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读书笔记750字
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
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看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着这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
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我觉得《昆虫记》是值得阅读的好书,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初一读书笔记750字篇2
在我没读《昆虫记》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被管虫会用及微小的圆球为宝宝制作美丽的衣服,是昆虫世界最聪明的裁缝。不知道松蛾虫会预测天气,也不知道松毛虫会一面探测,一面悄悄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测探土的性质。
读了这本书,我从书中知道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昆虫常识和生活习惯:萤火虫是会发光的甲虫。有很多文人都写了诗来赞美萤火虫,而只有法布尔为萤火虫短暂的生命而惋情。夏天生活在树上的蝉儿,要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它是大自然的歌唱家,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奋者,蚂蚁竟然是凶悍的掠者,将蝉辛苦寻得的食物一抢而光。我不应该讨厌蝉始终在喋喋不休的唱歌,而应该庆祝蝉在经过四年黑暗的苦工,终于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美丽的翅膀,能在温暖的旭日光中沐浴,歌颂它的快乐如此难得,又如此短暂。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蜘蛛会在捕获食物,编织罗网方面具有才能。种种奇妙的现象都展现在我眼前,让我足不出户也能感到昆虫世界的奇妙。
读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法布尔是一位有着惊人的耐心,细致观察力,刻苦钻研的人。与他相比我真是惭愧不已,我在学习上一遇到困难,就会打退堂鼓的念头,对自己没有细心。有句名言说的非常棒,"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肯钻肯学,哪有闯不过去的江河。法布尔之所以令人佩服,就是他能透过困难看到胜利,透过失败看到成功。因此他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会逃避,碰到失败也不会灰心。相反,我做事情只有三分钟热情,但做起来却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很少做完再捡查,特别是这次期末考试由于我的粗心,马虎在数学计算题上错了好多题,丢了不少分,是我懊悔不已。今后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我一定要像法布尔学习纲要与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要有法布尔探索大自然的学习精神。
《昆虫记》这本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和无数的启发,我认为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只要认真阅读,就能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更多。
初一读书笔记750字篇3
桑桑是油麻地的孩子。油麻地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目睹过,感受过,甚至体验过。他的那段小学时光,几乎都是在油麻地度过的。有悲伤,有快乐,也有痛苦。最后那段死里逃生的故事,尤其使我感动。桑桑生病了,脖子上长了一个隆起的肿块。父亲桑乔带着桑桑到县城治病,三家医院的医生都没办法医治好他的病。桑乔陷入了绝望。桑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温幼菊是油麻地小学的老师,她把桑桑叫来,给桑桑讲她小时候的故事:十二岁那年她得了很严重的病,医生说只能活半年了。奶奶带着温幼菊到处治病,每每在温幼菊绝望时,奶奶都对她说:“别怕。”温幼菊每天都要喝药,奶奶熬药给她喝。十七岁那年,温幼菊考上了师范学校,也就是那年,奶奶走了,她活了八十岁。奶奶是为温幼菊,才活到八十岁的。从奶奶眼中,温幼菊看出了那两个字:别怕。说完,温幼菊一边摇桑桑,一边唱着一首由抽象的叹词组成的歌:咿呀······, 咿呀······呀咿呀······呦, 呦呦,呦呦······咿呀咿呀呦······
从这首歌中,我感受到了那种哀伤。声音沉重而缓慢,就像听着一个人迈着沉重的脚步走来的那种声音。悠长的节奏,使人沉浸在其中。桑桑也如此。后来,桑乔带桑桑去苏州城看病,得到的却是和县城医院同样的结论。桑乔想:会不会被一些偏方治好?听说牙塘有个人可治这病,桑乔就带着桑桑去了。可到他家,他儿子却说:“家父去年秋上过世了。”
