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000字
读这本书是需要一种寂寞的境界的,需要一种淡薄的心态的,需要一颗纯自然的心的。
翻开这本书就是一次与梭罗的促膝长谈,一次返璞归真的体验,一次沉淀下来细心思考、洗清浮华的机会。
静是梭罗的一种境界,也是他的一种感悟,而静水流深是梭罗感悟的结果,这就使得文章变成通透,寂静的瓦尔登湖的水面,映照出现代生活的无数个侧面这也是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
他在一座小城——__中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不断感受,并践行着一个与现代对立的生活方式——原始在几乎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梭罗白手起家,在杳无人烟林中建起了一座属于他的房子,很难想象梭罗是如何在这简朴的木屋中凭借一张小床,一张书桌,几沓稿纸生存下来的,但是他做到了,他实践着他的超验主义,凭借自己对生活的执着、热爱生存下来。这时正值工业发展时期,是物质生活丰富的时期,但梭罗并没有被这种物质生活所迷惑,很好地控制着自己的欲望独自一人生活他认为:欲望和不满不仅不会带来满足,还会浪费自己的生命。就像那可怜的__人一样。他还认为道路上的牌子对顾客的诱惑是一种危险,因为他见过最原始的东西所以他早已看穿了那浮躁世事的陷阱,他说“我要么立刻大胆地毫不犹豫地直奔目标,像那些受夹攻的人接受的建议那样或者是自己专心想着高尚的事物像__那样“弹着里拉琴高唱对诸神的颂歌,淹没了塞壬的歌声,避开了危险”这也是梭罗在原始中看到的当今社会,这个看似完美的世界其实也早已是一只干裂欲碎的花瓶,这个世界已经不能再经受任何一点打击,它已经临近奔溃的边缘,人们放弃了尊严,人格,用苦力来换取那微薄的酬劳,这就是所谓的“智者?”上流社会的人贪婪,欲妄,迷失了自己的心灵,整个社会都在做痛苦的挣扎——努力地逃避这一切就像索罗所述“但我宁愿社会疯狂地反对我,应为绝望的是他”这种奴隶制的社会只能是失望加叠绝望,当时的社会像一台以最大功率输出的机器使人们无法静静地思考,所以世界越浮华,人们的心就越浑浊这只能是恶性循环,为什么静下来拂去铅华,让心灵的湖水沉静下来——让“天光云影共徘徊”呢?他曾经在故事中告诉我们“凡是完美的作品,其中时间是不存在的。”而最后成为梵天世界最美的作品。
这种静寂并不是孤独而是在沉淀,在洗涤浑浊的灵魂在一点点净化自己。
静,似清泉给炎热以甘冽;似清风给浮躁以清静;静,似古树之根——万事之根本;似不老之泉——万事之能原!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来吧,在静静地在瓦尔登湖畔寻觅那片刻的静谧!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000字篇2
初读这本书时,只草草翻了几页,散文式大段大段的景色描写让我觉得索然无味,只觉得枯燥无趣。现在想来,也许当时是带着少年人的浮躁,而经历高考后的我在偶然清书的时候,又翻出来这本书,伴着难得充裕而闲暇的时光,我再次开始了我的瓦尔登湖之旅。
湖滨山色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虽然因为译本原因,很多句子读起来生涩而别扭,但透过梭罗的笔下仍能带我进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里。这里有着四季的更替,春日中晨光微融,飞鸟啼鸣,夏风里虫声嘤语,秋光中落英缤纷,冷冬中的雪花脉络。梭罗对自然感触之细腻和热爱,也尽倾洒与笔尖,这是一本自然之曼妙的文字临摹,也是一部极其私人化的絮语。
他曾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你看到的也正是属于梭罗的世界,驾一叶扁舟于湖上吹笛,亦或是一个人垂钓湖边,悠然自乐,梭罗就好似中国古代的隐士,与山林之中自寻乐趣。“从圆心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来,而生活的方式就有这样的多。”在今天这个忙碌的时代,每个人仿佛也都被一种叫做生活的网给笼罩,无形却更是致命,梭罗的笔下的世界就像一个望远镜,让你沉浸其中而内心渐渐平静。
虽说梭罗所写自然之景占了书的大部分篇章,但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点点哲思也都包含在其中,所以,《瓦尔登湖》切忌浮躁,要慢慢地看,细细去品读。一亩荒地,简陋木屋,梭罗抛弃工业时代城市的便利,选择与自然为邻,他睿智的看到了工业时代中物质对人们精神的创伤,于是他选择独居自然,于质朴中询问自己的内心,简单而朴素的琐事占据了他书中的篇幅,返璞归真,最简单的道理去也是往往最难做到。但他感性也同样理性,他有着对工业时代社会和经济的敏锐洞察,他并不排斥工业革命给人带来的成果,他思索的是我们总是用错误的方法和态度去对待科技,让科技为我们戴上了手铐,脚铐。这些思索在今天这个价值观更加多元化的社会也同样值得探索,人们的精神危机仍不容乐观,空虚与迷茫时刻会充斥着大脑,不如进入瓦尔登湖畔来一次灵魂的洗礼。
