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南网 > 实用文 > 心得体会 >

“李桂科”事迹学习心得15篇

时间: 艺洁 心得体会

“李桂科”事迹学习心得篇1

近日,我观看了《榜样8》这部纪录片,深受启发和感动。这部纪录片通过展现各行各业优秀人物的故事,传递了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精神力量,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榜样。

在观看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这些榜样人物身上散发出的强大正能量。他们不仅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努力、坚持不懈,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同时,我也看到了这些榜样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他们对待工作和生活都充满了热情和激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优秀。他们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

此外,《榜样8》还让我看到了社会正能量的力量。这些榜样人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和温暖,他们的故事激励了更多的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这种社会正能量的力量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传递正能量和温暖,才能让社会更加美好和和谐。

总之,《榜样8》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纪录片,通过展现各行各业优秀人物的故事,传递了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精神力量。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受启发和感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以这些榜样人物为榜样,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决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李桂科”事迹学习心得篇2

《榜样8》专题节目由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榜样8》通过展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典型事迹,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信仰、担当和奉献精神。观看这部专题片,我深受启发和教育,感受到了榜样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

首先,这部专题片让我看到了共产党员的信仰和担当。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的共产党员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地奋斗。他们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走向幸福。在新时代,仍然有许多共产党员坚守信仰,担当起为人民服务的重任,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其次,这部专题片让我感受到了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共产党员不仅要有信仰和担当,还要有奉献精神。他们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不计个人得失,默默地为人民服务。无论是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中,还是在抗击疫情、抢险救灾等突发事件中,共产党员总是冲锋在前,无私奉献。他们的奉献精神感动了无数人,也激励了更多的人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行列中。

最后,这部专题片让我认识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共产党员作为党的骨干力量,必须具备先进性和纯洁性。他们必须坚持党的宗旨,遵守党的纪律,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在《榜样8》中,我们看到了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总之,《榜样8》专题节目通过展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典型事迹,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共产党员的信仰、担当和奉献精神以及先进性和纯洁性。观看这部专题片让我倍感振奋和鼓舞。

“李桂科”事迹学习心得篇3

2014年山石屏疗养院更名为山石屏村,正式成为炼铁乡茄叶村委会的一个村民小组,彻底摘掉了“麻风村”的帽子。4名康复者还积极入了党,村里成立了党支部,李桂科被推选为支部书记。

患者全部治愈,康复者已融入社会,李桂科也该歇歇了,但李桂科还是没有走。2017年2月的一天,李桂科像往常一样为村民余振华理发,余振华突然啜泣着说:“李医生退休了我们怎么办啊?”一旁87岁的曾信开哭着说到:“李医生,您走了,哪个给我们滴眼药水,哪个管我们的死活”。李桂科坚定地说到“退休就是个说法,我不走了,这里就是我的家。”

退休后的李桂科带着村民修建蓄水池,种植核桃,养鸡、养猪、养牛……山石屏村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以前我们到街上卖鸡蛋,人家远远地躲我们,说我们的鸡蛋会传染,都不敢买,现在我们的东西都好卖,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村民赵凤桃自豪的说。

2019年7月27日,全国首个麻风历史博物馆在山石屏村落成。一直在争取项目,积极奔走的李桂科说“建这个博物馆就是为了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讲好这60多年来变迁的故事,让山石屏村世世代代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李桂科”事迹学习心得篇4

1990年的中秋节,忙碌了一天后满载丰收喜悦的山石屏村民坐上了回疗养院的渡船,突然一个大浪打过来,汹涌的黑潓江瞬间吞没了渡船,6名康复者遇难,本是团聚的日子却阴阳两隔。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建一座通往外界的桥。通过李桂科多方奔走、筹资建设,1995年6月通往山石屏村的人行索道桥建成,那天,村民们到桥上来来回回走了好几趟,年迈的老人被搀扶着到桥上走走、摸摸,摸摸、走走。都说,“从进来那天起到现在就没有去过江对面,今天就像做梦一样!”。

2013年3月3日,洱源县发生5.5级地震,山石屏疗养院受灾严重,李桂科第一时间带领大家抢救财物、抗灾自救。2013年12月恢复重建结束后,山石屏的村民全部搬进了新居。村民们说:“现在的居住条件,就像以前李医生带我们去旅游一样,天天住宾馆”。