直到《草房子》的最后,桑桑的病终于被一个老人治好了。脖子上什么也没有了,又变得健健康康的了。当我合上《草房子》,忽然觉得这本书给了我太多的精神上的财富,使我懂得了意志、坚持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拥有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油麻地的桑桑、温幼菊、秦大奶奶、纸月和杜小康······还有他们的那些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会永远清晰地留在我心中。
初一读书笔记750字篇4
最近读了《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在阅读中感受作者的智慧,聆听教育的真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章所写《读书修身》。
读书修身,读书致远。教书人应该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优秀教师应该是生活在书籍中的人,应该是渊博如一座图书馆的人。图书是教育之母,读书是教育之母。正如文章中所说,“我们在座的中小学教师朋友,也许你可以说,我是语文老师,我是数学老师,我是英语老师,我是物理老师,化学老师,体育老师,音乐老师……但我说,在”教师“这一称号之外,我们还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这就是”读书人“。”教书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读书的人,而且最好如台湾的严家淦先生那样,是一个“十足的读书人”。
作者高万祥老师问过魏书生一句话:“你早先在农村时有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与辉煌?”魏书生认真地回答:“应该是想到的!”一种自信一种强大的自信。论学历魏书生只是沈阳市一所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初中32中毕业,由于受到0的影响,失去了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读书是他在青少年时就养成得好习惯,正是由于读书才使得他在失去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时,仍然走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仍然著作等身,正是由于他的读书才使得他具有坚定的信念,远大的理想,才会走向成功。对于读书李镇西先生也说过一句话:“我可能是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多度了一些书。”本书作者说了一句很深刻的话:“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准备的。”
成功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对教育工作感兴趣,只要我们能够坚持读书学习,勤奋实践,成功的大门一定会向我们敞开,借用作者的两句话改之为:其一“多一些书卷气,少一些世俗气。”其二“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过努力认真地读过一二百本好书!”
初一读书笔记750字篇5
秋风乍起,暑气已去,十四岁的男孩桑桑,登上了油麻地小学那一片草房子中间最高一幢的房顶。他坐在屋脊上,油麻地小学第一次一下子就全都扑进了他的眼底。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梧桐的枯叶,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的飘落。
——题记
桑桑就是这本书中的重要角色,油麻地小学校长的儿子,住在学校十几幢草房子中的一幢。也可能是因为这样,桑桑比别人更喜欢草房子。桑桑很淘气,喜欢异想天开,用碗柜做鸽笼,用蚊帐做渔网……但他也很有怜悯之心。
书中写了一些桑桑的同学:秃头的陆鹤,把戏中一个光头伪军连长演得淋漓尽致;温柔的纸月,愿意走三里路到油麻地上学;神气的杜小康,因家里破产而去放鸭子;听不懂话的细马,妈妈病了帮妈妈盖房子。油麻地的人们也有很多:先是糟蹋学校,后来非常爱护学校,种艾草的秦大奶奶;长的清梅秀目,喜欢上桑桑的语文老师的白雀;桑桑的语文老师蒋一轮;桑桑最喜欢的温柔女老师,会熬药,同时教音乐和语文的温幼菊。
看这本书的时候,总觉得里面的每个人物都是寂寞的,只是有不同的寂寞罢了。蒋一轮和白雀分开的时候是相爱却又不能相见的寂寞,秦大奶奶是一种衰老却又无人陪伴寂寞,细马是被人排斥在外、不能融入群体、只能孤身一人的寂寞;陆鹤是因为自己的秃头而被别人排斥的寂寞;纸月只能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又有很多人欺负她,所以寂寞;杜小康家里破产,不能上学,只能和爸爸去放鸭,一点趣味也没有,很寂寞。
因为这些寂寞,每次看书的时候,都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似乎自己也已经融入到书中的情节里去了。能让人感动的原因不止这些,还因为书中写的都是小村镇里的生活,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很“接地气”的事。例如文章最后写道:“只有反映今日孩子的生活,也才能感动今日的孩子。”就是因为作者曹文轩写出了乡村孩子即人们的心,才使这本书值得一看,能够感动后世。
追随永恒——我们应该这样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