梭罗是幸运的,也是勇敢的,我们固然不能说有这般果断与毅力抛弃城市的便利。但是也可从其中寻觅出点思语。亦或浮躁是这个时代的通病,被物质裹挟的人们总是太急于求成,这本书便像是一座桥梁,让你与方寸之地更近。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000字篇3
一边读《瓦尔登湖》,一边在脑海里刻画棱罗的样子:一双深邃的眼眸、坚毅的面孔、沧桑的胡子……心中不禁会好奇,什么样的生活才会打造出这样深刻的一个人?
棱罗的一生是寂寞的,而他似乎又乐在这寂寞当中。棱罗曾说:“我喜欢独处,我从没遇到过比孤独更好的伴侣。”1845年3月,他借了一把斧头,孤身一人,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自己砍树,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屋,并在小木屋里居住了两年两个月又两天的时间。来到了瓦尔登湖畔后,他认为找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完全靠自己的双手过了一段原始简朴的生活。他笔下的《瓦尔登湖》正如他一般,也是寂寞而享受寂寞的,自1854年出世,它不仅没有引起大众的注意,甚至连一些本来应该亲近它的人也不理解,对之冷漠甚或讥评,它似乎永远不会引起轰动和喧嚣,它始终默默地等待了一个世纪,它孤独依然不倦息不紧不慢地对每一个读者说着一个男人在湖畔的光阴。
棱罗的一生是恬静的,他安然的沉思在瓦尔登湖春日盎然的晨光中,漫步在夏季湖畔虫声嘤嘤的小道上,记录下秋日里的落英缤纷,天高气爽,描绘出冬季雪花坠地的轨迹和冰晶的形状。《瓦尔登湖》记载着他在小屋中度过的每一个恬淡、安详而简单的日子,文字如美梦中的呼吸一般轻盈,淡淡的问候让人心旷神怡,似乎是在安慰那些失神于世俗的人们:我虽不富甲天下,却拥有无数个艳阳天和夏日。
对现代科技文明给人们带来的物质享受,棱罗并不排斥,只是批判我们没有更好的运用它。“弄巧成拙”,他这样评价。“我们接通了越洋的电缆,却用它来询问阿德莱德王妃是否得了哮喘,并未用它来交流人类的思想。”但是,棱罗对社会的意义并非仅仅在于批评,更在于指导,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他会毫不犹豫地揭露,同时也负责任地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他说,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抵御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的引诱,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简朴。客观世界和人类世界是复杂的,但我们的知识使我们能够选择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而且有足够的勇气将其它多余的东西摒弃。
细细读过《瓦尔登湖》的人都深有体会,人们应该探求怎样实实在在地生活,怎样体验与经验有意义的人生。棱罗短暂的一生中,都试图鼓励人们简单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世人不要被繁杂的生活所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他认为: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就不会有那么多焦虑来打扰内心的宁静。时至今日,在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中,人们开始迷失和彷徨,棱罗精神变得更加珍贵和重要,一部《瓦尔登湖》凝结的感悟与体会,值得用一生去参悟和实践。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000字篇4
梦,似真似幻,一如泡沫般易碎,又如钢特般坚韧。我读着梭罗的《瓦尔登湖》,体味着他的,自由之梦。
每个梦都是特别且唯一的。或许正是这一种特别,造就了《瓦尔登湖》。梭罗用他真挚的情感与纯粹的初心来见证着、思考着这个社会,或许正是这颗纯粹的初心和执着的精神,展现了他与众不同的一面。他那孩童般的好奇心与任性、轻蔑的态度,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不同的一面。
他不愿意与这忙碌的社会有太多的交集,所以他跑到森林里去了。每天过着农民般自给自足的生活,但是又不完全等同于农民。他近乎虔诚的挥洒着汗水,过着隐士的生活,但他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来研究这里的一草一木,来研究四季的更替,来思考!恰恰是这一生的思考,留下了太多太多。他的真理、他的顿悟、他的明朗,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瑰宝,时刻警醒着世人:勿忘根本,勿忘!