“李桂科”事迹学习心得篇5

“生、老、病、死,李医生都为我们考虑好了”,从寿衣、棺木的准备,到安葬逝者,给逝者上坟祭扫,李桂科都亲力亲为,让健在的老人得到心灵上最大的慰藉。

此外,李桂科积极联系旅游团、大学生志愿者、社团组织,到村里开展活动,还带着村民走出去到城市旅游,了解外面的世界。40年从没有离开过村子的李福章激动地说“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看看洱海,喝喝三道茶,这些李医生都帮我实现了,我没有遗憾了。”

下一代是山石屏村的未来和希望。孩子们没学可上,李桂科就从县城找来旧课本,让一位识字的康复者担任“临时教师”,办起了学校。茈碧湖镇卫生院医生宋荣坤就是从这所“特殊学校”里走出的大学生。宋荣坤由于父母都是麻风病患者,李桂科帮他协调学校上学,帮他开家长会,给他生活费、进行面试辅导。在李桂科的帮助下宋荣坤性格从自卑变得自信,有了稳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

现在,山石屏村21个学生中已经出了6个大学生、1个研究生。他们都说:“人生中第一个老师是李医生,一辈子的老师还是李医生。”

“李桂科”事迹学习心得篇6

山石屏村麻风病治好了,按理说李桂科可以离开回家了。他把大家召集在一起,高兴地对大家宣布:“现在你们的病完全治好了,以后我就不用再来了”,“李医生,你不管我们还有谁管我们呢?外面个个都怕我们,话都不跟我们说。”李桂科知道,他们都是一些无家可归或有家不能归的人,对他们来说山石屏村就是他们的家,虽然身体治好了,但更严重的是内心依旧孤独、自卑,对外面的世界依然害怕、恐惧,他们要的是尽快治愈心灵,重新融入社会。从此,李桂科继续走上了对患者们的漫长治心之路!

他与康复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闲暇里经常陪他们说说心里话、聊聊家长里短,头发长了帮他们理发,指甲长了帮他们修剪,悉心帮每位患者清理溃疡,精心为每位老人过生日,无微不至照顾年老体弱者的生活起居。清明节、火把节、中秋节……李桂科都组织康复人员逢节必过,营造了山石屏村亲如一家的和谐氛围。

“李桂科”事迹学习心得篇7

2017年4月,李桂科到了退休年龄,确实他也该歇歇了。

“李医生退休了我们怎么办啊?”87岁的山石屏村老人曾信开哭着说道:“李医生,您走了,谁给我们滴眼药水,谁管我们的死活。”

李桂科坚定地说,“退休就是个说法,我不走了,这里就是我的家。”

退休后的李桂科仍然坚守山石屏村,尽心尽职履行党支部书记职责,带领群众修水利,种植核桃,发展养殖,种植各种果树800多株,改造提升人居环境,改造卫生间30套,污水沟加盖板320米,山石屏村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以前我们到街上卖鸡蛋,人家远远地躲我们,说我们的鸡蛋会传染,都不敢买,现在我们的东西都好卖,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村民赵凤桃自豪地说。

为了消除人们对麻风的歧视与偏见,李桂科积极奔走、争取项目,筹建麻风历史博物馆,开发旅游(生命关怀公益之旅)。

李桂科说:“建这个博物馆就是为了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讲好这60多年来变迁的故事,让山石屏村世世代代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2019年7月27日,全国首个麻风历史博物馆在山石屏村落成。随后,党建教育基地、医者仁心道德教育基地、麻风科普教育基地在该村相继挂牌。

李桂科,与黑潓江畔的山石屏村结下了不解之缘,40年坚守,40年奉献,是医生,不只是医生,退休不褪色,在岗离岗都一样。

从北京参加庆祝大会回来后,他激动地表示,“一定牢记嘱托,努力把群众的事情办好,将更加认真细致地做好疾病防控等工作,与乡亲们共同努力建设美丽新农村,创造幸福新生活,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李桂科”事迹学习心得篇8

