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心得教育随笔
阅读心得教育随笔篇1
不管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班级,都会有一些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俗话说:“一娘养九子,九子个九样。”“五个拇指还不一样齐呢?”特别是一些薄弱学校的薄弱班级,这样的现象特别的突出,对这样的学生,老师们伤透脑筋想了许多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可总感觉收效甚微。
后进生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每个班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后进生,可如何对待他们呢?首先做到不厌弃他们,然后根据后进生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做好转化工作。根据后进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和毛病是老师份内的责任,已经实习了两个月,从我的师傅吴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对待后进生的方法,比如:
一、要摆正态度,积极乐观的对待后进生。
对待后进生,首先要抱正确的态度,要正确地看待和估量后进生。他们的“后进”并非一成不变,在他们身上也会有潜在的闪光点。这就要求老师要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善于寻找和挖掘其上进的火花。一旦发现,就要充分肯定,要尽一切可能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调整心理状态,使他们的优点和积极因素得到发扬光大。我班有一位女学生平时学习不够努力,经常不交作业,原因是学习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导致她学习无上进心。据于这种状况我的师傅吴老师极力寻找机会,决定从她的其它方面入手去激发她上进不错过每一次机会,发现她值日尽心尽职,发现她帮助同学,发现她拾金不昧,不管事情是小是大,吴老师一次又一次地在同学面前对她进行表扬。渐渐地她从及时上交作业到认真完成作业有了前所未有的转变,让她找回了自信。
二、要不吝啬自己的爱来温暖后进生。
新课改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自卑、胆小、有困难的学生,正如阴影中的草木特别渴望阳光照耀一样,这些学生希望得到老师关注的愿望尤为强烈。因此,老师在观念上要进行转变,把学生真正当活生生的人看待,就应该用善良就像母亲般爱抚着自己孩子一样的情怀来呵护后进生。比如,安排座位,吴老师坚持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帮助差生;课堂提问,老师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教课中,更少时间思想开小差;对屡教不改的,老师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让后进生能够感受到老师在关心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三、要不计较后进生的任性与缺点,友善地处理问题。
俗话说:作用是相互的。可是每当面对几十个学生时,我们会经常发现:有很多的学生并不领情,就会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甚至有时想放弃。但转念一想“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是人总会犯错,总会有不足,所以我们作为老师就要有一颗宽容心来对待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足。如一次,两位学生在教室打架,还损坏了教室的课桌。吴老师得知情况后,并没有当众训斥他们,而是把他们叫到一个安静的地方,让他们站着沉默十分钟。十分钟之后,老师才了解他们打架的原因,其实他们当时只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各自为维护自己的面子形成对立情绪而逐步升级,最后导致打架。这时,他们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正低下头等待老师的处理。最后吴老师这样处理的:犯了错误要改正,认真写一份检讨书,还要修理好损坏的课桌。自从这件事发生之后,这两位后进生对不良行为有了很大改进,学习和纪律都有了明显进步。
四、要拥有一颗明亮的眼睛能够发现后进生的优点。
每个后进生都有差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作为老师更应该善于发现其闪光点进行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五、要有耐心等待后进生的进步。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个孩子都会有个觉醒的过程”,因此老师要学会等待,特别是要等待那些后进生的觉醒。学会等待,意味着教师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能够用从容的态度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有一位后进生,经常不交作业,有时就算完成作业,也是老师多次催促,她才慢吞吞地做出来的。但学习成绩还可以,结果经过询问得知她的父母都不在家,从小就由奶奶抚养。因此她是受奶奶的影响,处事方式都很慢已经养成这种习惯了,一时改不了。吴老师教我对她开展一些简单易学的活动,为此,我作了一个具体的计划:一个星期内训练她的身体的反应速度、口算速度、朗读速度和交作业速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我发现她有了很大的转变,作业本能及时上交了,虽然改变没有那么突出,但是她在行动方面有了不小的提高。这时,就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来等待她的进步。
实习了两个月的时间,我体会到转化后进生与培养优等生同样重要,对后进生我们只要关心、爱护他们,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使他们有亲切感、安全感、信任感。我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阅读心得教育随笔篇2
暑假期间,我参加了东莞理工学院东坑镇暑期实践活动之中的“快乐义教共同成长”系列活动。我负责的是教授小朋友英语歌曲。
首先在开课前一天我们已经接受了培训“如何上好一节课”。在培训中,我们了解到该如何去为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上好一节课。应该分以下几个部分:一,备课。课前应准备好,写好,我们应清楚我们要上的内容。二,说话的技巧。在课堂上,我们应注意我们的说话技巧。三,课堂的气氛。在课堂上,我们要注意带动课堂的气氛,不应该只有自己讲而忽略了学生。四,总结。我们上完课后,应总结好这一节课的重点,让小朋友更能理清所学知识。
这是我第一次站上讲台,和我的搭档一起为小朋友讲课。我们开始都很紧张,不知道如何去讲这一节课。我们在讲台上商量了很久。由一开始的介绍,到如何授课,一直讨论到如何总结。讨论完以后,课堂终于开始了。我们作了简短的介绍,我发现,我和搭档的手都因为紧张的关系在颤抖着。我们开始教小朋友一首简单的ABC。开心的是,小朋友们都很热情,唱得很大声,他们的歌声抚平了我们的紧张。我以前一直都以为,如果有一天我能站在讲台上讲课,我可能会害怕台下学生的眼神,但这次却没有。台下小朋友的眼神都没有我想象中的可怕,反而他们却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我们首先要克服的是我们的紧张。教完了简单的ABC,我们教了另一首稍难的《松饼小人》,这一首没有第一首轻松。我们开始想采用各读一遍中英文的方式来教学。但考虑到读起来比较别扭,我们就一开始看FLASH,然后一句一句地教学。我们这样能很快的教会,但却忽略了小朋友的求知欲,没能了解到他们对某些单词不熟悉,没有对这首歌进行解析。最后得到了另一位老师的指点,在小朋友分组以后比赛唱这首歌。小朋友在比赛的热烈气氛中都活跃起来,后面的家长都做了评判,进行了互动。在这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完成了这一天的课程。
在这一次的义教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怎样上好一节课,怎样与小朋友进行互动,怎样带动课堂的气氛,怎样用自己的气势去压制顽皮的小朋友,怎样在教与学中进步……同时我也了解到作为一位老师的工作的艰辛,让我在这里再为老师的辛劳而做出衷心的感谢。我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都能顺利地完成,借鉴这一次义教的经验,能为我的待人处世方式带来一些改变。