梭罗曾说,致力于耕作时,我充满了难以形容的自信,愉快地从事劳动对未来信心十足。虽然从事劳动学时辛劳的,伴着甘冽的泉水品味着成熟硕果,这滋味难以言述!但他不止于此,他还想播种真诚、真理、朴素、信心、单纯等种子,这些珍惜的品质,大都散失四方。一方面,他恳切地希望人与人之间少一点客套虚伪,停下忙碌的脚步善待这些珍贵之物。另一方面,他高昂着头颅,以批判的态度审视着这个资本社会,充裕的时间给予了他思维的活性,他的思考深入人心、鞭辟入里,带着对社会的批判,带着对他梦想的执着追求。
梭罗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追求,不同于城市人对金钱名利的执着追求,而是一种更高级的生活,他将其称之为——本能。像大多数人那样的精神生活的本能,所以他阅读、交流、思考,但同时还追求原始状态和野性的本能,这是一种毫不掩饰的释放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他可以坐在树下,安安静静地读一本书,也可以坐在小船里挥舞着船桨击打着水面,看碧波泠泠,听回响不穷。他的真性情,丝毫不作为的处事,让我隔着墨香四溢的纸张,透过近两百年的光阴,也能清晰地感受到。
我最爱他的小诗:
“把你的视线转向内心
你会发现心中一千个未发现的地区
到这些地方去旅行
是自己成为家中宇宙学的专家”
有梦,没什么办不了,只要你愿意,太阳也可以因你而破晓。他,不拘于时,率真活泼,高傲又任性。他的散文,与之批判,更像是一场命中注定的追梦之旅。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000字篇5
这本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片:两行向远方延伸的铁轨中间,立着无数挺拔的大树。这是否是本书在以一种含蓄的方式暗示着我们别的一点什么?梭罗说:“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我在想,在现实的世界里,现代文明改造和穿越自然环境之前,是否也该多一些自省与自察?
由此,《瓦尔登湖》在阅读空间中占有两个起点和终点,那就是心灵和现时代。
关于梭罗,我是很矛盾的。我在认定他有着老者的平和睿智的同时,脑中又时时会浮现出这样的一个身影:一个孤独的孩子,独自漫步湖边或徜徉林中,没有惊慌,也不显无助;看着那蓬勃华丽的生长着一切,内心充满着喜悦,似乎他也参与了创造,他也可以随之生长起来。那份自在自得让他俨然成了山林之王;然而他又断不肯凌驾于万物之上的,他只想做自然永远的孩子。
梭罗原是个要在人世有所作为而不是个出世的人,然而在两年多的湖边生活后,他看破了“红尘”,感到人世扰扰,荣华富贵,不过是一个人的贪婪,他要对之心平气和,一无所求。是啊,他是自然的孩子,但这不是一个对世界的新奇叽叽喳喳叫嚣个不停的孩子。我常常惊诧于他的那份好奇与平静。他静静地打量着一切,不管是喧嚣的城市,还是静谧的山林。他静静地思考,思考着人类伟大的创造力,也思考他们唯我独尊的行径。他是人类的尊者。他担心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随着人们功利目的下的发展而消逝,瓦尔登湖也将要成为记忆之湖。甚至记忆都会淡去,直至不复记忆。当然,一个人从对人世有所求到无所求,这是一场艰难的心路历程。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里,要一个人对生活无所求,那是苛刻,但对“所求”多一些节制,则是理性。在越来越考究的生活中,心灵的罗盘仍固执地指向简单和质朴。他相信:人类唯有在大自然中才能保有自己的纯美天性。所以热情地讴歌着心中的女神——瓦尔登湖,这又何尝不是每一个人心中应保留的一块圣地呢?