最初的十年,李桂科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山里,以疗养院为家。自从与麻风院第一次接触开始,母亲因担惊受怕一天天流泪,妻子因生活压力一次次劝他离开,一双儿女对父亲一年年的思念和渴望,同事有意无意保持距离逐渐疏远,药品缺乏导致治疗效果不好的挫败感,每次途中往返八、九个小时的颠簸疲惫……但看到患者那一双双渴望康复的眼眸时,李桂科选择继续留下:“我来,就是要治好你们的病,不把你们治好,我是不会走的。”

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到1990年,山石屏麻风院的病人全部治愈。除此之外,李桂科还负责洱源县三营镇洋芋山麻风村等地的救治工作。他和同事再花了近10年的时间,治愈了洋芋山村64名麻风病患者。2001年,洋芋山最后一个麻风患者杨兆元搬离居住了26年的麻风村时激动地说到“共产党万岁!李医生了不起!”

“李桂科”事迹学习心得篇9

1981年4月,刚刚到县防疫站工作的李桂科第一次走进距县城65公里、没有公路和桥梁,不通水电、几乎与世隔绝,住着181名麻风病患者的山石屏疗养院为麻风病人治疗。

当天,李桂科和同事们完成治疗任务,乘渡船离开时,麻风病患者们不约而同集中到江边眼巴巴地看着他们离去的身影,久久不愿离开,眼里充满了无助、无望和不舍。

看到患者那一双双渴望康复的眼眸时,李桂科的内心被深深震撼了,“麻风病人太需要医生了,我一定要帮助他们!”

这以后,他不顾家人的劝说、儿女的思念、同事的远离等等,选择从县城搬到了镇上居住,并下定决心:“我来,就是要治好你们的病,不把你们治好,我是不会走的。”

最初的10年李桂科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以疗养院为家,专心治疗麻风病。在给大家治病时,李桂科为病人造出很多实用的小工具,为切菜困难的病人固定刀子、为坐着轮椅炒菜的病人降低灶台、为脚上有溃疡走路困难的病人特制了又厚又软的鞋垫,反复交代手指失去知觉无法感知温度,经常烧伤烫伤的病人不能靠近火和烫水。经过近10年的精心治疗,到1990年,山石屏麻风院的病人全部治愈。

“李桂科”事迹学习心得篇10

“大(理)漾(濞)云(龙)高速公路开通以后,从大理收费站上高速路,到山石屏村只需要一个小时。”说起近半年来山石屏村的变化,李桂科从心底感到由衷的自豪,“从炼铁收费站到山石屏村的12公里道路正在拓宽改造,村里也进行了污水沟、厕所环境提升改造。前几天已经有新人来拍婚纱照,山石屏村越来越有旅游度假村的味道了!”

“一定要把他们的病治好”

1981年4月,刚刚招考到洱源县卫生防疫站的李桂科被安排到黑潓江西岸大山深处的洱源县山石屏疗养院,为181位麻风病患者写病历。那年他24岁,刚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当时的山石屏村,被一条黑潓江与外界隔绝,人员外出和物资运输只能靠渡船。李桂科和几位同事住在距离山石屏疗养院5公里的上茄叶村健康区,每天早出晚归,穿着厚厚的棉布隔离服乘坐渡船到疗养院为患者治疗。简陋的垛木房、脏乱不堪的生存环境和嘴歪眼斜、肢体残缺的患者,是疗养院给他的最初印象。有一天,他在给一位60多岁的患者检查身体时,发现他的小腿已经大面积溃烂,溃口里爬着蛆虫,发出阵阵恶臭,李桂科的内心被深深震撼了。当天,李桂科和同事们完成治疗任务,乘渡船离开时,患者们不约而同地集中到江边,眼巴巴地看着他们离去的身影,眼里充满了无助、无望和不舍,久久不愿离开。“一定要把他们的病治好。”李桂科在心底暗暗许下承诺。

“李桂科”事迹学习心得篇11

山石屏疗养院是国家1953年在洱源县大山深处黑潓江边建立的麻风病院,距县城65公里,没有公路和桥梁,不通水电,几乎与世隔绝。

1981年4月,刚刚到县防疫站工作的李桂科第一次走进住着181名麻风病患者的山石屏疗养院,这里只有简陋的垛木房、脏乱不堪的生存环境和嘴歪眼斜、肢体残缺的患者,当李桂科给一位60多岁老人检查身体时,发现老人小腿大面积溃烂,溃口洞里都已有蛆虫并发出臭味。看到眼前的这一切,李桂科的内心被深深震撼了。当天,李桂科和同事们完成治疗任务,乘渡船离开时,麻风病患者们不约而同集中到江边眼巴巴地看着他们离去的身影,久久不愿离开,眼里充满了无助、无望和不舍。

