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南网 > 创业指南 >

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准备

时间: 小龙 创业指南

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准备

今天的大学已经不再是原先推动创新的创业机构了,因为官僚主义己经渗透到大学内部。创业可以创造财富,高校的捐资人就是利用他们的创业所得才建起了高校。可如今的高校已经忘记或者开始否定自己的创业使命。

我们必须要改变这一切,但是该怎么做呢?

在尝试改变一个机构的时候,比如公司、基金会、教会,或高校,一个明智的管理者会在动手之前设定一个新的愿景,然后朝着新的目标努力,不再与过去纠缠。

举个例子吧。假设劳伦斯.萨姆斯(被免职的哈佛校长)受命重新振兴哈佛大学,并宣布“我们目前拥有一大笔捐款,估计约有250亿美元。”(高校一般不会动用这笔资金,它们花的是利息。)

假设他告诉全校和全世界:“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莫过于非洲的贫困问题,所以哈佛大学也打算出一份力,从捐赠款中拨出20亿美元(不足总数的10%)在撒哈拉南部一年,(sub-sahara)地区建造一所大学,哈佛的教师每隔5年去支教一次,为期一年。”

这会是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举措,萨姆斯也可以借此机会先在教职员工中间树立起威信(这是一种人格的力量),然后再以维持哈佛的卓越地位为目标实行必要的改革措施。他可以让各个跨学科中心的教职员工都遵循传统学科教师的工作标准——这是他的最初目标,然后立即建立一个校友基地,从校友基地募集的捐款数额应该能超过20亿美元。上述方案可以用于改革官僚机构,并且还很具有创业力。

这一类型的方案是彻底的,也是可行的,只要斯坦福大学能保证每一位硕士毕业生都成为科学家,只要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能设立起全新的跨学科学院(如经济与环境),那么现状是完全有可能改变的。但是请注意,这两项变革方案的核心是:这两所大学的经营者自认为在促进美国民主资本主义的发展方面是合作者,它们的共同目标提升人类福社。这与其他许多机构的现状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

高校改革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因为所有的高校都面临着两大困扰,首先是极度臃肿的官僚主义部门。

其次,高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教职员工在多年的工作中形成了一股顽固的势力,这给高校改革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另外,由于高校存在终身聘用制,所以可能出现一些反常的反知识分子现象。以萨姆斯的遭遇为例,他不仅没能启动改革项目,反而被要求辞去校长职位。而教职员工也没有对高校使命的战略性调整做出回应。


 

在机构调整的过程中,决策人必须有能力对教师在课堂和实验室的表现提出要求。我虔诚地拥护学术自由,我认为学术自由与课堂教学内容是相互关联的,教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非常规的观点,而且这一行为应该得到保护。此外,他们还应当拥有调查研究的自由,有权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东西,但他们不应该拥有课程否决权,因为这既不是高校办学的目的,也不符合终身聘用制和言论自由的传统。

高校开发的创意——知识财产——能够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助推力,但它们的作用不仅仅是这一个,它们还能传递价值观,让学生了解自己在社会财富累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必须帮助学生做好未来发展的准备。在高校毕业生中,有超过一半的人会创办企业,这是早晚的事。高校必须将创业的普遍性告诉学生,让他们为将来可能出现的创业机会做好准备。

高校确实有必要让学生知道未来创业,或凭借创意建立商业机构的可能性。最后,学生还必须认识到,创业是创造社会经济福利的关键。要做到这些,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阻碍高校发展的一切因素扫除,以下是我的几个建议:

大学应当放弃类似于“诈骗侦察”(fraud detection)这样的特定技能的教学,同时还要恢复原先的文理教学,向学生传授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在面对挑战和机遇时能够不断进行自我调整。

我们应当关闭那些不起作用的学校,数学教师应当是数学专业的毕业生,自然学科教师应当是自然学科专业的毕业生,但当教师的不一定是教育专业的毕业生。

我并不是建议高校开设更多的创业类课程,但这些课程确实很重要,而且应该面向每一位本科学生开设。

学校传授的知识必须有助于创业工作的繁荣开展,所以必须把教学重点放在理学和数学上。同时,学生要具有求知欲,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提升知识技能,为毕业后的创业成功做准备。

创业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心理准备

自谋生路,或当老板,比做一般的雇号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对于工薪阶层的职员来说,公司垮了可以另谋职位,而对于经营者来说,稍有不慎,整个事业有可能毁于一旦。在人生旅途上,总是充满各种困难和挫折,有的挫折是由于自己不慎造成的,有的则是不可避免的或意想不到的。