现代生活给人类提供了几乎随心所欲的舒适,水泥建筑抒情地摩天,水泥路面光洁少尘,而地下水却在不断地下沉,天空出现臭氧空洞,酸雨腐蚀我们的视觉。我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又给自己埋下了生态陷阱,因而只能用回归自然来安慰自己的无奈。我们的祖先在被自然奴役时,敬畏自然,崇拜甚至神化自然,而作为子孙的我们,却颠倒过来,蹂躏、奴役、称霸自然。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000字篇6
梭罗的《瓦尔登湖》,有一种治愈的魔性,是一种来源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的治愈能力。全书浸润在一股简单而又真实的气氛之中,恬淡宁静,让人的心灵甘于沉寂,于无声处体悟那种徜徉于山水竹木的诗远情怀。
在他的笔下,瓦尔登湖仿佛拥有了生命,那座小木屋,不仅满足了读者的幻想,更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拷问心灵的场所,一个在物欲横流时代里的中流砥柱。梭罗生活在一个工业文明突飞猛进的时代里,科技进步带来的物质享受让许多人都迷失了方向,甘愿沉沦在城市里,以牺牲自由和践踏人与自然的平衡作为代价的。作者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一弊端,并决定用自己的努力,去唤醒沉睡在人们心底的,尚未泯灭的良知,进而改变那种重物质,轻精神的浮夸世风,从而完成一个时代的救赎。
隐居避世可以说是一种逃避,一种对于现实宣泄不满的表达方式。不同于五柳先生的桃源卧梦,篱菊养心,这种身处时代洪流之中,而无可奈何的无力感,深深刺痛了我的神经。五柳先生的避世是一种隐晦的入世,他无时无刻不想重回朝堂之上,为了他的理想而坚持着,看似平淡的外表背后是一颗火热的炎炎赤子之心。
而梭罗则不同,他的远离则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深深的绝望。这种莫名的痛苦无从言说,别人不懂,也不愿意懂。他唯有向自然倾诉,像那一片蔚蓝的,毫不参杂半点尘世渣滓,空明如洗,澄澈似练的瓦尔登湖倾诉,诉说着他那绵绵不绝,如泣如诉的动人回目。
遇见瓦尔登湖,是梭罗的夙愿。别人称他“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倒也是名副其实。在康科德的小木屋里,他完成了他的超验主义的实践,在这种依山傍水的环境里开始他的灵魂之旅。
他相信自然是有灵性的,必然能够读懂他的心声。到处是工业化气息的城市里,自然早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人们为了活着四处奔波,这一切让他感到窒息,生发出对于生的恐惧。为此,他选择远离,选择了牺牲优越,地位,以此来成全精神的完全解放。他曾经说过:“你走出了失望之域,又走进了绝望之乡。只有我们醒着,黎明才是黎明。”多么贯彻人心的肺腑之言啊,这种苏格拉底式的旷达与自信,鼓舞着一代代人勇敢追逐心灵的光明。
透过《瓦尔登湖》,梭罗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幻境:寂静,空灵,人与自然和谐相依。这不仅是对于现实的抗争,对于未来的展望,更是作者为人类所勾勒出来的一种理想的思考模式。人来自于自然,终归于自然,必然要凭着一种皈依自然的勇气,简简单单的生活,而不是苟延残喘地浪费它的馈赠。他用他那细致而又精微地笔触讲述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真实,并且自然。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000字篇7