作为一名医者、一名共产党员,他深深地感到,自己应该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摆脱困境、改善生活。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李桂科与山石屏麻风村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了漫长的救治之旅。

“李桂科”事迹学习心得篇12

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疾控中心名誉主任李桂科又获得新的荣誉!

这一次,是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表彰的“诚信之星”。

“一定要让山石屏变得更好!”从42年前初到山石屏村开始,对党忠诚、恪尽职守,求真务实、敢于担当,为麻风病防治事业无私奉献的信念就在李桂科心里扎下了根。

“不需要坚持,自然而然地去做就好。”这些年,他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耀眼的光环和荣耀,心绪却依然平淡如水,为山石屏村做着一桩桩、一件件规划好的事情。正如每日所需的呼吸,从来不曾动摇。

42年的坚守,李桂科将一个与世隔绝的麻风院建成了黑潓江边一座通路、通桥、通电、通水、通网络的美丽家园,摘掉了人人惧怕的“麻风村”的帽子,变成了人人向往的“幸福村”。

“李桂科”事迹学习心得篇13

李桂科,出生于1975年,1978年参加工作,197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开始从事疾病预防控制至今。现任____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在他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33年来,始终把患者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为民、尽责、奉献之歌。他一直以来兢兢业业、敢于担当、心系患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是一个坚定信念,敢于担当的好职工。李桂科同志刚参加工作三个月就安排到山____疗养院,由于医疗条件差、设备落后和认识上的误区,人们“谈麻色变”,加上父母的不理解和阻扰,他也茫然、不知所措,但当他看到麻风病患者溃烂的伤口和痛苦的表情,他最终还是被自己责任感所战胜,抛开所有顾虑,毅然的.走上了艰难、漫长、光荣的麻风病康复工作之路。数十年来他一直奔走在山区最偏远、最艰苦的地方,他把麻风患者当成是自己的亲人,把山____疗养院当成是自己的第二个家。

他是一个心系群众,无私为民的好“村长”。在李桂科同志到炼铁乡山____疗养院工作时(当时叫“麻烦村”),山区疗养院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住房破烂不堪,与外界几乎没有来往,经济条件很差生活甚是艰难,哪里的人们遭受社会的歧视与偏见,甚至孩子们上学都成了问题。李桂科到山____疗养院工作后,为改变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他积极奔走,向各级争取项目、争取资金,给村里修了路、通了桥、建了学校,他还介绍康复者及子女参加就业培训,鼓励村民种植核桃、柿子等经济作物,积极带领村民走出困境。“3.03”地震发生后,山____疗养院的原有房屋受损严重,在省、州各级部门的关心下,觉定新建炼铁乡山____疗养院,在恢复重建过程中,李桂科同志在照顾患者、安置好群众的同时积极参与恢复重建工作,受灾群众乔迁新居,他还组织村民进行民族火把节、中秋节、清明扫墓等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很多节日李桂科同志都是和疗养院的患者一起度过,很少同家人一起过节。

他是一个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好医生。()一些麻风病人、周围人群不了解,由于受到歧视,甚至办事情请不到人,但李医生亲手为他们清理溃疡、泡足、剪指甲、擦油、背出背进等,有时候忙得顾不上喝口水。为了消除社会对麻风病患者的歧视与偏见,李桂科经常到患者家中做客,同桌吃饭,一起拉家常,亲力亲为来消除社会对麻风病患者的歧视。为让社会了解麻风病,李桂科同志通过编印宣传单、编写《基层医生麻风防治手册》、电视宣传等多种方式,宣传麻风可防治可治不可怕。另外,李桂科同志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他的学历并不高,但在麻风病防治工作中,李桂科同志认真钻研业务知识,通过长期的探索、研究、学习,最终成为了____治疗麻风病的骨干,工作成绩显著。他组织开展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共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十一五期间麻风防治工作”获云南省卫生厅、民政厅、残联、红十字会先进集体表彰。____,历史上是麻风病流行高发区,患病率高达27.3/万。现在,____县麻风病患病率明显下降,患病率与最高年相比,下降了98.75%,发病率也明显下降,这些都与李桂科同志多年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

