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万物共生”的中国答卷
这是“万物共生”的中国答卷
布控在我国9000多处自然保护地的红外相机,捕捉到的珍稀野生动物活动的影像。亚洲象、雪豹、东北虎、海南长臂猿……我国300多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实现恢复性增长,栖息繁衍环境不断改善。其中,大熊猫保护是全球濒危物种保护的成功典范。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工作人员细心照顾步入老年的大熊猫“白云”和“希梦”。随着饲养管理、疾病防控技术的提高,大熊猫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受威胁程度的等级由“濒危”降为了“易危”。
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一、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在这个家园里,人是地球的主人。除了我们人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有生命的物质,如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这些生物与我们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组成了这个大家庭。
二、水是生命之源,人的生命离不开水。人体中所含的水分约占体重的65%,如果人体损失10%以上的水分,就会导致死亡。
三、空气是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无时无刻不在呼吸空气。氧气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各类植物是氧气的加工厂。
四、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植物,我们人类和其他生命将不复存在。野生动物依赖于植物,也可以保护植物。以鸟类为例、90%的鸟类以昆虫为食,许多益鸟是庄稼、树木的卫士,是害虫的天敌。100条树虫十几天便可以吃光一棵大松树的树叶、而一对大山雀一天可以吃400多条虫子。如果没有这些益鸟、害虫就会泛滥成灾。
五、在地球上、人类植物和动物,实际上是一个互相依赖的"生物圈"、"朋友圈"、谁也离不开谁。人类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生存是因为生态平衡的缘故。地球给我们人类乃至所有生命的形式、提供了一个生命支持系统--空气、水、适当的光和热、以及能源等等。
六、这种原始的生态平衡从全球范围来看是极其难得的,我们今天或许只能在人类未曾涉足的地方才得以看到。自然环境提供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资源的同时、遭到了人类机大的破坏。只有当自然环境处于一种生态平衡的和谐状况时,人类的前景才是乐观的。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有利于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实现转型跨越;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利于民而又利于国的关系到千秋万代的政策。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推动型的发展。
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科技水平落后,只有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使各方面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