初读《瓦尔登湖》是由于海子喜爱这本书,但是那时候稚嫩犹存的我不明白书里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历史典故。伴随着时间的流逝,经验的提升,我再度举起该书细腻访问,才略懂在其中的一丝最高境界。
这书是一八四五到一八四七年梭罗独自一人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记录。书里将很多的历史人文、自然地理、历史时间及其生物学专业知识融进到优美的文字中,精美的語言释放着浓浓生活哲理,使我们体会甚多。
梭罗的文本如山泉水般甘冽,将青山绿水与内心切合。读一个人的故事时大家进入了一个纯粹的全球,恍若大家也在河畔歇息,在田里辛勤劳动,和他一起体会那花香鸟语。
哈丁曾说,《瓦尔登湖》主题鲜明,实际意义长远,是简单的生活的权威性手册,是对自然界的真心叙述,是向金钱社会的征讨檄文,是一本圣书。
梭罗归隐在瓦尔登湖时恰逢第一次科技革命。在大伙儿为钱财沉迷之时,梭罗决然撇开一切,只身一人赶到河畔山林间,刚开始他宁静当然的日常生活,在那一汪湖泊中找寻内心的栖息的地方。设想那样的不拘一格,豪爽潇洒,恬淡平静有几人能够保证?
《瓦尔登湖》中的一句话帮我的印像很深:“很早以前,我遗失了一条牧羊犬,一匹枣红马和一只斑鸠,迄今我仍在找寻他们。”他把自己的期待和理想形容成牧羊犬,枣红马和斑鸠,尽管很早以前以前就遗失了,但一直永不放弃找寻。时下社会发展愈发节奏快、物质化,空气中散发出心浮气躁、功利性的气场。大家多少人能将理想一路坚持到底?把眼光立即向着心里看,我们要的究竟是什么?青年人时怀着豪情壮志結果却变成卖国贼的汪精卫;天性善解人意却谋害年幼宝宝的三鹿执行董事;“宁坐着宝马五系里哭也不肯在单车上笑”的马诺;及其一个个只追逐名利的大家······环顾全国性很多变成房奴的老百姓,她们要的不过是温暖的日常生活,现如今却变成令人透不过气的还款工作压力,房屋什么时候比日常生活自身更关键了?这些表层光鲜亮丽喧嚣的化学物质什么时候又越来越比心里的平静欣然更关键了?
梭罗说:“不必给我喜欢,不必给我钱,不必帮我殊荣,帮我真正就行。”
非淡泊何以明智,非平静何以致诚。不管怎样必须为心里留一片净土。就要大家饮一杯清茶,同梭罗一起展翅翱翔于山水间,走进自然,重归纯真,重归内心的宁静。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000字篇8
中学时代,不记得是在课本还是课外读物里面,有一篇瓦尔登湖节选,在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以及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的映衬下,觉得读起来真是优美,于是我在西南风把它买了下来,去年底搬家收拾东西,从书柜角落翻出来,薄薄一本,依然很新,因为基本没有翻过几页,这本书和追忆似水年华,英语词汇红宝书一起,被我列为了最催人入睡类的书籍。
到现在,我记得的都是每次翻的前几页,搬到森林小屋后孤独的自白,以及,翻译是徐迟。
曾经想要把它读完,然后可以写个读后感什么的,而这仿佛是KPI一样的任务,描写手法不小心夸大了一点,雄心勃勃制定,而到年末,均要列入未完成部分。仿佛就跟每次都说要改掉的坏习惯,每次都说只吃一个的烤鸡翅,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一定要改变,以及忘记一个人一样,都是谁也说不清楚,谁也控制不了的事情。
而没看完书的这十年来,渐渐的,可以和我盘着腿嗑瓜子看球赛,还能吐槽加缪绝对是个乌鸦嘴的人越来越少,现在我主要是听说谁谁买了个车,谁谁娃生了以及大数据时代要咋咋咋。而我也没有去南极度蜜月看帝企鹅,没有卖了房子环游世界,没有咬牙拿下最心仪的包包,要说这十年有什么相同之处,就是每年KPI制定,都喜欢这样夸张和比喻堆叠嘛,嗬嗬,就跟要读完这本书一样。