他是一名勤奋履职,忘我工作的好干部。李桂科同志现在是县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他完全可以让自己的工作环境轻松一些,不用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工作。但他忘不了对山____疗养院患者们的牵挂,毅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说:“只有在疗养院里忙碌,心里才踏实”,一个人、一个干部要做点好事不易,要永远的做好事、做实事就更不易了,永远的为大众着想、为百姓着想、为更高的奋斗目标着想更是难上加难得事。然而李桂科同志做到了,他所做得一切不为名、不为利,都只是让麻风患者、家庭过得更好,他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受到了同事的尊敬。

“李桂科”事迹学习心得篇14

李桂科与康复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义务承担起了“代儿女尽孝、替父母尽责”的职责,为做父母的解决子女读书、工作问题,替做子女的赡养老人,一干就是几十年。闲暇里,他经常陪伴残疾孤寡老人说话聊天。头发长了,帮他们理发;指甲长了,帮他们修剪。他悉心帮每位康复者清理溃疡,精心为每位老人过生日,无微不至照顾年老体弱者的生活起居。崔大弟、李少安两位康复者已经93岁,王应寿等几位康复者也快80岁了,老人们的手指甲很厚,足底也有厚厚的老茧。李桂科精心为他们修剪,练就了一手用咬骨钳剪指甲,手术刀削硬皮的“绝活”,他还专门为眼睛坏死的李少安准备了眼罩。每逢清明节、火把节、中秋节这些传统节日,李桂科都会组织康复人员集体过节,营造山石屏村亲如一家的和谐氛围。每次外出开会、学习之前,他都要挨个到老人们的居所走一走,看看谁的头发需要修,谁的指甲需要剪。每次从外地出差回来,他也是第一时间想着要赶回山石屏村看望老人们。

从1986年开始,李桂科为每一位患者都留下了照片。2013年,他在山石屏村开辟了一间缅怀室,将100多位已经离世的老人的照片搬到了纪念墙上。每位老人到了生命垂危之际,李桂科都会为他早早准备好照片。老人们也会在临终时给李桂科讲自己的亲人和往事,留下最后的遗言。“疗养院建院以来,已经有200多位老人离世。没有照片的100多位老人,我准备在墙上画一个框,写上他们的名字和个人简介。他们当中很多都没有亲人。即便有亲人的,也很少有人会来祭奠。做这样一面纪念墙,就是为了让后人缅怀这段与麻风病战斗的历史,也让现在还活着的老人感受到被牵挂和惦记的温暖。”李桂科说道。

“李桂科”事迹学习心得篇15

《榜样8》是一部展现现代社会中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人物形象的纪录片,它以真实人物为原型,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现了这些榜样人物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充满活力的人生,以及真实的人性。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感这部纪录片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首先,这部纪录片让我看到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有些人会因此而沮丧和失落,但这些榜样人物却始终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他们坚信只要我们保持努力和坚持,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我深刻认识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态度,就一定能够克服。

其次,这部纪录片让我看到了充满活力的人生。这些榜样人物在生活中充满了活力和激情,他们不断尝试新的事物,不断挑战自我。这种充满活力的人生让我深刻认识到,人生就是要充满活力和激情,不断挑战自我,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最后,这部纪录片让我看到了真实的人性。这些榜样人物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但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克服了自己的不足,成为了别人眼中的榜样。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只要我们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并通过努力和坚持去克服它们,就能够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总之,《榜样8》这部纪录片让我看到了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真实的人性等许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以这些榜样人物为榜样,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充满活力的人生,并不断去尝试新的事物,挑战自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同时我也将以自己的方式去传递这份积极向上的力量给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此外我也更加明白了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勇于担当起属于我们的责任与使命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成长与进步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榜样8》中的每一位主人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精神品质和实际行动都值得我去学习和借鉴他们的事迹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总之《榜样8》这部纪录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将一直激励着我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将激励着我去成为一个能够对社会做出更多贡献的人。

93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