转导转化之类究竟是怎样操纵的。

至于PCR基因扩增、RT-PCR、蛋白质印迹这些实验操作技术的学习对我们以后生物化学大实验、生化技术原理、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的学习都奠定了一个很坚实的基础,帮助我们对这一系列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有了很好的了解和掌握的。

相配套的理论课的学习与实验操作上是非常必要,我觉得分子实验课的时间安排就相当合理,在我们学理论课的同时就进行实验课的操作,这样相辅相承的学习,才能促进我们的进一步提高。

9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