可是生活并不是永远读不完的书,各种要完成的事情,总是时不我待,就跟腰围一样,放任下去只会越来越粗。读书的时候总是希望将来生活的地方种满女贞和香樟,图书馆一定是要有大落地窗户让下午的阳光透进来,后来发现其实由不得自己,毕竟不能把灵魂给一座城市,而肉体却生活在另外一座城市,无论我多么想念一个地方,睁开眼也还是在这整年四季都是炎热夏天的城市,无论选择在纽约死于八百万种可能,或者躲在洱海边开个小客栈,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固执的坚持并不容易,然而所有的明天都是现在,今天消化不良吃着白粥就肉松过了一天,希望一觉醒来生龙活虎好杀出去吃个烤肉或者大骨拉面,想到这个,晚上立马跳了一个小时的操帮助消化。跟每年的计划一样,如果不马上开始,就永远不可能读完自己那本瓦尔登湖了吧。就让这本书成为我的失败之书,提醒变化和更替都在进行,每个人心中梦想的瓦尔登湖,最终指向的还是自己。
—–即使它描绘的境界让你沮丧,你也应对待它的纯灼,如同仰视黑夜里的繁星。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000字篇9
人类立于世千百年,傍水而生,劳力而活,最开始的我们依靠自己双手,拓开这底蕴深厚的土地,继而产生了石器,又有了青铜,再到了今天的现代化智能,从开始的一窍不通,到自给自足,再到了年年有余,最后成了今天的不再满足。像进食一样,人们一步步从渴望食物,到拥有食物,又从饱腹到渴望更多。贪婪的人性让人类不断远离自然,甚至破坏自然,开始肆意破坏土地,开始建起万丈楼阁,开始面不改色的破坏生态,开始无动于衷的看着有毒化工合成品一点一点渗入水源,渗入大地的深处。不理会地球的绝望哀嚎哽咽。
还有谁会想起那种与自然做伴的日子呢?
《瓦尔登湖》创作于十九世纪,彼时工业革命席卷欧洲,资本主义飞速发展,人们被金钱和利益冲昏了头脑,蒙蔽了心智,用尽一切办法让自己获得更加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挥霍不尽的金钱,社会挤压着无知的人类,侵蚀着人性,这是人们摒弃自然的开始。
谁会在这种时代孑然一身呢?
我想说,我们在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的时候,何不静下心,找一个没有聒噪浮华,金迷纸醉的地方,找一个依山傍水的山林,找一处简陋的小屋,找一个需要自己烧柴添水的灶炉的地方待上几天,执一本颇有古人韵味的书籍,或者找一架琴,找一盘棋,亲手燃着一壶茶,闲暇时听山,听水,听自然之声。
在一个夏天的早晨,你偶然早起,洗漱好忽而看到旭日东升的场景,就这么坐在门前,望着它渐渐爬上天。这时我们会恍然发觉,原来自己从前的人生过得这么忙碌,这么辛苦,也这么无知,原来人生也可以这么简单又芳香扑鼻。
我认为人的一生最好不要太执着于什么事情,不需要学富五车,不需要时刻想着出人头地,也不要想着今年要买房,明年要有车。这样我们活得累,而且不值得,因为你会发现有一天你什么也带不走,终其一生追寻的,也不过只在这世界上,随时间的消逝而远去了。人类本就是两手空空的降临在这个是世界上,也注定要空无一物的走,化成灰,腐烂,最后被人遗忘。
所以说,不值得。
多花点时间去思考人生,去亲近自然,因为大地会告诉你所有你想知道的答案。不要把自己的生活格式化,失去方向和意志,简化生活并不是说我们要粗茶淡饭节衣缩食,而是要多聆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的节奏。
作者在书中追求生活,追求孤独,我觉得他同时也在追求深刻,所以他的文笔也深刻地承载了他对生活的另一种活法。
“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瓦尔登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