感谢东坑镇团举办这些暑期实践活动,让我们这些学生在暑期各种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阅读心得教育随笔篇3
这学期我在教学之余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对工作特别有帮助的书《教育心理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以下收获:
一、学习《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指出教育心理学研究为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分析了中小学生与成人学习的特点;强调了教师通过认真学习心理学,可以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使教师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为学生创造出更适宜的学习环境,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1、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学习也不例外。学习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比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构成直接参与学习活动的智力系统。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构成了与学习相关的动力系统。其中的动机则是学习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
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就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掌握某学科的知识就能胜任、驾驭的。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并运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来实施教育教学策略。比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兴趣、情绪、意志品质和最佳的学习时机,都要求教师采用最佳的手段以优化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这时,就需要了解学生赖以进行信息加工一些主要心理过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规律,以及相关非智力因素情况。
2、有助于我们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学习过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按照共产主义的面貌来塑造一代新人,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也就是说,教师了解了不同时期、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才能助长学生的优点,矫正学生的缺点。此外,本书还提到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三、利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通过引入难度适宜,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制造学生心理上的不协调,激发其好奇和求知的欲望;帮助
学生建立合理的目标体系和积极地学习期望,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求知欲、自尊心、好胜心、信念、理想等”。作为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内部动机”的作用,才能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某些外部条件如有效利用反馈和评价、合理利用奖励和惩罚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边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罗森塔尔效应”的心理预期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指教师对学生的爱、关怀和期待在教育效果上所产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学习进步,使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真实的爱有助于学生智力、情感、个性的顺利成长,教师的嫌恶将导致学生智力衰退、精神痛苦,所以我们要把每个学生都看作“雕像”,对每个学生都寄托期望,并给予适当的心理暗示,使学生能够向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五、遗忘的规律的启示
记忆的加工过程有三个不同阶段,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来自环境的信息首先到达感觉记忆系统,这时的信息如果被注意则进入短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经过复习便可进入长时记忆系统。从理论上讲,信息是可以在长时记忆系统中永久贮存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常常体验到知识的遗忘。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时间内遗忘很快,
以后逐步缓慢。了解了遗忘的规律,科学复习和有效记忆尤其重要。我们带领学生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进行回忆,进行反复阅读相结合,采用记笔记等方法,实现记忆恢复,战胜遗忘。
教育心理学内容非常丰富,很多知识都非常专业,作为一名教师,这本书非常值得我去研究和学习,我会运用这本书里面的知识,正确运用有效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正面引导的外因作动机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今后我还要继续研读它。
阅读心得教育随笔篇4
如果说,在《教育其实很美》这本书里,五个标题之美,美在它彰显的是书作者的高屋建瓴和教育智慧,质朴的文字之美,美在它彰显的是书作者对教育的用心体会和博大胸襟,那么,今天我要谈的是这本书中所彰显的细节之美。
阅读文章的过程,也是对作者一个全面的再了解的过程。阅读前边的部分,我们可能都会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一种逐渐成熟的教育理念,仿佛一切尽在美好之中。越往后看,你会越来越深地体会到:到底什么才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再美好的教育理念,也需要在实践的土壤里扎根。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刘老师注重在细节处做文章。就以第三章里的几篇文章为例来讲吧。127页《提倡团队教学》、141页《用大问题主导课堂》、143页《在细节处做文章》……哪一个内容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呢?哪一种做法不是我们开放性教学所提倡的呢?
细细想来,我们平时的集体备课中,注重细节的规范,注重引导大问题统领全篇的做法非常值得肯定。就以上周三集体备课为例,同一篇文章,两种不同的设计,老师设计的问题多少不同,我立刻引导老师们用心体会,怎样做就能将诸多问题汇聚成一个大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以带动整篇文章的学习。通过对比,老师们明白了:一旦文章大问题确定,老师的精力就不会只专注于自己下一步该干什么,眼里就会有学生,就会关注到孩子的坐姿、发言,等等,才会真正做到眼里有学生。用刘老师的话讲就是:“如果课堂中能有一个核心的大问题作引导,我们的教学就不会被细小的问题阻断;如果有一个大的问题贯穿始终,教师就会关注重要的点,淡化干扰,保证学生获得每节课应该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方法。……就可以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学生如何思考上,给学生以具体而有针对性地帮助,指导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帮助学生加以完善……”
教育其实真的很美,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她的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