资金准备

有些项目不需资金或仅需少量资金,关于这些项目将在以后章节重点介绍。但你拥有的资金越多,可选择余地就越大,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多。因此,要有必要的准备资金。

硬件条件准备

即使选择在家工作挣钱的业务,也必须准备诸如电话、传真、电脑、维修工具,裁剪及缝纫设备、交通工具等挣钱的基本硬件。

商业知识的准备及开业手续

自谋生路,不论干那一行,都要具备一定的商业知识和经营之道。你一旦选择了自谋生路,就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没有丰富的商业知识和经营之道,就难以把握商机,甚至开展不了业务。

创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只有准备工作做好了,才有可能取得创业的成功!

创业的第一步是什么

1、道。

项目有没有道?行不行得通?说通俗一点就是:为谁谋利,对谁负责。我个人觉得最经典的商业计划书就是:打土豪分田地!一句话清清楚楚,谁都明白要干嘛能得到什么。所谓利,无非就是权、钱、名、色。你到底为谁在哪几项上谋得了利益,一定要想清楚,这是生存的根本。对谁负责,谁说你好,谁来传播你,产品就要对谁负责。负责的群体越大,发展就会越快。

2、人。

这个项目在验证阶段需要多少人。人从两个方便考虑:一是技能,直接考察过往的工作经验即可。二是协作,尽量找有一起共事过的人来合作,核心人员特别注重是否有这方面的磨合期。项目需要做什么?自己心中一定要清楚,同时也要清楚:合作伙伴想做什么,能做什么,集合在一起才能最终决定做了什么。如果太勉强,不会开心也不会持久,迟早是个麻烦。

3、钱。

启动项目到预期阶段需要多少钱。首选挣钱,组个小团队,不用投资太多,就能挣钱,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其次融资,资本的力量是强大的,但是融资的成本是高昂的,不断的和投资人沟通信任的建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心理准备。最次自己掏钱,一个短期不能挣钱又得不到融资的项目,最终成功的概率是极其渺茫的,除非自己很有钱,很可能一点点钱砸进去连泡泡都看不到,最终给家庭带来困扰。

4、天时。

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形式总是不断变化的。创业既需要激情和勇气,更需要理性和耐心。初次创业总是容易感性化太强,不能实事求是的看待问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跑不掉就卖,卖不掉就关。打胜仗不需要水平,掩杀而已,打败仗才考验指挥者的素质,兵败如山倒也能有条不紊。高手不是逆水行舟去逞能,而是顺风顺水驶到尽!这一点可能是废话,不管用。因为只有执着过的人才能理解什么叫放下。对天时的把握上,可能每个创业者都要交点学费。

5、地利。

地方决定了项目成本,人员心态,媒体辐射,政策支持,队伍建设,人脉圈子,资金支持。要客观分析自身条件,权衡取舍,最大化的地理优势。举例:北京的优势是品牌辐射能力强,北京下雪全国人民都知道,同样北京出了个什么好项目一下子也能传播到全国。但是北京的缺点就是浮躁,太多故事太多神话传说太多口水扯蛋。怎么客观实际的根据项目的不同阶段安排工作重点,想清楚了就可以,不能一概而论。

6、制度。

最根本的制度就是股权,既要保证决策的集中性,也要权衡团队归属感。什么五五开之类的和事佬方法,绝对是不可取的。一定要明确究竟是谁把公司靠在肩上,谁在做最后的决策,民主是打不了仗的。快速决策,错了再调整的成本远远小于无休止的坐而论道。除此,简明扼要的道德底线:不贪公,不卖主,不斗己,不抗命。其他小节,共同决定共同遵守。对创业公司来讲,根本的制度是股权制度。在此基础上,人事的作用远远大于制度。带头大哥需要胸怀和魄力,能几乎容忍任何缺点,不断发现优点。在初期人的主观能动性远超过制度。

7、运气。

创业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科学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可以重复,二是可以不被证明是错的。但是创业在这两点上都不符合,同样的路第二个人走也许就走不通,形式总是在变化,太海量了无法模仿。任何创业的成功案例,都可以找出更多失败的案例来反证。同样的项目,差不多的团队,操盘手法相仿,甚至办公都在楼上楼下。但是最终的结果可能南辕北辙,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成功是99%的努力+1%的运气,但是这1%的运气比99%的努力都要重要的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只是让成功的概率大一点,但是不保证一定会成功。所以创业过,执着过,失败过,证明自己还青春过就ok,不要太伤心。

 

 

看了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准备

57968